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河南鄭州 » 河南皇陵

河南皇陵

發布時間: 2021-03-02 12:24:37

河南鄭新皇帝陵是幾A級風景區

後周來皇陵,全國重點自文物保護單位,是五代時期後周的帝王陵墓,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區(屬鄭州)北18公里的郭店村附近,是五代(公元907年-960年)時期中原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座較為完整的陵墓群。
現存陵墓包括嵩陵、慶陵、順陵和懿陵。嵩陵為後周太祖郭威墓,位於郭店村西南約1公里的周庄村。現存冢高約12米,周長110米。慶陵,為後周世宗柴榮墓,位於郭店村西北500米處陵上村。現存冢高10米,周長105米。陵園現存御制祭文碑28通。順陵,是恭帝柴宗訓墓,位於慶陵東北500米處。現存冢高4米,周長40米。墓室和墓道還保存有壁畫。懿陵,是後擊世宗皇後符氏墓,位於慶陵東側100米處陵上村內,冢高3米,周長30米。
後周皇陵薄葬且形制較小,但陵園和祭碑有較高的歷史和科學價值,為中國歷史上各王朝皇陵不可缺少的一段實物例證。

⑵ 河南比較知名的墓地是哪裡

太昊陵,三皇之首太昊伏羲氐孫陵廟,位於周口淮陽縣,其陵墓被譽為天下第一陵墓,

⑶ 河南鞏義的皇陵有幾處

是皇陵
位於鞏義市孝義鎮西村、芝田鎮、回郭鎮一帶,嵩山北麓伊洛河南岸的丘嶺上,陵區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寬約10公里。北宋九帝中,除徽、欽二帝外,均葬於此,統稱「七帝八陵」。還有陪葬皇後陵、親王墓、帝系太子、公主和大臣墓共200多座,形成了龐大的陵墓群。

宋陵主要分布在4個區域。西村區有永安陵、永昌陵和永熙陵,葬有宋宣祖、太祖、太宗,附葬皇後陵10座和宗室子孫墓140多座。永安陵系趙匡胤之父宣祖趙宏殷和其母杜氏合葬墓。另有太祖賀後陵、王後陵和太宗符後陵。永昌陵是太祖趙匡胤墓。永熙陵是太宗趙光義墓,附葬有太宗兩個李後和真宗郭後陵。蔡庄陵區有永定陵。在八陵村南,是真宗趙恆墓,附葬有真宗的李後、劉後和楊後陵。另有高懷德、蔡京、寇準、包拯墓。孝義陵區有永昭陵、永厚陵。永昭陵是仁宗趙禎墓,永厚陵是英宗趙曙墓。

八陵陵區有永裕陵、永泰陵。永裕陵是神宗趙頊墓,附葬向後、朱後、陳後和徽宗王後4座皇後墓。永泰陵是哲宗趙熙墓,附葬劉後陵。宋陵的建置基本相同,均坐北向南,自南向北由鵲台、乳台、神道及兩側的儀仗石刻、陵丘和地宮組成。神道兩側排列的石刻,各陵大體相同。陵園正中夯築覆斗形陵丘,下有地宮,置放靈柩。北神門外建有下官,多已無存。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宋陵建築被毀,陵墓被盜,現僅存陵園殘跡和石刻340多件。諸陵石雕除永安陵僅有4件外,其他保存較好。

⑷ 河南古代名人陵墓

顓頊帝嚳陵
比干廟
璐王墳
扁鵲墓
曹操墓

⑸ 河南有哪些現存的古代帝陵


如圖所示

⑹ 位於河南的宋朝皇陵為什麼總是被人忽視

位於河南的宋朝皇陵為什麼總是被人忽視?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會相信

說到帝陵,那肯定是一個帝國,在統治時期最重要的建築。畢竟一個皇帝最注重的便是自己生前的享受和死後的安危,而在我們中國古代的一個朝代的皇陵,卻不是很受大家的關注,並沒有像明朝、清朝,乃至秦漢兩朝等皇帝的陵墓所引人注目,這個朝代就是宋。

其實北宋帝陵雖然被折辱,但是也算是曾經輝煌過。而南宋的一些帝陵卻更是不堪。由於本來就是偏安一方,因此在形制上更是不如之前的統一王朝氣派。而在元朝滅亡南宋之後,更是對於皇陵大肆折辱。不僅將屍體任意拋到野外,並且還將許多皇帝的屍骨收集起來,在臨安的南宋皇宮中一起挖了個坑,鎮壓著,以表示對南方漢人的統治。

⑺ 河南都有那些名人墓地(越多越好)

河南的名人墓地很多吧,畢竟是歷史底蘊很厚重的地方,

開封作為七朝古都 但為何沒有帝王的陵墓呢

北宋建都汴梁(今開封),但為何卻選距開封如此遠的鞏義為皇家墓葬地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山高水來陰宅吉地
站在嵩山峻極峰上北望,但見黃河如帶,邙山橫亘,東眺是虎牢關,西瞰是黑石關與洛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洛河是中華民族的歷史河,邙山是陰宅寶地,素有「生在蘇杭,死在北邙」的說法。
鞏義這地方按古人的說法,就是個陰宅,嵩山之北是陰,黃河以南也是陰,更重要的是,鞏義這地方符合北宋王室的建陵要求。宋代流行「五音利姓說」,趙姓屬於角音,對應「五行」中的木,木生東方,陽氣在東(開封),趙家皇帝必須在西方安葬,且陵地需要東高西下,所謂「東高西下為之角地……南高北下為之徵地,角姓亦可居之。」鞏義東南多山,峻極峰海拔1440米,西北低垂,邙山海拔272米,且西有洛河北流,注入黃河。南山北水,山高水來就福貴不斷,鞏義實乃趙宋不可多得的皇家塋地。
二是:遷都洛陽准備就緒
公元963年,趙匡胤把他父親趙弘殷安葬在鞏義,還有更深的考慮,那就是為遷都洛陽做准備。趙匡胤生於洛陽的夾馬營,深知洛陽和開封作為首都的優劣:開封無險可守,洛陽固若金湯。但當趙匡胤提出遷都洛陽時,卻遭到了臣下的反對。遷與不遷的理由都很充分。反對遷都者認為「汴京得運河漕運之利」,有通往江南之便。趙匡胤則認為,城中所需物資全靠水路由外地運送,萬一開封被圍,後果難以想像。
群臣的諫阻都不能動搖趙匡胤遷都的決心,可是他的弟弟趙光義說得妙:「在德不在險,何必一定要耗費民力遷都呢?」一句「在德不在險」讓宋太祖啞口無言,他只好長嘆:「不出百年,中原人民嘆也。」行伍出身的趙匡胤只好豢養一支龐大的禁衛軍來保衛開封,於是乎「舉天下之兵宿於京師」。
趙匡胤只好把洛陽作為陪都,他幻想著,總有那麼一天能遷都洛陽。正是從遷都洛陽出發,他決定將皇陵建在離洛陽很近的鞏義。
北宋9個皇帝,除徽、欽二帝被金所虜囚死漠北外,7個皇帝以及被追尊為宣祖的趙弘殷(趙匡胤之父)均葬於此。世稱「七帝八陵」。按照埋葬時間的先後,八陵的順序依次是:宋宣祖的永安陵、宋太祖的永昌陵、宋太宗的永熙陵、宋真宗的永定陵、宋仁宗的水昭陵、宋英宗的永厚陵、宋神宗的永裕陵和宋哲宗的永泰陵。加上後妃、宗室、親王、王子、王孫以及高懷德、趙普、曹彬、蔡齊、寇準、包拯、狄青、楊六郎等功臣名勛共有陵墓近1000座,前後經營達160餘年之久。宋代靖康建炎年間遭金兵破壞,北宋滅亡後被大金扶植而立的大齊皇帝劉豫成立「河南淘沙官」對宋陵毀滅性盜掘,元代時地面建築全部被毀,之後民間盜墓賊風起雲涌。
站在永定陵真宗趙恆的陵園門口,夕陽余暉斜照,蒿草沒膝,一片凄涼。曾經高聳雲天的鵲台、乳台僅剩下矮矮的兩座土堆,歷史記載的上宮、宮城、地宮、下宮以及圍繞陵園建造的寺院、廟宇和行宮等地面建築連廢墟都盪然無存,眼前只有兩排屹立千年石刻雕像,左右神道兩旁石刻共有23對,由南向北為望柱1對、馴象人1對、瑞禽1對、角端1對、仗馬1對、控馬官4對、虎2對、羊2對、客使3對、武將2對、文臣2對、門獅1對、武士1對。此外,陵前還有宮人 1 對。這些雕像造型碩大,雕刻精細,紋飾流暢、表情逼真。望著它們的眼神,使人不免感嘆,悠悠千年之間,在它們的眼前,曾經發生過多少戰火風雲、悲情故事?有多少個大小人物與它們這樣默然凝視、扼腕嘆息?喟然撫獅獅不語,亂草蕭風殘陽里。
邁著沉重的步子走進陵台所在的上宮,神牆已成一片雜草土堆,斷裂倒地的石質厚重神門散亂地斜躺在草叢中,彷彿泣訴著千百年來金元強盜們和盜墓賊曾經灑在這里的淫威。陵前東側持錘的宮人,錘柄斷,鼻被削,依然溫順謹慎地隨時躬身,在它身上彷彿影印著那個王朝可歌可嘆的性情。
宋朝,這是個多麼奇特而且與眾不同的王朝啊!他身前的盛唐,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開明,文化發達,對外交流頻繁,社會充滿自信,一首首「唐詩」,熱情洋溢、豪邁奔放、具有鬱勃濃烈的浪漫氣質;他身後的大元,攜獵獵鐵衣,建立了從東亞到中亞、西亞、東歐、南亞北部、東南亞北部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帝國,整個絲綢之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被只有一個國家控制,在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把東西方文明在版圖上連在了一起,首次實現了人類的全球化。他的身前身後都沿著黃河向唐古拉山一路奔走,只有他,傍著長江向茫茫東海依靠。也許是「黃袍加身」的王朝來的輕松,沒有金戈鐵馬的征戰錘煉,便註定了幾百年的軟弱?然而,正是這個宋朝,創造了中華文明的又一個高潮,開國皇帝趙匡胤登基前密鐫一誓碑,上書:「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也正因為極其重視文教,四大發明,宋朝佔了兩項,唐宋八大家,宋朝佔了六位。宋朝是個群星薈萃的年代,寇準、包拯、歐陽修、范仲淹、王安石、蘇東坡、沈括、岳飛、朱熹、李清照、辛棄疾、文天祥等等一大批在中國乃至世界史中光彩奪目的人物。
宋朝是煙雨里的江南,細碎地鋪了一地的風情萬種,惹來四方垂涎。宋詞聲聲里,慢慢消褪了燈紅酒綠。文人,終不再象個文人;武將,也終不再象個武將。在那個文人都可以做英雄的時代里,翻過了陸游辛棄疾文天祥以後,還有岳飛衣不解甲地持卷而立,吟哦《滿江紅》。
抬眼望宋真宗的山陵,松柏青青,卻僅有手腕般纖細,顯然剛植無多年。皇陵本應庄嚴肅穆,卻有羊腸小道通往寶頂,竟無人阻攔。逝者已逝,然不得安寧。繞過陵台北望,一片棉田,白花點點,更增加了無限傷感。這個宋真宗趙恆,是宋太宗趙光義的第三子,30歲繼父位,55歲病死,在位26年。他一生只做了兩件大事:一個是在宰相寇準的竭力支持下,不顧個人安危「御駕親征」,挫敗遼軍的銳氣,簽訂了「澶淵之盟」,化干戈為玉帛,取得了宋遼之間幾十年的安定。另一個是在位後期,醉心於「得祥瑞,封泰山」,一心一意地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和時間去修建道觀寺院,求仙拜佛,勞民傷財而「不思修本」,政事一天不如一天;直到死後在宰相王曾提議下,將所有「天書」「瑞物」都作為隨葬物品埋入陵中,才消除了朝廷上的迷信空氣。
邙山寒秋,洛河北流,宋陵再也找不到八百年前的風流,只有土地上一如既往地長著綠油油的莊稼,一茬茬地更換著寒暑春秋。風水寶地的一掊掊黃土,壓不住宿命的滄桑落魄!千年不變的一尊尊青石,也記不住疾弛的時光如梭!

⑼ 洛陽有唐朝皇陵嗎

http://post..com/f?kz=29241923

和陵 昭宗,李杞建在外 在河南洛陽

唐代皇陵

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最高峰的唐朝,共有二十一個皇帝,這二十一位皇帝共建有二十座皇陵(武則天與高宗合葬乾陵),因唐代建都於關中地區,所以有唐一代,除了最後兩位皇帝,昭宗李曄建和陵於河南洛陽,哀帝李杞建溫陵在山東菏澤外,其餘都十八座皇陵都在陝西咸陽的二道原坂的漫漫黃土是,這十八座帝陵號稱「關中十八陵」。
唐代葬制不象漢代,皇後不單獨起陵,與皇帝共葬一個墓穴當中。而帝陵以皇室成員、功臣等人的墓陪葬。唐陵還有一個與漢代皇陵來不同之處在於,唐陵的起陵形式有兩種,一種形式是繼承秦漢以來封土為陵的形式,在墳丘上覆蓋大量的黃土,形成一定規模的人造山,以標明此為某位皇帝的陵園。唐代的皇陵採用這種形式的有:高祖的獻陵、德完的祟陵、武宗的端陵。另一種則是沿用魏晉南北朝以來,穿鑿山峰,在山的中部開辟墓室,以山為陵的形式。唐陵採用這種方式的有:太宗的昭陵,高宗和武則天的乾陵,中宗的定陵,睿宗的橋陵、玄宗的泰陵、肅宗的建陵、代宗的元陵、順宗的豐陵、憲宗的景陵、穆宗的光陵、敬宗的庄陵,文宗的章陵、宣宗的貞陵、懿宗的簡陵、僖宗的靖陵。

基本情況:

陵名 陵主 陪葬人數

昭陵 太宗以文德長孫皇後附葬 嬪妃、皇子、公主、及功臣一百六十七人

乾陵 武則天與高宗合葬 十七人

定陵 中宗 十五人

橋陵 睿宗以肅明劉皇後,昭成竇皇後附葬 八人(皇子四人,公主三人,功臣一人)

泰陵 玄宗以貞順武皇後附葬 高力士一人

建陵 肅宗 以郭子儀、李懷讓等二人(現已無考)

元陵 代宗 史無記載

祟陵 德宗 四十三人

豐陵 順宗 庄憲王皇後

景陵 憲宗 兩位皇後、一位妃子及一位太子

光陵 穆宗 五十人(有皇後二人)

庄陵 敬宗 皇子一人

章陵 文宗 貴妃一人

端陵 武宗 妃一人

貞陵 宣宗 史書無記

簡陵 懿宗 史書無記

靖陵 僖宗 史書無記

和陵 昭宗,李杞建在外 河南洛陽

溫陵 哀帝 山東菏澤

唐代的陵寢制度,陵園分上宮和下宮,上宮為獻殿,建築在陵園圍牆南門以內,正對山陵,是上陵和舉得祭祀儀式的場所;下宮為寢宮,為供奉墓主靈魂起居的地方,位置在距陵2.5公里南偏西處。山陵的墓室,坐南向北,墓道通向墓室正中。地面建築有內城和外城。內城是帝王的陵墓圍牆,也叫神牆,,四角各開一角樓,開四門,南曰朱雀,北曰玄武,東曰東華,西曰西華。四門各有石獅一對。朱雀門是陵園的正門.有神道直達三公果以外,兩邊排列高大的石翁仲(就是石人)十對(東文西武),石馬五對,米雀—對,飛馬一對,華表一對(以上部分組成了俗稱的石像生)。在玄武門北有立馬六對,號曰「六龍」、象徵帝王的的內廄。

唐諸陵在五代時除乾陵以處都被後梁節度使溫韜所盜,諸多陪葬墓也多被盜。

⑽ 位於河南的宋朝皇陵為什麼總是被人忽視

在金軍打北宋的時候,被金軍組織挖過一次,後來趙構被趕到淮河以南版時,金國扶持的在山東河南權河北的一個政權,叫做「北齊」這個北齊又把宋朝皇帝的墓挖了個干凈,保存比較完好的只有趙匡胤的墓和宋神宗的墓。(據說在挖趙匡胤墓的時候遇到了靈異事件所以不敢挖了,而宋神宗墓規模太小,挖完之後棺材給放回去了,可憐宋太宗腦袋都找不到了。)金軍為了籌措軍費,把遼國宋朝的祖墳都挖了個干凈還有一些五代唐代的墓,只要是他們能找到的都挖了,他們成立了一個和摸金校尉一樣的組織好像叫做鐵鍬軍什麼的,專門挖墳。所以現在我們不去找遼國與北宋的墳了,前人挖的比較干凈。

熱點內容
駐馬店上蔡縣郵編 發布:2021-03-16 21:53:57 瀏覽:888
新發地招聘 發布:2021-03-16 21:51:19 瀏覽:217
漯河大偉 發布:2021-03-16 21:51:07 瀏覽:401
相親愛一家 發布:2021-03-16 21:49:54 瀏覽:504
校園跳蚤市場系統 發布:2021-03-16 21:48:31 瀏覽:929
洛陽到鞏義汽車時刻表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108
男人胖相親 發布:2021-03-16 21:47:49 瀏覽:948
蘇寧鄭州網點電話查詢 發布:2021-03-16 21:47:42 瀏覽:459
同城幫二手良品真假 發布:2021-03-16 21:47:20 瀏覽:227
河南周口甲醇 發布:2021-03-16 21:42:35 瀏覽: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