當前位置:首頁 » 河南鄭州 » 河南豫劇簡介

河南豫劇簡介

發布時間: 2021-03-10 19:02:13

⑴ 豫劇的簡介200字左右

豫劇的簡介:
豫劇,原名「河南梆子」,俗稱「河南謳」、「謳戲」、「土梆戲」,是一個具有深厚群眾基礎的大劇種。自記載至今已有200餘年,清代末年,它已流布了河南全省的腹心地域。建國後更以罕見的速度發展壯大,遍及河南城鄉各地,並流布台灣、新疆、甘肅、陝西、湖北、河北、四川、江蘇等全國十幾個省、市、自治區。豫劇有祥符調、豫東調、沙河調、豫西調等多種地域流派。當代,豫劇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陳素真、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等「豫劇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風格流派,小生趙義庭、須生唐喜成、黑臉李斯忠也成為各具特色的名演員。建國後的現代戲創作又涌現出高潔、馬琳、魏雲、王善朴、柳蘭芳等「豫劇五大主演」。活躍在當今國內豫劇舞台上的湯玉英、王清芬、虎美玲、李金枝、谷秀榮、陳淑敏、李樹建、王紅麗等11位豫劇表演藝術家先後摘取中國戲劇「梅花獎」。

⑵ 豫劇簡介150字

豫劇(英文:Yu Opera)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1]、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在浙江各地也廣為流傳。當代豫劇跟隨河南衛視,河南豫劇院,台灣豫劇團等演出團體走過了世界諸多國家,如到澳大利亞、義大利、法國、加拿大、委內瑞拉、紐西蘭、德國、英國、美國、泰國、巴基斯坦等國家演出,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中國歌劇」等。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

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

據文化部統計,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北京、山西、陝西、四川、甘肅、青海以及新疆、台灣等省市區都有專業豫劇團分布。全國(省級一、二、三團,市級一、二、三團,縣級一、二、三團等)共有豫劇團300多個,民營豫劇團1300多個,從業人數10萬多人。

  • 中文名稱

  • 豫劇

  • 地理標志

  • 中原地區

  • 批准時間

  • 2006年

  • 非遺級別

  • 國家級

  • 申報地區

  • 河南省

  • 遺產類別

  • 傳統戲劇

  • 遺產編號

  • Ⅳ—23

  • 外文名稱

  • Yu Opera

  • 發源地區

  • 古都開封

  • 著名院團

  • 河南省豫劇院、台灣豫劇團等

  • 時代人物

  • 陳素真、常香玉、馬金鳳、李樹建

  • 代表劇目

  • 春秋配、花木蘭、穆桂英掛帥等

⑶ 豫劇演員桑艷紅簡介

十八蘭之首的毛蘭花(1924~1981年)是長葛縣老城鎮大趙村人,小名毛妮、然妞,自幼雙親去世,8歲時隨舅父要飯到鄭州,後到周海水辦的太乙班學戲。由於她天資聰明,學戲認真刻苦,13歲便能獨挑大樑,在鄭州首演《大祭樁》一鳴驚人,與豫西調著名旦角湯蘭香並掛頭牌;**戰爭時期在安徽省界首和馬金鳳、閻立品、徐艷琴被群眾譽為河南梆子「四大名旦」。1947年春,23歲的毛蘭花來漯河五班戲搭班,首場演出《桃花庵》,她扮演的竇氏端莊俊美,風度高雅,唱腔悠揚清脆,委婉動聽,令漯河觀眾大開眼界,至今漯河的老觀眾說起毛蘭花還贊不絕口。1948年毛蘭花赴台灣,在台灣組建大鵬豫劇團,任主演兼教師,為豫劇在台灣的傳播作出了很大貢獻。她於1981年在台灣病逝,享年57歲。羅蘭梅,鄭州市人,生於1925年,1949年任鄭州市人民豫劇團團長,1951年春來漯河在光明舞台(現二院南門對面)演出《西廂記》,她扮演紅娘,正演時,飛過來一隻屎殼郎,在汽燈下圍住「紅娘」旋轉飛舞,嚇得羅蘭梅大驚失色跑往後台,台下觀眾大笑,待將屎殼郎打死,她才又重新演出。她在光明舞台連演數場,特別是她演的反串丑角唐成,令漯河觀眾為之傾倒。1952年她任新鄉市革新豫劇社主演兼社長,並與同年5月率劇社第一次將豫劇帶入北京,受到首都文藝界和廣大觀眾的歡迎。其代表劇目為《二度梅》、《黃梨影》、《賣苗郎》、《唐知縣審誥命》(她反串唐成),後在河北魏縣豫劇團退休。1953年秋,張蘭寶、張蘭花姐妹倆在漯河文化宮演出《坐樓殺惜》,張蘭寶演宋江,張蘭花演閻惜蛟,姐妹倆配合默契,唱作俱佳,連演數場,場場爆滿。李蘭菊生於1929年,鄭州市杜嶺村人。1944年入西安獅吼劇團,曾在洛陽、寶雞、酒泉演出。諺語有:「提起豫劇十八蘭,就數小菊和大田(崔蘭田)。」1949年加入香玉劇社,與常香玉輪換演出《大祭樁》、《拷紅》等戲。1956年調省豫劇一團任主演。1982年任新鄉市戲曲學校校長。1963年春,常香玉率團在漯河劇院演出《拷紅》,常香玉演紅娘,李蘭菊演崔鶯鶯。那時,她們的票不好買,劇院門前排著一字長蛇陣,有很多觀眾帶著被子成夜排隊,老街的一個老太太因排隊買票把被子都給弄丟了,至今還傳為佳話。

⑷ 豫劇名家有哪些

豫劇六大名旦——陳素真,常香玉、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桑振君。

陳素真(1918年4月30日-1994年3月29日) ,女,乳名:佩玉,原名:王若瑜。祖籍:陝西富平,出生於:河南開封,曾居住於:陝西、湖北、甘肅、河北,而後定居於:天津市。

常香玉(1923年9月15日-2004年6月1日),原名張妙玲,出生於河南省鞏縣(今鞏義市),豫劇表演藝術家。

崔蘭田 (1926年-2003年04月05日),女,豫劇大師,生於山東省曹縣。

馬金鳳,原姓崔,小名金妮,河南省洛陽市人,1922年出生於山東省曹縣,豫劇演員。

閻立品(1921年2月7日~1996年8月11日),女,原名閻桂榮,豫劇演員。封丘縣荊隆宮鄉仝蔡寨村人。

桑振君(1928年12月27日-2004年7月9日) ,豫劇表演藝術家,中國豫劇六大名旦之一,豫劇三鼎甲之一 。

(4)河南豫劇簡介擴展閱讀

早期的豫劇演員在一起合作演戲過程中,隨著影響力的不斷擴大,逐漸被賦予一個雅號,如祥符五朵雲、杞縣三亭、豫東五桿旗等清末民初組合,而更早期的演員組合已無從查證。

從民國十六年(1927年)起,中國戲曲界吹起流派風,以表演者姓名當作流派的標記,象徵著個人表演風格成為傳統戲曲界的楷模。

劇評家、表演家、劇作家、戲迷們都開始以派別來品論表演者的藝術風范,"流派"便成為一種習慣用語,影響所及,豫劇也出現了流派的說法, 經常被談論的有陳(素真)派、常(香玉)派、崔(蘭田)派、馬(金鳳)派、閻(立品)派、桑(振君)派等旦角六大流派。

⑸ 豫劇的介紹

豫劇:(英文:Yu Opera)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1,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近幾年,豫劇跟隨河南衛視,河南豫劇院,台灣豫劇團等演出團體走過了世界諸多國家,如到澳大利亞、義大利、法國、加拿大、委內瑞拉、紐西蘭、德國、英國、美國、泰國、巴基斯坦等國家演出,被西方人稱贊是「東方詠嘆調」,「中國歌劇」等。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故稱豫劇。豫劇從清朝末期至今已經形成四大聲腔,即祥符調(以開封為中心)、豫東調(以商丘為中心)、豫西調(以洛陽為中心)、沙河調(以沙河流域為中心,即河南東南部、安徽北部等地)。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因其音樂伴奏用棗木梆子打拍,故早期得名河南梆子。據文化部統計2,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北京、山西、陝西、四川、甘肅、青海以及新疆、台灣等省市區都有專業豫劇團分布。全國(省級一、二團,市級一、二團,縣級一、二團等)共有豫劇團300多個,民營豫劇團1300多個,從業人數10萬多人。32006年,豫劇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被國家文化部直接管理收編167個院團。

⑹ 豫劇簡介

豫劇,原稱「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調」,因為河南省簡稱「豫」,解放後定名為豫劇。是河南省的主要劇種之一。

豫劇形成以後,由於語音方言的不同,在各地流傳過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路流派:以開封為中心的唱法稱「祥福調」;以商邱為中心的唱法稱「豫東調」,又稱東路調;以洛陽為中心流傳的唱法稱為「豫西調」,又稱西府調、靠山簧;豫東南沙河流域流傳的唱法稱「沙河調」,又稱本地梆。

豫劇音樂豐富多采,唱腔屬板腔體。唱詞通俗易懂,多為七字句或十字句。它有獨特的板式結構和比較完整的音樂程式。可分為慢板、流水板、二八板、飛板四大板類。豫劇的伴奏樂器分文武場面,文有二弦、三弦、月琴,稱之為老三手或仨弦手。

後因二弦音色尖噪而代之以板胡。武場常用的樂器有板鼓、堂鼓、大鑼、小鑼(又名堂鑼或手鑼)、手鑔、梆子、手板等。

豫劇傳統劇目約有七百餘出。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對花槍》、《三上轎》、《地塘板》、《提寇》、《鍘美案》、《十二寡婦征西》等。建國以後,經過推陳出新,出現一批優秀傳統劇目,如《穆桂英掛帥》、《破洪州》、《唐知縣審誥命》等,普遍受到人們的歡迎;

同時還有改編演出的歷史劇《花木蘭》,神話劇《白蛇傳》,創作演出的現代戲《朝陽溝》、《劉胡蘭》、《李雙雙》,移植演出的《小二黑結婚》、《羅漢錢》、《祥林嫂》、《五姑娘》、《紅色娘子軍》等許多劇目。

由於音樂工作者的創新與出新,譜寫出了一批膾炙人口的音樂唱腔,從而使豫劇成為全國人民所喜聞樂見的一種戲曲形式。

豫劇的行當和班社,俗話說:「四生四旦四花臉,八個場面(即一鼓二鑼仨弦手,梆子手鑔共八口)倆箱倌」。

四生是大紅臉(又叫紅凈、戲生)、二紅臉(又叫馬上紅臉)、小生、邊生(又叫二補紅臉);四旦是正旦(青衣)、小旦(花旦、閨門旦)、老旦、帥旦;四花臉是黑頭(副凈)、大花臉、二花臉、三花臉。正因為是男八女四的行當,把四生四花臉叫做外八角,以男角為主的戲叫做「外八角戲」。

豫劇歷史上有名的演員,據鄒少和先生回憶:「宣統間,小旦李劍雲者,陽武人,天賦佳喉,清脆圓潤,高下疾徐,婉轉曲折,璣珠走盤,無不如意,又復善制新腔。自李氏出,劇風為之一變,優伶界中感嘆為空前絕後之才」。

比較著名的須生有張小乾、張同慶、澎海豹、許樹雲。名小生有黃儒秀(黃娃、黃馬褂)、王金玉(筱火鞭)。紅臉王唐玉成,武曹彥章等。自從出現女演員後,著名的演員有:王玉枝、陳素真、常香玉、崔蘭田等。解放後的著名演員有:魏雲、王善朴、高潔、陳新理、馬琳、柳蘭芳等。

(6)河南豫劇簡介擴展閱讀

在中國地方戲大家族中,有許多源遠流長、魅力獨具的劇種,崑曲、越劇、黃梅戲、川劇、豫劇等,可以列出一串很長的名字。但有一個基本的事實,就是這些劇種大都只在一個固定的空間內流傳,「變臉」雖奇但不出川,崑曲雖美但不過江,黃梅戲雖俏但只存在於一定的區域。

唯有豫劇不同,它雖是河南的地方戲劇種,但它的影響早已超出了河南。有案可查,豫劇在最興盛時期,流傳到包括台灣在內的20多個省市區,從三秦大地到「天府之國」,從青藏高原到東海之濱,皆有豫劇的專業院團和固定的觀眾群體。

就是在戲曲不很景氣的今天,豫劇還仍然在全國13個省市保留著167個專業劇團、1300多個業余劇團的十萬從業人員。僅就這一點而言,全國其他任何一個地方戲劇種都只能望其項背。可以說,豫劇雖然姓「豫」,但豫劇不是河南豫劇,而是中國豫劇,是「大豫劇」。

豫劇之「大」體現在它深厚的文化傳承上。一種曲調,一種聲腔,一種語言,其實都是一種文化載體,它承載著一種文化基因,延續著一種文化傳統。豫劇產生於河南,它的母體是中原文化,而中原文化又是中華文化的核心。

豫劇經過300多年的發展,不僅成為一個獨具特色的地方戲劇種,更成為一枝傳承中原文化的藝術奇葩,中原文化中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精忠報國的愛國情懷、戀家念祖的故土情結、有容乃大的天下意識、天人合一的和諧理念,始終是豫劇表現的主要內容。這種深厚的文化滋養,使豫劇有了一種先天的文化優勢。

我們在欣賞古希臘悲劇時,總會感受到一種仰視而見的威嚴崇高,一種無法抗拒的精神力量,為什麼?就是因為古希臘悲劇的文化母體是產生於人類軸心時代的古希臘文明,它喚醒的是一種人類的共同記憶。

同樣,我們在欣賞其他地方戲時,可能只喚醒對局部文化某一個階段的記憶,但欣賞豫劇時則不同,那種家國情懷,那種鄉土氣息,那種酣暢淋漓會撲面而來,中華民族的堅忍不拔、錚錚鐵骨、大義擔當,會立即喚醒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整體記憶。

正是承載了這種深藏於一代又一代人血液里、靈魂中的文化基因,豫劇被賦予了一種巨大的生命氣場。不論何時何地,只要一聽到豫劇,哪怕是不經意之間,就會從心底迸發出一種家國意識,升騰起一種民族自豪,從而實現精神的回歸。

豫劇之「大」體現在它超強的傳播能力上。一個劇種的產生發展,必然依賴於一定的文化土壤,一旦離開了這種文化土壤,這個劇種就很難生存下去。如越劇也曾在全國20多個省市有專業劇團,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最後又回到了它的原生地。

但豫劇不同,它走到哪裡就會在哪裡落地生根,具有超強的傳播能力和頑強的適應性。很難想像,半個多世紀之前一個小小的豫劇隊到達台灣,在兩岸長期隔絕的情況下,它竟然能頑強地生存下來,並成為台灣與京劇並列的兩個公辦劇團之一。豫劇之所以能夠傳播到全國20多個省市區,原因在於它是與中原文化一起向外傳播的。

試想,當年台灣如果沒有50萬河南籍老兵,也就不可能成就台灣豫劇團。因為在兩岸隔絕的狀態下,聽豫劇就是台灣老兵排遣鄉愁的文化寄託,就是他們思鄉的文化想像。

豫劇在全國其他省份的發展大概也如此,如果沒有當年數萬河南戍邊將士,沒有當年無數河南支邊知青,沒有當年大批河南人向外遷徙,就不可能有新疆、青海、甘肅、四川等省豫劇團的出現。

可以說,河南人出現在哪裡就會把中原文化帶到哪裡,當然承載著中原文化基因的豫劇也就會被帶到哪裡。正是中原文化「根」文化的特性和兼容並蓄的品格,為豫劇的傳播提供了動力,並最終成就了中國豫劇。

豫劇之「大」體現在它取得的豐碩成果上。作品是一個藝術家的立身之本,同時也是一個劇種繁榮的標志。衡量一個劇種是否有創新的活力,最關鍵的是看它能否不斷地創作出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作品。在這一點上,豫劇恰好作出了最生動的說明。

歷史上,河南曾創作出《花木蘭》《穆桂英掛帥》《朝陽溝》《倒霉大叔的婚事》等眾多豫劇經典劇目,一個《朝陽溝》就傳承了三代人,演出了5000餘場,為中國戲曲事業的發展作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

同時,還產生了常香玉、陳素真、崔蘭田、馬金鳳、閻立品、桑振君、唐喜成、牛得草等一大批聞名全國的豫劇名家,他們如璀璨的明星,閃耀在新中國的藝術天空。

新世紀以來,豫劇更是厚積薄發,突飛猛進,《程嬰救孤》《鍘刀下的紅梅》《清風亭上》《香魂女》《常香玉》《村官李天成》《蘇武牧羊》《焦裕祿》等,接連獲得「文華」獎、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家級大獎,數量雄居全國地方戲劇種之冠,展示了豫劇繁榮發展的強勁活力。

正如一些專家所言,新世紀中國戲曲發展的一個重要現象就是河南戲劇的崛起,而河南戲劇的崛起主要是豫劇的崛起,形成了全國戲劇看河南、河南戲劇看豫劇的大好局面,標志著豫劇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期。

豫劇之「大」體現在它敢與人類一切優秀文明的交流爭鋒上。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任何一種民族文化都應該有拿到世界上去交流的勇氣與構想,因為,只有在與人類一切優秀文明的交流碰撞中,才能夠去了解世界,才能夠去認識自己。在這一點,豫劇也進行了很好的實踐與嘗試。

自2008年起,豫劇《清風亭上》赴巴黎參加中國戲曲節,赴土耳其參加第14屆黑海國際戲劇節;

《大祭樁》赴義大利參加阿維利諾國際戲劇節,到奧地利維也納大學交流演出;

《畫皮》赴比利時參加第九屆那慕爾國際藝術節;豫劇電影《香魂塘畔的香魂女》榮獲第48屆休斯敦國際電影節兩項大獎;

河南豫劇團還與台灣豫劇團合作,在新加坡舉辦「亞洲豫劇論壇」。

此外,在配合「中非合作論壇」「歡樂春節」「中韓文化交流年」「中泰文化交流年」「中巴文化交流年」等國家重大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中,都有豫劇人的身影。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豫劇《程嬰救孤》先後赴義大利、法國、美國、泰國、巴基斯坦交流演出,並登上紐約百老匯舞台,而且完全按照百老匯的游戲規則,採用市場化的商業運作模式,開創了中國地方戲首登百老匯舞台的先河。

戲曲電影《程嬰救孤》榮獲第15屆洛杉磯國際家庭電影節最佳外語戲曲片獎,刷新了中國戲曲電影在該領域里的空白。日前,該劇組又接到國外有關機構邀請,今年將第三次赴美到百老匯、好萊塢演出,並到加拿大開展文化交流。

豫劇代表著中華文化,站在了中華文明與人類文明對話的最前沿,不僅提振了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也為民族文化參與人類跨文化交流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成為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張名片。

豫劇之「大」體現在全國豫劇交流合作的大格局上。長期以來,由於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全國豫劇院團一直缺乏深入的交流,更談不上卓有成效的合作。但這種局面現在終於被打破。

2013年7月,河南豫劇院成立之後,以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李樹建為核心的領導班子,心繫全國豫劇的發展,既管好腳下又兼顧天下,上任伊始就多次到外省調研豫劇在當地的生存狀況,並盡最大努力對他們進行幫扶,如邀請新疆石河子豫劇團到河南參加黃河戲劇節,並在河南巡演;派專人到河北沙河市,幫助組建沙河市豫劇團。

為加快全國豫劇人才的培養,促進全國豫劇院團的交流合作,2015年又先後舉辦了「首屆全國豫劇高級表演人才培訓班」「全國豫劇院團交流工作會」。

為展示全國豫劇的藝術風采,由河南省委宣傳部、河南省文化廳、(河南)中華豫劇文化促進會主辦,河南豫劇院、恆品文化·戲緣承辦的「中國豫劇優秀劇目北京展演月」已於3月12日在北京拉開帷幕,來自全國6個省市13個豫劇院團的23台優秀劇目輪番上演。

這是全國豫劇首次聯合在北京展演,其時間之長、劇目之多、陣容之大,在豫劇發展史上尚屬首次,在全國地方戲中也首開先河,標志著全國豫劇交流合作、協同發展的大格局已經形成,必將促進豫劇在全國的繁榮發展。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在黨和國家大力繁榮社會主義文藝、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大豫劇」奏起的是中國戲曲的盛世交響,展現的是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同時也吹響了豫劇進軍全國和世界的集結號。「大豫劇」的旗幟將更多地飄揚在世界各地,成為「中國夢」中最動人的華彩篇章。

⑺ 簡單介紹豫劇

豫劇、是發源於中國河南省的一個戲曲劇種,中國五大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豫劇母調祥符調唱腔:旦角委婉,生行吶喊。

⑻ 河南豫劇卷席筒劇情

河南豫劇卷席筒劇情:

曹林之續妻姚氏欲霸家業給己子張倉。曹林前房之子曹保山進京應試,姚氏毒死曹林,嫁禍保山妻張氏,並買通官府,將其收監。張倉背攜侄兒侄女探監,代嫂受斬,囑嫂卷席收屍。新任巡按曹保山到任,兄弟相會,說明原委,一家團圓。

《卷席筒》 又名《白玉簪》《斬張蒼》等,是河南曲劇傳統劇目。也是河南曲劇的經典劇目。河南曲劇,主要流行於河南及湖北西北部。前身為曲藝「河南曲子」,於1926年經地攤、高蹺階段進入戲曲舞台。又有南陽曲子(大調曲子)和洛陽曲子(小調曲子)之分。

(8)河南豫劇簡介擴展閱讀:

河南曲劇屬於地方戲種,起源於河南南陽,由於曲調易學,用本嗓演唱,表演接近生活,傳播速度很快。而且其中也擁有一些著名的戲曲名段,就像《陳三兩》、《卷席筒》等等。

《卷席筒》續集又掀起了波瀾,曹保山平反了張氏的冤案,原先和蒼娃的母親一起誣陷張氏的縣官錢世理懷恨在心。他買通拐彎親戚馬尚書,把曹保山一家抓進了牢獄。蒼娃一路乞討來到京城,為哥嫂鳴冤。沒想到又被錢世理關進了監牢。

後來蒼娃被一位好心的老差役偷偷放了出來,可是哥哥嫂嫂當天就要被處死。蒼娃哭告無門,絕望之餘,只好轉回家鄉,卻在回家路上得到了轉機。

⑼ 河南省豫劇一團的介紹

河南省豫劇一團前身為豫劇大師、愛國藝人常香玉創辦的「香玉劇社」(創立於1948年)。河南省豫劇一團現有國家一級演職員9名,國家二級演職員20名。

⑽ 河南豫劇的的主要特點

豫劇以唱見長,豫劇唱腔鏗鏘有力,富有熱情奔放的陽剛之氣,具有強大的情感力度。其次豫劇質朴通俗、本色自然,更緊貼老百姓的生活。

熱點內容
駐馬店上蔡縣郵編 發布:2021-03-16 21:53:57 瀏覽:888
新發地招聘 發布:2021-03-16 21:51:19 瀏覽:217
漯河大偉 發布:2021-03-16 21:51:07 瀏覽:401
相親愛一家 發布:2021-03-16 21:49:54 瀏覽:504
校園跳蚤市場系統 發布:2021-03-16 21:48:31 瀏覽:929
洛陽到鞏義汽車時刻表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108
男人胖相親 發布:2021-03-16 21:47:49 瀏覽:948
蘇寧鄭州網點電話查詢 發布:2021-03-16 21:47:42 瀏覽:459
同城幫二手良品真假 發布:2021-03-16 21:47:20 瀏覽:227
河南周口甲醇 發布:2021-03-16 21:42:35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