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八牧
1. 小雞飼料什麼牌子的好
小雞飼料牌子推薦:
1 中農康畜
中農康畜品牌目前的辦公地在河南新鄉,在互聯網上開設了官方旗艦店中農康畜旗艦店,讓廣大網民在網上也能買到與中農康畜實體店同款的商品。中農康畜品牌自創立至今,深受廣大用戶們的喜愛,雖然中農康畜已經取得一些不錯的成績,但並沒有放慢前進的步伐,仍在為成為行業中的最頂尖品牌努力。
2 華畜
華畜品牌隸屬於新鄉市華畜商貿有限公司,新鄉市華畜商貿有限公司把員工視為最重要支柱,高度重視與員工的溝通與配合。秉承」感恩付出團結快樂「的企業文化,我們對員工的發展和晉升通道力爭做到盡善盡美。「為客戶創造利潤,為員工創造價值」是公司的價值觀。
3 淘牧
獸葯、飼料添加劑、飼料、畜牧用品、水針注射液、預混料、全價料、預混劑、養殖用品等。
4 鴻輝遠大
鴻輝遠大品牌成立於2014年,隸屬於河南省中農康畜貿易有限公司。該品牌一直以來注重產品的有效性,致力於生產優惠而又優良的農畜類產品,一直以穩定可靠的產品質量和良好的經營信譽,取得了廣大客戶的信任,緊隨市場發展趨勢,不斷地開發新產品,以滿足廣大客戶最新需求,深受多方好評。
5 桑島
桑島品牌隸屬於新鄉市八牧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於2015年8月,之前是一家以經營其他品牌的獸葯及飼料的電商企業,隨著規模的擴大,我們成立了生產企業,現在是一家生產企業,歡迎有志向的朋友加入我們的團隊共同發展。
6 諾偉康
獸葯、禽葯、豬葯、飼料添加劑、飼料、畜牧用品、水針注射液、預混料、全價料、預混劑、養殖用品等。
2. 洛陽鴻牧獸葯怎麼樣
河南惠靈禽葯正規,經農業部認證,都是國標二維碼禽葯,產品有追溯性,也有畜牧局監督電話,小公司一般追求利潤,葯品不合格,正規獸葯廠家產品效果都不錯,還有一些小的廠家,也是產品二維碼,但其實都是掃不出來的,也沒有畜牧局監督電話,所以一定要選擇好再購買,價格低的一般都是假的
3. 高麗與高句麗的區別
區別很大,政權存續時間、民族、歷史定位完全不同,你可以看下面的鏈接,對兩者有詳細的介紹
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9%AB%98%E5%8F%A5%E4%B8%BD
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9%AB%98%E9%BA%97
高麗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重定向自高麗)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高麗(고려),簡稱麗,是亞洲中世紀時一個位於東亞朝鮮半島的王國(西元918年-1392年),由王建所建立。中國元朝時期的行省之一,全稱為「征東行中書省」。為免與高句麗混淆,在中國大陸又稱之為王氏高麗。
目錄
[隱藏]
* 1 歷史
* 2 高麗歷代國王
* 3 高麗行政區劃
* 4 請參見
[編輯]
歷史
918年後高句麗國弓裔王的部將王建被部將擁立為王,推翻弓裔,定都於遷都至自己的家鄉松岳,並改稱為開京(即今朝鮮開城),改國號為高麗。935年滅新羅,936年滅後百濟,建立高麗王朝。
高麗王朝成立後,採用了中土國家的皇室制度,這與後來朝鮮王朝採用比中國低一級的名稱的諸侯制度區別很大。例如:
* 首都被稱為「皇都」;
* 首都的皇宮被稱為「皇城」;
* 國王的命令稱為「詔」;
* 國王的繼任人被稱為「太子」,而不是「王世子」或「元子」;
* 國王的母親被稱為「太後」,而不是朝鮮王朝的「大妃」。
* 官制與中原相同,尚書省、中書省、六部、樞密院等。
* 1275年,元朝命令高麗更改官職爵號,尚書省和中書省改為僉議府,樞密院改為密直司,御史台改為檢察司,吏部和禮部改為典理司,刑部改為典法司,侍中改為中贊,平章事改為贊成事,朕改為孤,奏改為呈等等。同時廢止了高麗的廟號制度。
993年,高麗被遼國擊敗,被迫斷絕和北宋的關系,向遼國稱臣。此後為防入侵,高麗在北方修築了千里長城。1127年被迫臣服金國。1135年西京平壤發生「妙清之亂」,引發全國范圍內的農民暴動。
在抵禦契丹和女真期間,軍人勢力大增,1170年和1173年,以武將鄭仲夫為首,發生兩次政變。政變軍人廢立國王,大殺貴族文官,最終建立了武將崔忠獻挾持國王的「都房」政權。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國王和王室貴族遷都江華島,高麗三別抄義軍抵抗蒙古軍至1273年。1258年崔氏政權跨台,國王投降蒙古。成為元朝屬國,達魯花赤駐開城監督國政。1359年紅巾軍侵入高麗。
1368年明朝推翻元朝,1387年朱元璋要收復原東北元朝屬地,高麗國王仍然依附蒙古殘余勢力北元,拒絕歸還,派都統使李成桂進攻遼東。李成桂反對出兵,發動政變,1392年在開城廢黜國王自立,改國號為朝鮮,高麗滅亡。
[編輯]
高麗歷代國王
本條目需要清理或重寫,以符合更高的質量標准。
參看如何編輯頁面、格式指南和本條目的討論頁。
* 太祖 神聖王 王建 877年~943年,在位期間918年∼943年
* 惠宗 義恭王 王武 914年~945年,在位期間943年∼945年
* 定宗 文明王 王堯 923年~949年,在位期間946年∼949年
* 光宗 大成王 王昭 925年~975年,在位期間949年∼975年
* 景宗 獻和王 王伷 955年~981年,在位期間975年∼981年
* 成宗 文懿王 王治 960年~997年,在位期間981年∼997年
* 穆宗 宣讓王 王誦 980年~1009年,在位期間997年∼1009年
* 顯宗 元文王 王詢 991年~1031年,在位期間1010年∼1031年
* 德宗 景康王 王欽 1016年~1034年,在位期間1031年∼1034年
* 靖宗 容惠王 王亨 1018年~1046年,在位期間1035年∼1046年
* 文宗 仁孝王 王徽 1019年~1083年,在位期間1046年~1083年
* 順宗 宣惠王 王勛 1047年~1083年,在位期間1083年
* 宣宗 思孝王 王運 1049年~1094年,在位期間1083年~1094年
* 獻宗 恭殤王 王昱 1084年~1097年,在位期間1094年~1095年
* 肅宗 明孝王 王熙 1054年~1105年,在位期間1095年~1105年
* 睿宗 文孝王 王俁 1079年~1122年,在位期間1105年~1122年
* 仁宗 恭孝王 王楷 1109年~1146年,在位期間1123年~1146年
* 毅宗 庄孝王 王晛 1127年~1173年,在位期間1146年~1170年
* 明宗 光孝王 王晧 1131年~1202年,在位期間1170年~1197年
* 神宗 靖孝王 王晫 1144年~1204年,在位期間1197年~1204年
* 熙宗 成孝王 王韺 1181年~1237年,在位期間1204年~1211年
* 康宗 元孝王 王璹,又名貞 1152年~1213年,在位期間1211年~1213年
* 高宗 安孝王 王暾 1192年~1259年,在位期間1213年~1259年
* 元宗 順孝王 王倎 1219年~1274年,在位期間1260年~1274年
* 忠烈王 王椹 1236年~1308年,在位期間1274年~1308年
* 忠宣王 王璋 1275年~1325年,在位期間1298年、1308年~1313年
* 忠肅王 王燾 1294年~1339年,在位期間1313年~1330年、1332年~1339年
* 忠惠王 王禎 1315年~1344年,在位期間1330年~1332年、1339年~1344年
* 忠穆王 王昕 1337年~1348年,在位期間1344年~1348年
* 忠定王 王蚳,蒙古名是「迷思監朵兒只」 1337年~1352年,在位期間1349年~1351年
* 恭愍王 王祺 1330年~1374年,在位期間1351年~1374年
* 禑王 辛禑 1365年~1389年,在位期間1374年~1388年
* 昌王 辛昌 1380年~1389年,在位期間1388年~1389年
* 恭讓王 王瑤 1345~1394年,在位期間1389~1392年,為神宗六世孫,襄陽公五世孫,始安公四世孫。
[編輯]
高麗行政區劃
* 太祖二十三年:置二京、六府、九節度、一百二十郡
* 成宗二年:置十二牧於楊、廣、黃、海、尚、晉、忠、淸、公、全、羅、升等十二州,設一百二十八州、四百九十一縣、七鎮:
o 京都開城府 領赤縣六、畿縣七(一雲一郡十二縣)
o 關內道 領楊廣黃海等二十九州八十二縣 (實六十四縣)
o 中原道 領忠淸等十三州四十二縣 (實二十五縣)
o 河南道 領公運等十一州三十四縣 (實四十六縣)
o 嶺南道 領尚州等十二州四十八縣 (實五十六縣)
o 嶺東道 領慶金等九州三十五縣(一雲四十八縣)(實四十一縣)
o 山南道 領晉陜等十州三十七縣 (實三十一縣)
o 江南道 領全瀛淳馬等九州四十三縣
o 海陽道 領光羅靜升貝潭朗等十四州六十二縣
o 朔方道 領春交和登溟等七州六十二縣
o 浿西道 以西京所屬郡縣為道,領十四州四縣七鎮
* 顯宗三年廢十二節度,改置五都護。顯宗九年(西元1010年)改置三京、四都護、八牧、五十六知州郡事、二十八鎮將、二十縣令。四京、八牧、十五府、一百二十九郡、三百三十四縣、二十九鎮,定為五道兩界:楊廣道、慶尚道、全羅道、交州道、西海道、東界、北界
[編輯]
請參見
* 韓國歷史
朝鮮半島朝代
檀君朝鮮 | 箕子朝鮮 | 衛滿朝鮮 | 高句麗 | 伽倻 | 新羅 | 百濟 | 渤海國 | 後百濟 | 後高句麗 | 高麗 | 李氏朝鮮
編輯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9%AB%98%E9%BA%97"
頁面分類: 維基網路清理 | 朝鮮歷史 | 朝鮮半島朝代
高句麗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高句(gōu)麗(lí)(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又寫作高句驪。是古代位於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北部的民族國家,其人民主要是居住在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的夫餘人、古朝鮮人(穢貊以及漢人,女真人,鮮卑人 ,此外還有句驪人等)。由於高句麗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國土橫跨今日的中國及朝鮮,雙方都聲稱高句麗是屬於他們本國的原始民族。
目錄
[隱藏]
* 1 歷史
* 2 爭論
* 3 世界文化遺產
* 4 外部鏈接
* 5 參見
[編輯]
歷史
公元前37年由夫餘人朱蒙(又作鄒牟王)所建,起初建都於紇升骨城(今中國遼寧省東部的桓仁滿族自治縣五女山城)。此地屬於中國漢朝的玄菟郡高句麗縣,具體是因為有此縣名才形成國名與民族名,還是因為先有高句麗人的形成才確定該縣名,目前尚有爭論。但高句麗國家最早淵源於中國漢朝郡縣范圍之內,是確鑿無疑的。
朱蒙建國後,沸流國(在今富爾江流域)來降。公元前32年,又發兵征服長白山東南(約在今朝鮮慈江道一帶)。公元前28年,再以武力攻滅北沃沮(今圖們江流域)。
琉璃王(朱蒙子,名類利)時,因先受夫余、鮮卑攻擊,將王城由紇升骨城遷國內城(今吉林省集安),又開始發兵侵梁貊(今太子河上游)。公元22年親率兵攻夫余,殺其王帶素,將來投的萬余名夫餘人安置國內。接著,公元26年又通過兼並蓋馬國(在今朝鮮狼林山脈地區),殺其國王,收其地為郡縣。鄰近的句茶國王同年舉國來降。
公元53年,宮繼位(稱太祖大王,或曰國祖王),隔兩年攻取東沃沮(亦稱南沃沮,在今朝鮮咸鏡南、北道),後又攻取東涉(今朝鮮江原道)一部分地區,拓地至日本海,並迫使夫余稱臣納貢。為佔有人煙稠密、物產富庶的遼東地區,宮及以後諸王對遼東地區擴張,先後受到東漢王朝、公孫氏、曹魏、慕容氏的多次打擊,有幾次幾瀕臨滅亡。
313年,高句麗吞並了原漢朝屬地樂浪郡,但向南進一步的發展也受到強大阻力。369年發兵2萬侵百濟敗還,百濟於371年傾全國之力發兵北上,圍平壤城,故國原王(名斯由,亦曰釗)出城拒戰,中矢身亡。自宮以後至此約200年間,高句麗在發展中再度受挫。
為了重振基業,丘夫(小獸林王)繼位後,將其主要精力用於內政:倡導佛法,統一思想;再建學校。經過十餘年的治理,經濟有了發展,軍事實力增強。384年伊連(故國壤王)為王,次年又開始向外發展。特別是談德(一名安,稱廣開土王,又名好太王)即位後,對新羅、百濟、夫余等鄰近民族和地區進行掠奪和兼並。公元427年,第20代王長壽王高巨連將都城遷徙到今天朝鮮境內的平壤地區。
隋朝建立後,由於高句麗對於隋朝的統一以及建立封貢關系的要求採取對抗態度,隋朝對高句麗進行大規模的軍事征伐,可是都失敗了。隋朝自身反而由於國內起義而滅亡。高句麗對於繼起的中原王朝唐朝仍然敵視,而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則以高句麗據有的「遼東」(當時的「遼東」的概念略同於漢朝四郡的范圍,即中國東北遼河以東地區以及朝鮮半島的北部)為「舊中國之有」,而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決心將對高句麗的征伐作為中國統一戰爭的最後部分,但是,唐太宗的征討雖然重創了高句麗的國力,仍然沒有能夠實現滅亡高句麗或迫使其臣服的目標。直到公元668年(中國唐高宗李治總章元年),高句麗在唐朝和新羅的夾擊之下滅亡,第27代國王寶藏王高藏被唐國俘虜。高句麗人一部分成為唐朝的臣民(包括唐朝名將高仙芝的祖父),而其餘融入渤海突厥,另有一部分南逃進新羅。
唐朝在高句麗舊地設置了都督府,重新建立起中原王朝對遼東地區的直接統治,但是由於統治政策的失誤,新羅利用高句麗遺民的復國運動,以及唐朝西方出現了強敵吐蕃而不得不將戰略重點西移的原因,唐朝最終放棄了在朝鮮半島北部大部分地區的統治,這一地區逐漸為新羅和後來的王氏高麗王朝所侵奪。但直到元朝,中國的中原政權或地方政權,如契丹(遼)、金朝、元等仍控制有鴨綠江以東的部分地區。明朝時,明朝下令鴨綠江以東的女真部落西遷,正式明確鴨綠江為中國與朝鮮國家間的界河。高句麗在鴨綠江以西的領土,自高句麗滅亡後,一直屬於中國的歷史疆域范圍。
[編輯]
爭論
中國歷代正史均將高句麗列為中原王朝四圍的外夷進行介紹。但是,自《舊五代史》開始,歷代正史卻將高氏高句麗與朝鮮半島上繼承新羅而起的王氏高麗王朝混淆,認為兩者有繼承關系。而實際上,高氏高句麗與王氏高麗是民族主體和疆域范圍均無繼承性的兩個政權,而且,王氏高麗實際上是新羅王朝(也即高句麗昔年的死敵)的繼承者。關於中國史書將之混淆的原因,從《續資治通鑒長編》卷323宋元豐五年(1082)二月己巳條可以看出:「史館修撰曾鞏言:『竊考舊史,高句驪自朱蒙得紇升骨城居焉,號曰高句驪,因以高為氏,歷漢至唐,高宗時其王高藏失國內徙。聖歷中,藏子德武安東都督,其後稍自為國。元和之末嘗獻樂工,自此不復見於中國。五代同光、天成之際,高麗王高氏復來貢而失其名。長興三年乃稱權知國事王建遣使奉貢,因以建為王。建子武,武子昭,昭子[亻由〕,[亻由〕弟治,治弟誦,誦弟詢,相繼而立。蓋自朱蒙至藏,可考者一姓九百年,傳二十一君而失國。其後,復自為國,而名及世次興廢之本末,與夫王建之所始,皆不可考。」 高句麗21王的譜系清晰可考,但高句麗滅亡之後幾百年,怎麼會出現一個王建的高麗來,史館坦承「皆不可考」。然而,王氏高麗向宋朝奉上了一個將王氏高麗和高句麗連接起來的「高麗世次」。在這種誤導下,中國各政權從此不辨兩個高麗。
朝鮮歷史上的史書自高麗王朝時期的《三國史記》開始,也將高句麗作為朝鮮半島上的國家進行記載。《三國史記》在高句麗寶藏王本紀後對高句麗歷史做了總結:「……高句麗自秦漢之後,介在中國東北隅,其北鄰皆天子有司,亂世則英雄特起,僭竊名位者也。可謂居多懼之地,而無謙恭之意,侵其封場以仇之,入其郡縣以居之,是故兵連禍結,略無寧歲。及其東遷(此謂遷都平壤——馬注),值隋唐之一統,而猶拒詔命以不順,囚王人於土室,其頑然不畏如此。故屢致問罪之師,雖或有時設奇以陷大軍,而終於王降國滅而後止。然觀其始末,當其上下和、眾庶睦,雖大國不能以取之,及其不義於國、不仁於民,以興眾怒,則崩潰而不自振。故孟子曰:『天時地利,不如人和』,左氏曰:『國之興也以福,其亡也以禍。國之興也,視民如傷,是其福也,其亡也,以民為土芥,是其禍也。』有味哉斯言也。夫然則凡有國家者,縱暴吏之驅迫、強宗之聚斂,以失人心,雖欲理而不亂、存而不亡,又何異強酒而惡醉者乎?」《三國史記》作為高麗王朝史學的代表作,對於高句麗不服從中原王朝的封貢秩序、壓迫鄰國的擴張行為,持否定的態度,體現了以新羅為朝鮮民族國家發展的正朔的立場,這也從一個方面證明了王氏高麗並不將自己視為高句麗的繼承體。
對於高句麗的歷史歸屬,中國、朝鮮和韓國的現代學者自20世紀後期以來存在較大爭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建國之後的初期,受到蘇聯學術界的影響,將高句麗視為朝鮮歷史,但自20世紀80年代以後,逐漸扭轉了這種觀點,目前已經基本形成高句麗歷史屬於中國歷史范疇,高句麗國家是中國歷史上的地方政權,高句麗民族是中國古代的少數民族的主流觀點,其依據主要是:高句麗民族和國家的形成在中國的歷史疆域范圍內(漢朝四郡)、其後雖然都城遷移到今天的朝鮮境內、但也沒有脫離漢朝四郡的范疇,高句麗滅亡以後又首先成為中國的郡縣,高句麗人大多數融入中國的漢族或東北少數民族,因此,高句麗的歷史完整的屬於中國歷史。由於高句麗人的一部分流入新羅並構成現代朝鮮民族的一個來源,持此觀點的中國學者通常不反對朝鮮和韓國將高句麗也視為朝鮮民族和國家的淵源之一。朝鮮與韓國在20世紀實現國家和民族獨立之後,分別進行了高句麗史的研究,其共同的特點是認為高句麗是朝鮮歷史上的國家,並且曾經英勇的抵抗過中國的侵略。朝鮮學者認為,傳統朝鮮史學以新羅為主體的敘述是錯誤,高句麗——渤海才是朝鮮歷史的正統,這種史學觀點被認為與朝鮮希望確立半島北方為 「正朔」有關。韓國在建立後的二十年內,主流史學界對高句麗問題均不重視。但是進入七十年代以後,隨著經濟騰飛,國力強盛,興起了「高句麗熱」。韓國軍方出版的歷史讀物,聲稱要追憶起「我們民族在滿洲原野馳騁的榮光」以及「民族獨立和雄飛的歷史」。
對於高句麗歷史歸屬問題的爭議,目前仍停留在學術界和民間,中、朝、韓三國政府對此都保持了緘默和不對抗的態度。
[編輯]
世界文化遺產
在2004年舉行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朝鮮的高句麗墓葬群和中國東北的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分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兩項獨立的世界文化遺產。
本遺產項目包括王城3座、王陵14處及貴族墓26座-- 王城:五女山城、國內城、丸都山城。王陵:麻線0626號墓、千秋墓、西大墓、麻線2100號墓、麻線2378號墓、七星山0211號墓、七星山0871號墓、太王陵及好太王碑、臨江墓、禹山0992號墓、將軍墳及1號陪葬墓。貴族墓:角抵墓、舞踴墓、馬槽墓、王字墓、環紋墓、冉牟墓、散蓮花墓、長川2號墓、長川4號墓、長川1號墓、禹山3319號墓、五盔墳1號墓、五盔墳2號墓、五盔墳3號墓、五盔墳4號墓、五盔墳5號墓、四神墓、禹山2112號墓、四盔墳1號墓、四盔墳2號墓、四盔墳3號墓、四盔墳4號墓、兄墓、弟墓、折天井墓、龜甲墓。
[編輯]
外部鏈接
* (韓國)申瀅植《高句麗史》結語 梨花女子大學出版部2003年9月版
* 高句麗歷史研究的幾個問題(中國學者對於高句麗歸屬問題的觀點)
[編輯]
參見
* 百濟
* 新羅
* 唐朝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9%AB%98%E5%8F%A5%E4%B8%BD"
頁面分類: 中國古代民族與國家 | 中國歷史 | 朝鮮歷史
4. 全價飼料哪個牌了好
1、華抄畜。華畜品牌隸屬於襲新鄉市華畜商貿有限公司,新鄉市華畜商貿有限公司把員工視為最重要支柱,高度重視與員工的溝通與配合。
2、桑島。桑島品牌隸屬於新鄉市八牧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於2015年8月,之前是一家以經營其他品牌的獸葯及飼料的電商企業。
3、淘牧。銷售獸葯、飼料添加劑、飼料、畜牧用品、水針注射液、預混料、全價料、預混劑、養殖用品等。
4、鴻輝遠大。鴻輝遠大品牌成立於2014年,隸屬於河南省中農康畜貿易有限公司。該品牌一直以來注重產品的有效性,致力於生產優惠而又優良的農畜類產品。
5、新奇麗。新奇麗品牌目前的辦公地在廣東省廣州市,在互聯網上開設了官方旗艦店新奇麗旗艦店,讓廣大網民在網上也能買到與新奇麗實體店同款的商品。
6、英美爾。英美爾品牌在互聯網上開設了官方旗艦店英美爾旗艦店和英美爾飼料官方旗艦店,讓廣大網民在網上也能買到與英美爾實體店同款的商品。
7、中農康畜。中農康畜品牌目前的辦公地在河南新鄉,在互聯網上開設了官方旗艦店中農康畜旗艦店,讓廣大網民在網上也能買到與中農康畜實體店同款的產品。
5. 高麗王國的歷史
Gaoli wangchao) 朝鮮史上封建王朝,又稱王氏高麗。新羅末年,朝政腐敗,土地兼並盛行,農民起義連綿不斷。892年梁吉領導的江原道起義,規模較大。901年,新羅王族出身的弓裔篡奪起義軍領導權稱王,國號摩寰,後改泰封。918年,弓裔部將王建殺裔稱王,定都開城(松岳),改國號高麗,建立高麗王朝(918—1392年)。936年,重新統一朝鮮半島。高麗實行田柴科制,將國家支配的土地、山林按品分給文武百官和府兵、閑人(土豪),受封者可以徵收田稅,但不能世襲。後來賜開國功臣、歸順土豪以勛田,稱功蔭田柴,以傳子孫。州、府、郡、具有公廨田柴,供行政開支。賤民、奴婢無權授田。由於實行田柴科,促進高麗經濟和文化繁榮,中央集權確立。10世紀末和11世紀末三次擊退契丹入侵,捍衛了國家獨立,涌現出民族英雄姜邯贊。12世紀起土地兼並重新盛行,田柴科廢,武臣崔忠獻及其子孫專權60多年,同時爆發連綿數十年遍及全國的農民大起義。1231年起蒙古來攻,崔氏政權挾王室逃江華島,各地義軍群起抗敵。1280年蒙古在高麗設立征東行省。1368年,朱元璋領導的農民大起義推翻蒙古貴族統治,有力地支援了高麗人民爭取獨立的斗爭。 1392年大將李成桂兵變上台,廢高麗末王,建立李朝。
高麗王國應該是現在的韓國和朝鮮
6. 中國十大名牌牛飼料
中國十大飼料品牌電商廠家
1, 新希望六合飼料 (中國名牌,一線品牌/牌子)
2,大北農飼料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一線品牌/牌子)
3, 正虹飼料 (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一線品牌/牌子)
4, 正大飼料 (中國名牌,一線品牌/牌子)
5,海大飼料 (中國名牌,大型飼料集團)
6,大成飼料 (中國名牌)
7,一諾天邦預混料 (中國十大名牌飼料,中國無抗養殖協會常務副會長單位,一線品牌/牌子)
8,臻美互聯飼料 (河南馳名商標,中國無抗養殖協會單位,中國飼料協會單位,中國名牌)
9,雙胞胎飼料 (中國名牌,一線品牌/牌子)
10,禾豐飼料 (中國名牌,一線品牌/牌子)
(6)河南八牧擴展閱讀
1.青綠飼料
青綠飼料也叫青飼料、綠飼料,是指可以用作養牛的新鮮莖葉,因為富含葉綠素而得名。青綠飼料內含有大量水分、微量元素等,含有能量較小,故不能大量餵食。水分較大的青綠飼料需要先進行晾曬一段時間,待水分降低後方可進行飼喂。
常見的青綠飼料有:天然牧草、栽培牧草、田間雜草、菜葉、樹葉、水生植物以及新鮮農作物秸稈等。
2、粗飼料
粗飼料是指天然水分在60%以下,干物質中纖維素含量等於或高於18%,並以風干物形式飼喂的一種飼料。粗飼料是養牛的主要飼料,佔到養牛飼料的60%以上。但這類飼料營養價值較低,故不能全部飼喂這類飼料,需要與其他種類飼料進行合理搭配,方可進行飼喂。
常年是粗飼料可分為乾草、秸稈與秕殼、樹葉、農產品加工下腳料四類。
乾草:天然牧草、栽培牧草、田間雜草等經過晾曬風干後形成的養牛飼料;
秸稈與秕殼:農作物收獲後的產物,數量大較易收集,為養牛的主要粗飼料來源。有玉米秸稈、大豆秸稈、花生秧、稻草、麥秸、花生殼、高粱殼以及豆莢等;
樹葉:樹木秋天的落葉,在林區較易手機。有楊樹葉、槐樹葉、榆樹葉以及桑葉等;
農產品加工下腳料:這類飼料不完全屬於粗飼料的范疇,因為這類飼料內還含有大量的沒有利用完全的穀物,所以這類飼料應該介於粗飼料與能量飼料或蛋白質飼料之間。有酒糟、豆腐渣等。
7. 高麗的疆域
高麗太祖興於高勾麗之地,降羅滅濟,定都開京,三韓之地歸於一統。然東方初定,未遑經理,至二十三年始改諸州府郡縣名。
成宗又改州府郡縣及關驛江浦之號,遂分境內為十道,就十二州(楊、廣、黃、海、尚、晉、忠、清、公、全、羅、升等十二州)各置節度使。 其十道一曰關內,二曰中原,三曰河南,四曰江南,五曰嶺南,六曰嶺東,七曰山南,八曰海陽,九曰朔方,十曰浿西,其所管州郡共五百八十餘,東國地理之盛極於此矣。
顯宗初廢節度使,置五都護,七十五道安撫使,尋罷安撫使,置四都護八牧,自是以後定為五道兩界,曰楊廣,曰慶尙,曰全羅,曰交州,曰西海,曰東界,曰北界。 九州 行政區劃 1019之前的諸道 1019之後的諸道 漢州 京畿 京畿道 京畿道 開城 揚州牧 關內道 西海道 黃海道 黃州牧 黃海北道 海州牧 黃海南道 廣州牧 楊廣道 京畿道 忠州牧 中原道 忠清北道 熊州 清州牧 公州牧 河南道 忠清南道 全州 全州牧 江南道 全羅道 全羅北道 武州 羅州牧 海陽道 全羅南道 升州 尚州 尚州牧 嶺南道 慶尚道 慶尚北道 康州 晉州牧 山南道 慶尚南道西部 良州 嶺東道 慶尚南道東部 朔州 朔方道 交州道 江原道 溟州 東界(雙城總管府) —— —— 浿西道 北界(東寧府) 平安道 顯宗三年廢十二節度,改置五都護。顯宗九年(1019)改置三京、四都護、八牧、五十六知州郡事、二十八鎮將、二十縣令。四京、八牧、十五府、一百二十九郡、三百三十四縣、二十九鎮,定為五道兩界:楊廣道、慶尚道、全羅道、交州道、西海道、東界、北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