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曲劇團
Ⅰ 河南曲劇的簡介
但在30年代前期,一般曲劇戲班還是停留在業余性質:農忙務農,農閑從藝,一個班社也僅十餘人。他們在演出時也不講戲價,只求管吃。若收到饋贈錢物,則全班社平均分配。當時,在汝南、周口、信陽、南陽等地,都先後出現了高台班。
1930年前後,較為知名的高台戲班社有四個:一、以朱萬明為首的班社,以洛陽一帶為其活動中心;二、以劉樂為首的戲班,經常在孟津、新安一帶活動;三、由胡定、劉寶才帶領的戲班,經常在漯河、葉縣一帶活動;四、由秦中旭、李永治帶領的戲班,經常在登封、偃師一帶活動。 到抗日戰爭時期,曲劇的發展猶為迅速,遍及了全省的主要縣市,直至安徽省的臨泉一帶也都有河南曲子戲的演出痕跡。在周口、淮陽、界首等地開始出現半職業性劇團,知名演員有楊德富(藝名洋白菜)、李金波、陳萬順、陳玉佩(曲劇最早的女演員)等。具體象在1939年李金波在安徽界省文化村與戲劇家焦菊隱同台演出《高平關》 ;1940年年,河南省大部分地區被日本侵略軍佔領,很多曲劇藝人被迫流亡到南陽等地結成職業班社,從而以南陽為中心,進行演出活動,有些班社還到湖北北部、陝西南部、四川東部等地演出,更有一些藝人沿隴海鐵路流亡到寶雞、天水、蘭州等地,其中以趙自安、馬德山創建的幻而非曲子社最著名。1943年,李金波、張鳳錄等組成曲劇班社抗建劇社。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國民黨河南省政府以曲劇有傷風化、誨淫誨盜為借口,下令取締,禁止其演出,使得不少藝人被迫去山西、陝西、湖北、四川等地演唱謀生。著名藝人李金波不畏強暴,以警鍾劇社--南平調的名義,組織任俊傑、白永玲、常文成等,於當年十一月間在開封新林影院演出,先後兩個月左右,深受觀眾歡迎和支持。在群眾輿論的壓力下,國民黨統治者也就不了了之。為慶賀曲劇重新獲得生存,警鍾劇社--南平調改名新生曲劇社,並邀請藍輯吾、劉衛生等為主的洛陽曲劇班參加演出。1947年,新生曲劇社在鄭州演出時,國民黨政府以新生兩字涉嫌共產黨宣傳,劇社被當局勒令解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曲劇得到了恢復和發展,河南曲劇不僅在本省的大部分地區盛行,而且還在甘肅、陝西、河北、安徽、江蘇、湖北等地也建立有專業劇團。1956年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匯演大會鑒於朱萬明對河南曲劇形成的貢獻,授予他榮譽獎,臨汝縣也被譽為河南曲劇的發祥地。
至1983年,河南全省共有專業劇團三十三個,除此之外,在湖北、雲南、山西、河北等省也先後建立了專業的河南曲劇團。在這些劇團中,較著名的演員有郭立仙、張曉風、邢金鍔、謝芳馨、霍振海、郭鳳娥、田欽澤、周玉珍等。各地的劇團也先後整理改編演出了一批優秀傳統劇目,並創作演出了一批現代戲,使得曲劇在表演藝術、舞台美術、音樂唱腔等方面不斷取得革新。
Ⅱ 鄭州市曲劇團的獲獎評價
2000年10月,本團根據美國戲劇之父尤金.奧尼爾《榆樹下的慾望》改編的大型現代曲劇《榆書古宅》參加河南省第八屆「黃河杯」戲曲大賽,榮獲編劇、作曲、導演、舞美設計及其他單項獎共14項。
2002年8月,該劇應邀赴美國洛杉磯、格林耐爾、聖堡羅、聖路易斯等著名城市進行文化交流演出。這是河南乃至全國地方戲首次登上美國舞台,為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成就。
2003年8月在河南電視台舉辦的河南省八大名團「梨園春」專題展演中,以優異的成績在內部評比中位列第二名。
2005年,原創大型現代曲劇《啼笑皆非》在河南省第十屆戲劇大賽上榮獲「文華新劇目獎」第一名;
2005年,原創大型新編古裝劇《清江秋水》參加第八屆中國「映山紅」戲劇大賽,榮獲金獎;
2006年,重新加工創作的大型現代曲劇《榆樹孤宅》又應邀參加全國第十二屆美國戲劇研討會,並在蘇州、南京、徐州等地市進行巡演,為開拓南方戲曲市場進行了有價值的實踐。
2007年,兩次代表鄭州市政府參加成都首屆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節和蘭州新絲綢之路文化節進行文化交流演出,影響廣泛。
2008年9月25日、28日和10月1日,《榆樹孤宅》及兩台經典摺子戲作為河南省精品劇目參加第十屆亞洲藝術節精品劇目演出,獲國內外專家觀眾高度評價。
2009年5月19日-22日,參加首屆中國曲劇藝術節。通過全體演職員的通力合作,最終《卷席筒》《秦香蓮後傳》兩台展演劇目獲得「觀眾最喜愛劇目」;孫玉香、張娜、郭秋芳分別以第一、二、七名的成績獲 「當代中國十大麴劇名角」的稱號,劉志學同時獲提名獎。因成績突出,鄭州市曲劇團榮獲 「優秀展演獎」,鄭州市文化局榮獲「優秀組織工作獎」。因此,鄭州市曲劇團共計獲得八項大獎,成為本次藝術節上最大的贏家和亮點。
2009年10月,移植排練的大型古裝劇《麻風女》參加黃河戲劇節大賽,榮獲金獎;
2012年9月,移植排練的大型古裝劇《曹操與楊修》參加黃河戲劇節戲曲大賽,榮獲多項大獎。
Ⅲ 河南省曲劇團的介紹
河南省曲劇團成立於1960年3月,是由耿庚辰和大部分鄭州市曲劇團的成員為骨幹,又吸收社會上的其他演出團體的部分成員組建成的。
Ⅳ 曲劇大師張新芳怎麼死的
張新芳,1927年11月生於河南鄧縣,中共黨員,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河南戲劇家協會理事;河南曲劇研究會會長,1949年3月河南信陽解放,在信陽市曲劇團參加了革命工作, 1950年調入開封市曲劇團,曾任該團團長。1960年調入河南省曲劇團,曾任副團長、黨支部書記、法人代表、名譽團長等職,兩屆全國人大代表、兩屆省人大代表。
7歲學藝,八歲登台,親身經歷了河南曲劇由高蹺、化妝地攤、高台以至發展為完整的舞台藝術的全過程。她能准確的把握人物性格以及人物在不同場合下思想情緒的發展變化,表演既不失之以溫,又不失之以爆,舉止行動,嬉笑怒罵都恰如其分。她的唱工深厚,字正腔圓。在唱腔的改革發展與創新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她把曲劇的兩大流派「大調」與「小調」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吸收了豫劇、呂劇、越調等兄弟劇種唱腔技法,形成了獨特的張派藝術風格。
在七十餘年的藝術生涯中塑造了一百多個舞台形象,曾獲河南省第一屆、第二屆戲曲匯演中一等獎。她主演的《陳三兩》於1959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成舞台藝術片;1993年由她發起、組織舉辦了河南省首屆曲劇熒屏賽;1994年11月由她任團長的河南曲劇赴台灣文化交流團受到了台胞的熱烈歡迎,為海峽兩岸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2006年5月,在河南曲劇80周年之際被授予「河南曲劇藝術家終身榮譽」獎;1992年被國務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6年8月1日在鄭州逝世。
Ⅳ 戲曲走進鄭州回中校園是真的嗎
為更好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切實增強青少年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實現中華版民族和中華文權化的偉大復興,由鄭州市中共市委宣傳部、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教育局、財政局聯合開展的戲曲進校園活動於10月20日下午走進鄭州市回民中學,鄭州市曲劇團為師生們帶來了一場傳統文化盛宴。
最後,鄭州回中學生葉子萌用聲情並茂的《紅燈記》選段表達了現代學生們對傳統藝術的熱愛與傳承。
Ⅵ 曲劇名家有哪些
「十大麴劇名角」是從來自全國各地的20位曲劇名家中產生的,其中有兩位並列第十。此前,在鄭州市舉辦的預賽中,這20位曲劇名家勝出並進入在汝州市舉辦的「十大麴劇名角」決賽。
「十大麴劇名角」依次是:孫玉香、張娜、孔素紅、邱全福、尚小雙、張明雲、郭秋芳、黃德華、姚軍良、張曉紅、陸穎(最後兩位並列第十)。他們分別來自鄭州市曲劇團、洛陽市曲劇團、河南省曲劇團、南陽市曲劇團、鄭州市藝術研究院、平頂山市曲劇團、安徽省阜陽市曲劇團。
Ⅶ 我是鄭州人,喜歡曲劇戲,經常去公園聽戲
好啊,真的可能就會有這種習慣吧,這種戲曲國家的國粹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