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在什麼地方
江國都城遺址位於正陽縣大林鄉塗店,東西長2公里,南北寬1.2公里,總面積2.4平方公里。城南一公里,有滔滔淮水;城西南,有新石器時代的「卧牛堆文化遺址」,城東堰水環繞,入淮處,兩岸高聳,地勢險撥,古稱「鳳凰台」,百姓呼為「烽火台」。在古城遺址內,曾出土有商、周時代生活用陶器殘片。城址西北有一遺址,今稱「冢子園」,呈圓堆狀土堆,高8米,面積為2000平方米,是為古江亭遺址。江亭在西漢時猶存。江國都城遺址被當地政府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漢代石闕
正陽二高據史料記載和專家考證,江姓是以國名為姓。古代江國位於正陽境內,故而正陽是江姓的發祥地確鑿無疑。
公元前623年,楚國滅掉江國,江國子孫紛紛外逃,流落外地,以國為姓,始有江姓。
㈡ 河南省正陽縣在什麼地方考電工證
辦電工,電焊證,塔吊證找我,真證。15893135987.我也正陽的。
㈢ 正陽縣在哪 新華區屬於哪兒 急!求解
在駐馬店市
平頂山
㈣ 正陽鎮在什麼地方
比較著名的有重慶市黔江區正陽鎮和陝西咸陽市渭城區正陽鎮。
㈤ 正陽有哪些遊玩的地方
正陽有兩個地方值得一游—— 漢代石闕正陽縣漢代石闕位於正陽縣城的東關外,公路北側,當地群眾稱謂「望像台」。民國二十五年重修正陽縣志記載:「望像台在城東關外東岳廟前,有石壁厚二尺,東西長六尺。東首石塊八層高七尺許,西首石塊十一層高一丈許,頂上有石板雕刻如瓦屋式,檐角四齣,兩首側面斬齊,如門戶之一邊,似是古代石闕之左部…」正陽縣文化部門鑒於此「台」建築形式古老,同時在群眾中又有許多古代的傳說故事,就把它列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予以保護。1961年5月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在全省文物調查登記中,對此「望像台」進行了調查研究。才知道它是一座漢代石闕。 石闕距公路約15米左右,闕之北是東岳廟的廢墟。據縣志記載元代至元四年,邑人陳福成等人,曾在闕北廢墟上修建東岳廟;乾隆三十五年,邑人李成仁等又重修東岳廟。現僅存廢墟,其上瓦礫遍地,調查中也發現許多屬於漢代的遺物。可證在建東岳廟之前,原即有建築物。石闕僅存東闕,西闕已經損毀,調查中為尋找西闕的遺跡,曾在附近進行了詳細的鑽探,鑽探結果沒有發現什麼跡象。不過我們聽到群眾有這樣一個傳說:「很早以前望像台裂了大縫,中間可以過人,有一年瘟疫流行,死人很多,有人拿妖捉怪,忽一夜裂縫復合,長到了一塊」。很可能西闕是因迷信鬼神,拿妖捉怪的情況下被拆除的。
石闕是用青石條堆築而成,有子闕,闕身總高4.75米,母闕與子闕通寬2.10米,闕厚0.75米,全身略向北傾斜。闕基三層築成階梯形,底長3.7米,寬2.25米,中層長3.25米,寬1.75米。上層長2.6米,寬1.2米;基高0.67米。母闕闕身築石十一層,身高3.75米,子闕闕身築石八層,身高2.6米,闕頂單檐四注,母闕檐長2.25米,寬1.75米,高0.37米,子闕檐長1.12米,寬1.75米,高0.37米,其上皆雕瓦隴屋脊。由於石質比較粗劣,加之年久風雨侵蝕,闕身表面風化比較嚴重,大部分紋飾已模糊不清,只有部分還可以看出一點形跡,如在闕身的南面和東面的人物、牛、龍、鋪首、斜線和環形花紋。這些圖案花紋和在河南常見的東漢時期小磚側面的幾何圖案以及南陽畫像石上的圖象基本相同,惜未發現銘刻。這處闕的建築形式、築法、大小皆與今保存在登封的嵩山三闕極為接近,因此,很可能也是東漢時期所建的。
江國都城遺址
江,古封國,子爵位,建於西周初,滅於魯文公四年 (公元前623年),其疆域南濱淮水;北接蔡國,即今上蔡;東與息國毗連,即今息縣;西鄰道國,即今確山,面積相當於今正陽縣南半部,大約有800多平方公里。經考證:江國都城遺址位於正陽縣大林鄉塗店,東西長2公里,南北寬1.2公里,總面積2.4平方公里。城南一公里,有滔滔淮水;城西南,有新石器時代的「卧牛堆文化遺址」,城東堰水環繞,入淮處,兩岸高聳,地勢險撥,古稱「鳳凰台」,百姓呼為「烽火台」。在古城遺址內,曾出土有商、周時代生活用陶器殘片。城址西北有一遺址,今稱「冢子園」,呈圓堆狀土堆,高8米,面積為2000平方米,是為古江亭遺址。江亭在西漢時猶存。江國都城遺址被當地政府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㈥ 河南省正陽縣屬於哪個市
屬於駐馬店市。
駐馬店市下轄:驛城區、新蔡縣、西平縣、遂平縣、平輿縣、上蔡縣、正陽縣、泌陽縣、確山縣、汝南縣。
正陽縣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東南部,地處淮汝之濱,南與羅山、信陽隔淮河相望,東鄰新蔡、息縣,北靠汝南、平輿,西與確山接壤,京港澳高速、大廣高速、滬陝高速、新陽高速環顧四周。
(6)正陽在什麼地方擴展閱讀
正陽縣歷史沿革
西漢初年,置慎陽國。大將韓信的舍人欒說,因密告韓信謀反有功,於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被封為慎陽侯(侯國的都城在今縣城北20公里附近)。慎陽侯裔孫欒買之,因為私「鑄白金」於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被逮到京城長安處死。同年廢慎陽國,降為慎陽縣,此為正陽設縣之始。
魏、晉仍為慎陽縣。
南朝宋時,慎陽縣改名為真陽縣。
北朝東魏真陽改屬義陽郡(郡所在今信陽)。
北朝北齊並入保城縣(縣城在今宋店西北4公里)。
隋朝文帝開皇元年(公元581年)撤保城縣。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再設縣,名為真邱。
唐朝前期,真邱縣屬豫州(州治在今汝南)。武則天延載元年(公元694年),改名為淮陽縣。神龍元年(705年),再改名真陽屬蔡州。
宋、金,因之。
元朝,真陽又改屬息州(州治在今息縣)後屬汝寧府。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因戶編不足,撤真陽縣,並入汝陽縣。明代宗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置真陽鎮,設巡檢司。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真陽鎮升為真陽縣,屬汝寧府。
清順治年間仍名為真陽縣。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為避雍正皇帝名胤禛諱,改「真」為正,縣名改為正陽縣,屬汝寧府。
民國元年、二年(公元1912年、1913年),正陽仍屬汝寧府。
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8月,汝寧府改屬河南汝陽道。
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廢道,正陽縣屬河南省。民國21年(公元1932年),正陽縣屬河南行政第八督察區。
1949年3月12日,正陽解放。正陽縣先後隸屬於中共豫皖蘇第八專區(區治在今汝南)、確山專區(區治在駐馬店)。新中國建立後,正陽縣屬信陽專區。
1965年6月15日,信陽、駐馬店分設專區,正陽縣屬駐馬店地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河南省
㈦ 陳宗興正陽哪裡的
我們油坊店的
㈧ 河南省正陽縣和羅山縣搭界的地方是什麼地方
河南省正陽縣和羅山縣大街的地方是什麼地方?這個地方名字確實弄不懂,弄不懂可以網路一下查一下。
㈨ 第一次來正陽,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或者吃的
正陽有兩個地方值得一游—— 漢代石闕正陽縣漢代石闕位於正陽縣城的東關外,公路北側,當地群眾稱謂「望像台」。民國二十五年重修正陽縣志記載:「望像台在城東關外東岳廟前,有石壁厚二尺,東西長六尺。東首石塊八層高七尺許,西首石塊十一層高一丈許,頂上有石板雕刻如瓦屋式,檐角四齣,兩首側面斬齊,如門戶之一邊,似是古代石闕之左部…」正陽縣文化部門鑒於此「台」建築形式古老,同時在群眾中又有許多古代的傳說故事,就把它列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予以保護。1961年5月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在全省文物調查登記中,對此「望像台」進行了調查研究。才知道它是一座漢代石闕。 石闕距公路約15米左右,闕之北是東岳廟的廢墟。據縣志記載元代至元四年,邑人陳福成等人,曾在闕北廢墟上修建東岳廟;乾隆三十五年,邑人李成仁等又重修東岳廟。現僅存廢墟,其上瓦礫遍地,調查中也發現許多屬於漢代的遺物。可證在建東岳廟之前,原即有建築物。石闕僅存東闕,西闕已經損毀,調查中為尋找西闕的遺跡,曾在附近進行了詳細的鑽探,鑽探結果沒有發現什麼跡象。不過我們聽到群眾有這樣一個傳說:「很早以前望像台裂了大縫,中間可以過人,有一年瘟疫流行,死人很多,有人拿妖捉怪,忽一夜裂縫復合,長到了一塊」。很可能西闕是因迷信鬼神,拿妖捉怪的情況下被拆除的。
石闕是用青石條堆築而成,有子闕,闕身總高4.75米,母闕與子闕通寬2.10米,闕厚0.75米,全身略向北傾斜。闕基三層築成階梯形,底長3.7米,寬2.25米,中層長3.25米,寬1.75米。上層長2.6米,寬1.2米;基高0.67米。母闕闕身築石十一層,身高3.75米,子闕闕身築石八層,身高2.6米,闕頂單檐四注,母闕檐長2.25米,寬1.75米,高0.37米,子闕檐長1.12米,寬1.75米,高0.37米,其上皆雕瓦隴屋脊。由於石質比較粗劣,加之年久風雨侵蝕,闕身表面風化比較嚴重,大部分紋飾已模糊不清,只有部分還可以看出一點形跡,如在闕身的南面和東面的人物、牛、龍、鋪首、斜線和環形花紋。這些圖案花紋和在河南常見的東漢時期小磚側面的幾何圖案以及南陽畫像石上的圖象基本相同,惜未發現銘刻。這處闕的建築形式、築法、大小皆與今保存在登封的嵩山三闕極為接近,因此,很可能也是東漢時期所建的。
江國都城遺址
江,古封國,子爵位,建於西周初,滅於魯文公四年 (公元前623年),其疆域南濱淮水;北接蔡國,即今上蔡;東與息國毗連,即今息縣;西鄰道國,即今確山,面積相當於今正陽縣南半部,大約有800多平方公里。經考證:江國都城遺址位於正陽縣大林鄉塗店,東西長2公里,南北寬1.2公里,總面積2.4平方公里。城南一公里,有滔滔淮水;城西南,有新石器時代的「卧牛堆文化遺址」,城東堰水環繞,入淮處,兩岸高聳,地勢險撥,古稱「鳳凰台」,百姓呼為「烽火台」。在古城遺址內,曾出土有商、周時代生活用陶器殘片。城址西北有一遺址,今稱「冢子園」,呈圓堆狀土堆,高8米,面積為2000平方米,是為古江亭遺址。江亭在西漢時猶存。江國都城遺址被當地政府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