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河南鄭州 » 開封為什麼駐軍這么多

開封為什麼駐軍這么多

發布時間: 2021-03-08 04:55:26

A. 開封市為什麼淪為四線小城了呢

可是隨著時間的改變,如今開封已經沒有曾經的光芒,逐漸被鄭州給掩蓋掉,就連經濟總量也在不斷下滑,淪落成為一座四線城市。主要還是由於開封經歷了很多次的洪水,嚴重的情況下差點就遭遇到滅頂之災,使得開封無法得到更大的突破。加上省會變更成鄭州,沒有獲得到更多的資源和扶持,導致發展受到了阻礙。不過開封還是有自身的優勢,相信它之後會有更好的發展。對於河南最憋屈的城市,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如今卻淪為四線小城,不知你看完後有什麼樣的想法呢?

B. 開封為什麼能夠成為帝都

北宋,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王朝。它結束了自唐朝之後五代十國的割據局面,建立了一個以文人為中心的政治權利體制。繼承了唐朝文學的繁榮,也為明清時期的文學打下了基礎。北宋作為中國歷史上一個沒有遷都的統一王朝之一,都城開封對於北宋的興旺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是北宋王朝最重要的統治基礎。但是開封僅僅是中國六朝古都之一,它的歷史地位相對於洛陽和長安還是要次一些。在北宋的歷史上,只有趙匡胤提出遷都西京洛陽,後經考慮之後取消了這個計劃。之後北宋的統治者一直沒有推行遷都計劃,可見都城開封對於北宋的重要性。那麼北宋王朝始終定都開封的緣由在於那些方面呢 (一)北宋王朝建立之前的開封。 在地理位置上,開封位於中國河南省中部偏東的地區,位於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搖籃的黃河之濱,是我國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城。在中國的歷史上,開封曾被稱為大梁、汴梁、東京、汴京等。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七個王朝曾先後建國都於開封,故稱「七朝古都」。由此可見開封在中國歷史上曾多次成為多個王朝政權的政治中心。據最早記載,夏朝最早在開封一帶建立都城232年,史稱老丘。商朝也曾在開封建都27年,史稱囂。到了春秋時期的鄭庄公在今開封城南朱仙鎮開始修建修築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到了西漢景帝時期,將啟封更名為「開封」,這便是「開封」的由來。到了公元前361年,戰國時期的魏惠王遷都大梁,這是開封有明確歷史記載的第一次建都。秦統一六國後,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實行郡縣制,開封作為敗亡國的國都被降為浚儀縣,屬三川郡。「浚儀」作為開封的名稱,一直沿用了八百年左右。公元534年東魏孝靜帝時,設立梁州轄陳留、開封、陽夏三郡。北周武帝建德五年,改梁州為汴州 ,這是開封稱汴之始,由縣治改為州治,失落了數百年的開封重又慢慢的恢復了元氣。到了唐代時期,開封成為了水陸便捷的大都會。五代時期,除了後唐之外,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先後定都於開封。由此可見,開封在北宋建都之前,已經擁有了較高的歷史地位。 (二)從北宋建立的歷史根源談開封的重要性。 在北宋的建國之初,不管是官員任用上還是在軍事安排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對後周的制度有一定的繼承。為什麼要對後周政治進行如此全面的一個繼承呢?從根源上來說還是在於穩固北宋建國初期的統治。我們知道公元960年趙匡胤趁著周世宗死後新繼任的皇帝幼小,在陳橋驛發動了政變,奪去了後周的政權。從一個都點檢的官職一躍成為了帝王,從身份來講是一個巨大的飛越。但是從道德上來講,卻是篡權奪位。而且在周世宗統治時期,後周的政權是較穩固的,有一大批忠於後周的大臣。比如說范質,王薄,韓通等人。這就暗示了趙匡胤經過政變奪來的政權面臨著許多潛在的危險。因此,趙匡胤為了維護新政權的穩定,不得不對後周的制度進行一些的繼承。主要表現在對官員任職基本保持不變動,軍隊安排上等。而這時的開封已經從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四個朝代作為了都城。作為四個朝代的都城,基本上已經具有了一定的城市規模和完整的政治體系。比如說宮殿,皇城等。 再者,剛剛建立起來的一個新政權除了面對前朝留下來的隱患之外,還面臨一個四面皆虎的局面。這時的北宋在北方有北漢和契丹的威脅,在南方還存在著十個格局的政權,局面十分的嚴峻。並且剛剛將建立的北宋,也沒有能力再去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來修建一個新的都城,更沒有能力去完成一個大規模的人口遷移。最後,定都開封也是為了滿足當時官員和都城人民的願望,通過歷史我們知道,趙匡胤發動這場政變可以說是基本不流血的政變,也就是基本沒有出現殺人的情況,只有一個反對者韓通被殺。因此,許多官員和都城裡的百姓也基本上承認趙匡胤的北宋政權。但是他們更加的安於現狀,或者說是滿足於現狀。不願意離開已經居住了多年的繁華的開封都城。所以趙匡胤經過多方面考慮也只有順水推舟在開封定都。 (三)開封自身所擁有的優越性. 首先是傳統的水陸交通運輸優勢進一步鞏固和加強。上文談到,隋唐迄止五代,開封已經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尤其是經過後周的進一步經營,將城內的蔡河、五丈河與汴河溝通起來,從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城市水系工程,漕運更為便利通暢。通過汴河的漕運,每年可以順利運送江淮地區的糧食數百萬斛,供給數十萬京城駐軍。而將這此物資轉運到洛陽、長安則是極為困難的事情。據史料記載,唐代有些年份,皇帝要帶領大臣、軍隊到洛陽解決吃飯問題,就是由於糧食運輸困難所致。因此,宋朝建都開封,著重考慮的就是要解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問題,實際上服從了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 其次是政治、地理方面的優勢。開封經過五代時期的經營,有過近半個世紀的都城史,實際上已經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全國各地民眾從心理上也認同中原王朝的正統地位。定都開封,正是北宋政府利用和順應時代思潮的政治選擇。而從地理上看,開封自古為四戰之地,地平無山,無險可守,易於受敵。而黃河改道在開封附近與其說是形成了一道天險,還不如說是懸在開封頭頂上一把利劍。黃河水患屢屢給開封造成滅頂之災,這在自宋代以來的開封城市史上極為突出。因此,如果單從戰略防禦上看,開封作為都城是非常不利的。但是,開封的地理形勢不利於守,卻利於攻。因其地面平坦,水陸交通發達,主動出擊,南征北戰,極為方便。開封天下中心的位置可以保證北宋中央政權隨時對地方保持高壓態勢,有利於中央集權和國家穩固。 最後是開封綜合條件的優勢。開封在歷史上曾經數度成為帝都,具備定都的社會心理條件。經過後周時代對開封的經營,從城防、城市布局等方面看已經具備了作為國都的規模。而且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城市人口已有近百萬之眾,實際上已經是當時全國最發達的城市。趙宋王朝的班底大多來自後周,他們在開封已經根深蒂固,選擇開封作為國都,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與心理期望。因此,盡管一直到仁宗慶歷年間,宋廷關於定都、遷都的問題仍然在爭議之中,但是,直到1127年北宋滅亡,開封作為國都的地位一直沒有改變。

C. 世界上為什麼有那麼多國家允許美國駐軍

這裡面有幾方面原因

韓國的歷史原因: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美軍以聯合國軍名內義重返朝鮮半島。朝容鮮戰爭結束後,美國為使其在韓國駐軍合法化,1953年10月與韓國在華盛頓簽署了「美韓共同防禦條約」。從此,美軍便堂而皇之地常駐朝鮮半島南部,並主導著韓國的國防事務。1978年11月,美國與韓國在漢城成立聯合司令部,司令由駐韓美軍指揮官擔任。

日本的歷史原因:
日本戰敗後美國就進駐日本,後來和日本簽訂了一個條約駐軍保護。同時也是為了遏制這個國家的軍事力量的過度發展。

政治原因:
美國要樹立「世界警察」的好形象、 滲透和影響區域政治,扶/持/親/美/勢/力,打/擊/反/美/勢/力。遏制主要及潛在的競爭對手,對其形成戰略包圍,確保其利益及全/球/霸/權/地/位。另一方面可以保護美國海外的公民以及公司利益。

D. 北宋為什麼僅僅是被金攻陷開封就失去那麼多土地亡國了

首先,宋建國時,16州在遼手裡,盛產戰馬,打了好久平手,後來金崛起和北宋夾攻滅遼,金人南下,一把北宋打成南宋。。 打仗,主力決戰之後,失敗的一方喪師失地甚至亡國,能打的精銳就那麼多,拼完了也就見勝負,地方的守備軍不行,所謂兵敗如山倒,有很多城市聽說金人來了,帶著軍隊跑路,給對方留下一座空城

E. 開封是一個易攻難守的地方,為什麼選擇這里當國都

靖康元年,金人第二次南下入侵宋朝,攻入國都開封,從此,北宋滅亡。有很多人要問,在宋朝之前王朝都選擇定都長安,為什麼從開封是一個易攻難守的地方,宋朝為什麼選擇這里當國都呢?

由於大臣們反對和阻攔,為了穩定建國初期局面,另外,也沒人支持,趙匡胤也就對此事放下了。選擇了開封作為宋朝國都。

F. 宋朝汴梁(今河南開封)是四戰之地,何謂「四戰」

公元960年,宋太祖建立北宋王朝,定都開封,稱為東京。開封無山水之險,遠沒有長安﹑洛陽的地勢險要,實乃易攻難守之地。此後,遼宋、宋金戰爭,開封屢次受到威脅。在金國第二次攻打開封的戰役中,北宋政權受到了滅頂之災,釀成了舉世聞名的「靖康之恥」。開封作為都城有諸多不利因素,然而北宋為什麼仍然選擇定都在這里。

起居郎李符第一個站出來反對,他上書「陳八難」,其中最主要一點就是當時的洛陽已破敗不堪。由於多年戰亂,往日繁華的洛陽城已不復當年的輝煌,不僅人口少,而且宮室破敗,遠比不上繁華的開封。然而趙匡胤並不為之所動,而是毅然重建洛陽城,並屢次視察洛陽。

趙匡胤曾多次做群臣的工作,稱洛陽為形勝之地,居天下之中,流露出欲留居洛陽之意。然而郎有情而妾無意,群臣雖表面不反對,但大多數人仍不樂意遷都。

G. 開封都有哪些部隊

這都涉及軍事機密了,怎麼可能有人告訴你?看你的名字是否想去部隊大門口碰碰運氣?

H. 開封為什麼風沙那麼多

開封北部緊挨黃河,泥沙沉積嚴重,多鹽鹼沙地,風沙較大。南部沒那麼嚴重,我家就是南部的!

I. 開封保衛戰是怎麼回事

金天輔七年(1123)正月,遼平州節度使時立愛投降金朝,金廷遂昇平州(治今河北盧龍)為南京,以遼降臣張覺為留守。不久,張覺等遼舊臣錯誤地認為已被金軍追趕得逃入沙漠的遼帝耶律延禧兵勢復振,便積極准備「勤王侶義,奉迎天祚,以圖興復」。五月,張覺等人打出遼的旗號,反叛金朝。消息傳入宋廷,趙佶視此為千載難逢的良機,以為用招降張覺之策,即可得到平州地區,遂以高官厚祿招誘張覺降宋五月,金太傅、中書令左企弓,樞密使、侍中虞仲文。樞密副使曹勇義,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樞密副使權知院事、簽中書省康公弼同赴置於廣寧府(治今遼寧北鎮)的樞密院,途經平州宿於粟林下。張覺派人將他們全部殺害,遂以金南京投降宋朝,宋廷欣然接納。張覺的背叛行徑及宋廷的招降引起金廷極大的忿慨,尤其是張覺擁兵5萬屯駐於潤州近郊,威脅到遷、來、潤、隰4州,更是不能容忍。金廷立刻派南路軍帥閣母統兵征討,幾次交戰,閣母軍取勝,然再戰於兔耳山,閣母軍大敗,張覺遂向宋廷報捷。宋廷改平州為泰寧軍,以張覺為節度使,並贈銀絹數萬作為犒賞之費。

金帝完顏曼病逝,其弟吳乞買(完顏晟)繼位為帝(金太宗),再令宗望統領閣母所部討伐張覺。張覺於南京城東與宗望軍大戰,慘敗而逃奔宋朝,進入燕京城。宗望隨即以招納叛逆為由,責問宋河北、河東、燕山府路宣撫司,並索要張覺。起初,三路宣撫使王安中將張覺藏匿於甲仗庫,而謊稱未見張覺。宗望依舊索要,王安中便斬殺一位貌似張覺者,交予金軍,但被金人識破。無奈,王安中只得令張覺出來,歷效其罪,張覺破口大罵。王安中下令將他斬首,將首級送交宗望。原燕京遼降將及遼常勝軍聞訊皆涕泣,人人自危。

金天會三年(1125)二月,金軍統帥婁室率所部殲滅遼殘余軍隊,俘獲遼帝耶律延禧,遼朝滅亡。金臣閣母、斡魯相繼上奏,陳述宋廷違背「海上之盟」誓約之事,宗翰、宗望則請求朝廷發兵,征伐宋朝。十月,金帝完顏晟下詔,以諳班勃極烈完顏呆兼領都元帥,以齎勃極烈宗翰(粘罕)兼左副元帥先鋒,經略使完顏希尹為元帥右監軍,左金吾上將軍耶律條睹為元帥右都監,統兵自西京南下太原(今屬山西);以六部路軍帥撻懶為六部路都統,斜也為副都統,宗望為南京路都統,閣母為副都統,知樞密院事劉彥宗兼領漢軍都統,自南京南下燕山府(今北京西南)。不久,又以閣母為南京路都統,埽喝為副都統,宗望為閣母、劉彥宗兩軍監戰。東、西兩路金軍相約會師於宋都城開封。

十二月,金軍兩路南侵。在此之前,宋廷偵知金軍集結,遂派童貫赴太原,宣撫河北、燕山。童貫立刻派馬擴、辛興宗出使金朝,以緩和局勢,宗翰則指責宋廷納降張覺,且遣使告之以武力征伐,又勸說童貫速割讓河東、河北兩地給金朝,以示謝罪。童貫不知所措,卻打算一逃了之。太原留守張孝純責備說:「金人渝盟,王當令天下兵悉力枝梧,今委縱而去,是棄河東與敵也。河東入敵手,奈河北乎?」童貫反而怒叱道:「貫受命宣撫,非守土也。」張孝純嘆息道:「平生童太師作幾許威望,及臨事乃蓄縮畏懾,奉頭鼠竄,何面目復見天子乎?」童貫全然不顧張孝純等人的反對,逃回開封。與此同時,宗望也派使臣赴開封,要挾宋廷。大臣李邦彥等人竟面無人色,鄙言探詢求和之法,金使厲聲答道;「不過割地稱臣爾。」宋廷君臣隨即遣使人金求和。

東路金軍侵入宋境後,連克檀、薊二州,進圍燕山府。宋守將郭葯師、張企徽、劉舜仁於白河迎擊金軍,不敵戰敗。郭葯師遂獻城投降,燕山府及所轄州縣悉為金軍占據。宗望繼而指揮金軍繼續南下;於真定(今河北正定)擊潰阻擊的宋兵,再克信德府。西路金軍則相繼攻佔朔、武、忻(今屬山西)、代(治今山西代縣)等州。進而圍攻太原。耶律余睹於汾河北擊敗宋河東、陝西的援軍。宋太原守將王稟率領全城軍民奮力抵抗金軍的進攻,從而牽制了西路金軍的繼續南下。東路金軍在收降郭葯師後,又委以他作為先鋒,隨大軍直奔開封。

金軍兩路南侵的消息傳入開封,宋廷君臣慌作一團。趙佶急忙下詔「罪己」,令朝廷內外直言極諫,評論朝政得失。同時下令罷除浙江諸路「花石綱」、「西城所」和內外製造局,停止營建延福宮,撤銷冊封道官及大晟府、行幸局。歸還「西城所」所括土地給原來擁有者。又令各地官民起兵「勤王」。趙佶的一系列舉動實際是為遮掩自己躲避戰爭威脅的目的。為了利於隨時撤離開封。南逃金陵(今江蘇南京),趙佶委以皇太子趙桓為開封牧,欲令其「監國」,而派戶部尚書李稅先行出守金陵。權直學土院兼侍講吳敏認為:「朝廷便為棄京師計,何理也?此命果行,須死不奉詔。」太常少卿李綱甚至刺臂沾血上疏:「皇太子監國,典禮之常也。今大敵人攻,安危存亡在呼吸間,猶守常札可乎?名分不正而當大權,何以號召天下,期成功於萬一哉?若假皇太子以位號,使為陛下守宗社,收將士心,以死捍敵,天下可保。」在其他臣僚的堅持下,趙佶終於同意內禪,讓趙桓繼位為帝。此時東路金軍長驅直入,進至中山府(今河北定縣)時,守將詹度指揮軍民頑強抗擊,斬殺金軍大將蒲察、繩果,使金軍於城下一再受挫。金軍見一時難以破城,遂繞城南下,距開封尚有10天左右的路程。吳敏再次請求趙佶於3日之內傳位趙桓,否則時間緊迫,趙桓繼位已來不及組織軍民抗金。趙佶為了盡快脫身,同意立刻傳位。宣和七年(1125)十二月二十三日,他裝作患病,跌倒在地。昏迷不醒,大臣們見狀,慌忙灌葯。須臾,趙佶假裝蘇醒。伸臂示意取紙筆,顫抖著用左手寫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趙桓隨即繼位,是為宋欽宗,趙佶則以「教主道君太上皇帝」之名,退居內宮。

宋靖康元年(1126)正月,金軍南征已接近黃河。宋廷急,速派兵北渡黃河增援溶州(治今河南浚縣),可是兵士多年不訓練,毫無作戰力,而軍將只飲酒作樂,風聞金兵臨近,竟不戰自潰,溶州隨即陷落。駐守黃河南岸的宋兵亦慌亂燒毀黃河上的橋梁,奪道而逃,致使黃河防衛頃刻空無一人。金軍到達黃河北岸,起初只搜索到十餘艘小舟,每舟乘六七人渡河,後來又找到幾艘稍大的船,故連渡數日方使金軍南渡完畢。然而渡河未遭受宋軍的絲毫抵抗,竟使金軍將領也感到難以置信。正月初三,金軍渡黃河南下的消息傳入朝廷,原打算第二天赴亳州(治今安徽亳縣)的太上皇趙佶當即決定逃離開封。深夜,他與大臣蔡攸僅偕幾位內侍慌忙出通津門東逃。一路上,他嫌船行太慢,改乘小轎,又改乘運磚船,趕到南京(今河南商丘),再改乘駿騾,到符離(今屬安徽)才乘上官船,一路折騰,直到泗上方敢稍事休息。稍後,童貫、高俅率「勝捷兵「趕到,趙佶方有扈從侍衛。他隨即繼續南逃到揚州(今屬江蘇),竟顧不得太上皇後,自己先逃過長江到達京口(今江蘇鎮江)。而未能跟上的皇子、皇女們,則只好暫時棲居於沿途州縣。趙佶的南逃,亦引起朝廷內極大的恐慌,許多臣僚也悄悄緊隨其後,逃離京城,尋找安全之地。

剛剛即位的趙桓對勸說趙佶「內禪」的吳敏、事綱等人給予重用,以吳敏為門下侍郎,李綱為兵部侍郎。此時朝野人士對蔡京等人的禍國殃民罪行已是深惡痛絕,太學生陳東等人上書,歷數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李彥、朱勛之罪,謂之「六賊」,請求將其誅殺。趙桓出於無奈,只好將「六賊」或貶官流放或賜死,以平息民忿。

面對金軍咄咄逼人的攻勢,宋廷君臣人心惶惶,眾說紛紜,出現抗擊與逃避兩種截然相左的意見。李綱主張趙桓應像當年宋真宗那樣,親自統兵北上征討,在其他王戰派官僚的要求下,趙桓被迫下詔「親征」。其時,金兵已逼近開封。口稱「親征」的趙桓心裡卻想著出逃至襄陽(今湖北襄樊)及鄧州(治今河南鄧縣),遂委以李綱為東京留守。統帥開封城軍民抗擊金軍,便於自己脫身,故當給事中王寓直諫「親征」之事,竟給予罷官。李綱得知宋帝的真實意圖後,立刻勸諫他不要退卻,並明確告之臣僚:「上意已定,敢有異議者斬屍於是最終制止了宋帝的出逃。李綱隨即被任命為尚書右丞。第二天,又改任他為親征行營使,以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曹矇為副使,負責開封城的防衛之事。

受命於危難之時的李綱立即組織軍民積極備戰,修城樓,掛氈幕,安炮坐,架弩床,運磚石,施燎炬,垂檑木,備火油,守戰之具無不齊備。又於開封城四面,每面配備正兵1200餘人,另有廂軍及保甲兵協助作戰。同時組織馬步軍4萬人,分作前、後、左、右、中五軍,每軍8000人,每日操練習武。以前軍駐守通津門(東水門外),保衛內儲糧40萬石的延豐倉;後軍駐軍於朝陽門(宋門)外,防守城濠;其餘三軍為總接應。心虛膽怯的趙桓對此仍不放心,一面遣使赴各路,督催地方官府盡快發兵救援開封,一面又派尚書駕部員外郎鄭望之,親衛大夫、康州防禦使高世則出使金軍,進行談判。

李綱積極備戰才數日,金軍已到達開封城下,駐扎於城西北郊牟駝崗。是夜,金軍分乘幾十艘船,沿汴河而下進攻宣澤門(西水門)。李綱派出2000名敢死隊布列於城下,待敵船臨近,即用長鉤鉤住,拖至岸邊,投擲石塊砸爛船隻。又於水中釘入木樁,阻擋敵船。另搬運蔡京宅第內的山石堵住宣澤門。經過一夜的激戰,金軍在損失百餘兵士的情況下,於清晨被迫撤兵。李綱來不及休息,趕入朝中稟報戰況。有軍士人報,金兵復又進攻酸棗門、封丘門,李綱急忙率一千名射手,趕赴酸刺門、封丘門,指揮抗敵。他們剛到達,金兵已渡過城濠,搭雲梯攻城。正當危急之時,李綱急令兵士射殺金兵,並翠官員登城督戰。又派壯士數百人,縋城而下,放火燒毀數十座雲梯。城上守軍用檑木,弓箭進行還擊,多次擊退金軍的攻城。金軍隨即又轉攻通津門、景陽門等處,李綱仍親自前往督戰,從卯時(今5至7時)直戰至酉時(今17至19時),殺死金兵數千人。金軍多處強攻均遭挫敗,死傷頗多,只得再次退兵。李綱率領城中軍民終於勝利地保衛了京城。

金軍未能攻入城中,統帥宗望遂改以議和,以迫使宋廷讓步,他要求宋帝委派大臣前來金軍營帳商議。李綱請求派自己前往,但趙桓既希望李綱領兵抗擊金軍的圍攻,又唯恐他過於剛直強硬,於議和不利,而另派同知樞密院事李悅為談判使臣。李綱勸阻趙桓說:「安危在此一舉,臣恐李悅怯懦而誤國事也。」趙桓不聽,反而授權李悅可以增「歲幣」三五百兩、犒軍費三五百兩,另贈宗望黃金一萬兩及酒果之物。不料宗望卻提出以宋納金犒軍費黃金500萬兩、銀5000萬兩、雜色緞100萬匹、絹帛100萬匹、牛馬騾各1萬頭匹、駝1000頭;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今屬河北)3鎮;尊金帝為伯父;以宋皇室親王、宰相作為人質?護送金軍北渡黃河,才許議和。李悅不置可否,還回城中稟報。李綱堅決反對以增幣、割地、遣親王為質的做法,主張派遣能言善辯之十與宗望論議所提條件,拖延數日,待宋軍增援集結於開封,金軍孤軍深入,即使得不到犒軍費,也會急速撤兵。然而趙桓與大臣卻同意宗望的議和條件,李綱抗爭不成,遂提出辭職。趙桓不許,令他出宮巡視城防。可待他一出去,趙桓卻將應允議和的誓書交予金軍,又將康王趙構與宰相張邦昌作為人質派往金軍。李綱返回宮中,知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的詔書發出,即令扣留不發。

宋廷發出誓書後,便每天向金軍輸送幣帛,金軍邀索不已,並於開封城郊肆意屠殺擄掠。而宋「勤王」援兵紛紛趕到,達20多萬兵力。李綱希望由自己統領各路援軍,但群臣卻主張另置宣撫使臣,以河東、河北路制置使種師道為宣撫使,總領「勤王」援兵及駐於開封城外的親征行營使司所轄前、後軍。李綱又提出切斷金軍糧道,夾困金軍,索回誓書,逼迫其退兵。可都統制姚平仲卻提出夜襲金營,生擒宗望,劫回趙構。趙桓同意姚平仲的主張,並訂於二月初一實施夜襲行動。姚平仲急於邀功,先期率步騎萬人出發,不料消息已泄露,金軍早有提防,姚平仲偷襲大敗,懼怕治罪竟棄軍而逃。半夜,李綱接到趙桓諭旨,稱姚平仲已率兵出發,令他急速增援。李綱火速領兵出擊,但剛出封丘門(永太門),即與金軍遭遇。李綱指揮兵士射殺,才擊敗金軍的進攻。太宰兼門下侍郎李邦彥將夜襲金營失利的責任推給李綱和種師道,趙桓遂罷免李綱,以示向金軍謝罪,又廢親征行營使司,先後派駙馬都尉曹晟和資政殿大學士宇文虛中、知東上閣門事王球攜割讓三鎮的詔書、地圖赴金營議和。

宋廷的投降舉措,於朝廷內外激起極大的忿慨。二月初五,太學生陳東等率諸生數百人到宣德門上書請願,要求復用李綱、種師道,罷免李邦彥。京城數萬民眾趕來聲援,正遇李邦彥入朝,眾人歷數其罪行,投擲磚瓦,李邦彥慌忙騎馬奪路出逃。眾人砸爛登聞鼓,呼聲驚天動地,並打死宦官數十人。趙桓不得已,只好宣旨重新起用李綱為尚書右丞、京城四壁防禦使。李綱復出,開封軍民為之振奮,次日,再次挫敗金軍進攻。開封城外20萬「勤王」援軍亦准備出擊,李綱下令重賞殺敵者,將士無不為之奮躍,抗金形勢再度好轉。但執意議和的宋帝趙桓仍舊派遣使臣前去金營,答應金軍提出的支付犒軍費和割讓3鎮等項條件,又以肅王趙樞替代康王趙構,又改少宰兼中書侍郎張邦昌為太宰兼門下侍郎,完全滿足了金軍所提出的各項苛求。金軍統帥宗望眼見開封城外陸續集結了20多萬宋朝援兵,開封城又固若金湯,自己所統6萬金兵是孤軍深入,難以長久對峙,況且所提議和條件均已得到滿足,所以不等宋廷湊足金銀,遂於二月初十下令撤軍。開封之圍隨即解除。

熱點內容
駐馬店上蔡縣郵編 發布:2021-03-16 21:53:57 瀏覽:888
新發地招聘 發布:2021-03-16 21:51:19 瀏覽:217
漯河大偉 發布:2021-03-16 21:51:07 瀏覽:401
相親愛一家 發布:2021-03-16 21:49:54 瀏覽:504
校園跳蚤市場系統 發布:2021-03-16 21:48:31 瀏覽:929
洛陽到鞏義汽車時刻表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108
男人胖相親 發布:2021-03-16 21:47:49 瀏覽:948
蘇寧鄭州網點電話查詢 發布:2021-03-16 21:47:42 瀏覽:459
同城幫二手良品真假 發布:2021-03-16 21:47:20 瀏覽:227
河南周口甲醇 發布:2021-03-16 21:42:35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