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正陽關實時水位
㈠ 我國的准河長多少
是淮河吧!
淮河流域關系你我
概況:淮河流域知多少
淮河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流經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四省,主流在江蘇省的三江營入長江,全長1000公里;總落差200米。洪河口以上為上游,長360公里,地面落差178米;洪河口以下至中渡為中游,長490公里,地面落差為16米;中渡以下至三江營為下游入江水道,長150公里,地面落差約6米。洪澤湖以下淮河下游的排水出路,除入江水道以外,還有蘇北灌溉總渠和向新沂河相機分洪的淮沭新河。
淮河流域面積27萬平方公里。西部、西南部及東北部為山區、丘陵區,其餘為廣闊的平原。
淮河上中游支流眾多。南岸支流都發源於大別山區及江淮丘陵區,源短流急;北岸支流除洪汝河、沙潁河及奎濉河上游有部分山丘區以外,其餘全都是平原排水河道,流域面積以沙潁河最大。
淮河下游里運河以東,有射陽港、黃沙港等濱海河道,承泄里下河及濱海地區的雨水。
淮河流域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流域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蘇、山東5省40個地(市)、181個縣(市),人口1.65億。(李柯勇)
難題:今年為何行洪多
自1991年淮河發大水以後,國家和地方政府先後投入大量人財物對淮河進行了大規模治理。這些治淮工程在今年汛期都發揮了明顯的效益。在這種情況下,為何還要頻頻啟用行蓄洪區?
啟用行蓄洪區行洪分洪是河流防洪體系的一個部分,遭遇超標准洪水、按防洪預案啟用行蓄洪區是正常的防洪措施。降雨多洪水大是今年淮河汛期先後啟用7個行蓄洪區的主要原因。
淮河位於我國南北方過渡帶,歷年來就容易發生暴雨洪澇災害。從歷史上來看,「大雨大災、小雨小災、無雨旱災」是淮河流域一大特點。今年6月下旬以來,淮河流域普降大到暴雨,部分地區降大暴雨。受降雨影響,淮河上中游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漲。
從目前的水文監測資料分析,淮河王家壩、潤河集實際發生的水位超過保證水位,正陽關以下已經或將超過1991年的水位。其中,魯檯子、淮南已經超過歷史最高水位,正陽關至蚌埠河段流量和洪澤湖入湖流量均超過1991年的流量。淮河發生了自1991年以來的最大洪水。
「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先後啟用7個行蓄洪區是站在全局高度、科學決策、果斷作出的選擇,是犧牲局部保全局的決策。事實證明,這幾次行蓄洪都是及時的、必要的,效果也很好。
到7月6日為止,由於長期高水位影響,淮河安徽段正南淮堤、姜家湖、邱家湖、唐垛湖等堤防已發生一些險情,如不分洪,將難以保證安全。淮北大堤等尚有較多險工險段,沒有來得及進行加固處理,沒有經過正陽關超過26.51米的大洪水的考驗。隨著高水位時間延長,這些地方出現重大險情的可能性在逐步加大。為確保淮北大堤萬無一失,緩解下游壓力,減輕邱家湖、姜家湖等行洪區堤防的防守壓力,確保臨淮崗工程順利施工,從有利於淮河防汛的總體調度考慮,6日下午,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啟用唐垛湖行洪區進行行洪。(李柯勇)
策略:啟用行洪區
到7月6日為止,淮河安徽段已啟用了蒙窪蓄洪區和唐垛湖等5個行洪區。為什麼要啟用唐垛湖行洪區行洪?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對此作了介紹。
淮河王家壩閘於7月3日凌晨1時開閘行洪,淮河水位有所下降。但由於日前淮河流域上游、下游均普降大雨,上游來水大,下游洪水頂托,造成正陽關段水位上漲。6日15時,淮河正陽關水位已達26.55米,超保證水位0.05米,超1991年最高洪水位0.04米,且仍在繼續上漲。由於淠河來水加大,預計正陽關水位將達26.6米以上。
由於長期高水位影響,正南淮堤、姜家湖、邱家湖、唐垛湖已發生重大險情,如不分洪,將難以保證安全。
淮北大堤、正南淮堤尚有較多險工險段,沒有經過正陽關超過26.51米的大洪水的考驗,隨著高水位時間延長,出現重大險情的可能性加大。為確保淮北大堤萬無一失,緩解下游壓力,減輕邱家湖、姜家湖的防守壓力和確保臨淮崗工程施工順利,從有利於淮河防汛的總體調度考慮,安徽省防汛指揮部與淮河防總會商後決定立即啟用唐垛湖行洪區行洪。
唐垛湖自1965年確定為行洪區以來,6日是第14次行洪,1991年行洪水位是26.11米,為歷史最高行洪水位,6日行洪水位達到26.55米,再創歷史記錄。區內面積8.3萬畝,庫容4億多立方米。應撤退轉移人口1.7萬多人,到5日晚10時已全部撤離完畢。
據介紹,15時20分,唐垛湖行洪後,遏制了正陽關水位的上漲,並將正陽關水位由15時的26.55米降為18時的26.34米,3小時降低0.21米,行洪效果明顯。(
㈡ 淮河有多長
淮河是中國東部的主要河流之一,為中國第六大河,是一條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大河。她發源於河南省桐柏縣境內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頂(又稱大復峰)。淮河流域西起桐柏山,東臨黃海,南以大別山和皖山余脈與長江流域為界,北以黃河南堤和沂蒙山與黃河流域分界。淮河流域地處中國南北氣候過渡地帶,自古以來,淮河與秦嶺、白龍江的連線就作為中國南方與北方的「地理分界線」。
淮河從太白頂起源,潛流入崖,穿谷越灘,迂迴曲折地沖出峽谷,自此開始奔騰向東流。南北兩側山地、丘陵和坡地上的眾多河流順勢向淮河匯集。淮河包納百川,接納眾多支流,水量迅速增加,水位陡漲。特別是在穿過崇山峽谷、丘陵窪地之後,淮河在安徽正陽關與潁河相會,驟然變為一條寬闊的主幹流,形成了「七十二水歸正陽」的奇觀。
淮河從源頭到河南、安徽交界處的洪河口,是它的上游,長382千米。這一段淮河穿行於山地和丘陵之間,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點,水流比較湍急,暴漲暴落。自洪河口到江蘇省洪澤湖出口處的中渡為中游。淮河中游北岸為黃淮平原的一部分,南岸為江淮丘陵,是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分水嶺。從洪澤湖出口處的中渡到三江營或扁擔港入黃海為淮河下游。從河源到入海口,長度大約為1000千米。
㈢ 淮河的長度
淮河是中國東部的主要河流之一,為中國第六大河,是一條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大河。她發源於河南省桐柏縣境內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頂(又稱大復峰)。淮河流域西起桐柏山,東臨黃海,南以大別山和皖山余脈與長江流域為界,北以黃河南堤和沂蒙山與黃河流域分界。淮河流域地處中國南北氣候過渡地帶,自古以來,淮河與秦嶺、白龍江的連線就作為中國南方與北方的「地理分界線」。
淮河從太白頂起源,潛流入崖,穿谷越灘,迂迴曲折地沖出峽谷,自此開始奔騰向東流。南北兩側山地、丘陵和坡地上的眾多河流順勢向淮河匯集。淮河包納百川,接納眾多支流,水量迅速增加,水位陡漲。特別是在穿過崇山峽谷、丘陵窪地之後,淮河在安徽正陽關與潁河相會,驟然變為一條寬闊的主幹流,形成了「七十二水歸正陽」的奇觀。
淮河從源頭到河南、安徽交界處的洪河口,是它的上游,長382千米。這一段淮河穿行於山地和丘陵之間,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點,水流比較湍急,暴漲暴落。自洪河口到江蘇省洪澤湖出口處的中渡為中游。淮河中游北岸為黃淮平原的一部分,南岸為江淮丘陵,是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分水嶺。從洪澤湖出口處的中渡到三江營或扁擔港入黃海為淮河下游。從河源到入海口,長度大約為1000千米。
㈣ 治理淮河流域洪澇 措施
治理洪澇措施:
修建大型水庫。
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干支流上除「淮河流域已建大型水庫指標表」所列32座水庫外,已建庫容在1億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庫還有獅河的花山、泗河的賀庄、青河口的小塔山、薔薇河的安峰山水庫。
此外,正在復建的有水毀工程石漫灘水庫。該水庫位於洪河支流滾河上,總庫容1.26億立方米。計劃興建的大型水庫有:淮河幹流上的出山店水庫,總庫容36億立方米(或選擇上游44km的紅石潭水庫,總庫容16億立方米);淠河支流漫水河上的白蓮崖水庫,總庫容5億立方米;沙河上的下湯水庫,總庫容11.7億立方米;澧河支流甘江上的燕山水庫,初期庫容15億立方米;沙河支流北汝河上的前坪水庫,總庫容6.9億立方米。
開辟入江入海水道。
解除淮河流域洪澇災害的重要工程之一是開辟入江入海水道,現已形成一個入江入海的工程體系。
淮河水系方面:洪水通過洪澤湖樞紐控制,大部分經入江水道分入長江,一部分經蘇北灌溉總乾渠入海,一部分經淮沭河分淮入沂。這3條水道的排洪能力分別為12000、800和3000立方米/秒。此外里運河還可分泄少量淮河洪水入扛,廢黃河可分泄部分淮河洪水入海。
洪澤湖地區及其下游地區的防洪標准不到百年一遇。為使防洪標准提高到300年一遇,規劃沿灌溉總乾渠北側開挖新的入海水道,水道全長163.5km,設計排泄流量8000立方米/秒。現已按行洪流量2270立方米/秒開工興建。
沂沭泗水系方面:經過多次整修,現已有新沭河和新沂河兩條水道和l條分沂入沭的水道。新沭河和新沂河的捧洪能力分別為4000和7000立方米/秒。分沂入沭的安全泄量為3000立方米/秒,現仍泄入老沭河。這個地區仍只能防禦十年一遇左右的洪水。為了提高到防禦50~100年一遇洪水,計劃實施「沂沐泗洪水東調南下工程」。
新建和加固堤防。
流域內新建和經過整修加固的重要堤防有:淮北大堤,全長238.4km 蚌埠市圍堤,全長10.4kmt入江水道大堤,左堤199.7km,右堤221.7km,總長421.4km;洪澤湖大堤,全長67.25km;里運河大堤,左堤157.5km,右堤156,9km,全長314.4km 小洪河兩岸堤防總長405km,汝河兩岸堤防總長369.9km;大洪河兩岸堤防166.5km,沙潁河干堤,河南段全長525.5km,安徽段全長363.93km;渦河西堤長113.37km,東堤長173km;蘇北總乾渠兩岸堤長313.2km;分淮入沂水道兩岸堤長41km;沂河幹流堤防全長316.25km;新沂河堤防全長279.3km,沭河和新沭河堤防長度分別為394.2km和132.8km,總長527km,泗河堤防全長138km,東魚河幹流堤防全長158.13km;誅趙新河幹流堤防長278.9km;韓庄運河兩岸堤長79km;中運河兩岸堤長296km,邳蒼分洪道兩岸堤長148.6km。
新辟排洪排澇河道和分洪道。
新開的河道和分洪道主要有以下幾條:茨淮新河全長134.2km,計劃分泄潁河洪水2000立方米/秒,使正陽關至懷運的淮河中游的排洪能力由10000立方米/提高到12000立方米/秒;懷洪新河全長127km,上口分洪流量2000立方米/秒,結合接納12000h㎡面積的排撈流量,下游設計排洪流量4700立方米/秒,新汴河全長127.1km,排澇流量900立方米/秒,排洪流量1460立方米/秒;洪河分洪道和蒙河分洪道全長80km,分洪流量750~950立方米/秒;邳蒼分洪道全長77km,它既可分泄沂河洪水、又可排泄兩岸澇水。進水閘(江風口閘)設7孔12m×6.5m弧形閘門控制,設計過閘流量2000立方米/秒,東魚河全長172km,沿途共入了萬福河、洙水河、大沙河等上游0.592萬k㎡的高地洪澇水。其南支、北支分別長52和96km,共承擔0.273萬k㎡地區的排水;洙趙新河全長140km,共攔截西北部高地0.42萬k㎡的洪澇水。
蓄(滯)洪區。
利用平原區的窪地,在四周築堤,在大洪水時,臨時分蓄一部分洪水。
行洪區。
行洪區是擴大淮干中游泄洪能力的一種工程措施,它是淮河洪水河槽的一部分.位於崗地或淮河大堤與中泓之間,利用沿河的湖泊窪地修建的,築有行洪堤,保護區內農業生產,一般情況下不行洪,在淮河洪水達到規定高程時,在行洪區卜口開口或漫堤行洪,經行洪區下口又流入淮河。最多時行洪區達到21處,現有17處。
控制樞紐。
臨淮崗樞紐位於淮河中游正陽關上游的臨淮崗,其目的是控制正陽關以上淮河洪水,減少正陽關以下淮北大堤防洪負擔,並取代1954年大水沖壞的潤河集樞紐。該樞紐控制流域面積4.35萬k㎡,占正陽關以上流域面積的1/2。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壩上設計水位28.4m~28.6m,相應庫容93億立方米,較天然滯洪狀況可增加洪量33億立方米;校核水位29.6m時,相應庫容120億立方米。
蚌埠樞紐:位於蚌埠市西的淮河上,由節制閘、分洪道、船閘、電站等組成。作用是抬高淮河枯季水位,以利灌溉、供水和通航。設有28扇寬10m、高7.5m的閘門,泄洪能力10140m³/s。運用水位為16.0~18.0m。分洪道設計流量2860m³/s。
韓庄樞紐:位於南四湖南端的山東省微山縣韓庄鎮,是南四湖主要出口韓庄運河的控制工程,由韓庄閘、伊家河閘、老運河土壩等組成。韓庄閘裝有17扇12m* 7.2m閘門和14扇12m*9m閘門,微山湖水位33.5m時,泄流能力為2050立方米/秒。伊家店閘設有3扇7m*5m閘門,泄量250立方米/秒。
洪澤湖控制樞紐:主要建築物包括洪澤湖大堤、三個出口處建築物(入江水道的三河閘、蘇北灌溉總渠的高良澗閘、淮沭河口的二河閘),兩個灌溉引水涵洞(洪金洞、周橋洞)。它兼有防洪、灌溉、航運、水產和發電等綜合效益。其中三河閘共有63孔寬10m、高6.2m的泄洪閘,設計泄量]2000立方米/秒;二河閘共有35孔寬10m、高8m的泄水閘,設計泄量3000立方米/秒,該閘還可反向引沂濟淮,設計流量300立方米/秒;高良澗閘設8孔寬9.2m、高4.0m的泄水閘,設計流量800立方米/秒; 兩個灌溉引水橘洞,總設計流量6S立方米/秒。
南四湖二級壩樞紐:位於山東微山縣昭陽湖腰最窄處,包括攔湖大壩、溢洪堰、1號、2號、3號、4號節制閘和船閘,全長7360m。攔湖大壩壩頂高程39m,長4113m,壩高一般為6.5m;溢流滾水壩,堰頂高程35.1m,長300m;l號閘設39扇6m×4m平板門,設計泄量4500立方米/秒;2號閘設55扇5.25m×3m鋼絲水泥平面升直門,設計泄量3300立方米/秒;3號閘設84孔6.4m×4.3m鋼絲水泥殼面直升門,設計泄量4620立方米/秒;4號閘設134孔6.3m×4.5m鋼絲水泥殼面直升門,設計泄量4490立方米/秒(待湖腰擴大工程完成後才能運用)。
河道整治。
河道整治主要包括河床疏浚,結合堤防建設對河道截彎取直、局部調整和拓寬堤距,還包括河道清礙,以擴大河道本身泄洪和排澇能力。先後進行整治的主要支流有洪汝河、沙潁河、王引河、黑茨河、西淝河、濉河、沱河、渫潼河等。
淮河位於中國東部,介於長江與黃河之間,是中國七大河之一。古稱淮水,與長江、黃河和濟水並稱「四瀆」,是中國七大江河之一。淮河發源於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頂西北側河谷,幹流流經河南、安徽、江蘇三省,淮河幹流可以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全長1000公里,總落差200米。洪河口以上為上游,長360公里,地面落差178米,流域面積3.06萬平方公里;洪河口以下至洪澤湖出口中渡為中游,長490公里,地面落差16米,中渡以上流域面積15.8萬平方公里;中渡以下至三江營為下游入江水道,長150公里,三江營以上流域面積為16.46萬平方公里。
淮河流域地跨河南、湖北、安徽、江蘇和山東五省,流域面積約為27萬平方公里,以廢黃河為界,整個流域分成淮河和沂沭泗河兩大水系,流域面積分別為19萬平方公里和8萬平方公里。
㈤ 淮河多長
淮河
(一)自然地理
淮河流域地處中國東部,介於長江和黃河兩流域之間,位於東經112度~121度,北緯31度~36度,流域面積27萬km2。流域西起桐柏山、伏牛山,東臨黃海,南以大別山、江准丘陵、通揚運河及如泰運河南堤與長江分界,北以黃河南堤和沂蒙山與黃河流域毗鄰。
淮河發源於河南省南部的桐柏山,幹流全長1000km。流域西部、西南部及東北部為山區、丘陵區,其餘為廣闊的平原。山丘區面積約占總面積的1/3,平原面積約占總面積的2/3。流域西部的伏牛山、桐柏山區,一般高程200— 500m,沙穎河上游石人山高達2153m,為全流域的最高峰;南部大別山區高程在300一1774m;東北部沂蒙山區高程在200一1155m。丘陵區主要分布在山區的延伸部分,西部高程一般為100—200m,南部高程為50—100m,東北部高程一般在100m左右。淮河幹流以北為廣大沖、洪積平原,地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高程一般15—50m;淮河下游蘇北平原高程為2—10m;南四湖湖西為黃泛平原,高程為30—50m。 流域內除山區、丘陵和平原外,還有為數眾多、星羅棋布的湖泊、窪地。 淮河發源於河南省桐柏縣的桐柏山,大體自西向東流,經過河南省南部、安徽省北部、江蘇省北部,至江蘇省江都縣三江營注入長江,河道全長1000公里。流域西以河南省西部的伏牛山脈與黃河的支流伊洛河流域及長江的支流漢水流域分界;北以從河南省鄭州至蘭考的黃河南堤和從蘭考到廢黃河口的廢黃河南堤與沂沭泗流域分界;南以桐柏山脈、大別山脈及通揚運河、東串場河與長江中下游北岸的漢水、皖河、巢湖、滁河等水系分界;東瀕黃海。
流域總面積18.7萬平方公里,其中安徽省6.69萬平方公里,佔35.8%。由於里運河以東、廢黃河以南、通揚運河及東串場河以北的蘇北平原,共計有22440平方公裡面積,水流向東直接入海,淮河幹流實際匯水面積為164560平方公里。淮河安徽段,處於淮河中游,上自豫、皖交界的洪河口起,下至皖、蘇交界的洪山頭止,河道長度430公里。淮河以北是黃淮沖積平原,平坦遼闊,土層深厚,地面高程45米至13.5米,自西北向東南傾斜,呈1/5000~1/10000比降。北部蕭、濉、宿、靈、泗諸縣境,分布有低山殘丘,高程一般在50~100米,蕭縣官山最高峰408米,淮北市相山峰頂342米,宿縣乾山312米,泗縣屏山119米。沿淮兩岸,分布著灣地、窪地和湖泊,是淮河滯洪、行洪地帶。淮南主要是山丘區,西部大別山以白馬尖和天堂寨最高,高程分別為1774米和1729米;大別山以東,地勢顯著降低,崗丘連綿,向東北延伸直抵洪澤湖以南,成為長江、淮河兩大水系的分水嶺,高程一般在50~100米左右,也有300米以上的丘陵,如張八嶺的北將軍山為399米,沿淮壽縣以下有淺山分布。淮河幹流比降平緩,平均為0.02‰,沿途流經峽山、荊山、浮山三處峽口,形勢險要。正陽關匯納上游干支河全部山區來水,總控制面積91620平方公里,素有"七十二道歸正陽"之稱,大別山區、桐柏山區、伏牛山區、嵩山山區等,都是淮河的主要洪水源地。幹流平槽泄量:洪河口至正陽關不足1000立方米每秒,正陽關至渦河口為2500立方米每秒,渦河口以下至洪山頭為3000立方米每秒。
兩岸支流眾多。左岸有洪河、谷河、潤河、潁河、西淝河、芡河、渦河、漴潼河、濉河等,還有大型人工河道新汴河和茨淮新河,一般都源遠流長,具平原河道特徵;右岸有史灌河、灃河、汲河、淠河、東淝河、窯河、小溪河、池河、白塔河等,均源於江淮分水嶺北側,流程較短,具山區河道特徵。沿淮多湖泊,分布在支流匯入口附近,湖面大但水不深,左岸有八里湖、焦崗湖、四方湖、香澗湖、沱湖、天井湖等;右岸有城西湖、城東湖、瓦埠湖、高塘湖、花園湖、女山湖、七里湖、高郵湖、沂湖、洋湖等。 皖境淮域,歷史上水利發展較早,如壽縣的芍陂(今安豐塘),始建於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灌田萬頃;橫貫宿、靈、泗三縣的通濟渠,建於1300多年前的隋朝,上溯汴梁,下接運河,溝通江淮,是當時的漕運孔道,12世紀起,經歷了600餘年的黃河奪淮,終至湮廢。及至1949年前,淮北地區已是水系紊亂,河溝淤阻,陂塘溝洫,大都夷平;淮河幹流被淤淺,下受洪澤湖頂托,浮山以下入湖河底呈倒比降,宣洩不暢。域內洪澇災害頻仍,甚或旱蝗並發,赤地千里,"大雨大災,小雨小災,不雨旱災"是其真實寫照。1949年以後,整治了淮河干、支河道,開挖了排水溝渠,初步建立了排水系統。雖然治理標准尚低,洪澇災害尚很嚴重,但取得的治水成績是很大的,除害興利有了長足的發展,促進了工、農業蓬勃發展,淮北地區已形成了煤、電能源基地和糧、棉基地,昔日貧窮落後的面貌,而今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二)氣象水文
淮河流域地處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帶,淮河以北屬暖溫帶區,淮河以南屬北亞熱帶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為11一16℃。氣溫變化由北向南,由沿海向內陸遞增。極端最高氣溫達44.5℃,極端最低氣溫達-24.1℃。蒸發量甫小北大,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為900—1500mm,無霜期200—240天。自古以來,淮河就是中國南北方的一自然分界線。
淮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約為920mm,其分布狀況大致是由南向北遞減,山區多於平原,沿海大於內陸。流域內有三個降水量高值區:一是伏牛山區,年平均降水量為1000mm以上;二是大別山區,超過1400mm;三是下游近海區,大於1000mm。流域北部降水量最少, 低於700mm。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最大年雨量為最小年雨量的3— 4倍。降水量的年內分配也極不均勻,汛期(6—9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50%一80%。
產生淮河流域暴雨的天氣系統為台風(包括台風倒槽)、渦切變、 南北向切變和冷式切變線,以前兩種居多。在雨季前期,主要是渦切變型,後期則有台風參與。台風路徑遍及全流域。
暴雨走向與天氣系統的移動大體一致,台風暴雨的中心移動與台風路徑有關。冷峰暴雨多自西北向東南移動,低渦暴雨通常自西南向東北移動,隨著南北氣流交綏,切變線或鋒面作南北向、東南--西北向擺動,暴雨中心也作相應移動。例如1954年7月幾次大暴雨都是由低渦切變線造成的,暴雨首先出現在淮南山區,然後向西北方向 推進至洪汝河、沙穎河流域,再折向東移至淮北地區,最後在蘇北地區消失。一次降水過程就遍及淮河全流域。由於暴雨移動方向接近河流方向,使得淮河流域容易造成洪澇災害。
(三)河流水系
淮河流域以廢黃河為界,分淮河及沂沭泗河兩大水系,流域面積分別為19萬km2和8萬km2,有大運河及淮沭新河貫通其間。
淮河發源於河南省桐柏山,東流經豫、皖、蘇三省,在三江營入長江,全長1000km,總落差200m。洪河口以上為上游,長360km,地面落差178m,流域面積3.06萬km2;洪河口以下至洪澤湖出口中渡為中游,長490km,地面落差16m,中渡以上流域面積15.8萬km2;中渡以下至三江營為下游入江水道,長150km,地面落差約7m,三江營以上流域面積為16.46萬km2。
洪澤湖以下淮河下游的排水出路,除入江水道以外,還有蘇北灌溉總渠和向新沂河相機分洪的淮沭新河。
淮河上中游支流眾多。南岸支流都發源於大別山區及江淮丘陵區,源短流急,流域面積在2000—7000km2的有白露河、史灌河、淠河、東淝河、池河。北岸支流主要有洪汝河、沙穎河、西淝河、渦河、從浚河、新汴河、奎濉河,其中除洪汝河、沙潁河上游有部分山丘區以外,其餘都是平原排水河道,流域面積以沙潁河最大,近4萬km2,其他支流都在3000—16000km2之間。
淮河下游里運河以東,有射陽港、黃沙港、新洋港、斗龍港等濱海河道,承泄里下河及濱海地區的雨水,總流域面積為2.5萬km2。
沂沭泗河水系位於淮河流域東北部,大都屬蘇、魯兩省,由沂河、沭河、泗河組成,均發源於沂蒙山區。泗河流經南四湖,匯集蒙山西部 及湖西平原各支流後,經韓庄運河、中運河、駱馬湖、新沂河於灌河口 燕尾港入海。沂河、沭河自沂蒙山區平行南下,沂河流至山東省臨沂 市進入中下游平原,在江蘇省邳縣入駱馬湖,由新沂河入海。沂河在劉家道口和江風口還有「分沂入沭」和邳分洪道,分別分沂河洪水入沭河和中運河。沭河在大官莊分新、老沭河,老沭河南流至新沂縣入新沂河,新沭河東流經石樑河水庫,至臨洪口入海。
沂沭泗水系流域面積大於1000km2的平原排水支流有東魚河、洙趙新河、梁濟運河等。該水系直接入海的河流15條,流域面積 16100km2。
(四)社會經濟
淮河流域包括湖北、河南、安徽、山東、江蘇5省35個地(市), 189個縣(市),1997年總人口為16043萬人,平均人口密度為 594人/km2,是全國平均人口密度122人/km2的4.8倍,居各大江大河流域人口密度之首。
流域耕地面積18326萬畝,主要作物有小麥、水稻、玉米、薯類、 大豆、棉花和油菜,1997年糧食產量為8496萬t,佔全國糧食總產量 的17.3%。農業產值為2844億元,人均農業產值為1812元,高於全國同期人均值1345元。淮河流域在我國農業生產中已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淮河流域工業以煤炭、電力工業及農副產品為原料的食品、輕紡 工業為主。目前已建成淮南、淮北、平頂山、徐州、兗州、棗庄等國家大型煤炭生產基地,1997年產煤量佔全國產煤量的l/8,是中國黃河以南最大的煤田。流域內現有火電裝機容量近2000萬kW。近十多年來,煤化工、建材、電力、機械製造等輕重工業也有了較大發展,鄭州、 徐州、連雲港、淮南、蚌埠、濟寧等一批大中型工業城市已經崛起。
淮河流域1995年工業總產值7634億元,國民生產總值5421億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3398元,遠低於全國平均值4810元,屬經濟欠發達地區。
淮河流域交通發達。京滬、京九、京廣三條南北鐵路大動脈從本 流域東、中、西部通過;著名的歐亞大陸橋--隴海鐵路橫貫流域北部;還有晉煤南運的主要鐵路干線新(鄉)石(臼)鐵路,蚌(埠)合(肥)鐵路,以及新(沂)長(興)鐵路,寧(南京)西(安)鐵路等。內河航運有年貨運量居全國 第二的南北向的京杭大運河,有東西向的淮河幹流,平原各支流及下游水網區內河航運也很發達。流域內公路四通八達,近幾年高等級公 路建設發展迅速。連雲港、日照石臼等大型海運碼頭,不僅可直達全國沿海港口,還能通往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地。
(五)物產資源
淮河流域有1.8億畝耕地,沿海還有近1000萬畝灘塗可資開墾。流域年平均水資源量為854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為621億 m3,淺層地下水資源為374億m3,乾旱之年還可北引黃河,南引長江 補源。境內日照時間長,光熱資源充足,氣候溫和,發展農業條件優 越,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棉油基地。
淮河流域礦產資源豐富,以煤炭資源最多,初步探明的煤炭儲量 有700多億t,主要集中在安徽的淮南、淮北和豫西、魯西南、蘇西北等礦區,且煤種全、煤質好、埋藏淺、分布集中,易於大規模開采。目前煤炭產量約佔全國的l/8,一批新的大型礦井正在興建。流域內火力 發電比較發達,大型坑口電站正在興建。這些煤電產區,不僅為本流 域的工農業生產和城鄉人民生活提供大量的能源,而且是長江三角 洲和華中等經濟區的重要能源基地。蘇北沿海素為我國重要鹽產區, 流域內蘇北、淮南、豫西等又先後發現多處大型鹽礦,可供大量開采。
流域內河渠縱橫,庫塘眾多,湖泊窪地星羅棋布,水域廣闊,魚類 資源豐富,有2000多萬畝水面,100多種魚類,是中國重要的淡水漁區。
淮河流域有9萬km2的山丘區,資源豐富,雨量充沛,宜農宜牧,宜林宜果,還蘊藏有一定的水力資源,是發展多種經營的好地方。砂石竹木等建築材料儲量大、品種多,也是重要經濟優勢之一。
淮河流域在中國國民經濟發展中是個舉足輕重、大有發展前途的地區。把這一大片國土進一步綜合開發治理好,將其資源優勢與經濟潛力充分發揮出來,對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必將作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六)「淮」字做何解?
淮
【huai】
淮
huái
〈名〉
(1)
(形聲。從水,隹(zhuī)聲。本義:水名。也稱淮河) 同本義 [the Huaihe River]
淮,淮水也。――《說文》。朱駿聲曰:「出今河南南陽府桐柏縣桐柏山,經安微至江蘇清河縣合於河,經安東縣至雲梯關入海。」
江淮河濟為四瀆。――《爾雅》
其浸淮泗。――《周禮·職方式》
淮左名都。――宋·姜夔《揚州慢》
㈥ 淮河安徽境內長度
淮河是中國東部的主要河流之一,為中國第六大河,是一條具有悠久歷史的古老大河。她發源於河南省桐柏縣境內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頂(又稱大復峰)。淮河流域西起桐柏山,東臨黃海,南以大別山和皖山余脈與長江流域為界,北以黃河南堤和沂蒙山與黃河流域分界。淮河流域地處中國南北氣候過渡地帶,自古以來,淮河與秦嶺、白龍江的連線就作為中國南方與北方的「地理分界線」。 淮河從太白頂起源,潛流入崖,穿谷越灘,迂迴曲折地沖出峽谷,自此開始奔騰向東流。南北兩側山地、丘陵和坡地上的眾多河流順勢向淮河匯集。淮河包納百川,接納眾多支流,水量迅速增加,水位陡漲。特別是在穿過崇山峽谷、丘陵窪地之後,淮河在安徽正陽關與潁河相會,驟然變為一條寬闊的主幹流,形成了「七十二水歸正陽」的奇觀。 淮河從源頭到河南、安徽交界處的洪河口,是它的上游,長382千米。這一段淮河穿行於山地和丘陵之間,具有山溪性河流的特點,水流比較湍急,暴漲暴落。自洪河口到江蘇省洪澤湖出口處的中渡為中游。淮河中游北岸為黃淮平原的一部分,南岸為江淮丘陵,是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分水嶺。從洪澤湖出口處的中渡到三江營或扁擔港入黃海為淮河下游。從河源到入海口,長度大約為1000千米。淮河從源頭到河南、安徽交界處的洪河口,是它的上游,長382千米。
望採納
㈦ 淮河流域今年洪水大嗎
一般沒有的,有水庫和其他措施調節的。(1)大型水庫。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干支流上除「淮河流域已建大型水庫指標表」所列32座水庫外,已建庫容在1億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水庫還有獅河的花山、泗河的賀庄、青河口的小塔山、薔薇河的安峰山水庫。(2)開辟入江入海水道。解除淮河流域洪澇災害的重要工程之一是開辟入江入海水道,現已形成一個入江入海的工程體系。(3)新建和加固堤防。(4)新辟排洪排澇河道和分洪道。(5)蓄(滯)洪區。利用平原區的窪地,在四周築堤,在大洪水時,臨時分蓄一部分洪水。已建的蓄(滯)區見「淮河水系蓄(滯)洪區簡況」表。(6)行洪區。行洪區是擴大淮干中游泄洪能力的一種工程措施,它是淮河洪水河槽的一部分.位於崗地或淮河大堤與中泓之間,利用沿河的湖泊窪地修建的,築有行洪堤,保護區內農業生產,一般情況下不行洪,在淮河洪水達到規定高程時,在行洪區卜口開口或漫堤行洪,經行洪區下口又流入淮河。最多時行洪區達到21處,現有17處。(7)控制樞紐。臨淮崗樞紐位於淮河中游正陽關上游的臨淮崗,其目的是控制正陽關以上淮河洪水,減少正陽關以下淮北大堤防洪負擔,並取代1954年大水沖壞的潤河集樞紐。該樞紐控制流域面積4.35萬k㎡,占正陽關以上流域面積的1/2。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壩上設計水位28.4m~28.6m,相應庫容93億立方米,較天然滯洪狀況可增加洪量33億立方米;校核水位29.6m時,相應庫容120億立方米。
㈧ 淮河的長度是多少
1000公里
㈨ 淮河的洪災統計數據
淮河流域處於南北氣候過渡地帶,降雨受季風影響,歷史上洪澇災害頻繁。據統計,從1450年到1949年的500年中,淮北豫東平原發生水災251次,平均2年一遇;發生較大、特大洪水61次,平均8~9年一遇。豫南發生水災160次,平均8年一遇;發生較大、特大洪水42次,平均12年一遇。現將建國後發生的幾次大洪水分述如下:
1、1954年水災。1954年江淮大水,淮河流域出現了1950年以來全流域最大的一次洪水。
7月份在江淮上空有一條西南、東北向,靜止少動的切變線,沿切變線不斷有西南低渦東移,致使7月我省份出現了五次大范圍的降雨過程,且暴雨集中。暴雨途徑先從淮南山區開始,然後向西北方向推進至洪汝河、沙潁河流域,其中:新縣熊家河站月雨量990.2毫米,商城縣長竹園站月雨量921.8毫米,固始站月雨量855.2毫米,沈丘站月雨量889.3毫米,均相當於或超過本地多年平均的年雨量。
由於雨量大,持續時間長,致使山洪暴發,河水陡漲,淮河息縣站連續出現7次洪峰,有4次超過保證水位(40.50米),最高水位達42.95米,相應流量為5830立方米每秒;淮濱站7月6日最高水位達30.89米,超過堤頂1.5米,相應流量6360立方米每秒。淮南支流潢河、白露河及史灌河的最高水位均超出堤頂0.35~1.6米。蔣集站最高水位31.30米,最大流量4600立方米每秒,上下游均漫溢決口。洪汝河遂平站洪峰流量1710立方米每秒,為河道安全泄量的1.43倍;遂平、西平、汝南、平輿、新蔡等縣均超過保證水位0.2~1.14米;班台站超過保證水位行洪達18天之久。
由於特大洪水,造成嚴重水災。淮濱縣除崗地外全部被淹;固始縣三河尖水深1.5~3.6米,徐集、蔣集等地一片汪洋,平地行船;項城、沈丘、商水、新蔡、平輿等縣的低窪地普遍積水1米左右,深者2米。京廣鐵路以東的洪汝河,沿河堤外行洪,1~3公里米范圍內的農作物多被淹死。汾河幹流自商水縣秦湘湖、白寺以下,泥河自蔡溝集以下,坡地一片汪洋,沿河兩岸數十里堤內水位同高,20多天水才歸入河槽,窪地積水長達月余。
2、1956年水災。6月2~11日,暴雨中心在淮河上游和洪汝河的中部,大廟畈站降雨535.6毫米,平輿站607.6毫米,固始、淮濱、新蔡、南李店皆在300毫米以上。此次暴雨淮河幹流及淮南支流洪水均超過河道保證水位,洪水普遍漫溢。6月8日,淮河幹流息縣站洪峰流量達到7270立方米每秒,淮濱站達到8000立方米每秒,由於降雨時間適值淮河上游和洪汝河地區小麥收獲季節,突然山洪暴發,使已經收獲的麥垛被大水沖去,出現了水中撈麥,田間尚未收割的受到洪水的浸泡而霉爛,致使夏收嚴重減產。
第二次是6月18日~25日,暴雨中心在沙潁河上游,降雨強度大,二郎廟站降雨607.3毫米,下湯站420毫米,6月21日,下湯站洪峰流量4820立方米每秒,葉縣站洪峰流量8810立方米每秒,致使沙河漯河以西堤防普遍漫溢,洪水涌進葉縣城內,陸地行舟。沙河兩側湛河窪、灰河窪、唐河窪一片汪洋。泥河窪進洪1.98億立方米。
3、1963年水災。該年5月份太平洋高壓勢力強大,副熱帶高壓脊線位置偏到25°N附近(較歷年同期的位置偏北5°~10°),冷空氣又源源不斷侵入省境,造成陰雨連綿。5月7~8日,先在固始等地降雨150毫米左右,18日又在民權一帶下了暴雨,民權日雨量256毫米,唐寨238毫米,以後連續陰雨到月底。商丘市5月份雨量為255.2毫米,其中永城站為433毫米,是常年同期降水量的7倍。當時,大部分河道尚未治理,有些阻水工程尚未處理,排水能力還很低。這場大雨造成豫東大平原一片汪洋。民權-睢縣、太康-睢縣-開封、杞縣-蘭考、開封-扶溝,以及豫南的羅山-淮濱、潢川-固縣、泌縣-南陽等公路全部中斷。
4、1964年水災。4月初淮南山區開始發生暴雨,光山等地日降雨量達100毫米以上。淮南支流及淮河幹流先後出現洪峰,潢河、白露河、史灌河水位均超過保證水位,竹竿河等也接近保證水位,各河道雖未決口,但沿河岸造成了嚴重的內澇,積水時間長達20餘天。
4月17~20日暴雨中心在伏牛山區,降雨量近300毫米,沙河白龜山水庫以上4天累計降雨量200毫米,白龜山水庫水位21日22時漲到103.89米,蓄水量3.81億立方米,將正在施工的泄洪閘圍堰沖垮,最大泄量3830立方米每秒;下游泥河窪被迫於22日4時開閘分洪,最大分洪流量1700立方米每秒,最高蓄洪水位66.99米,蓄洪量1.47億立方米,致使滯洪區內5.3公頃小麥被淹,它是歷年分洪最早的一次。
9、10月,沙潁河上游在陰雨天之中,還夾有大雨、暴雨,孤石灘站的月雨量達438毫米,昭平台為374毫米。10月份又普遍降雨100~200毫米,各地區的月雨量為常年同期的2.5~3.3倍。導致泥河窪滯洪區於10月5日再次進洪,成為泥河窪滯洪區自建成以來歷年進洪量最晚的一次。9、10月份雨量這么大是多年來很少有的。
5、1968年水災。1968年水災主要在淮河幹流地區。7月中旬,該地區出現了大暴雨,淮河幹流洪水特大,是1950年以來41年中最大的一次洪水,造成了嚴重的洪災。
7月中旬,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穩定在江淮一帶,與西北南下冷空氣交鋒,形成低槽,穩定少變。自7月12~17日在淮河幹流上游連續降雨,至20日副高北進,天氣轉好。本次降雨的特點,一是前期雨量較大,在6月28日至7月4日有一次平均140毫米的降雨;二是雨量大,歷時長。淮河幹流、淮南各站6天累計雨量在400毫米以上;三是暴雨的走向也比較穩定,前三天雨區主要在淮河幹流及竹竿河,後三天主要在淮河以南支流。
由於前期降雨影響較大,後期暴雨東移與淮河洪水流向一致,洪峰接踵而來,形成底水很高洪水疊加的復式洪峰。息縣以上平均降雨約560毫米,淮河幹流及支流師河、小潢河、竹竿河等堤內外一起行洪,向息縣匯聚,7月15日,息縣站最高水位45.29米,洪水水面寬2500米,南至蒲公山,北到息縣縣城連成一片,水文站所在的王灣村成孤島,最大流量為15000立方米每秒。潢河潢川站以上平均雨量527毫米,16日最高水位為40.62米,最大流量為3330立方米每秒;洪水超過堤頂,潢川南城以上右堤全線漫決,長達6公里米,潢川至商城公路一片汪洋。淮濱以上平均降雨490毫米,淮河幹流、淮南支流幾股洪水向淮濱壅匯,淮濱站16日最高水位達33.29米,最大流量16600立方米每秒,洪水位高出堤頂及淮濱縣圍堤0.79米,城關進水,干支流堤防普遍漫決,南北兩崗之間一片洪水。王家壩實測流量17600立方米每秒(加上決口還原,合計總流量為20650立方米每秒),16日1時,王家壩閘開閘分洪;7時閘門大開,最大分洪流量1620立方米每秒,最高水位達30.35米,超過蒙窪圈堤堤頂0.35~1.35米,分洪閘公路橋面水深0.85米,蒙窪進洪已無法控制,全面漫溢。史灌河蔣集站最大流量為3110立方米每秒,淮河幹流三河尖最高水位達29.84米,臨王大堤陳村附近被沖決,部分洪水進入城西湖。洪河班閘也於14日17時42分開閘分洪,最高分洪水位35.98米,最大流量776立方米每秒。本次洪水的特點是幹流水位消退很慢,淮濱水位在高程30米以上的持續時間為6天半;王家堤超過堤頂高程30米以上的洪水位達4天之久。
淮河幹流地區,遭受這次特大洪水,造成了嚴重的洪災。由於洪水水位普遍超過堤頂,大小河流,堤內堤外同時行洪,沿淮地區一片汪洋。淮濱縣城進水後,洪水淹沒到房檐,縣城上下至三河尖之間,行洪積水時間長達20~30天,最大淹沒深度3~5米。豫南沿淮地區197.81萬群眾受災,50~60萬群眾家園被沖,倒塌房屋51.18萬間。信陽市水災面積為128千公頃,駐馬店市受災面積也有187千公頃。
6、1975年水災。1975年8月,河南省洪汝河上游出現了一次歷史罕見的特大暴雨,造成了震驚全的特大洪災。
雨情:1975年8月4~8日,由於三號台風深入內陸,形成強烈低壓系統,挺進到長沙轉而北上,移入河南省境內,停留2~3天,與南下的冷空氣形成對峙局面。這種熱低壓系統從海洋挾帶大量水汽,與強冷空氣遭遇時,輻合作用特別強烈,並受地形抬升作用影響,在河南省中部駐馬店地區造成了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暴雨洪水。這次暴雨的特點是:強度大、面積廣、雨型惡劣。降雨主要集中在5、6、7日三天,由三場暴雨組成,第一場暴雨的出現在5日14~24時,第二場暴雨出現在6日12時至7日4時,第三場暴雨出現在7日16時至8日5時。其中以7日暴雨最大,5日次之,6日最小。7日暴雨不僅范圍廣,強度大,而且50%~80%的雨量又集中在最後6小時。暴雨中心3天最大點雨量,林庄站1605毫米,郭林站1517毫米,相當於當地平均年降水量的兩倍。林庄站24小時最大雨量1016毫米,其中6小時最大雨量為830毫米,達到世界紀錄。
這次暴雨影響范圍達4萬余平方公里,3天雨量大於600毫米和400毫米的籠罩面積分別為8200和16890平方公里。
水情:這次特大暴雨,洪水來勢猛、來量大,使水庫、河道大大超過設計標准。處於暴雨范圍內的10座大型水庫,其中板橋、石漫灘、薄山水庫水位超過壩頂,宿鴨湖、孤石灘水庫超過校核水位,昭平台、白龜山水庫超過設計水位。位於暴雨中心的板橋、石漫灘水庫於8月8日凌晨1時前後潰壩失事,另有兩座中型水庫?竹溝、田崗及58座小水型水庫先後潰壩。板橋潰壩時,入庫最大流量13000立方米每秒,最大出庫流量78800立方米每秒,其中垮壩流量78100立方米每秒;從8日1時,潰壩失事,水位急劇下落,至早晨7時已基本泄空,6小時內向下游傾泄7.01億立方米洪水。石漫灘水庫入庫最大流量6280立方米每秒,垮壩流量為30000立方米每秒;從8日0時30分開始潰壩,至6時水庫基本泄空,5個半小時向下游傾瀉1.67億立方米洪水,使下游遭到毀滅性災害。薄山水庫最高水位超過壩頂0.41米(低於防浪牆頂0.3米),經廣大軍民奮力搶險,保住了大壩。宿鴨湖入庫洪峰流量24500 立方米每秒,最高水位離壩頂僅0.34米,個別低壩段已開始漫溢,經大力搶險,方轉危為安。
本次洪水共產生徑流157.4億立方米,其中洪汝河57.3億立方米,沙潁河55.5億立方米,汾泉河5.8億立方米。
洪汝河。板橋水庫垮壩後,洪水沿汝河及兩岸坡地滾滾而下,水頭高3~7米,平均以6米每秒的流速沖向下游,洪水所過,村莊、樹木一掃而光。早晨6時,洪峰到達遂平,擴散漫流寬度約10公里米,遂平縣被淹,據遂平站調查,洪峰流量達53400立方米每秒。京廣鐵路被沖壞,洪水越過鐵路後,大股洪水進入宿鴨湖水庫,另一股洪水注向東北與小洪河的洪水連成一片。石漫灘水庫垮壩後,田崗水庫接著垮壩,滾滾洪水沿小洪河而下,又與干江河在鍋垛口決口來的洪水相匯合,其前峰約於8日7時到達楊庄水庫(現為滯洪區),將楊庄大壩原有決口由60米沖至130米。洪水出楊庄水庫後,一股洪水緊靠楊庄下游左側沖決洪河北堤入老王坡;另一股洪水沿洪河下泄,其中有一部分洪水又由桂李進洪閘分洪入老王坡;再一股洪水漫決洪河南堤向東南漫流經西平縣,流入上蔡縣境,與汝河洪水匯合。上蔡縣境內一般水深3米左右,低窪地帶水深5~6米。老王坡上游來水,包括石漫灘水庫垮壩的洪水,干江河鍋垛口決口來的洪水,大量進入老王坡,總計進入老王坡的洪水量為15.7億立方米。9日14時,老王坡坡心最高水位達到59.21米,相應蓄水量4.54億立方米,為設計蓄水量的2.3倍。老王坡蓄洪區的堤防,包括干河南堤、陳坡寨至五溝營之間的洪河左堤和東大堤自8日下午至9日凌晨相繼漫決。干河南堤和東大堤決出的洪水約10.4億立方米,經黑泥河漫流入汾泉河水系;洪河左堤決出的洪水,大部分漫過洪河流入上蔡縣境,其中部分洪水在西洪橋以下,又漫過洪河進入泉河水系。宿鴨湖上游來水,包括板橋水庫垮壩的洪水,薄山水庫下泄的洪水,大量進入庫內,總計入庫洪水總量為19.65億立方米。8日9時30分,最大入庫流量達24500 立方米每秒,10時水庫最高水位為57.66米,距壩頂僅0.34米,夏屯新老泄洪閘最大下泄5330立方米每秒。為了保大壩安全,8日13時在大壩南端野豬崗附近陳小庄南炸口分洪,至9日最大分洪流量為1020立方米每秒。宿鴨湖水庫最大下泄6100立方米每秒。水庫下游的汝河左右堤防先後在7日晚至8日晨全線漫決,兩岸一片汪洋,與洪河漫流的洪水相混,湧向洪河下游班台。班台是洪河、汝河的匯合處,洪河、汝河大量洪水下泄,在上蔡、平輿、汝南、新蔡縣境內竄流連成一片,水面寬數十公里,平地水深3~4米,低窪地水深5~6米,每小時10公里左右的速度湧向下游。洪水所到之處,村莊、農田盡被淹沒,城鎮普遍洪水,上蔡、平輿、汝南、新蔡等縣皆成澤國,廣大平原一片汪洋,大量村莊和上百萬群眾被洪水包圍或泡在洪水之中。8月7日,班台站水位驟漲,至13日4時,最高水位達到37.39米,超過設計洪水位1.84米。為了拯救被洪水圍困的群眾,必須盡快排泄洪水。14、15日先後炸開班台閘及黑龍潭、方集等處阻水堤壩,使大量洪水經洪窪一帶加速泄入淮河。
沙澧河。干江河是澧河的主要支流,處於郭林、油房山暴雨中心范圍內。8月6日干江河官寨站第一次洪峰6840 立方米每秒,7日第二次洪峰5410立方米每秒,8日晨第三次洪峰特大,為12100立方米每秒。自官寨以下到干江河入澧河口,兩岸全線漫溢。下泄的洪水,一部分在干江河右岸的鍋垛口地段漫決,經三里河竄入小洪河水系;再一部分洪水沿干江河注入澧河。澧河上游的孤石灘水庫靠近郭林暴雨中心,8日晨最大入庫量6690立方米每秒,最大下泄流量2780立方米每秒,下泄洪水與干江河來水相匯,澧河堤防全線漫決,左岸漫決的洪水全部入泥河窪滯洪區,右岸漫決的洪水沖過唐河、小鐵路、公路流入老王坡滯洪區。在沙澧河口以上,澧河有不少量洪水漫決進入漯河市,南市郊積水深2米左右。沙河上游昭平台、白龜山水庫,8日最大下泄流量分別為3110、3300立方米每秒。北汝河襄城縣站7日11時洪峰3000立方米每秒,9日0時洪峰2873立方米每秒。沙河左堤霍堰村東扒口分洪,口門寬193米,推算最大分洪流量1420立方米每秒。在葉縣和舞陽縣境內沙河左右堤決口30處,南決洪水全部入泥河窪,北決洪水順坡漫流而下,越京廣鐵路,進入沙河、潁河之間的三角地帶。泥河窪滯洪區,6日4時42分羅灣閘開閘過洪,7日9時18分馬灣也開閘進洪,到7日20時,兩閘進洪量與澧河漫決來水及泥河窪內水已達2.16億立方米,兩閘即行關閉。8日,澧河、沙河洪峰接踵而來,上游漫決洪水量涌進泥河窪。為減輕泥河窪的洪水壓力,保護泥河窪及漯河市、京廣鐵路的安全,在包頭趙村炸開泥河窪北大堤和沙河左右堤防,使泥河窪及沙河洪水泄入沙潁河之間。但終因洪水來勢又大又猛,至8日22時泥河窪最高水位達69.8米,相應蓄水量4.32億立方米,超過設計蓄洪水位1.8米,超過堤頂0.3米,造成泥河窪東大堤漫溢潰決,漯河市周圍一片汪洋。沙河漯河站,9日3時最高水位為62.90米,相應最大流量為3950立方米每秒。漯河以下至周口,除沙河、潁河本身下泄洪水外,大量洪水順沙北窪地漫流下泄,到周口歸入河槽。周口站9日4時最高水位為49.92米,最大流量3450立方米每秒。漯河、周口兩站的洪峰流量是1950年以來最大的。汾泉河本地降雨不大,但老王坡東大堤漫決的洪水約10億立方米,以及小洪河左堤漫決的洪水進入汾泉河,使汾河以南一片汪洋,老項城、老沈丘城都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