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豫劇
1. 豫劇問南人
子規聲里雨如煙。鄉村四月閑人少,才了(liǎo)蠶桑又插田。
2. 河南省豫劇一團的演員陣容
王 惠:
著名豫劇旦行女演員。國家一級演員。常派傳人。河南省第十屆人大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省戲協副主席。享受國務院「特殊專家津貼」。曾先後榮獲文化部文華表演獎、文化部藝術司「金三角」三省交流演出「優秀表演獎」第一名、「中國首屆豫劇節」優秀表演獎,「香玉杯」藝術獎,禪聯五、六、七屆河南省戲劇大賽一等獎。2001年在鄭州成功舉辦了「王惠豫劇交響演唱會」。主演劇目《大祭樁》、《五世請纓》、《義烈女》等。1963年生,河南省孟縣人。1981年畢業於河南省戲曲學校,留在校實驗劇團為演員。1983年調河南省豫劇一團,主攻青衣、帥旦。是一位豫劇旦行中一個難得的「歌唱型」演員,她的嗓音非常具有可塑性,寬闊明亮,豐厚圓潤,高音可唱華彩,中低音亦可運用自如。她以豐富多彩的聲音形象塑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難忘的女性形象。她在《五世請纓》中飾演佘老太君的聲音造型高亢、奔放、雄健、有力,「慶壽」時的歡樂、「出征」時的豪氣,通過聲腔旋律的大幅度起伏跌宕被揮灑得酣暢淋漓。她在《義烈風》中飾演的童玉姍,聲音造型凄厲、剛烈,「吐真」一場戲中,當善良的童玉姍終於弄明白眼前的所謂丈夫是個殺人不眨眼的惡魔時,此刻的6句重疊句子,字字如炸雷,聲聲如裂帛,盡情詛咒了人世間的善惡顛倒,抒發了童玉姍的哀哀苦情。《都市風鈴聲》中飾演的鄭榮,一段「我多想」的吟唱式旋律,展示了王慧控制聲音的高超能力,似娓娓道來,似緩緩傾訴,輕聲慢語的「反復」,把忙碌於商海的女強人在孩子面前的一份自責、一片柔情抒發得動人心弦,催人淚下。王慧因此劇的出色創造而榮獲了文化部「文華」表演獎。
李金枝
國家一級演員,主攻閨門旦、青衣。現為全國政協委員,河南省優秀專家。曾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文化部文華表演獎、「今日中國豫劇十大名旦選拔賽」金獎、「香玉杯」藝術獎、河南省第八屆戲劇大賽表演一等獎獲得者。主演劇目《淚灑相思地》、《魂斷上河圖》、《風流女人》、《王屋山下》等。
魏俊英
國家一級演員,主攻刀馬旦、花旦。曾先後榮獲「今日中國豫劇十大名旦選拔賽」優秀表演獎,第五屆「香玉杯」藝術獎,「中國首屆豫劇節」優秀表演獎,第八屆、第九屆河南省戲劇大賽表演一等獎等。主演劇目《大祭樁》、《五世請纓》、《清風亭》、《魂斷上河圖》、《金沙灘》、《抬花轎》等。
王清海
國家一級演員。自幼隨其父豫劇著名老藝人王文才綽號翁八里不藝,攻銅錘架子花。後又師承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黑頭大王李斯忠,主攻黑頭。被同行與觀眾譽為「豫劇第一凈」、「河南第一黑頭」之美稱。主演劇目《鍘美案》、《下陳州》、《跑汴京》等。
范靜
國家一級演員,主攻閨門旦、青衣。曾先後榮獲省戲劇大賽表演一等獎,青年匯演一等獎,第四屆「香玉杯」藝術獎,「今日中國豫劇十大名旦選拔賽」優秀表演獎,全國電視戲曲大賽「星花獎」第一名等。主演劇目《骨肉冤家》、《三哭殿》、《秦香蓮》、《陳三兩》等。
丁建英
國家二級演員,主攻文武小生。河南省青年戲劇大賽一等獎,河南省第八、九屆戲劇大賽表演一等獎獲得者。主演劇目《金沙灘》、《大祭樁》、《打金磚》、《魂斷上河圖》、《義烈女》等。
李庚春
國家二級演員,主攻老生、小生。先後獲得全國「梨園杯」優秀獎、河南省戲劇大賽表演一等獎、伴唱獎,山西省戲劇大賽主角金牌獎等。主演劇目《義烈女》、《黑娃還妻》、《清風亭》、《金沙灘》等。
吉冠武
國家一級演員,主攻文武丑角。主演劇目有《屠夫狀元》、《推磨》、《喝面葉》、《劉二愣賣燒餅》、《跑汴京》等高派名劇。另外主演的《芝麻官外傳》、《借妻》、《血濺烏紗》等七個劇目由河南電子、黃河音像出版社製成光碟發行全國。
蘇笑神,國家二級演員,主攻文丑,中國《牡丹杯》「牡丹獎」獲得者,文丑理論家。主演劇目《贓官斷案》、《卷席筒》、《七品芝麻官》、《拾女婿》等。
竇彩霞,國家二級演員,曾在多部現代戲、古裝戲中飾演了主要角色。先後榮獲省戲劇大賽一等獎,最佳伴唱獎。主演劇目《黑娃還妻》、《杏花店》、《秦雪梅弔孝》。
袁國營(藝名小唐喜成),國家二級演員,唐派須生,河南省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曾先後榮獲河南省第五屆戲劇大賽優秀表演獎、河南省青年演員大賽二等獎等。主演劇目《血濺烏紗》、《南陽關》、《三哭殿》、《天門陣》、《宋江題詩》、《徐策跑城》等。
李斌,主攻文武小生。著名表演藝術家王素君老師掌門弟子,河南省戲劇大賽表演一等獎獲得者。主演劇目《香囊記》、《真假駙馬》、《魂斷上河圖》、《淚灑相思地》、《梅花奇緣》等,並在中央電視台攝制的五集戲曲電視劇《叔嫂情》中飾演主要角色。
武慧敏,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主攻刀馬旦、花旦。陳(素真)派傳人。主演劇目《義烈女》、《抬花轎》、《紅娘》、《梵王宮》、《宇宙鋒》、《拾玉鐲》等。榮獲河南省青年匯演一等獎、河南省首屆「黃河杯」演員獎。
張慧,國家二級演員,中國戲劇表演學會會員,主攻閨門旦、花旦。榮獲河南省第一屆、第二屆青年戲劇大賽一等獎、河南藝術節優秀表演獎,2001年被共青團河南省委授予「河南省優秀共青團員」稱號。主演劇目《掛畫》、《母女怨》、《香囊記》、《雕窗投江》、《紅燈記》、《穆桂英下山》等。
常松,國家二級演員,主攻武生,曾先後榮獲河南省第七、八屆戲劇大賽表演二等獎,省一團演員隊隊長。主演劇目《白水灘》中十一郎、《三岔口》中任堂輝、《五世請纓》中楊滿堂、《金沙灘》中楊三郎等。
薛娟,優秀青年演員,主攻刀馬旦、娃娃生、青衣,曾先後獲河南省青年演員大賽二等獎,第七屆「香玉杯」藝術獎。兼省豫劇一團節目主持人。主演劇目《擋馬》中楊八姐、《借記扇》中鐵扇公主、《五世請纓》中楊滿堂、《清風亭》中張繼保、《骨肉冤家》中權寶、《三哭殿》中秦英等。
邵保安,優秀青年演員,主攻銅錘花臉,曾在河南省青年演員戲曲大賽中榮獲優秀表演獎。主演劇目《包青天》中包拯、《三哭殿》中詹太師、《七品芝麻官》中程西牛、《桃李梅》中方橫行、《五世請纓》中孟強、《唐宮姣女》中敬德、《血濺烏紗》中賈仁等。
司紅彥,優秀青年演員,主攻武生、武花臉,曾先後榮獲省戲曲大賽三等獎和省青年大賽優秀表演獎。主演劇目《大祭樁》中艾遷、《三岔口》中任堂惠、《挑滑車》中高寵、《小商河》中楊再興等。
尤樹江、國家一級作曲,創作過近百部大型作品並發表過二十多篇音樂專論。曾先後在全國七個省、地、市以及河南省二至九屆大賽和山東省文化藝術節中獨立擔任旋律、配器、指揮,獲獎16項,其中國家級4項,分別為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全國地方戲交流演出音樂單項獎、中國首屆豫劇節音樂單項獎和國家民委頒發的紀念獎,並多次在文化廳組織的大型文藝活動中擔任音樂統籌、指揮。
3. 河南豫劇名段有哪些
《梵王宮》、《三上轎》、《黃鶴樓》、《三拂袖》、《滌恥血》等。
1、《梵王宮》
《洛陽橋》又名《甩大辮》《葉含嫣》,戲劇大師田漢看了豫劇皇後陳素真此劇後改名《梵王宮》 。
劇情的基本梗概是:獵戶花雲與貴族耶律壽之妹耶律含嫣在梵王宮相遇,彼此愛慕。耶律含嫣回家後思念花雲憂思成疾。
耶律壽行賄縣令,欲占書生韓枚之妻。而後設計讓花母賣花為名,引領扮成韓妻的花雲潛入含嫣閨房,最後眾英雄大鬧耶律府,以花雲與含嫣結為夫妻而煞戲。
2、《三上轎》
《三上轎》,豫劇傳統劇目,戲全本《假金牌》之一折。原本是胡唱八唱的(送客戲),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被豫劇皇後陳素真改編加工整理後,轟動大中原 。
14年後(1944年)陳素真將此劇傳授於豫劇大師崔蘭田,崔蘭田宗深沉、悲壯的豫西調,她將此劇改為豫西調唱腔,仍造成巨大轟動 。
劇情的基本梗概是明萬曆中期,首相張居正之子張秉仁見同窗李通妻崔氏貌美,心懷不良,邀李赴宴,將其毒死。
李父鳴官,知府黃成玉畏張之勢,斷崔氏為張妾。崔氏先索壓轎銀三千兩以養公婆。再約事三件,一請知府為媒,二要新人房中免去燈火,三要張秉仁披麻載孝為李送葬。
張皆從之。將上轎,不忍離公婆,幼子;上而復下者凡三,最後決別而去。夜入洞房刺殺張秉仁遂自刎身亡。
3、《黃鶴樓》
此劇系豫劇小生代表劇目之一,系豫劇劉(法印)派小生代表劇目。此劇系豫劇沙河調代表劇目。
豫劇《黃鶴樓》取材元雜劇,敘東吳為討荊州,邀請蜀漢方面領導過江赴宴牟圖綁架,結果未遂的故事。
4、《三拂袖》
豫劇《三拂袖》是樊粹庭先生為豫劇皇後陳素真大師編寫的第三部大戲。1935年10月初,陳素真先生首演《三拂袖》飾-蔣琴馨,並贏得「豫劇皇後」桂冠。
劇情的基本梗概是:宋時,侍郎蔣紀光因拒婚被奸相龐俊德誣為反叛害死。其妻女逃難途中,蔣妻病倒。幸遇鄭員外救回家中撫養。
蔣女琴心與鄭子定遠在朝夕相處中漸生感情,不料鄭為子另娶於氏,琴心乃於母死後留帖拂袖而去。
土匪作亂,鄭家遭難,定遠父母皆死,琴心救出於氏,不意於氏生妒,琴心二次拂袖而去;女扮男裝,冒定遠名考取文武狀元,適西羌造反,琴心掛帥出征,鋤了私通西羌的內奸龐俊德,平亂定國。
定遠夫婦尋找琴心,三人相遇,盡釋前嫌。琴心不顧眾人挽求,三次拂袖而去。出家為尼,遁入空門。
5、《滌恥血》
《滌恥血》是一部由著名戲劇家樊粹庭先生為豫劇皇後陳素真大師量身打造的第六部豫劇原創歷史劇。
劇情的基本梗概是宋徽宗時期,金兀術率金兵南侵中原,濟南節度使劉豫父子投降金兀術,知府黃守忠勸諫,被劉豫兒子劉貌所殺,並將黃守忠之子黃興漢投監,其女劉芳不甘事敵,暗將黃興漢放走,投奔岳飛。
金兀術威逼劉芳為妃,劉芳出逃,拉起人馬,佔山為王,抗擊金兵,最後以身殉國,以血滌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豫劇
4. 河南的豫劇
豫劇一向以唱見長,在劇情的節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暢、節奏鮮明、極具口語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暢、易為聽眾聽清,顯示出特有的藝術魅力。豫劇的風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陽剛之氣,善於表演大氣磅礴的大場面戲,具有強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濃郁,質朴通俗、本色自然,緊貼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節奏鮮明強烈,矛盾沖突尖銳,故事情節有頭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早期豫劇表演的舞台裝置極為簡單,往往只用蘆席、箔子一擋,台上一桌二椅,即可開演。打小鑼、敲梆子的人員兼"檢場"。進入城市後,有較固定的劇場,舞台裝置才有所改進。豫聲劇院已採用一些布幕、布景,旦角服飾講究"老旦清,正旦俊,花旦風流"。此後又受京劇服飾的影響,已基本與京劇服飾相同。
豫劇傳統程具有濃厚的河南地方特色,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不斷革新,創作由粗到細,粗中有細;由俗到雅,雅俗共賞,表演藝術日臻完美。同時,各行當也涌現了一大批藝術上有成就的演員。
豫劇的音樂屬於梆子聲腔系統,是板腔體式。據清朝李綠園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成書的《歧路燈》和乾隆五十三年(1788)《杞縣志》所記載,當時本地梆子戲已在開封、杞縣一帶盛行,並曾與羅戲、卷戲合班演出,又被稱為"梆羅卷"。根據藝人們相傳,豫劇最早的傳授者為蔣門、徐門兩家;蔣門在開封南面的朱仙鎮,徐門在開封東面的清河集,也都曾辦過科班。豫劇在其發展過程中,由於受到各地語音和民間音樂等因素的影響,在音樂上形成了帶有區域性的不同風格的藝術流派。即以開封為中心的"祥符調";以商丘為中心的"豫東調";以洛陽為中心的"豫西調"(又稱"西府調");形成於豫南沙河一帶的"沙河調"。其中"祥府調"、"沙河調",從唱腔的板式結構、調式、旋律、節奏、句法組成和語音等方面看,都和"豫東調"比較近似,故統稱"豫東調"。因此今豫劇唱腔韻,一般分為"豫東調"與"豫西調"。因此今豫劇唱腔音樂,一般分為"豫東調"與"豫西調"各自具有顯著特色流派。"豫東調"唱腔主音為"5",以中州音韻和商丘、開封的語音為基礎,在傳統演唱中多用假嗓(二本腔),聲音高細,花腔較多,具有激昂、豪放、明朗、花俏的特點,"豫西調"唱腔主音為"1",以中州音韻和洛陽語音為基礎,在傳統演唱中多用真嗓(大本腔),聲大腔圓,寒韻(哭腔)較多,具粗獷、渾厚、悲壯、深沉的特點。這兩大腔系在豫劇早期發展過程中,是"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30年代開始有了交流。建國後,清除"門戶之見",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融會貫通。以上是過去按其流布的不同地區,有豫東調、享福調、沙河調、豫西調的傳統分類;另外也有按其唱腔音樂在演唱音區的不同,而將前面三類統歸豫東調,俗稱"上五音"。與這些相對應的是演唱的音區較低的豫西調,俗稱"下五音"。
豫劇的唱腔音樂結構屬板式變化體,其板類有四種,即慢板、二八版、流水板、散板:二八板在豫劇的四大板類中表現力最強,變化最豐富。除二八板這個基本板式外,還可分為慢二八板、中二八板、二八連板、快二八板、緊二八板、緊打慢唱等板式。因過去是由兩個八板(八小節)組成的一個樂段循環反復使用而得名。隨著表現內容的不斷豐富,這種固定呆板程式已被突破。今二八板結合了豫東調、豫西調兩大流派的唱法而構成,一板一眼2/4拍,可構成上百句的大唱段,主要用於敘事。又可據劇情和人物感情變化的需要有不同變化,既能表現明快、爽朗、喜悅,也能表現急切、緊張和激憤、悲痛的情景。此外二八板還可派生出呱噠嘴、狗撕咬、亂彈、垛板、搬板凳等。
慢板類有[慢板]、[金鉤掛]、[反金鉤掛]、 [迎風板]等板式。一般為4/4拍的三眼板,其上下句唱腔起於中眼而落於板上。上句落音較自由,下句落音豫東調和豫西調不同。[慢板]是豫劇唱腔中常用的板式之一。它的前奏過門有多種形式,其中最常用的有"六梆"、"四梆"、"導四梆"和"迎風一梆"等。[慢板]的起腔形式又分整板和散板兩種。整板起的稱為"頭句腔",散板起的是將第一句(上句)唱"栽板"或"大板起",從第二句(下句)進入[慢板]。[慢板]中普通上下句的基本結構是將一句唱腔分為兩個分句,中間有個小過門;全句唱腔之後,隨句尾落音有一個"八梆"跟腔過門(也可以減少為四梆或完全省略)。[慢板]的行腔除上述最基本的結構形式外,還有通過局部的變化而產生出來的多種花腔。上句有"頭句腔"、"三句腔",下句有"單過板"、"雙過板"等。{慢板}的收腔又稱"鎖板",基本結構與普通的下句相同,只是收腔時速度大多漸慢,並隨著收腔尾音有一個簡短的過門。[慢板]的速度伸縮性較大,可以隨其內容情緒的不同而用快、中、慢的速度。
流水板亦為豫劇常用的板類之一,可分為流水板、慢流水板、快流水板、流水連板等。唱腔一般都是眼起板落的一板一眼的形式。可根據需要作不同速度的變化。曲調比較自由靈活,旋律流暢,節奏跳盪,既適用於表現歡快活潑的情景,也適用於表現壓抑、憂傷的情感。它還派生出垛板、兩鑼鑽子等。它的主要特徵是旋律中跨小節的切分節奏特別多,無論是唱腔的起落,還是唱腔旋律中的起伏、轉折,大多出現在眼位上。[流水板]的上句落音較自由,下句落"5"或"1"音,在普通的上下句結構中,隨著唱腔尾句的落音,一般都有跟腔過門。其前奏過門與[二八板]基本相同,知識起板簧頭不同。[流水板]的起腔和收腔形式繁多。流水板類重點附屬性板式主要有[流水連板]和[兩鑼贊子]等。
飛板也作"非板",無板無眼,節奏自由,是一種朗育式的唱腔,屬於散板類。此外,還有滾白、栽板、叫板等。又有"哭韻"、"行韻"、"絕韻"三種格式。"哭韻"表現悲痛、哀怨的情感;"行韻"多用於吐訴敘述,"絕韻"適用於表現果斷、激昂的情感。一般用飛板的唱段都較短,四、六、八句即轉入其他板式。
以上四大板類的唱詞一般都是用"三、三、四"格律的十字句,或"二、二、三"格律的七字句。有時也用一些字數不等的長短句,如二八板中的呱嗒嘴即以五字句為基礎,飛板中的滾白即為有唱有白的散文體句式。
豫劇一向以唱功見長,它的唱腔流暢,節奏鮮明,近幾年來,演員多以真聲演唱,所以一般都能做到吐字清晰,行腔酣暢,易於為觀眾聽清。加之表演細膩,真切感人,文辭通俗易解,故一躍而成為梆子腔系中最吸引觀眾的劇種。如今,豫劇除遍及本省外,又傳播到鄰近各省及甘肅、青海、天津、吉林、江蘇、新疆、西藏等省、市、自治區,並在各地組成了不少專業劇團。
河南梆子戲的特徵,主要重在唱詞與動態,純全合於河南的風俗習慣,而起為觀眾所愛好者,則在表現風俗習慣中鄙俚粗俗之人與事物的關系,與觀眾的生活行動打成一片。雖然不免有些俗氣,但俗有俗的風格,俗的趣味。豫劇的劇詞不能專重文言,以合本劇之聲調節奏為第一。其敘事言情,喜怒哀樂,委婉曲折,入情入理,感化力之甚偉,間雜以方言,盡人皆解。豫劇具備歷久不衰,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優點:(一)娛樂性強 豫劇鑼鼓聲響,絲弦音高,唱工多,白口少,男角是大蹦大跳,女角是滿台走扭。勞動大眾在多日工作之餘,逢年過會,許多人擠在一起,聽聽看看,就感到無限的輕松愉快。(二)接近群眾 形式簡單,表演真實,舞台形象比較接近農民的實際生活,合乎勞動大眾的脾味。(三)易懂易學 調子簡單,詞句通俗,容易聽懂、學會。(四)富於地方性 腔調高亢硬直,表情慷爽率直,是表現河南人民的地方戲。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豫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8日,河南省鄭州市豫劇院獲得國家文化部頒布的首屆文化遺產日獎。
5. 河南豫劇的特點
豫劇藝術古今兼納、剛柔相濟、豁達寬厚、有「中和」之美。豫劇以唱見長,首先,豫劇唱腔鏗鏘有力,大氣磅礴、抑揚有度、富有熱情奔放的陽剛之氣,具有強大的情感力度。其次,豫劇行腔酣暢、吐字清晰、本色自然、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
再者,豫劇節奏鮮明強烈、矛盾沖突尖銳、故事情節有頭有尾,再加上曲調詼諧歡快,使得豫劇不僅適合演出輕松的喜劇,它又恢宏大氣故又適合演帝王將相的大場面戲,豫西調委婉動聽,唱腔悲涼故很適合演悲情戲。
豫劇在關鍵劇情上一般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暢、節奏鮮明、極具挑戰性,一般吐字清晰,易被觀眾聽清,顯示出特有的中原藝術魅力。
(5)河南南豫劇擴展閱讀:
豫劇的角色行當,由「生旦凈丑」組成。一般稱為四生、四旦、四花臉。戲班組織也是四生四旦四花臉,四兵四將四丫環,八個場面兩箱官,外加四個雜役。
四生是指正生,二生,小生和武生。正生又稱紅生、大生、大紅臉;二生又稱二紅臉、馬上紅臉;小生後來又分出娃娃生;武生又稱邊生。四旦是指正旦(青衣、閨門旦)、小旦(花旦)、老旦(婆旦)、彩旦(潑旦、丑旦),後來又有了帥旦、武旦(刀馬旦)。
四花臉是指大花臉(含白臉)、二花臉(或稱武花臉、摔打花臉,以後又分出毛臉)、三花臉(丑)、黑臉。
6. 河南省的豫劇團有哪些
根據來相關調查資料,全國十自三個省事有百餘個豫劇團,其中河南省的劇團在全國數量最多。著名的有:河南省豫劇一團、二團、三團,鄭州市豫劇院、洛陽市豫劇院、安陽市豫劇團、濮陽市豫劇團、漯河市豫劇團、商丘市豫劇團、鶴壁市豫劇團、信陽市豫劇團、南陽市豫劇團、駐馬店市豫劇團、濟源市豫劇團……貌似各個市都有豫劇團,還有很多縣級豫劇團,其中商水縣,南樂縣豫劇團是縣級劇團中比較出色地豫劇團。
7. 河南省成立的四大豫劇團體
您好哦 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進行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中國戲曲三鼎甲「榜眼」,中國各地域戲曲之首。建國後因河南簡稱「豫」,所以稱豫劇。豫劇在安徽北部地區稱梆劇,山東、江蘇的部分地區仍稱梆子戲。豫劇的流行區域主要在黃河、淮河流域。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北京、山西、陝西、四川、甘肅、青海、新疆、台灣等省區市都有專業豫劇團的分布,是中國最大的地方劇種。2006年,豫劇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望採納!
8. 河南省豫劇三團的優秀演員介紹
1982年考入鄭州市藝術學校,主攻閨門旦、青衣。1989年畢業,現為河南省豫劇三團演員,國家二級演員。1989年以來,曾在《花木蘭》、《大祭樁》、《抬花轎》、《黑娃還妻》、《朝陽溝》、《刑警四姐》等多種劇目中演女主角。曾在1992年、1998年鄭州市演員匯演中榮獲一等獎;1997年獲「香玉杯」藝術獎。1999年河南青年戲曲演員大賽中獲表演金獎第一名。在豫劇《香魂女》中飾環環,獲河南省第八屆「黃河杯」戲劇大賽一等獎。2000年參加第六屆中國藝術節獲第六屆中國藝術節大獎,河南省人民政府給予通報嘉獎,並記大功一次。楊紅霞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2歲考入鄭州市藝術學校,學習豫劇表演藝術。一學就是七年,在這七年的學校生涯中,紅霞由一個撲甩著羊角辮兒的農村姑娘,而成長為一個出類拔萃的尖子生。這里除了有老師的精心培養外,更主要的還得力於她自己那刻苦用功,執著追求的勤奮精神。聽老師講:小紅霞在校期間,從未休息過星期天,整日泡在練功房。基本功、武功,身段把子,尤其是聲樂訓練,唱腔念白,每樣功課都名列前茅。如此扎實的基本功,畢業分配到劇團之後,恰似如魚得水,如虎添翼。《大祭樁》、《花木蘭》、《白蛇傳》、《西廂記》,一出出的名家名劇,從亦步亦趨到出神入化,楊紅霞不只學動作,學技巧,更重要的是學神韻,演人物。《大祭樁》中的哭樓一折,凝聚了多少代藝術家的潛心創作,設計出了一整套高難度的身段動作和水袖技巧,以及運腔吐字,在載歌載舞中完成人物的內心刻畫。大家知道《哭樓》這一段戲是要求演員必須具備唱、念、做、打俱佳,才能完成的一折小戲。當然,就目前而言,演出這段戲的演員並不算少。而楊紅霞之所以能夠技高一籌,就在於楊紅霞不單單是去表演技巧,而是在追求著將技巧賦於它深刻的內涵,最終達到表演人物的內心活動為目的。楊紅霞正是靠著這一點,在全國青年演員大賽中,征服了挑剔的專家和評委,從而獲得了一等獎。楊紅霞2000年被借調到河南省豫劇三團,連續演出了幾個現代戲,如:《香魂女》、《朝陽溝》、《村官》等。這些戲進一步使她提高了藝術素養,成為了近幾年來不可多得的優秀青年藝術家。在當今社會很多人都在被金錢所誘惑的時候,楊紅霞能夠不浮不躁地牢固堅守自己心目中的藝術陣地,一步一個腳印地探尋藝術真諦,實屬難能可貴。古人雲:涉淺水者得魚蝦,涉深水者得蛟龍。我們相信楊紅霞是一個不甘於淺嘗輒止的人,戲苑深處有奇葩。我們期盼著楊紅霞能夠成為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演好戲,德藝俱佳的具有大家風范的好演員。
9. 河南省豫劇一團的介紹
河南省豫劇一團前身為豫劇大師、愛國藝人常香玉創辦的「香玉劇社」(創立於1948年)。河南省豫劇一團現有國家一級演職員9名,國家二級演職員20名。
10. 河南省豫劇一團有什麼戲曲
河南省豫劇一團前身為豫劇大師、愛國藝人常香玉創辦的「香玉劇社」(創立於1948年)。河南省豫劇一團現有國家一級演職員9名,國家二級演職員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