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開封
❶ 明末三次開封之戰中的守城者周王姓甚名誰,結局如何。
朱恭枵。
崇禎十四年1641:
李自成率大軍渡過黃河,攻佔洛陽,殺福王常洵,震動朝野。最後一代周王朱恭枵,親自拿出庫金五十萬,餉守者軍士,並懸下賞格,殺一賊給五十金。
他還自己出資來加築開封城,以防禦起義軍。當李自成攻城時,守城者投以火,賊被燒死者不可勝計,乃解圍。翌年正月,崇禎下詔褒獎,曰:「此高皇帝神靈憫宗室子孫維城莫固,啟王心而降之福也。」但此時人心向背已很明顯,恭枵此舉收效不大。
十五年1642:
李自成果然再攻開封,此時正值雨季,黃河水泛濫,淹沒了開封城,「城中樵採路絕。」九月,「賊決黃河灌城,城破「。
李自成利用泛濫的洪水,攻陷開封。恭枵和他的王妃、王子、一部分宗室和部分王府官員在洪水和起義軍攻城的喊殺聲中狼狽逃離開封,一路逃遁。在風雨中躲藏於開封郊外的樹林中數日。李自成攻佔開封後不久,被趕來救援的明軍擊退。
援軍來到河北,以船來迎,總算逃脫。崇禎知道後,賜書慰勞,並賜帑金文綺,命寄居彰德。
李自成雖然撤走了,但開封城內已被大水泡的一塌糊塗,王府、宮殿都被淹沒,恭枵等人只好暫時寄居到彰德府(今河南安陽市)。經歷此劫,年逾六旬的恭枵已心力交瘁。不久,恭枵便病死。「王薨,贈謚未行,國亡」。其孫南走,後被清兵所殺,死於廣州。
(1)周王開封擴展閱讀:
崇禎十五年(1642年)正月初四,開封迎來大雪,氣溫驟降,守軍晝夜堅守在城頭苦不堪言,夜裡有不少士兵被凍死,城裡糧餉也開始匱乏起來。
在開封之戰中周王積極捐錢捐物,這次雖然還需要周王解囊相助,但大家都不好意思開口。王燮於是毛遂自薦去周王府要錢糧,周王毫不遲疑的又捐出白銀數萬糧以資軍用。
在周王的帶動下,官府也動員民間捐出棉被、毛毯,為守城士兵取暖所用,一天之內便籌集到兩萬多件。另外由鄉紳們提供的糧食,在上方寺擺起數百口大鍋,為守軍提供飲食。
巡撫高名衡為此向城中百姓表示了感謝。有了周王積極支持,文臣武將的指揮若定,全城官兵士氣高漲,開封城註定成為一座難以輕易攻破的銅牆鐵壁。
為了堅守開封城,眾文武官員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守備高尚仁為鼓舞軍心民心,在夜裡偷偷將兩尊大炮埋入地下。然後白天帶人修補城牆時,故意在埋藏大炮的位置取土。
當這兩尊大炮再度出現在眾人面前時,喜訊速度傳遍全城,傳言也越傳越神,兩門鐵炮也被說成是劉伯溫當年埋下,專為平剿反賊所用。為此還將兩尊大炮披紅掛彩,遊街示眾,眾人皆深信不疑,深受鼓舞。
正月初七(1642年),民軍在曹門以北的心字樓下挖成巨洞,可同時容納50多人開展作業,給守軍城防造成巨大隱患。
守軍仍以從上而下挖通巨洞展開攻擊,但民軍早有準備拚命抵擋,使守軍破壞的企圖落空。巡按御史任浚見事危急便直接擺出2000兩銀子,用紅筆書寫下「能奪此洞,賞銀2000兩。」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名叫朱呈祥的將官帶兵自告奮勇出擊。他命人用柴草加入葯物點燃後投入洞中,煙霧和熱浪將洞中民軍暫進逼出洞外。朱呈祥趁民軍退出間隙,迅速命人將准備好的大量水傾倒入洞滅火降溫,爾後率領敢死隊跳入洞穴中,很快將巨洞奪取。
隨後其他30多處洞穴均被守軍以此種手段全部奪取。民軍專業挖洞十幾天,一朝成果盡毀,士氣受到重創。
正月初八,巡按任浚率500精兵由水門潛出,突然將民軍大營突襲,在民軍反擊後又迅速撤了回來。
民軍見偷襲明軍人少便奮勇向前追擊,事前隱蔽在城牆洞穴中的明軍則趁夜色迂迴到追擊民軍背後。當偷襲明軍由撤退變成向追擊民軍反擊時,迂迴民軍背後的明軍也突然出現,腹背受敵的民軍一時搞不清楚明伏兵數量,登時大亂,被斬殺無數。
在這次的圍城戰中,民軍新兵較多,大多是脅從的飢民,戰斗意志並不堅定。守軍書寫傳單射入民軍大營,散布朝廷援軍即將到來的消息,又言及開封城防堅固,到時候內外夾攻,必破民軍。希望眾人要認清形勢,不要白白葬送自己的性命。
連日進攻,民軍在城下遺屍累累,加上又冷又餓,很多民軍在明軍的心理攻勢下對拿下開封失去希望,紛紛逃出大營。對於藏身在洞穴中的民軍,守軍則通過由上到下貫通的入口向裡面的民軍喊話,發起情感攻勢,並往給洞內的民軍投送大餅,使得不少民軍調轉槍頭,轉而向明軍投降。
心理戰能削弱並影響民軍士氣,但有李自成嫡系3萬老營督戰,民軍攻勢仍持續進行。而火攻對守軍也說仍是對付鑿牆掘洞民軍的最有效手段。官府在民間收集大量柴草,而周王府也貢獻尤多,到初九這一天,曹門城上已囤積了10餘萬束柴草。守軍正枕戈待旦等待民軍的下一波攻勢。
❷ 河南開封周王朱橚一系字輩:「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肅恭紹倫敷惠潤昭格廣登庸」後續為什麼不一樣
你是什麼輩
❸ 開封是哪幾個朝代的都城
開封究竟是幾朝古都,眾說不一。目前被認定為魏、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七朝。
開封城最早建於夏商周時期。春秋-衛國時期命名為儀邑。戰國時期改名為大梁。鄭國在此地修建糧倉命名為啟封。漢景帝時期為避諱劉啟名諱,改啟封為開封。
公元前365年,魏梁惠王遷都到開封城,改城名為大梁
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領兵圍困大梁城,掘開黃河水淹大梁城,城池嚴重被毀。秦統一六朝以後,在開封設立浚儀縣。秦滅,漢襲秦制設浚儀縣。
公元534年東魏時期,在開封設立梁州,後改名為汴州。
公元781年,唐節度使李勉駐汴州,重建汴州城池,使開封成為轄汴、宋、穎、亳四州重鎮。五代時期梁、晉、漢、周分別建都開封城。
後周大將趙匡印在開封陳橋發生兵變黃袍加身,在開封建立大宋政權,北宋在開封傳位9帝。歷時168年,金滅宋後,開封改名為汴京,金朝分別於公元1161年、1213年兩次遷都到汴京城。
元朝最早在開封設立南京路,後改為汴梁路,為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省會。明朝,設立開封為河南省省會。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棣為周王,在開封建立王都。公元1642年開封官府為抵抗明李闖王農民起義軍掘開黃河,開封全城淹沒,建築幾毀於盡。
公元1662年,清康熙重建開封城,現開封城所存古建築多為清朝時期建設。
❹ 開封簡介
開 封 簡 介
--------------------------------------------------------------------------------
開封,簡稱汴,現為河南省地級市,是我國七大古都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位於中國版圖的中部,地處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搖籃的黃河之濱,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城。在中國的歷史上,開封曾被稱為大梁、汴梁、東京、汴京等。自建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七個王朝曾先後建國都於開封,故稱「七朝都會」。開封與中國的西安、洛陽、北京、南京、杭州、安陽、鄭州並稱八大古都,在國內外享有盛名。開封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溫和,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文化教育發達,科技進步,經濟繁榮,是中原地區的重要旅遊城市和對外開放城市。
地理位置
開封界於東經113°51′51〃—115°15′42〃,北緯34°11′43〃—35°11′43〃。位於河南省中部偏東,是黃河沖積扇平原的尖端。東臨商丘地區,西連省會鄭州市,南接許昌市、周口地區,北靠黃河,與中原油田隔河相望。總面積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62平方公里。南北寬約92公里,東西長約126公里。東距亞歐大陸橋東端的港口城市連雲港500公里,西距省會鄭州72公里,在中國版圖上處於豫東大平原的中心部位。
「開封」的由來
開封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的開封,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夏朝曾在開封一帶建都157年,稱老丘,商朝在開封一帶建都27年,稱囂。後均廢。春秋時期,鄭庄公在此修築儲糧倉城,定名為「啟封」,取「啟拓封疆」之義,後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名為開封。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均定都於此,素有「七朝都會」之稱。尤其是北宋時期,從陳橋兵變到南宋偏安,歷經九帝168年,「人口逾百萬,貨物集南北」,是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國際性的大都會,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生動地描繪了古都開封當時的繁華景象。這一時期的開封,涌現出了清正廉明的包公、滿門忠烈的楊家將、民族英雄岳飛、圖強變法的王安石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響的歷史人物,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元代為河南行省治所。明代為周王府。清代、民國為河南首府。新中國成立後為河南省會。1954年10月省會遷鄭後為省直轄市至今。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開封市轄5個市轄區、5個縣;全市共有24個街道、34個鎮、55個鄉。開封市總面積6444平方千米,人口490萬(2007年)。
鼓樓區 面積 58.68平方千米,人口 16.13萬人。郵政編碼475000。
龍亭區 面積 91.51平方千米,人口 11.6萬人。郵政編碼475100。
順河回族區 面積 86.73平方千米,人口 24.11萬人。郵政編碼475000。
禹王台區 面積 57.05平方千米,人口 14.83萬人。郵政編碼475003。
金明區 面積252.38平方千米,人口 18.2萬人。郵政編碼475002。
杞 縣 面積 1258平方千米,人口 105萬人。郵政編碼4752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通許縣 面積 767平方千米,人口 60萬人。郵政編碼4754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尉氏縣 面積 1257平方千米,人口 87萬人。郵政編碼4755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開封縣 面積 1302平方千米,人口 67萬人。郵政編碼475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蘭考縣 面積 1116平方千米,人口 76萬人。郵政編碼475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歷史沿革
開封歷史悠久,據考古發掘,早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先民活動。而建城的時間可追溯到夏、商、周,距今已有2700多年。春秋時期,鄭荘公為向中原擴展,在今開封城南朱仙鎮古城附近築城,名啟封,取「啟拓封疆」之義。今開封城春秋時期為儀邑,戰國時期為大梁,今日之開封市即由大梁之地,啟封之名發展演變而來。 開封號稱七朝古都。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均在此建都。特別是北宋,這里經歷九帝168年,繁榮與興旺達到鼎盛,風光旖旎,人物薈萃,城郭恢弘,經濟發達,人口逾百萬,富麗甲天下,不僅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史書曾以「八荒爭湊,萬國咸通」來描述當時北宋東京對外關系的盛況。 自元之後,開封為中原省治。民國時期為河南省會。
1948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攻克開封,因戰略需要,旋即撤離。同年10月24日再次解放開封。從此,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回到了人民懷抱。1954年10月,河南省省會由開封遷到鄭州,開封改為省轄市至今。
開封氣候
開封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年平均氣溫14℃,年均降雨量670毫米,林木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自然資源
開封市土地總面積為628,240.26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34,732.1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9.20%;園地面積10,456.84公頃,佔1.66%;林地面積24,026.26公頃,佔3.82%;居民點及工礦用地83,750.85公頃,佔13.33%;交通用地17,822.06公頃,佔2.84%;水域46,964.21公頃,佔7.48%;未利用土地10,487.90公頃,佔1.67%。 開封所轄區域地下資源已探明的有石油和天然氣,預計石油總生成量為5.6億噸,天然氣儲量為485億立方米, 現已大量開采利用。煤炭資源埋藏較深,預測可靠儲量為77.9億噸。此外,地下還有豐富的石灰岩、岩鹽、石膏等礦藏。 水資源 開封市境水資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8.35億立方米(不含過境水)。其中地表水為3.51億立方米,占資源總量的42%,地下水4.84億立方米(允許開采量),占資源總量的58%。
地質地貌
開封市地處豫東平原,黃河下游大沖積扇南翼。海拔69米至78米。這里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良好,結構穩定,有利於各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種植,林木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開封屬黃河沖積平原,第四系全新地層,其成因為黃河沖積物,質地疏鬆,地層在垂直分布上為:
a、淺棕黃色粉砂,深度4.2m左右,地基承載力為110KPa;
b、淺棕黃色粘土,深度2.5m左右,地基承載力為130KPa;
c、淺棕黃色粉細砂,平均層厚1.5m左右,地基允許承載力為100KPa;
d、淺黃色砂土,層厚10m左右,地基承載力為100KPa。
交通狀況
開封地處中原,交通便利,連接「歐亞大陸橋」的隴海鐵路從市內穿過,京廣鐵路和京九鐵路左右為鄰,北京至廣州的106國道和天水至連雲港的310國道在此交匯,開(封)洛(洛)、開(封)商(丘)高速公路成為橫穿河南的黃金通道,黃河公路大橋使得天塹變為坦途,全市公路密度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開封北距北京580公里,東至連雲港530公里,鄭汴洛高速公路距鄭州國際機場和鄭州海關50多公里。開封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北上南下、西進東出的樞紐城市,同時又是沿亞歐大陸橋東西雙向開放、外引內聯的對外開放中心城市,具有發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和進行大規模經濟開發的廣闊前景。
旅遊資源
開封是中原旅遊區重點觀光游覽城市,史有「一蘇二杭三汴州」之說。古人的「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甲天下」等詩句,都生動地描繪了古都開封豪華蓋世的繁榮景象。尤其是在北宋時期,藉助汴水漕運的有利條件,開封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人口上百萬,富麗甲天下,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化給開封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現在,全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84處,其中,國家級5處,省級17處,市級26處,縣級136處。在這里,千年鐵塔、繁塔巍然聳立,在宋、金故宮遺址上建造的龍亭雄偉壯觀,明朝修築的城牆古跡斑斑,道教建築延慶觀風格別致,開封最古老的名勝古吹台古樸典雅,以雕刻藝術著稱的山陝甘會館玲瓏剔透,還有著名的中原古剎相國寺宏麗華美。開封還是我國著名的「北方水城」,水面面積占城區面積的1/4,龍亭腳下的潘、楊二湖,迎賓大道兩側的包公湖猶如四塊巨大的碧玉鑲嵌在古城,令人賞心悅目。 近年來,開封市致力於發展旅遊事業,重修和新建了許多歷史人文景觀,如「清明上河園」、「包公祠」、「宋都御街」、「天波楊府」、「翰園碑林」等等。眾多的名勝古跡,的天獨厚的歷史、人文資源,譽滿中外的民俗文化,每年都吸引著大量的中外遊客到開封參觀、游覽。
民風民俗廟會、燈會、鳥市、菊花、夜市、風箏、斗雞、 盤鼓
高等教育
河南大學、開封大學、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特色小吃
小籠灌湯包、第一樓包子、馬豫興「桶子雞」 、三鮮蓮花酥、五香兔肉
開封套四寶、鯉魚焙面、菊花火鍋、大京棗、燴面、雙麻火燒
芝麻翅中翅 、紅薯泥 、花生糕
鄭汴一體化
2003年,為了實現建設小康社會和中原崛起的宏偉目標,河南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河南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規劃綱要》,作出了實施區域性中心城市帶動戰略、加快中原城市群發展、實現中原崛起的戰略決策,並確定以鄭州為中心,一個半小時經濟圈內的開封、洛陽、新鄉、焦作、許昌、平頂山、漯河、濟源9個省轄市組成中原城市群。
2005年4月17日河南省發改委受省委、省政府委託,在鄭州新世紀大廈召開了中原城市群規劃開封專題座談會。在這次座談會上,中原城市群規劃中先後兩次提到「一體化」這個概念。規劃中這樣描述,「在中原城市群的總體規劃中,應將開封作為鄭州都市圈的功能城市,將鄭州的部分教育職能逐步向開封轉移,在鄭州不再增加高等教育用地,使開封成為鄭州都市圈的教育基地,實現一體化發展。」「開封市中心距鄭州市中心72公里,兩城市邊界處相隔不足40公里,屬於45分鍾通勤圈,在鄭州的極化效應下,大量要素流向鄭州。如果這種情況不得到及時改變,那麼開封的發展將會受到嚴重的制約。所以開封要從自身的優勢出發,揚長避短,在發展自身優勢產業的同時,改變目前發展的被動局面,通過與鄭州經濟一體化,吸引和利用鄭州的各種要素,促進開封的發展。」
「鄭汴一體化」由官方正式提出。
2006年10月,鄭州開封兩地電信同價,取消或降低長途費用。
2006年11月19日,鄭汴城市快速通道——鄭開大道通車。
開封名人:伊尹】生卒年待考。商湯大臣。生於空桑(今開封杞縣城西西空桑,又名伊尹村)。傳說為奴隸出身,是有莘氏女陪嫁之臣。受湯賞識委以國政。後佐商滅夏,總理國事,歷佐湯、外丙、仲壬三朝。仲壬死,傳位太甲。因太甲不理國政,被他放逐,3年後,太甲悔過,又接回復位。伊尹死於沃丁時。
開封市位於河南省東部,總面積6444平方公里,總人口451萬,轄尉氏、杞縣、通許、蘭考、開封五縣和鼓樓、龍亭、南關、順河、郊區五區,是黃淮海地區和連接隴海蘭新經濟帶的主要商品集散地。
開封是中國七大古都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均建都於此,故有「七朝古都」之稱。開封歷史悠久,傳統民族文化光輝燦爛,文物古跡馳名中外。開封有著與國外友好交往的歷史,特別是北宋時期的東京,城郭宏偉,「人口逾百萬,貨物集南北」,經濟繁榮,風光旖旎,物華天寶,不但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有「汴京富麗天下無」的「國際都會」之稱。
燦爛悠久的歷史留給開封豐富的旅遊資源,尤以文物古跡聞名中外。開封的仿古建築群風格鮮明多樣,宋、元、明、清、民初各代特色齊備。以龍亭、鐵塔、相國寺為代表的名勝古跡吸引著絡繹不絕的遊客。如今,開封已被國家旅遊局列為中原旅遊區重點觀光游覽城市。
1.龍亭公園
位於開封城內西北隅,佔地面積1300多畝。全園包括午門、玉帶橋、朝門、照壁、朝房、龍亭、北宋、皇宮宸拱門遺址、碑亭、北門及東門等清朝萬壽宮建築群體,還有潘楊二湖、春園、盆景園、號稱中原一絕的植物造型園及長廊水榭等園林景觀。
2.清明上河園
位於開封城西北隅,以北宋畫家張擇端繪制的巨幅畫卷《清明上河圖》中所描繪的東京開封的繁華景象,是一座大型民俗風景游樂園。遊人可換穿宋裝,手持宋幣,盡情感受古人的生活習俗。
3.宋都御街
位於開封市中山路北段,是為再現宋代御街風貌,於1988年建成的一條仿宋商業街。南起新街口,北至五朝門,全長400多米。漫步御街,彷彿一步跨越了上千年的歷史長河,令人充滿對昔日宋都繁華景象的無限遐想。
4.包公祠
位於開封市包公湖畔,佔地一公頃左右。主展區有大殿、二殿、東西配殿、迴廊、碑亭、大門、二門等,陳列包公銅像、銅鍘及包公斷案蠟像、包公史料典籍、《開封府提名記碑》、碑文等。風格古樸,庄嚴肅穆。
5.大相國寺
大相國寺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位於開封市中心,始建於北齊天寶六年(555年)。原名建國寺,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為紀念自己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
6.鐵塔
鐵塔又名「開寶寺塔」,坐落在開封城東北隅鐵塔公園內,因塔身全部以褐色琉璃瓦鑲嵌,遠看酷似鐵色,故稱為「鐵塔」。
7.繁塔
繁塔位於開封市區東南隅,建於北宋開寶七年(974年)。繁塔為六角九層空心樓閣式、仿木結構的磚塔,原高80米,明永樂年間,將三層以上拆除,後在三層上建六層尖頂,形成了現今下粗上尖的塔姿。繁塔是研究我國建築、美術和音樂的寶貴資料。
8.山陝甘會館
位於開封市徐府街東北段路北,是清代山西巨賈會同陝西、甘肅旅汴同鄉於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集資興建的集會場所。整個會館建築,布局巧妙,結構嚴謹,磚木雕刻精美綺麗,巧奪天工。
開封的工業、農業、商業都比較發達。開封工業基礎較強,門類較齊全。儀表、制葯、化肥等一批國家大型骨幹企業在全國具有重要地位。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使開封的農、林、牧、副、漁各業蓬勃發展,是國家和河南省重要的商品糧和經濟作物生產基地。開封市場活躍,經濟繁榮。商場、賓館、金融機構等商業設施一應俱全,對外經濟貿易和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正向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全方位發展。
❺ 周王對哪些人進行了分封
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異姓功臣貴族、同姓王室貴族、先代帝王後代和遠氏族部落首領內)
分封制是西周的容政治制度,分封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奴隸主國家政權,分封的對象和做法是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貴族(異姓功臣貴族、同姓王室貴族、先代帝王後代和遠氏族部落首領)分封到各地去做諸侯,建立諸侯國;被封諸侯的義務是:要服從國王的命令,要向周王貢獻財物,要派兵隨從周王作戰;周王先後分封的重要諸侯國有:魯、齊、燕、衛、宋、晉等;分封的作用是:鞏固了西周的統治,拓展了疆域。春秋時期,分封制崩潰。崩潰的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諸侯國為爭奪土地、人口及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不斷進行兼並戰爭,形成了諸侯爭霸的局面。葵丘會盟,齊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正式承認,標志著分封制崩潰。秦朝統一後,建立郡縣制,分封制結束。
❻ 開封的歷史|
開封,簡稱汴,現為河南省地級市,是我國七大古都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位於中國版圖的中部,地處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搖籃的黃河之濱,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古城。在中國的歷史上,開封曾被稱為大梁、汴梁、東京、汴京等。自建城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戰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七個王朝曾先後建國都於開封,故稱「七朝都會」。開封與中國的西安、洛陽、北京、南京、杭州、安陽並稱七大古都,在國內外享有盛名。開封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溫和,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文化教育發達,科技進步,經濟繁榮,是中原地區的重要旅遊城市和對外開放城市。
地理位置
開封界於東經113°51′51〃—115°15′42〃,北緯34°11′43〃—35°11′43〃。位於河南省中部偏東,是黃河沖積扇平原的尖端。東臨商丘地區,西連省會鄭州市,南接許昌市、周口地區,北靠黃河,與中原油田隔河相望。總面積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62平方公里。南北寬約92公里,東西長約126公里。東距亞歐大陸橋東端的港口城市連雲港500公里,西距省會鄭州72公里,在中國版圖上處於豫東大平原的中心部位。
「開封」的由來
開封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的開封,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祥地之一,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春秋時期,鄭庄公在此修築儲糧倉城,定名為「啟封」,取「啟拓封疆」之義,後避漢景帝劉啟之諱改名為開封。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均定都於此,素有「七朝都會」之稱。尤其是北宋時期,從陳橋兵變到南宋偏安,歷經九帝168年,「人口逾百萬,貨物集南北」,是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國際性的大都會,有著「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美譽。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和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生動地描繪了古都開封當時的繁華景象。這一時期的開封,涌現出了清正廉明的包公、滿門忠烈的楊家將、民族英雄岳飛、圖強變法的王安石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影響的歷史人物,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開封」一名是由「啟封」更名而來。 春秋時期,諸侯林立,列國爭雄。當時的古城村一帶為鄭國的東北邊陲。羽翼漸豐的「小霸」鄭庄公出於戰略上的需要,命大將鄭邴在這里屯兵築城,並取「啟拓封疆」之意名「啟封」。西漢景帝即位,因避景帝劉啟諱,改「啟」為「開」,啟封也就改稱為開封。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開封市轄5個市轄區、5個縣;全市共有24個街道、34個鎮、55個鄉。開封市總面積6247平方千米,人口480萬(2005年)。
鼓樓區 面積 58.68平方千米,人口 16.13萬人。郵政編碼475000。
龍亭區 面積 91.51平方千米,人口 11.6萬人。郵政編碼475100。
順河回族區 面積 86.73平方千米,人口 24.11萬人。郵政編碼475000。
禹王台區 面積 57.05平方千米,人口 14.83萬人。郵政編碼475003。
金明區 面積252.38平方千米,人口 18.2萬人。郵政編碼475002。
杞 縣 面積 1258平方千米,人口 105萬人。郵政編碼4752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通許縣 面積 767平方千米,人口 60萬人。郵政編碼4754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尉氏縣 面積 1257平方千米,人口 87萬人。郵政編碼4755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開封縣 面積 1302平方千米,人口 67萬人。郵政編碼475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蘭考縣 面積 1116平方千米,人口 76萬人。郵政編碼475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歷史沿革
開封歷史悠久,據考古發掘,早在新石器時代這里就有先民活動。而建城的時間可追溯到夏、商、周,距今已有2700多年。春秋時期,鄭荘公為向中原擴展,在今開封城南朱仙鎮古城附近築城,名啟封,取「啟拓封疆」之義。今開封城春秋時期為儀邑,戰國時期為大梁,今日之開封市即由大梁之地,啟封之名發展演變而來。 開封號稱七朝古都。戰國時期的魏、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和金均在此建都。特別是北宋,這里經歷九帝168年,繁榮與興旺達到鼎盛,風光旖旎,人物薈萃,城郭恢弘,經濟發達,人口逾百萬,富麗甲天下,不僅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史書曾以「八荒爭湊,萬國咸通」來描述當時北宋東京對外關系的盛況。 自元之後,開封為中原省治。民國時期為河南省會。
1948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攻克開封,因戰略需要,旋即撤離。同年10月24日再次解放開封。從此,這座歷史文化名城回到了人民懷抱。1954年10月,河南省省會由開封遷到鄭州,開封改為省轄市至今。
開封氣候
開封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年平均氣溫14℃,年均降雨量670毫米,林木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自然資源
開封市土地總面積為628,240.26公頃,其中耕地面積434,732.1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9.20%;園地面積10,456.84公頃,佔1.66%;林地面積24,026.26公頃,佔3.82%;居民點及工礦用地83,750.85公頃,佔13.33%;交通用地17,822.06公頃,佔2.84%;水域46,964.21公頃,佔7.48%;未利用土地10,487.90公頃,佔1.67%。 開封所轄區域地下資源已探明的有石油和天然氣,預計石油總生成量為5.6億噸,天然氣儲量為485億立方米, 現已大量開采利用。煤炭資源埋藏較深,預測可靠儲量為77.9億噸。此外,地下還有豐富的石灰岩、岩鹽、石膏等礦藏。 水資源 開封市境水資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8.35億立方米(不含過境水)。其中地表水為3.51億立方米,占資源總量的42%,地下水4.84億立方米(允許開采量),占資源總量的58%。
地質地貌
開封市地處豫東平原,黃河下游大沖積扇南翼。海拔69米至78米。這里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質良好,結構穩定,有利於各種農作物和經濟作物的種植,林木覆蓋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開封屬黃河沖積平原,第四系全新地層,其成因為黃河沖積物,質地疏鬆,地層在垂直分布上為:
a、淺棕黃色粉砂,深度4.2m左右,地基承載力為110KPa;
b、淺棕黃色粘土,深度2.5m左右,地基承載力為130KPa;
c、淺棕黃色粉細砂,平均層厚1.5m左右,地基允許承載力為100KPa;
d、淺黃色砂土,層厚10m左右,地基承載力為100KPa。
交通狀況
開封地處中原,交通便利,連接「歐亞大陸橋」的隴海鐵路從市內穿過,京廣鐵路和京九鐵路左右為鄰,北京至廣州的106國道和天水至連雲港的310國道在此交匯,開(封)洛(洛)、開(封)商(丘)高速公路成為橫穿河南的黃金通道,黃河公路大橋使得天塹變為坦途,全市公路密度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開封北距北京580公里,東至連雲港530公里,鄭汴洛高速公路距鄭州國際機場和鄭州海關50多公里。開封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北上南下、西進東出的樞紐城市,同時又是沿亞歐大陸橋東西雙向開放、外引內聯的對外開放中心城市,具有發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和進行大規模經濟開發的廣闊前景。
旅遊資源
開封是中原旅遊區重點觀光游覽城市,史有「一蘇二杭三汴州」之說。古人的「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甲天下」等詩句,都生動地描繪了古都開封豪華蓋世的繁榮景象。尤其是在北宋時期,藉助汴水漕運的有利條件,開封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人口上百萬,富麗甲天下,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之一。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化給開封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現在,全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84處,其中,國家級5處,省級17處,市級26處,縣級136處。在這里,千年鐵塔、繁塔巍然聳立,在宋、金故宮遺址上建造的龍亭雄偉壯觀,明朝修築的城牆古跡斑斑,道教建築延慶觀風格別致,開封最古老的名勝古吹台古樸典雅,以雕刻藝術著稱的山陝甘會館玲瓏剔透,還有著名的中原古剎相國寺宏麗華美。開封還是我國著名的「北方水城」,水面面積占城區面積的1/4,龍亭腳下的潘、楊二湖,迎賓大道兩側的包公湖猶如四塊巨大的碧玉鑲嵌在古城,令人賞心悅目。 近年來,開封市致力於發展旅遊事業,重修和新建了許多歷史人文景觀,如「清明上河園」、「包公祠」、「宋都御街」、「天波楊府」、「翰園碑林」等等。眾多的名勝古跡,的天獨厚的歷史、人文資源,譽滿中外的民俗文化,每年都吸引著大量的中外遊客到開封參觀、游覽。
民風民俗廟會、燈會、鳥市、 菊花、 夜市、 風箏、 斗雞、 盤鼓
高等教育
河南大學、開封大學、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
特色小吃
小籠灌湯包、第一樓包子、馬豫興「桶子雞」 、三鮮蓮花酥、五香兔肉
開封套四寶、鯉魚焙面、菊花火鍋、大京棗、燴面、雙麻火燒
芝麻翅中翅 、紅薯泥 、花生糕
❼ 在戰國時期河南被周王分封為哪個國家
進入戰國時期,周王已經沒有能力分封了,都是在西周和春秋時期分封的。
宋國,國都版商丘(今河南權省商丘市睢陽區)。
鄭國,開國君主鄭桓公建都陝西華縣。第二任君主鄭武公遷至鄭州滎陽的京襄城遺址。
杞國,今河南省杞縣一帶。
東虢國,今河南滎陽縣西汜水鎮。
鄶國,約在今河南新鄭西北、密縣東南。
溫國,都邑為溫邑(今河南溫縣西南)。
雍國,都城位於今河南焦作市一帶,一說河南省沁陽縣東北一帶。
戴國,位於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東偏北處。
南申國,位於今河南省南陽謝邑。
東申國,位於今河南省信陽市。
滑國,位於今河南滑縣。
江國,位於今河南正陽縣東南、淮水北岸,一說位於河南省息縣西南。
房國,位於今河南遂平縣。
鄭國受封時建都陝西華縣,尚未進入河南。
❽ 開封歷代皇帝
主要是北宋(其他還有五代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的皇帝
宋代的開國皇帝是宋太祖趙匡胤
北宋建都開封稱東京開封府,從公元960年到1127年,經歷了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欽宗等9個皇帝,共168年
一、宋太祖趙匡胤(北宋)
宋太祖 (927—976)即趙匡胤,宋朝創建者(960—976),涿州(今河北涿縣)人,原為後周殿前都點檢。
建隆元年(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奪後周政權,稱帝於開封,建宋朝,史稱北宋。
宋太祖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加強中央集權,減輕徭役,賦稅專收,以法治國,興修水利,發展生產,澄清吏治,勸獎農桑,移風易俗,不僅盡快醫治了200年的戰爭創傷,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榮的局面,出現了歷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976年11月14日,趙匡胤逝世,享年四十九歲,在位十六年。
二、宋太宗趙炅
宋太宗趙炅(939—997)。太祖弟,初名匡義,後改光義,即位後,改名炅。
他曾參加陳橋驛兵變,擁立其兄為帝。他注重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統治晚期剝削加重,激起王小波、李順起義。
宋太宗晚年政治大計循規蹈矩,使宋朝漸漸形成了「積貧積弱」的局面,給宋代社會的發展也帶來了不利的影響。997年,病逝於汴京萬授殿,終年五十九歲。
三、宋真宗趙恆
宋真宗趙恆(968—1022),原名趙德昌,太宗第三子。曾被封為韓王、襄王、壽王。後立為太子。
統治前期的咸平、景德年間因勤於政事, 經濟發展,號稱治世。
但景德元年(1004年)遼國進犯澶州,真宗親征,澶淵之役訂城下之盟,開創納歲幣求和苟安的先例,以物質換取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負擔。
後期任用王欽 若大興祥瑞,東封泰山,西祀汾陽,又廣建佛寺道觀,勞民傷財,導致社會矛盾激化。
宋真宗是著名諺語「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其目的在於鼓勵讀書人讀書科舉,參政治國,使得宋朝能夠廣招賢士治理好天下。
1022年病逝於忭京宮中延慶殿,終年五十五歲,在位二十五年,葬於永定陵。
四、宋仁宗趙禎
宋仁宗趙禎(1010—1063),原名受益。真宗子。其即位時只有十三歲,由章獻太後垂簾聽政,十餘年後親政,他的統治開始較為節儉。
但對西夏戰爭屢敗,被迫以「歲賜」 銀、絹、茶妥協,對遼也以增納歲幣求和。
土地兼並及冗宮、冗兵、冗費現象日益嚴重,雖起用范仲淹等進行改革,但結果失敗。1063年,仁宗病逝於宮中福寧殿,終年五十四歲。
五、宋英宗趙曙
宋英宗名趙曙,太宗曾孫,濮王允讓之子。仁宗無子,英宗幼年被任宗接入皇宮撫養,賜名為宗寶。
1050年為岳州團練使,後為秦州防禦使。1055年立以為嗣。英宗在位期間,任用舊臣韓琦等人,不想改革,但與遼國和西夏沒有發生戰爭。
1067年,病逝於宮中福寧殿。在位四年葬於永厚陵,陪葬有高後、狄青、楊延昭等。
六、宋神宗趙頊
宋神宗趙頊,英宗長子。又名仲針,即位後,由於對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滿,且他素來欣賞王安石的才幹,故即位後命王安石推行變法,以期振興北宋王朝,史稱王安石變法,又稱熙寧變法。
由於改革操之過急,不得其法,最終失敗收場,不過神宗還是維持新法將近二十年。
元豐八年飲恨而歿,享年三十八歲。其子宋哲宗親政後,竭盡所能完成父親遺志。
謚號體元顯道法古立憲帝德王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七、宋哲宗趙煦
宋哲宗趙煦,原名佣,神宗第六子。曾被封為延安郡王。
神宗病危時被立為太子。哲宗即位後,年僅九歲,由高太後執政,1093年,親政後,任用主張變法的大臣,對守舊派、中間派進行打擊。追貶司馬光,並將蘇轍等人流放到嶺南。
恢復免役法、保甲法、青苗法等。終止與西夏的談判,加強邊境防禦,屢敗西下,迫使其求和。
宋哲宗是北宋較有作為的皇帝。
但是,由於在新黨與舊黨之間的黨爭沒有得到解決,反而在宋哲宗當政期間進一步激化,埋下了北宋滅亡的禍患。
在位15年,享年24歲。謚號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葬於今天的河南鞏縣的永泰陵。
八、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趙佶(1082—1135)。
統治期間重用蔡京、童貫等奸臣權閹,貪污橫暴, 掠奪民財。
又尊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
大興木土、廣建宮觀庭院,設局搜刮奇花異石,稱「花石綱」。
於京師築「艮岳」,勞民傷財,導致農民揭竿起義。
宣和七年(1125年)傳位給欽宗趙桓,自稱太上皇。
工於書畫,以花鳥畫和「瘦金書」書法名於世。
書法初師薛稷,草書學黃庭堅。楷書瘦勁峻麗,有「屈鐵斷金」之譽,自成法度,世稱「瘦金體」。傳世書跡有《真草千字文》、《臨寫蘭亭絹本》等。
公元1127年3月底,金帝將徽、欽二帝,連同後妃、宗室,百官數千人,以及教坊樂工、技藝工匠、法駕、儀仗、冠服、禮器、天文儀器、珍寶玩物、皇家藏書、天下州府地圖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積蓄被擄掠一空,北宋滅亡。
因此事發生在靖康年間,史稱「靖康之變」。
宋徽宗被囚禁了9年。公元1135年4月甲子日,終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於五國城,金熙宗將他葬於河南廣寧(今河南省洛陽市附近)。
九、宋欽宗趙桓(北宋末代皇帝)
宋欽宗趙桓(1100—1156)。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趙佶長子。
生於元符三年(1100年)四月十三日,宣和七年(1125年)十二月金人南下大舉入侵時,徽宗禪位於他,在位1年零2個月。
為人優柔寡斷,反復無常,對政治問題缺乏判斷力。靖康之變時被金人俘虜北去。
南宋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病死於燕京,終年57歲,葬於永獻陵(位於今浙江紹興東南寶山)。
(8)周王開封擴展閱讀:
開封號稱七朝(魏、梁、晉、漢、周、宋、金)古都,但作為南北統一王朝的都城,僅見於北宋一朝,由此也標志著中國古代政治中心東移趨勢的完成。
定都開封其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其一、開封居天下中心之位,有利於控制全國,特別是廣大關東地區。
其二,開封為前朝故都,歷經五代時四朝興修,城池宮闕完備,人煙稠密,在人們心目中地位十分重要。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開封有交通之便,周圍運河密布,尤其是處於聯系東南的汴河之上,避開了三門等險阻,極大地縮短了漕運的距離。
總之,開封作為都城,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彌補長安、洛陽的不足。
❾ 開封的建立時間
開封的先民活動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夏朝(帝杼)曾在開封一帶建都157年,史稱老丘。商朝曾在開封一帶建都27年,史稱囂。公元前8世紀,春秋時期的鄭庄公在今開封城南朱仙鎮附近修築儲糧倉城,取「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漢初因避漢景帝劉啟之名諱,將啟封更名為「開封」,這便是「開封」的由來。
公元前361年,戰國時期的魏惠王遷都大梁,這是開封有明確歷史記載的第一次建都。魏國在大梁建都,歷六世136年。五代時期的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和金相繼定都於此,所以開封素有「七朝古都」之稱。
公元前225年,秦改大梁為浚儀。公元534年東魏孝靜帝時,設立梁州轄陳留、開封、陽夏三郡。北周武帝建德五年,改梁州為汴州,這是開封稱汴之始。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設汴州總管府。唐代宗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永平節度使李勉擴建汴州城,規模宏大,堅固寬廣,是今日開封城的雛形。
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宋朝(史稱北宋),仍都東京,置開封府領17縣。北宋時期,開封歷經九帝168年,人口逾百萬,富麗甲天下,繁榮興旺達到鼎盛,成為當時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活字印刷術、火葯和指南針均出自北宋時期。
公元1130年,金滅北宋後改東京為汴京。元滅金後,設河南江北行中書省於開封。元朝末年,小明王韓山童、劉福通率領的紅巾起義軍,曾在開封建立「龍鳳」大宋農民政權。公元1368年,朱元璋改汴梁路為開封府,封第五子朱橚就藩開封,稱周王。清承明制,但撤去藩封,開封仍為省、府治所。
中華民國改制,廢開封府設豫東道。民國3年(1914年)祥符縣改為開封縣。民國18年(公元1929年)成立開封市。民國21年(公元1932年)設行政督察區。1938年日軍佔領開封,省會西遷,次年日偽在開封成立河南省政府。1945年日本投降,國民黨政府恢復開封原來建置。
1948年6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攻克開封,因戰略需要,旋即撤離。同年10月24日再次解放開封,11月成立開封特別市,省會地位不變。1954年10月,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開封改為省直轄市。1955年鄭州專區駐地遷至開封,改稱開封專區,1958年開封市委託開封專區管轄,1962年開封市恢復為省直轄市。1983年實行「市帶縣」體制,撤銷開封專區,原屬專區的杞縣、通許、尉氏、開封、蘭考五縣劃歸開封市管轄。
❿ 開封的歷史及變化
開封是河南省省轄市。位於豫東平原,西距省會鄭州40千米。
相傳夏代第七世帝杼遷都於老丘(今開封附近),直至第十三世胤甲才遷至西河,共歷6世,成為當時政治、經濟中古都開封心。開封建城的歷史已有2700多年,春秋時期,鄭庄公(前743一前701)為向中原拓展,在今城南朱仙鎮附近古城村構築城邑、取名啟封(漢初因避文帝劉啟諱、改為開封)。此為開封故城。今開封城春秋時為儀邑,戰國時為大梁。戰國時期,魏國為爭霸中原,惠王於六年(前364)由安邑遷都大梁,此為開封有史可考的第一次建都。魏在大梁共歷6君140年,在秦統一戰爭中於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為秦所滅。秦將大梁改置浚儀縣。以後浚儀、開封各為縣治,互不隸屬。直至東魏天平元年(534)設梁州,以浚儀為州治,轄開封縣。北周時,梁州改名汴州。不久,隋煬帝開通濟渠,使其與黃、淮溝通,發展水上運輸,汴州地位日益顯要。唐延和元年(712)開封縣並入汴州城內,與浚儀縣同列為附郭首縣,原古城村的開封城,遂日趨廢弛。唐興元元年(784)宣武軍節度使治所由宋州(今商丘)移來汴州,成為唐王朝最強大的藩鎮。唐末,宣武軍節度使朱溫,先是脅迫唐昭宗遷都洛陽,最終廢棄唐帝而自立,在開封建立後梁政權。朱溫稱帝後,升汴州為開封府,稱東都,洛陽為陪都,稱西都,長安則降為雍州。從此,開封府不斷擴大管轄范圍,後梁時轄15縣。右圖為開封保存完好的城門。
至後晉、後漢、後周以及北宋相繼在開封建都,開封府亦擴大,轄18縣24鎮。開封、浚儀稱赤縣,其餘各縣稱畿縣,浚儀縣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改稱祥符縣。開封最繁盛的時期是北宋,建都長達167年。公元1127年,為金人所破,毀於兵燹。金人先後在開封扶植張邦昌、劉豫兩個傀儡政權,終因人民唾棄而夭折。金人將開封降為汴京路。海陵王於1153年以開封為南京,作為南進的基地。至1214年宣宗完顏珣受蒙古逼迫,遷都於此,仍稱南京。蒙古滅金建元,在全國設立11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中原地區設河南江北行中書省,這是河南稱省之始,省會及路治都設在汴梁路的開封。元末劉福通率農民起義軍於龍鳳四年(1358)攻佔開封建為國都,僅維持了—年零三個月,在元軍圍攻中又退回舊都安豐。明洪武元年開封菊花(1368)三月,朱元璋攻下開封,改汴梁路為開封府,以開封為北京,不久又撤銷開封縣並入祥符縣,從此結束了一城由二縣分治的局面。洪武十一年(1378)又撤銷了開封北京稱號,並封五子朱棣為周王,鎮守河南。此後一直是河南的省會,清代繼之。民國二年(1913)廢府改道。祥符縣改為開封縣,屬河南省豫東道、開封仍為省會,並為豫東道治所。民國三年(1914)改豫東道為開封道。民國十六年(1927)廢道,民國十八年(1929)成立開封市,市、縣同城不相屬,開封仍為河南省會。民國二十七年(1938)6月,日軍佔領開封,省會西遷。翌年3月,日偽河南省會由安陽遷來開封。1945年日寇投降,開封復為河南省會。1948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開封, 11月成立開封特別市,仍為省會。開封縣政府仍設在市內,1949年5月,開封縣政府遷往朱仙鎮。1954年10月,省會由開封遷往鄭州, 開封變為省轄市。1955年鄭州專員公署由滎陽遷至開封,改名開封專員公署,轄開封縣等10個縣。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實行「市帶縣」體制,開封專員公署撤銷,原轄5縣屬開封市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