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河南鄭州 » 開封嗩吶王

開封嗩吶王

發布時間: 2021-03-10 13:57:27

開封有什麼特色

豫劇,又名河南梆子、河南高調,其中祥符調是豫劇的一支重要流派,發源於豫東地區的開封。明末清初,河南地方戲曲汴梁腔、梆子秧腔、女兒腔等傳統優秀民歌長期融會貫通的基礎上而逐步形成豫劇祥符調,祥符調唱、念俱用標準的汴梁音韻,發音多假嗓,音域屬上五音。

開封的汴綉獨樹一幟,山水人物,樓台花鳥,針線細密,不露邊縫,絨彩奪目,豐神宛然,色彩豐富,層次分明,立體感強,成為國內外遊客必買的藝術佳品。

朱仙鎮木版年畫是中國古老的傳統工藝品之一。作為中國木版年畫的鼻祖,主要分布於河南省開封市祥符區朱仙鎮及其周邊地區。朱仙鎮木版年畫具有構圖飽滿,線條粗獷簡煉,造型古樸誇張,色彩新鮮艷麗等特點。

(1)開封嗩吶王擴展閱讀:

開封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期的魏國、後梁、後晉、遼朝、後漢、後周、宋朝、金朝等朝代相繼在此定都,被譽為八朝古都。

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東京城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開封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有「東京夢華」之美譽。從元明清到新中國初期,開封一直為河南首府或省會。

⑵ 開封民俗文化有哪些

開封廟會
開封廟會是開封一部分景區緊隨市場需求,彌補春節旅遊市場的空白,而開發出的旅遊項目,經過歷年發展逐漸形成規模,創立了具有開封文化特色的旅遊品牌,深受廣大遊客喜愛。開封萬歲山春節大廟會、翰園廟會、民俗文化節等近年來已成為開封地區以及中原地區又一旅遊新亮點。
中文名
開封廟會
外文名
Kaifeng Temple
舉辦時間
春節期間
舉辦地點
開封部分景區
代表性廟會
萬歲山春節大廟會
廟會介紹
開封廟會是開封一部分景區緊隨市場需求,彌補春節旅遊市場的空白,而開發出的旅遊項目,經過歷年發展逐漸形成規模,創立了具有開封文化特色的旅遊品牌,深受廣大遊客喜愛。開封萬歲山春節大廟會、翰園廟會、民俗文化節等,成為開封地區以及中原地區又一旅遊新亮點。[1]
廟會起源
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是中國民間宗教及歲時風俗,一般在春節、元宵節、二月會抬頭等節日舉行。也是中國集市貿易形式之一,其形成與發展和地廟的宗教活動有關,在寺廟的節日或規定的日期舉行,多設在廟內及其附近,進行祭神、娛樂和購物等活動,廟會流行於全國廣大地區,除了人們所熟悉的「廠甸」之外,「五顯財神廟」(初二至十六)、「東岳廟」(初一至十五)、「白雲觀」(初一至十九)、「萬歲山廟會」[2](農歷初一至十六 )都是國內有名的廟會,最富有過年的特色。
廟會也是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春節俗稱過年。除一般年俗外,廟會則為舊時北京過年的主要習俗。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內各地每逢春節都會有一系列的廟會活動,廟會也是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種傳統民俗活動。民俗是一個國家或民族中被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廟會就是這種生活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的產生、存在和演變都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
廟會
廟會歷史
開封是典型的旅遊城市,春季有清明節文化節,夏季有清涼節、荷花文化節、秋季有菊花文化節,但冬季旅遊一直較為空白,沒有東北的皚皚白雪,也沒有熱氣騰騰的溫泉,更沒有南方的四季如春。開封冬季尤其是春節旅遊市場比較空缺,一部分景區緊隨市場需求、開拓創新,開發出了不少非常有特色而且十分應景的旅遊項目,深受廣大遊客喜愛,並逐漸形成規模,開封廟會由此產生。
舉辦地
萬歲山
萬歲山春節大廟會,是開封市萬歲山游覽區有限公司於2003年開發的冬季旅遊項目,歷經十二年發展,以年味氣氛、演出規模、傳統民俗、開封小吃、娛樂活動,區別於傳統廟會的獨特武俠特色,每屆廟會都要吸引遊客百萬餘人次。[1]
萬歲山春節大廟會作為每年春節期間開封旅遊的龍頭活動,[2]對開封春節旅遊以及創建國際化旅遊名城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被媒體譽為:「中原最超值廟會」和「中國最具魅力廟會」。[1]
開封萬歲山廟會廟會特色:
1.年味十足
廟會期間萬歲山·大宋武俠城景區春意盎然,一派火紅景象。寓意吉祥的福門福柱、高高懸掛的大紅燈籠、迎風招展的鮮明旗幟無不昭顯著過年的節日氛圍。一簇簇桃花、櫻花煞是惹眼,濃濃春意撲面而來。景區內外處處披上節日的盛裝,無一不在向廣大遊客傳達吉祥如意的節日氛圍!
2.武俠風情
景區以大宋武俠作為核心旅遊產品定位,以《岳飛傳》、《水滸傳》、《七俠五義》等宋代武俠題材為背景,常年推出36部(每天60多場表演)實景武俠劇演出,達到全景式、系統化展現大宋武俠豪情及江湖百態。同時推出了以《武俠影視體驗廳》和《李逵斷案》為代表的互動劇目演出。2016年國慶推出大型水滸實景局《三打祝家莊》。
2015年5月1日針對遊客開放的仿宋代市井「江湖街」,位於景區武俠路東段,包含:鏢局、賭坊、當鋪、酒鋪、書場等實景建築、道具,並穿插大俠、官差衙役、鏢師、媒婆、貨郎、乞丐等人模與遊客互動,以及武俠實景劇,民俗絕活表演。
3.盛大演出
盛大的演出陣容一直是萬歲山春節大廟會的重頭戲,每屆廟會萬歲山景區都會斥巨資邀請國內外眾多表演團體傾情加盟,可謂群英薈萃,精彩紛呈。飛車、舞獅、戲曲、歌舞,雜技、馴獸等,近百場節目。
4.民俗特色
精彩盛大的傳統民俗巡遊、傳統民俗展示是歷屆廟會必不可少的一道風景。糖人、剪紙、蠟染、臉譜、釀酒、刻字等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民俗手工藝傳承人每天在現場為遊客表演其精湛的手工技藝,展示宋代傳統民俗手工藝絕活,遊客在觀看的同時參與互動,感受千年文化傳承。
5.開封小吃
開封小吃,名揚天下。萬歲山春節大廟會期間景區特設開封特色小吃餐飲區,各種傳統開封小吃雲集廟會:小籠包子、炒涼粉、炒紅薯泥、黃燜魚、杏仁茶、胡辣湯、麻辣花生、鍋貼、水煎包、餛飩、江米甜酒等特色美食。
翰園
翰園祭祖廟會是由中國翰園碑林景區舉辦的集祭祀、歌舞、文娛、商貿於一體的漢族傳統民俗活動。在原始音樂和粗獷的鑼鼓聲中,身著粗布服裝的中華先民在禮炮聲中三拜九叩,繼而莊重肅立,在禮炮聲中聆聽祭文,追思懿德,秉承祖志。[3]
廟會堅持文明祭祖的根本主旨,穿插新年追夢的時代主題,著力打造別與民間傳統廟會的城市旅遊廟會。重點突出了春節年味氛圍的營造,特邀了國內著名的演出團隊傾情獻藝,開展了近百項既具傳統又有現代韻味的群眾能廣泛參與的民俗娛樂項目,匯聚了數百家數上千種特色小吃、傳統商品、經典紀念品,推出了十餘項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承傳文明,祈福你我,娛樂盛宴,文化大餐。[3]
紅火氛圍,中國年味。翰園廟會以紅火氛圍的精心布置締造羊年春節的另類享受。春住翰園、彩旗招展、紅燈籠溫暖、造型門吉祥……五光徘徊,十色陸離,張燈結綵,年味富足。倘洋廟會,賓至如歸,勝似回家,處處溫馨。紅火氛圍;迎賓門、燈籠牆、發財道、三陽開泰、擂鼓迎春、綠荷穿越、納福台、加祿帽、增壽桃、送喜鎖、添財路等廟會全新景觀的傾情打造出春意濃濃的廟會氛圍。[3]
禹王台
[4]禹王台公園佔地26.5公頃,古木參天,綠茵蓋地,喬木、花灌木數萬株,作為廟會會場的禹王台公園素享「千古名園」美譽。這里,不僅擁有「國保」級文物繁塔,而且擁有眾多的殿堂、樓閣、亭榭、牌坊和大量碑刻,進入廟會會場,歷史的滄桑感撲面而來。
設在紅樓廣場的「宗小姐拋綉球招親」項目則別出心裁,演繹了「宗小姐」與當時雲游至開封的盛唐詩仙李白一段姻緣佳話,其他各類旅遊項目在內容與形式上也各有特色。如在情景劇系列展演中,膾炙人口的《水滸傳》故事「楊志賣刀」、「孫二娘賣包子」以及「林沖操練馬隊」;「李白」、「杜甫」、「高適」因彼此傾慕而相約古吹台誦吟的「三賢相聚』等情景均生動再現。[4]
游樂展銷活動多不勝數,彰顯廟會海量內涵的本質屬性。正宗的台灣廟口美食小吃展銷,絲襪奶茶、紅豆車輪餅、QQ雞蛋仔等台灣美食上百個品種;將舉辦包括開封小吃在內的境內外各地美食小吃展銷,風味獨特,令人大快朵頤;將舉辦兒童游樂活動,包括「激光槍戰」、「青蛙跳」等數十種項目;還將舉辦動物表演活動,包括「小狗走鋼絲」、「羊羊過獨木橋」、「喜鵲報佳音」等,令人連聲稱奇。此外,高水準的書法大賽和攝影展也在廟會期間舉辦。[1]
上元燈會
大宋上元燈會把宮廷文化、民俗文化和彩燈文化融為一體,以「東京夢華·水韻宋都」為主題,推出了皇帝迎賓共賞燈會、百戲進皇宮、提燈鬧元宵、點祈福燈、猜燈謎、御河綵船巡遊等豐富多彩的大型演藝、互動活動,再現大宋上元夜盛景。[1]
上元燈會
民俗文化
清明上河園民俗文化節是清明上河園景區在春節期間為遊客上演的一場「民俗大戲」,雅俗共賞的文化大餐、豐富多彩的民俗表演及各具特色的開封小吃,將讓遊客體驗熱鬧的大宋民俗年。[1]
其他景區
同時開封的其他景區也會在春節期間舉行特色迎春活動,如:開封府【包大人與您過大年】,相國寺【迎春祈福撞鍾大典】、天波楊府文化展演、鐵塔公園【鐵塔光影秀】等豐富多彩的年文化活動

⑶ 誰去過開封市對那裡的評價怎麼樣

開封歷史悠久 只不過是現在的發展慢了點
好吃的好多

⑷ 開封民風民俗資料

我想下面的資料夠你寫的了:
廟會

一年一度的東京禹王大廟會是展示開封民間藝術的大舞台,也是品嘗開封風味小吃的好去處1993年,開封恢復了「東京禹王大廟會」這一傳統的民俗文化活動,深受廣大市民的歡迎。廟會期間不僅有民間祭祀活動,而且還有舞獅、盤鼓、旱船、踩高蹺、吹嗩吶、豫劇、京劇等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表演及風味小吃、旅遊商品展賣活動。

燈會

開封的元宵燈會自宋代以來綿延千年。古都燈會繼承了歷史傳統,不斷發揚光大。燈會種類繁多,設計新奇,規模宏大。每當元宵之夜,市內造型各異的彩燈比比皆是。整個古城火樹銀花,璀璨奪目。一年一度的燈會,常常吸引大批中外遊人前來觀賞。每年的元宵燈會讓人充分領略「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絢爛風姿。

鳥市

養鳥是七朝古都開封的風俗,是其他古都都所不及的特點。追溯汴京鳥市的歷史,在《東京夢華錄》中就有記載。從開封養鳥人家留下來的古董上,還可以看出在明代開封的養鳥、買鳥又有了新的發展。到了清代,開封的養鳥達到鼎盛時期,鳥市就在大相國寺。近年來在汴京公園西側自發形成的汴京鳥市,是我市一個獨特的景觀。

菊花

早在北宋時期就盛極一時,明清時代養菊之風更為盛行,已有近千年的栽培歷史,品種繁多近千餘種,有菊城之稱。深秋時節,滿城金菊盛開,遊人絡繹不絕,形成了傳統的菊花花會。

夜市

開封夜市久負盛名,早在北宋時期,東京夜市便處處皆是,熱鬧非凡。今日開封,每當夜幕降臨,遍布大街小巷的夜市便開始緊張的忙碌。那盞盞燈光,此起彼伏的叫賣聲,熙來攘往的人流,看上去分外熱鬧。位於市中心的鼓樓夜市規模最大,品種最多。這里的風味小吃,調制精,風味雅,深受中外賓客的喜愛。炒涼粉、杏仁茶還曾遠涉重洋,赴新加坡表演,廣受當地媒體和賓客的贊譽。如今,逛夜市、品小吃、體味古都民俗風情,已成為游開封的一大樂事。

風箏

三月春風放風箏,是開封市民家家戶戶喜愛的活動。開封風箏歷史悠久,花樣繁多,製作考究。每到春季,古城上空風箏紛飛,爭奇斗艷。民間藝人製作的工藝風箏、微型風箏,是中外風箏愛好者收藏欣賞的佳品。近年來,開封先後承辦了全國第二屆風箏比賽和國際風箏會,使這一傳統的民俗活動不斷發揚光大。

斗雞

斗雞是開封人喜愛的一項民間傳統博戲活動。斗雞比賽勇猛激烈,精彩有趣。斗雞的選擇、飼養、調教、訓練都有一套嚴格、科學的方法,極富樂趣。近年來,開封飼養斗雞的居民逐年增多,開封斗雞協會每逢旅遊文化節日都要舉行斗雞比賽,引得中外賓客競相觀看,場面十分熱鬧。

盤鼓

過春節,逢節慶,打盤鼓,是開封傳統的民間文化活動。開封盤鼓節奏性強,套路多變,氣勢恢宏,深受廣大市民和中外遊人的喜愛。目前,開封有盤鼓隊30餘支,每逢元旦、春節、國慶和文化節、菊花花會、廟會都要舉行盤鼓表演和比賽。那隆隆的盤鼓聲,豪放的擊鼓英姿,促人精神振奮。開封盤鼓隊曾赴日本、香港表演,廣受贊譽

⑸ 開封有那些過年的習俗

開封過年開封民間稱春節為「過年」。但是,過年並非單指陰歷正月初一,還包括年頭、年尾,從舊歲的十二月初八至新年正月初五均是年日。舊時,開封流傳有句俗語說:「臘八、祭灶,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所以,一到「臘八」,開封城鄉便有「年味兒」了。二十三、祭灶官。十二月二十三日為我國民間祭灶節,人們為了讓灶王向天上玉皇大帝多說好話,家家都要擺上灶王爺的牌位,有的在牌位兩邊對子上寫著「上天言好事,下界送吉祥」。意為灶王爺餞行。祭灶過後,家家都忙於置買年貨,打掃房子迎接新年,尤其是煙、酒、魚、肉和走親戚用的禮品更不能少。置辦年貨一直忙到臘月三十。於今開封仍流傳有一首過春節的民謠:「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殺只鴨;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兒,貼門旗兒。」大年三十兒慣稱除夕,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以往這一天,開封還有諸多舊俗。如「文官封印」、「武官封操」、「商業封門」、「說書封板」、「討飯的封棍」等,諸如此類。而民間最重要的活動除夕之夜的祭祖和守歲。現在除夕,開封人仍沿襲以往許多好的習俗。除夕之夜雖然不再「祭祖」了。但有的互拜親友,看電視,猜迷語,直至深夜,有的全家人團聚一堂,互相勉勵,總結一年來收獲,制定新的一年工作和學習計劃。"守歲"在新時代賦予了新的內容。當午夜的鍾聲響過,人們爭放第一掛鞭炮,這又意味著開封人開啟未來的決心和干勁。正月初一,家家即早起床,更換新衣,洗涮完畢,首先燃放鞭炮,拜祝先祖遺像。接著,晚輩向長輩拜年,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全家人吃過年餃子,隨後開始到親友家拜年。舊時拜年一般多由家長帶領,先拜長輩近族、鄰友,以後再去遠處各家。各家為接等賀年客人,家裡常備煙、茶、瓜子、花生、糖果等。按開封"早拜年,晚拜壽"的習慣,初一午後,拜年活動即告結束。正月初二是閨女回娘家的日子。舊時初二,開封城關四鄉,鞭炮聲、鳴笛聲、哨子聲響成一片,騾馬大車往來穿梭,絡繹不絕。正月初三為祭墳、祭宗祖的日期,因舊皇歷中說這一天「諸事不宜」,初三開封忌走親戚。初五為破五節,民間認為初五是年後第一個不吉日,親友之間亦忌相互串訪。除此兩日之外,節日期間,開封民間走親串友,幾無閑日

⑹ 開封有什麼文化歷史

開封是享譽中國的著名民間藝術之鄉,享有「中國戲曲之鄉」、「中國木版年畫之鄉」、「中國汴綉之鄉」、「中國菊花之鄉」等美譽,境內有汴綉、官瓷、朱仙鎮木板年畫等精美工藝品,現存有廟會、燈會、鳥市、花市、夜市、風箏、斗雞、盤鼓、舞獅、盤鼓、高蹺、旱船、嗩吶等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

北宋時期,都城東京開封城內刺綉工藝已發展到相當高的水平。開封雲集各地及異國的巧匠綉工,官辦的有文綉院,民間的有秀巷,汴綉即在此傳統基礎上發展起來。近些年開封的汴綉獨樹一幟,山水人物,樓台花鳥,針線細密,不露邊縫,絨彩奪目,豐神宛然,色彩豐富,層次分明,立體感強,成為國內外遊客必買的藝術佳品。

(6)開封嗩吶王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開封具有「文物遺存豐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風貌濃郁、北方水城獨特」四大特色,迄今已有4100餘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後有夏朝,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宋朝,金朝等朝代相繼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稱,孕育了上承漢唐、下啟明清、影響深遠的「宋文化」。

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東京城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城市。開封是清明上河圖的創作地,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八荒爭湊,萬國咸通」、「汴京富麗天下無」、「東京夢華」的美譽。

風景名勝

開封境內的鐵塔、相國寺、包公祠、延慶觀、禹王台、繁塔等重點文物古跡,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及旅遊價值。開封作為河南三大石刻集中地之一,境內的名勝古跡中保存以及館藏有上自漢代、下至民國的各類石刻珍品1000餘件,是研究社會經濟、歷史文化、科學技術和書法藝術的寶貴文物古跡。

⑺ 開封戲曲簡介

豫劇
也稱河南梆子、河南高調。因早期演員用本嗓演唱,起腔與收腔時用假聲翻高尾音帶「謳」,又叫「河南謳」。在豫西山區演出多依山平土為台,當地稱為「靠山吼」。因為河南省簡稱「豫」,解放後定名為豫劇。是河南省的主要劇種之一。
河南越調
河南越調,流行於河南及湖北北部地區,為河南三大劇種之一。歷史悠久,深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
越調形成劇種以後,演出形式有三種:第一是皮影越調戲;第二是木偶越調戲;第三是越調大戲班。這三種演出形式,迄今仍然在湖北北部、安徽西部和河南的南陽一帶農村流行。
河南越調音樂由於其歷史悠久,既有較多的曲牌,又有較完整的板腔。唱腔主要為「越調」,有時也兼唱「吹腔」、「崑腔」、「七句半」等。伴奏樂器以四胡(俗名「上天梯」)為主(因而越調也有時被稱「四股弦」),卧笛、月琴為輔,後來逐漸增加了短桿墜胡、悶子、二胡、嗩吶、三弦和琵琶。
越調的傳統劇目分為正裝戲和外裝戲兩種,有四百多個。正裝戲為越調的傳統劇目,其結構嚴整、唱詞深奧,每段唱詞固定,並規定有一定的曲牌和調門,道白時用卧笛伴奏,主要演歷史袍帶戲,多以生、凈為主角,如:《抱火斗》、《文王吃子》、《烏江岸》、《十五宮》等。外裝戲多系活詞連台本,也有許多公案戲。外裝戲以小生、小丑為主角,詞句通俗,多唱少白,生活氣息濃厚,如《李雙喜借糧》、《火焚綉樓》、《哭殿》等。
河南越調這個古老的戲曲劇種,能夠長期在群眾中流傳,除了由於它擁有一批優秀的傳統劇目和豐富多彩的唱腔音樂,還由於它在表演上遺產豐富並別具特色。當代有代表性的演員有生行張秀卿、申鳳梅、旦行毛愛蓮等人。
「大寶貝」張秀卿,是越調的正宗泰斗。她主演《哭殿》中的唐王李世民,一個飄然出場亮相,其儀表的莊重,舉止的瀟灑,就能博得觀眾的喝彩,再加上她那說中有唱,唱中帶念的唱做藝術,向被譽為越調的「蓋河南」。
申鳳梅的表演也頗為精湛,1963年赴京演出時首都文藝界稱贊她演的諸葛亮,「演得准、演得深」。稱贊「她運用功力深厚的唱做技巧既不造作,又不賣弄。樸素里透瀟灑、自然中含深沉」。因而有「活諸葛」之稱。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破格把她這樣一位地方戲的女演員收作為徒弟。
越調旦角行當的代表人物是毛愛蓮,她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運用越調傳統音樂唱腔創造了一種輕圓潤、曲調清新的聲腔藝術,塑造了雍容爾雅的洪美榮(《火焚綉樓》),活潑可愛的王玉姐(《招風樹》)以及勤勞、勇敢、淳樸、熱情的張大娘(《賣籮筐》)等許多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難怪許昌漯河一帶農村流傳著:「破上一月不吃鹽,也要看看毛愛蓮」的贊語。
優秀中年演員何全志,表演方面才華出眾,他在《收姜維》中扮演姜維(紅生),在《諸葛亮弔孝》中扮演周瑜(武生),在《李天保弔孝》中扮演張忠實(老丑),這是三個不同行當、不同身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但都演得活靈活現,給觀眾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因而人們都稱他是一個文武不擋、生丑皆能的全才演員。
大平調
系梆子聲腔劇種,流行地區以曹州(今菏澤市)為中心,跨越冀、魯、豫、蘇、皖五省邊緣地帶,西到鄭州、陳州(今淮陽),南到徐州、亳州,北到大名、磁州,東到濟寧、兗州,號稱流行五省八州。因其唱腔音樂比山東梆子、豫劇、河北梆子的音調低,又因其音樂伴奏中所用以擊節的梆子比山東梆子和豫劇等兄弟梆子戲的梆子粗而長,故又稱為大梆戲、大油梆。本世紀五十年代之後通稱為大平調。
大平調在黃河以北的廣大地區有著很大影響,逐漸形成三個支派,即東路平調、西路平調和河東平調。
大平調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積累了相當豐富的劇目,具統計約有600餘出,現保留下來的只有200餘出,經常演出的傳統劇目有180餘個,其內容大多取材於《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水滸傳》、《隋唐演義》、《楊家將》、《說岳全傳》、《包公案》、《大紅袍》等歷史古典小說,角色多以生(紅臉)、凈(黑臉)的「袍帶戲」為主,民間生活故事戲較少。
以生角為主的戲有《下高平》、《下燕京》、《下江南》、《反陽河》、《晉陽關》、《反徐州》、《收姜維》、《百花亭》等。以凈為主角的戲有《戰洛陽》、《秦香蓮》、《鍘趙王》、《趙公明下山》、《金鞭記》、《張飛滾鼓》等 大平調的唱腔與山東梆子大體相同,但是,它的唱腔發聲一般都用真嗓,唯慢板、拐頭釘等板式的起板時,尾聲使用極高的假嗓(也叫嘔腔)。表演粗獷、豪放、剛勁、有力,精中見細,剛中有柔,是深受群眾喜愛的地方劇種。國家一級演員郭盛高的表演瀟灑大方、生動逼真,他在《百花亭》、《收姜維》、《反徐州》等劇目中塑造的藝術形象,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菏澤地區家喻戶曉的著名演員。
羅戲
羅戲,又名大羅戲、大笛子戲、羅羅頭,流行於河北省南部肥鄉、廣平、曲周等縣。
羅戲源於弦索俗曲,與弦子腔、亂彈腔系屬同源,何時形成戲曲劇種不詳。
羅戲的傳統劇目約有一百二十餘出,經常演出的約三十餘出,以歷史故事劇居多。如《李淵反並州》、《楊景征北》、《劉伯溫訪將》、《分水嶺》、《金鳳釵》、《悟空大戰火龍駒》、《保定府》、《戰金國》、《耿雁征西》、《海瑞搜宮》、《火龍駒》、《李俊反南京》、《張四姐鬧東京》、《山海關》等。反映民間生活的劇目有《借閨女》、《掉包袱》等。
河南曲劇
流行於河南及湖北西北部。前身為曲藝「河南曲子」,於1926年經地攤、高蹺階段進入戲曲舞台。又有南陽曲子(大調曲子)和洛陽曲子(小調曲子)之分。前者較沉穩,後者較活潑。唱曲牌,常用的有〔漢江〕、〔揚調〕、〔滿州〕〔鼓頭〕、〔打棗桿〕、〔剪剪花〕、〔銀紐絲〕等四十多種。唱調柔和、宛轉、輕快,具有明顯的民歌特點。主要伴奏樂器有曲子弦、三弦、四弦、板胡、二胡、琵琶、箏等。傳統劇目有二百多個。早期劇目多為反映家庭生活的「三小戲」,如《鬧節》、《賣瓦盆》、《安安送米》等,其後也有以民間故事為題材的大戲,如《祭塔》、《花庭會》等。解放後整理的傳統劇目《陳三兩》、《風雪配》、《卷席筒》和編演的現代劇《掩護》、《游鄉》等影響頗大。
河南曲劇,亦稱「高台曲」,是中原大地土生土長起來的地方戲曲劇種。它以清新淳樸、優美動聽的藝術特色,為廣大群眾喜聞樂見。
河南曲劇,是從流行在河南的曲藝—河南曲子和民間歌舞—「踩高蹺」的基礎上,於本世紀二十年代左右經地攤、高蹺階段正式搬上戲曲舞台。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迅速衍變,已成為河南的三大劇種之一。
它的伴奏樂器,在剛搬上舞台的時候,僅有手板、曲胡、三弦、軟弓京胡和笙。隨著發展和演出劇目的需要,不但增添了古箏、二胡、琵琶,而且採用了武場。曲劇演出劇目是逐步豐富起來的。當初的一些保留節目大多是反映家庭生活的,如《胡二姐開店》、《安安送米》、《小觀燈》、《打灶君》、《李豁子離婚》等。特別值得提出的是解放以來曲劇藝術的突飛猛進,經過整理的傳統劇目《陳三兩爬堂》、《卷席筒》、《風雪配》和反映現代生活的《下鄉》、《趕腳》、《游鄉》等優秀劇目被拍攝成電影以後,以它唱腔優美、長於抒情而得到廣大群眾的好評。
河南道情
也叫「墜子嗡」。戲曲劇種。
流行於河南東南部。由曲藝漁鼓、道情和墜子相結合,並吸收了秧歌和花鼓的曲調於辛亥革命後形成為戲曲。最初只有雙人對口唱,類似二人轉的形式,後漸演出大戲。曲調有慢板、二八、流水、裁板、垛子等,唱二八和流水板時,多重句。曲牌有〔一串鈴〕、〔小桃紅〕、〔倒脫靴〕、〔筋頭落〕等。主要伴奏樂器為墜胡、皮胡、三弦、大胡、笙、捫子(嗩吶的一種)等,武場有單皮、大鑼、小鑼、鈸、梆子等。傳統劇目有一百多個,部分為家庭生活小戲,大部分則據長篇曲目改編,如《金簪記》、《玉環記》、《脂粉記》、《大紅袍》、《李翠蓮上吊》、《打萬監生》等。
豫南花鼓戲
豫南花鼓戲主要孕成於今光山縣,因而又稱光山花鼓戲。它是由豫南民間小調、山歌、歌舞、小戲並融合楚劇、黃梅戲唱腔,吸收漢劇、曲劇的藝術特點,逐漸形成的獨具一格的劇種。豫南花鼓戲演出,人員省而精,演員一專多能。道白分3種:一是韻白;二是口白,採用土語鄉音,類似家常用語;再一種是數板道白,多由丑角採用,語言幽默風趣。1953年,光山花鼓戲《夫妻觀燈》參加中南大區匯演並被評為優秀劇目。隨後到中南海懷仁堂作匯報演出。受到當時在場觀看的中央主要領導同志的表揚。1989年省文化廳曾在光山縣舉辦了大型研討會,有省內外60多名專家參與研討,由於豫南花鼓戲深受當地群眾歡迎,目前,仍有業余文藝團體活躍在當地。

⑻ 開封的歷史、傳說

開封是河南省省轄市,中國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古稱汴梁、汴京、東京,簡稱汴,七朝古都,迄今已有2700餘年的歷史。開封之名源於春秋時期,因鄭國庄公選此地修築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漢代景帝時(公元前156年),為避漢景帝劉啟之諱,將啟封更名為開封。自公元前364年至公元1233年,先後有戰國時期的魏,五代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七個王朝在此建都,歷經千年夢華。北宋時期,開封(史稱東京)為宋朝國都長達168年,歷經九代帝王。東京城周闊30餘公里,由外城、內城、皇城三座城池組成,人口達到150餘萬,是一座氣勢雄偉,規模宏大,富麗輝煌的都城。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繁華的世界大都會,而顯赫於世。北宋畫家張擇端繪制的巨幅畫卷《清明上河圖》,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東京開封城的繁華景象。北宋也是繼唐代以後科技、文化、藝術發展的又一鼎盛時期,創造了一代燦爛輝煌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宋文化。清正廉明的包公,滿門忠烈的楊家將,圖強變法的王安石,民族英雄岳飛等歷史名人,都曾在開封留下光輝的足跡,他們的豐功偉績,作為民族文化,至今仍在海內外廣為傳頌。
開封還是中國最早有猶太人定居的城市。北宋時,一批猶太移民經天竺(印度)遷徙到當時繁華宋都東京,宋皇帝御旨:「歸我仲夏,遵守祖風,留遺汴梁」。古代開封猶太人同漢、回民族保持著和睦的關系,按照本民族習俗繁衍生息,安居樂業,綿延700餘年。由於歷史、文化和自然等因素,開封猶太人逐漸與當地民族融合,留下了一段獨特令人回味悠長的歷史。右下圖為開封龍亭。
遠在新石器時代早期開封一帶就有人類活動。夏朝(公元前21世紀至前16世紀),夏第七世帝杼遷都於老丘(今開封市東約22公里),至第十二世胤,歷經六世約157年。春秋時期,公元前743年至前701年,鄭庄公在開封城南朱仙鎮古城村築「啟封」城。戰國時期,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從山西安邑遷都今開封市所在地,時稱大梁。公元前225年,秦滅魏,置碭郡,立浚儀(大梁)、啟封兩縣。兩漢景帝元年(前156年),因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啟封縣為開封縣。東魏在開封設置梁州。北周滅北齊後改梁州為汴州。公元712年,開封縣治移置汴州城內與浚儀縣同廓。公元907年,後梁建都開封,升汴州為開封府,號稱東都。後晉、後漢、後周相繼建都開封。公元938年稱開封為東京。公元960年,後周禁軍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定都開封,建立北宋。北宋開封人口達150萬,不僅是國內經濟、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萬國咸通」的國際大都市。公元1126年金攻陷開封,改開封為汴京。公元1214年金朝遷都開封。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設河南江北行中書省於開封。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橚為周王駐藩開封。明代,開封經濟繁榮,號稱「八省通衢」、「勢若兩京」。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打開封,明軍扒開黃河,開封城遭破壞,城中37萬人,僅剩3萬餘人。清代設開封府,清末開封辟為商埠,民族資本工業興起,先後創辦了機械、兵器、麵粉、火柴、煙草等工廠。民國期間,開封為河南省會。
1948年10月24日開封解放,同年11月6日成立開封特別市人民民主市政府,12月23日改稱開封市人民民主市政府。建國初期,開封為河南省會;1954年10月省會遷鄭州,開封為省轄市。1982年開封被國務院首批命名為「歷史文化名城」。
悠悠文化宋都情
河南開封。這座古城的歷史文化時常讓人品味不盡。漢代文學家司馬遷,唐代的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的文豪蘇軾等都寫過贊美開封的詩賦。其中白居易在《隋堤柳》詩中寫道:「大業年中煬天子,種柳成行夾流水。西自黃河東至淮,綠影一千三百里。大業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煙絮如雪。」從中能夠想像那時的開封是何等的壯觀美麗。
日月如梭,歲月留痕,歷史上在開封建過都的有七個朝代。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後來的北宋和金。據考證,五千多年前開封城附近就有先民居住,當時在這里生活的人主要以農牧為主,過著原始公社制的生活。到了夏商時代,這里居住的人進入奴隸社會。春秋時代,這里是鄭國的地方,鄭國公在此築城,取開拓封疆的意思,命名開封。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兵變,建立了宋王朝,定都開封,稱為東京。此後,趙匡胤、趙光義兄弟用了二十年的時 古都開封間,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封建割據局面,開封成為全國政治、經濟、交通、文化的中心。那時的開封水運十分興隆,貫穿全城的水道有四條,即汴河、惠民河、五丈河、金水河。當時汴河一路,每年從江南運往京城的糧食就有五百萬石到七百萬石之多。宋神宗時,由於宋朝開始導洛入汴水利工程,從汴口往西開渠五十里,引伊洛河水入汴河,水深一丈,使汴河與伊洛河相互溝通,東西橫貫全河南省境內,成為當時最重要的交通大動脈。從開封向北,可通遼國的南京(今北京);從開封往西,經鄭州、西京、陝西的京兆府(西安);向西南,經許呂、鄧州、襄陽、江陵,直達湖南和兩廣;往東可達山東沿海各地。那時的開封是一個開放的都市,宗教文化門類多、規模大、知名度高。久負盛名的歷代皇家寺院大相國寺、建於北宋供奉佛舍利的開寶寺鐵塔、天清寺繁塔、三大道觀之一的延慶觀、自春秋保存至今的禹王台、興國寺塔、大雲寺塔、東大寺、古觀音寺、天主教河南總修院以及建於民國初年的全省首家女子寺院寶珠寺等,宗教門類齊全。尤其是相國寺是開封歷史上一座有名的寺院,中國許多優秀的古典小說,如《水滸傳》、《西遊記》等,都曾編寫過有關相國寺的故事,歷經千年,至今香火不斷。
北宋開封的繁華盛景,除了文字記載外,最著名的就是《清明上河圖》。它像一部紀錄片,真實生動地展現了八百年前北宋東京的生活情景和社會風貌,成為後人研究北宋時各種社會風情和人文歷史的珍貴史料。在開封的歷史鏈條中,名人眾多,如蔡邕、蔡文姬、蔡漠、阮籍、崔顥、鍾嗣成、王延相等在開封寫下了各自的一頁。「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的唱詞唱響了大江南北,一代清官包拯為民申冤的故事家喻戶曉。滿門忠烈的楊家將、民族英雄岳飛、圖強變法的王安石、一代清官張伯行、虎門銷煙林則徐等膾炙人口的故事流傳至今。近代又哺育了範文瀾、馮友蘭、尹達、鄧拓、姚雪垠、穆青等,令人敬仰。
古都開封經歷了兵、火、水患,曾經失去了燦爛的色彩。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打開封,明軍扒開黃河,開封城遭破壞,城中37萬人,僅剩3萬餘人。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進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河南因地處上海、天津、漢口三個帝國主義侵略據點勢力范圍的交叉地帶,成為這三大據點的原料供給基地和外國商品傾銷的市場。開封是當時河南省的省會,首當其沖受到這種影響。抗日戰爭時期,開封被日軍佔領,淪陷達七年之久,受到了嚴重破壞。現在開封城下13米共埋藏著6座古城,其「城摞城」奇觀具有重大的考古價值。開封一度沉寂過,她累了,躺在中原的腹地上沉睡了很長時間,幾乎被人們忘卻。但時代的步伐也把開封驚醒了,這個歷史古都展現出了新的風采。開封水資源豐富,素有「北方水城」之稱,包公湖、楊家湖等許多湖泊留下的富有文化氣息的動人傳說又開始在人們心中盪漾起來。古代巍峨雄偉的宮宇殿堂經過精心修繕,形成了獨特的宋代特色。走進開封,耳邊是那高亢激越、古樸醇厚、委婉明麗的汴梁音韻,朱仙鎮的年畫,在明清時最盛,與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楊家埠齊名。內容豐富,風格獨特,線條流暢,粗獷簡練,是中國木版套印藝術的珍品。開封的汴綉獨樹一幟,山水人物、樓台花鳥,針線細密,不露邊縫,絨彩奪目,豐神宛然,色彩豐富,層次分明,立體感強,成為國內外遊人必買的佳品。開封種植菊花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的南北朝,唐宋時期就已經馳名全國,明清尤盛,綿延至今。「黃花遍圃中,汴菊最有名。」清乾隆皇帝來開封賞菊時親賦詩詞,留下「風葉梧青落,霜花菊百堆」的美句。在開封禹王台,至今還留有乾隆的詠菊詩碑。每到秋季,古城開封,秋風送爽,菊花飄香,到處繁花似錦,蔚為壯觀。「花以景襯,景以花容」,人們置身於菊花的海洋里,如痴如狂,真是「十月花潮人影亂,香風十里動菊城。」如今煥發出新活力的開封享有「戲曲之鄉」、「木版年畫之鄉」、「汴綉之鄉」、「菊花之鄉」等美譽之稱。
在開封,能看到舞獅、盤鼓、高蹺、旱船、嗩吶等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徜徉在開發一新的包公祠、宋都御街、清明上河園、翰園碑林、天波楊府、開封府、大梁門,龍亭湖、包公湖、繁塔、禹王台等景區。流連於燈火輝煌的夜市,身邊是國內外如織的遊人,耳邊是「中不中」、「得勁的很」醇厚的鄉音,讓心不禁熱起來,七朝古都開封在時代的浪濤里,再譜寫出新的篇章,煥發出璀璨的光彩。

熱點內容
駐馬店上蔡縣郵編 發布:2021-03-16 21:53:57 瀏覽:888
新發地招聘 發布:2021-03-16 21:51:19 瀏覽:217
漯河大偉 發布:2021-03-16 21:51:07 瀏覽:401
相親愛一家 發布:2021-03-16 21:49:54 瀏覽:504
校園跳蚤市場系統 發布:2021-03-16 21:48:31 瀏覽:929
洛陽到鞏義汽車時刻表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108
男人胖相親 發布:2021-03-16 21:47:49 瀏覽:948
蘇寧鄭州網點電話查詢 發布:2021-03-16 21:47:42 瀏覽:459
同城幫二手良品真假 發布:2021-03-16 21:47:20 瀏覽:227
河南周口甲醇 發布:2021-03-16 21:42:35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