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腳踏板
❶ 樂馳腳墊離合踏板和剎車踏板都有洞了
安裝汽車腳墊踏板吧。
汽車腳墊踏板的主要功能就是防止過渡摩擦導致的腳墊損壞,防止腳底打滑帶來的安全隱患。
河南月兔腳墊配件廠家與很多腳墊廠合作,可以上阿里了解下。
❷ 有全包圍腳墊 還用買內迎賓踏板嗎
建議買,因為踏板的主要作用有兩個:防滑和防磨。即,防止腳底打滑,防止因為長期摩擦造成的腳墊受損。所以,安裝踏板還是很有必要的。現在的腳墊踏板有很多種,而且美觀大方,可以做內飾了。河南月兔不錯。
❸ 啟辰D50空檔急踩剎車有磨齒輪聲特響還彈腳把車還給踩熄火了怎麼回事
手動檔車嗎?正常的,abs工作,所以剎車踏板會有頂腳的感覺,聲音也是剎車盤與剎車片之間一緊一松而發出的,至於熄火那是停車時離合器踩的不及時憋熄火的。如果是自動檔車就要去修理廠查明熄火原因。
❹ 少年李四光的故事是什麼
窮教書先生的兒子
李四光是農村中一位窮教書先生的兒子。
他的祖父母更窮。他們是蒙古族,不知道是由於什麼原因,在清朝光緒年間, 沿途乞討,流落到湖北黃岡的回龍山旁。
回龍山,蜿蜒起伏,氣象不凡。人們傳說回龍山原有九條龍蟄伏在這里,後來 都乘著雲雨
回到龍宮去了,獨有那第九條小龍,捨不得這個地方,又返了回來,後 來變成回龍山。它確實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李四光的祖父看到這個去處靠山有水,不願再四處流浪,就帶著妻兒在一座破 廟里住了下來。
白天,他帶著兒子李卓侯上山砍柴打草,換點糧食、零錢養家活口。晚上,他 帶著兒子在燈光下讀四書五經。
清朝的時候設有科舉考試。李卓候在父親的教誨下進府應考,倒也考上了一個 秀才,只可借家中無錢無勢,因此也並沒有得到什麼出路,只得在離家比較遠的另 一座破廟里,設了一個館,靠著教幾個農村的學生糊口。
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就在這回龍山下的下張灣里誕生,因為他是父親李卓侯的第二個兒子,父親給他起名叫仲揆。
六歲,小仲揆跟著一位名叫陳二爹的老先生發蒙了,他學習很用功,經常受到陳二爹的誇獎。
爸爸讓他這么早就讀書,也是抱著「早發蒙、早出息」的希望。家裡雖然貧寒,但是,他交代給小仲揆的媽媽,家裡寧可少吃點油,每天晚上也要給孩子們一盞燈油,讓他們可以在晚上讀點書。
那個時候農村裡已經有煤油燈了,不過不是帶燈罩的,只有一根燈論兒,插在 一根鐵皮管蓋上,就著瓶里的煤油燃燒著。這種燈,冒出來的火焰紅紅的,還帶著 一股又黑又難聞的煤煙;它的火花,是一閃一閃的,飄忽不定。時間稍微長一點兒, 就會熏得人的鼻孔里和牙齒上都留下一層黑,腦袋也疼,眼睛也累。父親怕把兒子 熏壞了,所以特地關照要給孩子點清油燈。
清油燈的優點比煤油槍子燈要強多了,它燈光清亮,輕煙不起,也沒有怪味。
晚上,小仲揆和哥哥面對面坐在一張桌子跟前,他不忙打開自己的書包,卻先看了看油盞里的燈芯。媽媽在裡面放了兩根燈芯,小仲揆用撥燈很輕輕撥去一根,只剩下一根。
「就點兩根燈芯吧,孩子。」媽媽疼愛地說,「這是你爸爸關照過的,別省這點兒油了。」
「不是這個意思,媽媽。點一根燈芯,我可以多學一倍的時間。哥哥,是吧?」 小仲揆說著,抬起頭看了看自己的哥哥。
「挺好,其實也差不多一般亮。」哥哥同意。
媽媽也就不再勉強。小仲揆和他的哥哥就這樣默默地讀呀,寫呀,誰也不打擾誰,一直堅持到燈盞里的油點完。
媽媽坐在他們的桌子旁邊,就著這一根燈芯所發出來的亮光,搖著她的紡車。 晚上紡點紗線,還能換得幾個零錢,好買點火柴、油鹽,也給孩子們買點讀書用的筆墨紙張。
有心計的孩子
小仲揆一共有7個兄弟姊妹,還有一個年老卧病在床的爺爺,都指靠著他的父親教館的那點收入過活。在農村,家裡沒有一個男勞力,收入又不寬裕,那日子可是很難過的。吃飯誰去春谷?淘米誰去挑水?燒鍋誰去砍柴?
這一切,都靠小仲揆的媽媽。
小仲揆漸漸長大了,他成了媽媽的好幫手。他用小提桶幫媽媽提水,讓水缸里的水總是滿滿的;他帶著扒子上山去摟樹葉,讓灶堂底下的柴禾總是堆得高高的……
還有一件費力的活是舂米。那是用腳踩著踏板,一杵一杵朝著石碓里杵下去, 使稻穀的亮一點點退光而成為白米。
小仲揆看到媽媽舂米很累,就說:「媽媽,我來幫你舂。」
還不到10歲的他,體重輕,力氣小,怎麼踩得動那又厚又笨、還綁著一個大石杵的踏板呢?
小仲揆並不泄氣,他找到一根繩子,用繩子綁在石杵那一頭的踏板上,腳往下踩動踏板的時候,同時用手使勁拉一下那根繩子,這樣就能把石杵踩起來了。
媽媽看見孩子這么費勁,很心疼,就說:「仲揆,你別舂了,這個活兒不是像你這么小的孩子乾的。
小仲揆卻悅:「媽媽,我要吃飯,也要幫助你舂米。
就這樣,小仲揆連踩帶拉,手腳一齊使勁,雖然速度不快,卻是一杵一杵地, 堅持不懈地幫助媽媽把稻穀舂成了白米。吃菜也是困難的。有時媽媽說:「哎,今天又沒菜吃了。
小仲揍就會不聲不響地提上一隻小提籃,帶上一個小鐵盒,從菜地里挖出幾條蚯蚓裝在裡面,再拿起一根釣竿,走到屋前的池塘邊,放下釣竿,靜靜地等候著上鉤的魚。
小仲揆的手很靈巧,那根釣竿就是自己從竹園里砍的一根竹子做的,大蒜頭的稈兒做的浮子,縫衣針砸上一個彎鉤兒就是釣鉤。
在這小小的池塘旁邊,也有左鄰右舍的孩子,手裡拿著釣竿站在塘邊釣魚。可 是只見小仲揆一會兒提起釣竿,一會兒放下釣竿,不大功夫,他就能給媽媽提去小半桶作把長的鯽魚爪子,而別的孩子還都沒有什麼收獲。
當孩子們看見小仲揆提著裝了不少魚的小桶往家走的時候,忍不住帶著羨慕的 神情問他:
「咦,李仲揆,你怎麼能釣那麼多的魚呢?
小仲樓反倒覺得問得奇怪,反問他們:
「釣魚的時候,你們都看著哪兒來著?你得盯著那個『浮子』,它一動你就要趕快提竿兒,不能等到它都沉到水裡去了好半天才提,這時魚把食都吃光了,跑啦!
圍在小仲揆跟前的孩子們嘻嘻地笑了,因為他們在釣魚的時候,東張西望,左顧右盼,並沒有認真去把它當作一件事情來做,更沒有去動腦筋琢磨琢磨,想想怎樣才能釣得又快又多――誰還為了釣魚這么一件小事去費那麼多的腦子呢?
秋後,幾個孩子一打伙,小仲揆跟著大家一同到離家比較遠的一口公塘里去踩藕。
枯萎的荷葉底下,埋藏在深深的爛泥裡面的,是又白又嫩的藕。說也奇怪,這 樣又白又嫩的藕,總是一節一節連得很完整地被小仲揆從爛泥里踩了出來;而別的孩子,卻往往濺了一身泥漿,嘻嘻哈哈地在塘里鬧騰半天,只能提著一節半節的斷藕茬子回家。
「真怪,李仲揆,怎麼塘里的藕也全都被你碰上了,你怎麼踩得這么好呢?」 回家的路上,小夥伴忍不住又羨慕地問他。
小仲揆又奇怪地反問他們說:「你們是怎麼踩的呢?我是順著荷葉先踩到藕, 再用腳細心地分出藕路,順著它生長的方向,一腳一腳,一點一點地把泥踩去,讓藕露出來,小心別在藕節的地方把藕踩斷,這樣再想找到就費事了。」
孩子們又嘻嘻地笑開了:「誰知道藕都怎麼長在泥裡面?又看不見,又摸不著。 我們就用腳在爛泥里踩呀,端呀,東一腳,西一腳,有時好像踩著了,再踩一腳, 又找不到了……」
鄰居的大人們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誰家的孩子勤快,誰家的孩子手巧心靈,他們都清清楚楚。怪不得四周的鄰居都向小仲揆的媽媽誇獎說:
「卓侯先生娘子,別看仲揆這個孩子年齡小,他的心思是多麼細密啊!」
孩子們有誰不盼著過年的呢?只不過有錢人家的孩子過年盼著大人給買這買那,給壓歲錢;而窮苦人家的孩子過年,就得靠自己想著辦法玩就是了。
小仲揆就是這樣,冬天,野外的活兒少了,他就忙著給自己的弟弟妹妹准備過年的禮物。
有人送給他兩個大香椽,那是一種像廣柑那樣的果實,放在屋子裡滿屋清香。 平常人們就把它放在房間里留著聞個清香味兒。李仲揆卻細心地用小刀將它剖成兩半,剝下皮來,把它們分別扣在小小的碗上風干,又用小刀在皮上刻了美麗的花紋,再剝下來,合在一起,就做成了一對又漂亮又芳香的小壇子,送給自己的小妹妹裝點小零碎。
他又上竹園里砍了兩根毛竹,剖成細篾,七彎八繞地,扎了一盞花樣翻新的花燈――孫悟空打鞦韆。夜晚在燈里點上一支蠟燭,里外透明,那大鬧天宮的猴子翻在鞦韆上,待上不下,那副滑稽而又調皮的樣兒,人們見了沒有不樂的。這是小仲揆送給弟弟的禮物。
他還幫著媽媽做米花糖――先用晾乾的糯米飯炒成炒米,再用小火熱點糖稀, 就熱將炒米拌在裡面捏成炒米團,晾涼以後切成薄片,就是又香又脆的米花糖。
小仲揆不聲不響地把這一切都做好了,媽媽在一旁看著,忍不住自己也覺得驚奇,這一切,他都是跟誰學的呢?她問:
「孩子,誰教你刻字刻花的呀? 」
「我在集上,看刻字的匠人刻的。」
「誰教你扎的花燈呢? 」
「我看見集上賣花燈的人扎過。 」
「那,炒米花糖你又是從哪裡學來的啊?」
「我看見賣米花糖的老婆婆,她是這樣做出來的啊!」
媽媽不再問了,原來他真是一個心眼細密的好孩子。
我也要造一艘鐵船
山窪窪里的孩子是難得有機會進城去玩的。一天,小仲揆跟著爸爸,出了回龍山,來到團風鎮。
那是一座不大的鎮子,不繁華,也沒有特別的吸引力,可是從鎮邊流過的洶涌澎湃的長江,使小仲揆驚訝不已。
長江滔滔不絕地流著,各種各樣的船隻在長江里行駛。有用人搖著櫓慢吞吞前 進的小木船,有張著帆走得比較快的大木船,最令人仰慕的就是那又高又大又長的 大輪船了,它簡直像一幢樓房在江面上航行,跑得快,裝得多,上面還掛著五顏六色的旗子,漂亮極了。
「爸爸,那是什麼船呀?」小仲揆拉了拉爸爸的衣襟問。
「孩子,那是輪船。 」
「它是什麼做的呀?那麼大。」
「鋼鐵做的。 」
「鋼鐵?」小仲揆問, 」
「鋼鐵那麼重,怎麼能夠浮在水上呢?」
「因為船艙裡面是空心的,」爸爸回答,「船就不會沉了。」
「它不用人搖櫓,又沒有帆,怎麼還跑得那麼快呢?」
「它是輪船,靠機器開動。」
「機器怎麼有力氣去開動這么大的輪船呢?」
「看見那根大煙囪了嗎?瞧,它正冒著黑煙,那底下燒著煤,煤把機器里的水燒開,水變成蒸汽,就能推動機器前進。」
「燒煤就能推動機器?」小仲揆又睜大了好奇的眼睛,出神地看著向遠方駛去的大輪船,覺得這一切都太新鮮了。
「嗚――!」輪船鳴了一聲長長的汽笛,嚇得小仲揆趕緊用雙手捂住自己的耳朵,同時又興奮地大聲對爸爸說:「爸爸,我聽見它的叫聲了,它的力氣真大啊! 叫聲都那麼嚇人!」
說得爸爸也笑了。
回來的路上,小仲揆一直興奮地和爸爸談論著這種大輪船,這樣的船真是太有意思了。
突然,小仲揆說:「爸爸,我也要做一隻鐵船。」
「你會嗎?孩子。」
「我去試試。」
回到家裡,小仲揆果然忙開了,他從街上向修壺的爹爹要了一點「冰」鐵皮 (就是「馬口鐵」)回來,先在紙上畫好圖樣,再比在鐵皮上用剪子把它剪下來, 又用小錘敲敲打打,一艘兩頭翹起,中間有船艙,上面掛著小旗,還豎著一個大煙 囪的小鐵皮船就做出來了。
小仲揆把它拿到池塘邊,小心地將它放到水裡。
「它真的漂在水面上啦!」 小仲揆高興地呼喊著,用手劃動幾下水,船還能順著水流前進一段距離。
「它是我做的小輪船!」小仲揆高興地叫道,「嗚――它叫了。」
那個時代,孩子們中根本還沒有什麼船模、艦模等活動,小仲揆做的這件新玩意,吸引了隔壁左右鄰居都來看熱鬧。
還是小仲揆的老師陳二爹見多識廣,他一面誇獎小仲揆做的這艘「輪船」真「像」在長江里航行的那種大輪船,一面鼓勵說:「仲揆這孩子有志氣,現在造小船,將來造大船!
要多做好事
剛剛過完一個熱熱鬧鬧的元宵節,睡到半夜,突然聽到隔壁鄰居的驚呼聲:
「起火了,起火了!快來救火啊!」
小仲揆全家趕緊起床救火。原來是隔壁河南太婆家裡的火沖破了房頂――她的 孫子白天玩鞭炮,一個炮仗落到了柴草垛里,當時沒有在意,半夜裡卻著起火來了。
濃煙大火就發生在隔壁,農村裡誰家不是木頭架子草棚的頂,怎麼不驚慌啊! 大家急急忙忙,有的往外搬東西,有的趕緊挑水救火。
慌亂中,突然不見了小仲揆,媽媽的心裡驚疑不定:「這孩子,他跑到哪兒去 啦? 經過七手八腳的搶救,火熄滅了,人們也漸漸散去,情緒逐漸穩定下來,媽媽 這才看到,小仲揆也走出來了。只見他臉上左一塊、右一塊黑灰,鞋子全濕了,衣 服上也是連上帶泥,手裡提著一隻小提桶,桶里放著一隻瓢。 「孩子,你上哪兒――你也去救火了嗎?」母親驚呼著。 小仲揆不聲不響地點點頭。
母親趕緊把他拉到自己身邊,撫摸著額頭上被火焰燎焦了的頭發,心疼地說: 「孩子,你還不到10歲,人比桶也高不多少,怎麼能去救火啊!
「我從塘里提半桶水,順著搭在房後的梯子爬到房頂上去,用瓢一瓢一瓢地往上面潑水。潑完了,我再去提一桶水。
「嗨!真難為這個孩子了,他怎麼提得動這么一桶水啊!
「他怎麼爬得上那麼高的梯子啊!
當鄰居的大人們正在七嘴八舌誇獎小仲揆的時候,他卻溜走了――去看看遭到 不幸的河南太婆的一家怎麼樣了。
他看到,河南太婆從大火里被匆匆忙忙搶救出來的時候,沒有來得及穿棉衣, 此時正圍著一床燒破了的舊棉被坐在那裡,凍得瑟瑟發抖。
小仲揆走到自己的奶奶跟前,輕輕地對奶奶說:「婆婆,河南太婆沒穿棉衣, 您給她幾件衣服吧!」
奶奶看了看這個懂事的孩子,走到自己剛剛搶救出來的包袱跟前,從不多的衣服當中,找了幾件可以禦寒的衣服遞給小仲揆。他抱著這幾件衣服,趕緊跑到河南太婆那兒去了。
這是在學館里。一天晚上,入睡以後,仲揆在朦朧中彷彿感到有人在拉他枕著的衣服,並沒有在意。可是睡在他身旁的同學被驚醒了,原來有小偷來偷蓋在他們被子上的衣服。
手腳快的同學趕緊爬了起來去捉這個小偷,不一會兒,小偷果然被抓回來了, 他衣衫襤褸,被反扭著雙手,並且顯然已經挨了打,鼻青臉腫。很快,大家七千八腳地把小偷吊到了樹上。有人還在叫著:「非得打他一頓不可!」
李仲揆在吵吵嚷嚷中卻返身走進了課堂,只見他端出來了一張凳子。
「他這是想干什麼?」有的同學在悄俏議論。
李仲揆不聲不響地將凳子放在被反吊在樹上的小偷的腳下,使他不致於懸空晃 盪著。
這下子使得那些叫綁叫打的人泄了氣,人群漸漸散開了。
李仲揆把綁著小偷的繩子解了開來,讓他自由,然後又誠懇又認真地對他說:
「你莫要做壞事,做了壞事,人家就要打你;你要多做好事,別人才會對你好。」
小偷的眼眶裡淚如泉涌,向李仲揆鞠了個躬,就跑了。
那些愛打鬧的學生感到十分掃興,他們抱怨李仲揆說:
「他偷人家的東西,而且還想偷你的東西,你還去幫他。」
仲揆沒有申辯。
也有人好奇地問李仲揆說:「那時你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我看見他穿得那麼破,又那麼瘦弱,他被反吊著,還挨打,太可憐了,心裡不忍。」小仲揆天真地回答。
「你放了他,他到別處去還會繼續偷的,不教訓他一頓,再也改不好。
「我想,」李仲揆和善地回答說,「人總是希望能夠像人一樣的生活。要不是生活逼迫,也許不會走這條路。我希望他以後會做一個好人。
求學去
「喔喔喔!喔喔喔!」蜷縮在雞窩里的大公雞,把插在翅膀底下的腦袋伸出來, 撲撲翅膀,打響了黎明前的雞鳴!
山坎下的那間小破屋裡,點著一根燈草的油燈,一直亮到這會兒。仲揆的媽媽 縫完了最後一針,咬斷了線頭,把針別好。這原是她陪嫁時的衣服,如今給即將出 門去求學的小仲揆改縫了一件棉襖。她將棉襖折好,又將幾件已經縫補好的換洗衣 服打成一個小包袱,就去灶堂底下點火做飯。
今天,她要送仲揆離開家鄉到武昌去求學。這件事來得真是太突然了。前兩天,仲揆從爸爸的學館里回來,興高采烈地對媽媽說:「媽媽,我聽城裡回來的人說,兩湖總督張之洞在武昌辦了幾個官費小學堂,那裡教國文,教洋書,學得好的,還 能出洋留學吶!爸爸讓我上那兒考學去。
「你到武昌去考學?」媽媽又驚訝,又為難地說,「錢呢?
「媽媽,那是官費小學堂,不收學費,也不收飯費。
「傻孩子,學堂不收費,連盤纏錢也不要嗎?這筆錢又在哪裡呢?
「那――」小仲揆想了想,還是決心試一試,「我去找下灣的陳二爹借幾個盤纏錢。
母親默默地同意了。陳二爹是李仲揆的發蒙先生,一向就喜愛這個好學的孩子,慨然借給了他。
不一會兒,小仲揆也起床了。今天必須趕個大早,先走25里旱地趕到團風,才能趕上由團風開到武昌去的輪船。
媽媽叮囑他說:「孩子,這回你是獨自一人去武昌求學,離家遠,那兒又沒有 親人,你要自己照應自己,敬老師,愛學友,好好讀書。」
「媽媽,我一定好好念書。」
告別了媽媽和家裡的親人,小仲揆背起一個小包袱,夾上一把舊雨傘,上了路。
他,天庭飽滿,鼻樑挺直,兩只大眼晶瑩閃亮,腦後梳著一條烏黑的大辮子。今天,他身穿藍布衣袍,青布背心,腳下是母親做的布襪和毛邊布鞋。衣著雖然儉朴,卻已是一位英俊的少年。
他走過家旁經常去澆水的菜地,經過常幫媽媽提水和釣魚的池塘,穿過村上的那個小茶亭,踏上了通向回龍山街的崎嶇小路。
東方露出了魚肚色,蜿蜒起伏的回龍山在朦朧的晨曦中顯得蒼蒼莽莽,下販耕 地的農民已經把牛牽了出來,手扶著犁耙在田埂上慢慢走著。挑擔趕集的人,也已稀稀落落地走在大路上。小仲揆的媽媽站在高處,手搭涼棚眺望著,她那親愛的兒 子正在向著遠方走去。
再見,可愛而又貧困的故鄉回龍山!
自己爭取到的權利
1902年的武漢三鎮。
在漢水和長江交接的地方,龜山蛇山隔江相映,古老的黃鶴樓和西洋式的江漢 關遙遙相望,這里就是當年號稱「九省通衢」的武漢三鎮。1840年鴉片戰爭一役, 帝國主義用軍艦和大炮轟開了清朝大門,武漢三鎮就成為外國資本主義侵入最早, 而又壓迫最深的地區之一。它是英、美、日、德、法等帝國主義爭奪的對象,己經 成為一個畸形發展的城市。
李仲揆下船以後,打聽了好幾個人,才找到了南路高等小學堂,怯生生地走進 去辦理報考的手續。買了一張報名表就填寫起來。
是太興奮?太緊張?還是由於年輕沒有經驗?李仲揆自己也不知是怎麼搞的, 他提起筆來,在姓名欄下端端正正寫下的不是「李仲揆」,卻是「十四」兩個字。
當他發現這個錯誤的時候,「十四」已經無可挽回地擺在姓名欄里。他急忙將 「十」字改成「李」字,這「四」字卻是不好改動的了。重新買一張報名表嗎?他 只帶了借來的不多的一點盤纏,付了船錢和飯費,他已無力再買第二張報名表。就 叫「李四」嗎?那多不好聽,平常人們舉例說到什麼不相乾的人的時候,就用「張 三」、「李四」來代替,他不願自己就叫這樣一個名字。
還有補救的辦法嗎?李仲揆冷靜下來想了一會兒,又抬起頭來環顧四周。這是 一所舊皇太子殿改建的學堂,大廳正中,掛著一塊橫匾,上面的油漆雖已斑駁,大 匾上的「光被四表」四個大字,還清晰可見。
「光被四表」――李仲揆的目光停留在那兒,他得到啟發,提起筆在「四」字 的下面,加上一個「光」字。
「李四光!」仲揆端詳著自己給自己起的這個新名字,覺得很高興。「四面發光,四面光明,光照四方!多麼響亮的名字啊!
年輕而又單純的李四光,對於他自己的前途,對於國家和社會的前途,充滿著多麼光明的憧憬啊!
從此,李四光成為李仲揆的大名,他那富有戰斗性和科學精神的一生,也正和 他當時在一瞬間起的美好的名字相符合。
入學考試雖然取得了第一名的優秀成績,但是主考先生看見李四光是一個農村出來的窮孩子,不太願意錄取他。學堂里有位張先生,很惜愛李四光的才學,極力向主考先生保薦說:「這孩子是我的先生的兒子,聰明好學,讀書很用功,這樣的人才我們不應該放棄。
結果,考試發榜,李四光名列第一。這在當時,叫做「案眉」,得到這個稱號 是很光榮的。
李四光正式成為南路高等小學堂里一名成績佼佼的優等生。
兩湖總督張之洞辦學有一個指導思想,他認為當時的中國「不貧於財,而貧於才」。他極力講求興學,就是為了「選真才,擇時用」,主張要選拔出一些有真才實學的人出來,以適應當時發展工業、實業的需要。他還認為,在辦學當中,「小 學為急第一」,所以積極創辦了一些以培養出洋留學和進一步深造的官費高等小學 堂。他規定,凡在各路官費高等小學堂讀書的學生,只要是考試名列前茅的優秀生, 都可以保送出國。第一名送美國,第二名送英國,第三名送日本。
李四光進入南路高等小學堂以後,發憤求學,雖然幾次考試都是名列第一,然而次次保送,他都是榜上無名。
開始,李四光還不明白這里而的奧妙。
然而,幾次落選以後,李四光忍不住提出自己的疑問了。他問當初就力保他入 學的張先生:「先生,幾次我都榜上無名,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沒有別的原因,」張先生說,「你看看,送出去留學的學生,哪一個不是家裡有錢有勢的?你的家庭我知道,爸爸是個窮教書先生,哪輪得上呢?」
「不合理!不公平!」李四光感到憤懣。
「不過,你也不必過於介意,」張先生寬慰他說,「我看你只要努力,將來也可以比他們有出息。」
可是血氣方剛的少年李四光不服氣,他想:「他們不派我去,我就自己去。我一面做苦工,一面自己上學。」
他果真不辭而別離開了學校,搭便船去了上海,想自己到日本去留學。 然而,很快他就明白「此路不通」,不得不仍舊回到小學堂。
學堂當局被李四光這種大膽的反抗行為激怒了。他們責備他,威脅說要開除他, 還要追回他在官費小學堂里所享受的一切費用。
李四光爭辯說:「學堂規定了的,成績優秀就可以保送出國,我每次考試都得第一名,為什麼出洋的名單上就沒有我呢?」
學堂當局啞口無言。
張先生出來排解說:「李四光也是求學心切,而且學業確實優良,這次暫緩追究,且讓他再考一次。若是仍舊考得第一,說明這孩子有志氣,就送他出洋,若是落榜,也是他自己不爭氣,那時再除名吧!
張先生是很器重李四光的,相信他是一個爭氣的孩子。
學堂當局也只好這樣收場。
李四光暗暗下了決心。又一次考試揭榜,他果然又是名列第一。
這一次,學堂當局只得保送李四光出洋深造。按照李四光的學業成績,本應保送美國,但卻卡了他一下,把他送往日本。就這樣,也是李四光自己爭取到的權利。
得到出洋深造的機會,李四光興奮極了。
但是,去學什麼呢?
他想到童年時代和爸爸在江邊的談話,那時他多麼嚮往自己能造一艘鋼鐵輪船;
他想到在爸爸的學館里,聽爸爸講到的甲午海戰失敗帶給中華民族的恥辱;
他站在長江岸邊徘徊,看到那來來往往,游弋不絕的各色貨輪、客輪和兵艦, 沒有一艘是中國製造……
「我要去學造船!――將來,我要為我的祖國製造出最優良的輪船、兵艦。我的祖國一定要富強起來!
14歲的李四光,帶著他那美好的理想和偉大的抱負,准備著動身上日本去留學!
❺ 汽車腳踏板防滑墊什麼牌子好
河南月兔實業汽車防滑踏板採用高品質材料,全國發貨。
❻ 純羊毛汽車腳墊好不好
好,吸灰。就是不容易打理,保養的不好會發霉,而且會長細菌。你要這種地毯質感的話,真心推薦你去看看安程的袋鼠腳墊,從美觀程度來講,真的很不錯,就是價格真的不便宜。
❼ 車門下裙邊碎了,直接按腳踏板能覆蓋住嗎
車門下的裙邊兒盡量用膩子覆蓋噴塗防銹漆在噴塗底漆,這樣的話可以防止生銹。不美觀的話可以使用腳踏板再從新掩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