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務工作規章制度
❶ 行政服務中心上班時間有統一規定嗎
行政服務中心屬於政府機構,所以行政服務中心上班時間有統一規定,一般是周一至周五。
但時間會根據當地規定不同而不同。比如深圳市行政服務大廳的上班時間為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2:00、下午2:00—5:45;法定節假日、延時服務和預約服務時間除外。
行政服務中心原名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是集信息與咨詢、審批與收費、投訴與監督於一體的綜合性行政服務機構。
(1)便民服務工作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行政服務大廳的主要職能 :
(一)負責行政服務大廳的管理與服務;制定行政服務大廳管理辦法並組織實施,指導進駐單位為企事業單位和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服務,為進駐大廳單位順利開展工作搞好協調和服務;
(二)積極推進行政服務大廳的電子政務建設;組織進駐行政服務大廳單位的行政審批辦證電子政務系統的開發應用及維護管理,提高審批辦證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三)制定並組織實施行政服務大廳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制度,完善公開辦事制度、規范辦事程序、簡化辦事環節,不斷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檢查、督促行政服務大廳進駐單位為市民和企事業單位提供規范、透明、高效、優質服務;
(四)提供相關的政策咨詢、辦事指引,介紹辦文辦事規范,受理服務對象對窗口服務的投訴,接受有關建議;負責對重大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督導和協調;
(五)統一組織對大廳進駐單位窗口及其工作人員進行考評,對工作人員的考評結果作為原單位對其年度考核等的重要依據;
❷ 政務服務中心需要遵守哪些法律法規
自198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委行政法研究會成立至今,我國集中式行政法典的創制已有20年,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先後頒布了《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監察法》、《行政復議法》、《立法法》、《行政許可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公務員法》等。這些集中式行政法典既是行政權力運行的規則,同時也貫徹了許多先進的法律理念,為新的執法方式的產生奠定了法律基礎。其中與行政審批服務機構的產生有密切關系的法律規則和法律理念主要有:
1、行政便民。行政便民是指行政機關應當盡可能採用便捷方式,方便行政相對人與政府打交道,並為行政相對人提供周到的服務。我國許多法律對此都規定了具體的、可操作的「便民」措施,有的甚至將「便民」直接確定為法律原則。
2、行政公開。行政公開是指行政機關的重大行政行為或與公民權利義務直接相關的行政行為,要通過一定的方式讓公民知曉,以保障行政相對人的知情權。行政相對人的知情權則對應著行政機關必須履行的告知義務。
3、行政效率。法律主要通過一些保障規定而保證行政效率。第一,在保障行政相對人基本人權和公平行政的前提下,規定簡易行政程序,使行政手續簡單化。第二,設置時效或期間制度,使行政行為的各個步驟都受到法定時間的限制而不得拖延。行政機關的拖延,可能造成默許相對人的權利。第三,規定替代制度,即在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能履行法定義務時,由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由其他工作人員代為履行的制度。
❸ 政府服務包括哪些內容
大方向來說政府提供如下服務:
1、提供就業服務和基本社會保障等基本民生性服務。
2、提供教育、醫療、公共文化等公共事業性服務。政府責無旁貸。
3、提供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等公益性基礎服務。(路電網、公路網、水利網、鐵路網、通訊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屬於公益性的部分直接承擔起來)。
4、提供生產安全、消費安全、社會安全等公共安全性服務。
(3)便民服務工作規章制度擴展閱讀:
公共服務,是21世紀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發展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事業,為社會公眾參與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務以合作為基礎,包括加強城鄉公共設施建設,強調政府的服務性,強調公民的權利。
公共服務(public service)狹義的公共服務不包括國家所從事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等一些職能活動,即凡屬政府的行政管理行為,維護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的監管行為,以及影響宏觀經濟和社會整體的操作性行為,都不屬於狹義公共服務。
因為,這些政府行為的共同點,是它們都不能使公民的某種具體的直接需求得到滿足。公民作為人,有衣食住行、生存、生產、生活、發展和娛樂的需求。這些需求可以稱作公民的直接需求。至於宏觀經濟穩定、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等則是公民活動的間接需求,不是滿足公民特定的直接需求的。
公共服務滿足公民生活、生存與發展的某種直接需求,能使公民受益或享受。
譬如,教育是公民及其被監護人,即他們的子女所需要的,他們可以從受教育中得到某種滿足,並有助於他們的人生發展。如果教育過程中使用了公共權力或公共資源,那麼就屬於教育公共服務。
但是,諸如執法、監督、稅收、登記注冊以及處罰等政府行為,雖然也同公民發生關系,也是公民從事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所必需的政府工作,但這些類別的公共活動卻並不是在滿足公民的某種直接需求,公民也不會從中感到享受,只是公民活動的間接公共需求的滿足,所以類似政府行為都不是公共服務。
參考鏈接:網路--公共服務
❹ 窗口服務行為規范是什麼
儀容儀表要求:穿著整齊,服務規范,儀表端莊;文明用語要求:文明禮貌,態度和藹,語氣親切,表達清楚;服務態度要求:主動熱情,態度誠懇,行為文明,服務周到。
❺ 怎樣建設社區便民服務平台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築科學的城市管理體系,對於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構建城市安全管理體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現代城市的發展與管理重點是安全管理,所以,推進城市安全管理、維護社會穩定、環境整治等方面的改革創新,構建城市安全管理體系,營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是現代城市管理的第一要務。對此,應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建立城市安全管理體系。要推進和探索城市安全管理體系建設,確定體系建設的責任、目標和分工。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倒查制度,充分發揮城區安全管理信息、隊伍和監督網路的作用,健全完善防範突發安全事件、重大自然災害和社會風險的預警應對機制,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企業安全生產監察執法力度,強化對重點領域的監管安全管理。提高各種自然災害預測預報和防災減災能力。深化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加強對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預警監測和應急防控能力,推進食品安全工程建設。完善治安行政管理長效機制,依法嚴厲打擊各種刑事犯罪活動,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2.建立有效的應急管理機制。要落實《處置群體性事件實施辦法》,健全群體性事件預警、復雜矛盾化解和妥善處理機制,建立健全公共安全突發性事件工作機制和應急救援、社會動員機制。加強城區應急指揮中心的隊伍建設和工作機制建設,提高預防和處置群體性事件和公共安全突發性事件的能力。落實定期排查、歸口調處、領導包案、個案督辦等制度,暢通訴求渠道,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利益問題。認真貫徹《信訪條例》,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完善人民調解、治安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銜接的工作制度,教育和引導群眾用合法形式表達訴求,努力把各種社會矛盾消除在萌芽狀態。
3.強化城市管理和環境建設功能。努力推進城市管理的法制化、規范化、數字化建設,完善城市管理指揮和監督體系,明晰部門管理職責和范圍,理順城市管理執法體制,創新城市管理模式,由街道辦事處履行屬地管理權利並承擔行政執法的屬地管理責任。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步伐,逐步完善市政配套設施,加大對重點地段的環境整治和城市管理力度,繼續保持查處違法建築和違法用地工作的高壓態勢。深入開展環保宣傳教育活動,不斷加強環境監督管理能力,完善環境綜合治理機制。
二、構建公共服務管理體系,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共同發展
構建公共服務管理體系,創新公共服務體制,強化政府公共服務功能,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產品,在城市發展和管理中十分重要。
1.構建全面的政府公共服務管理體系。以創新公共服務體制和提升政府公共服務功能作為構建公共服務體系的核心內容,根據公共服務的規模和范圍,有效地配置政府資源,進一步劃分區、街、社區的公共服務職責,建立起相互銜接、合理分工、規范高效的社會管理三級框架。切實推進電子政務建設和政務公開,建立順暢高效的政府服務運行機制。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公共財政投入力度,擴大公共服務供給,提供最優質的公共服務產品。在某些公共服務領域探索引入企業化經營和管理模式,充分運用企業配置資源的方法,激發政府服務的動力和創造力,提高政府服務的效率和效益。
2.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深化文化管理體制、文化執法體制和文化系統人事制度改革,推動文化事業持續全面發展。繼續完善公共文化設施體系,重點搞好圖書館新館和社區圖書館建設,發揮公共文化場館作用。大力培育群眾文化活動主體,進一步完善三級群眾文化網路,構築文化人才高地。
3.推進教育和體育事業發展。以改革和創新學校管理制度、構建校本研修制度和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為主線,努力形成法人制度健全、辦學行為規范、組織管理科學的學校自我發展機制。進一步創新辦學體制,建立有效的教育資助體系,扶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的發展,多渠道解決好外來人口子女的義務教育入學問題。積極探索群眾體育社會化、商業化模式,帶動全區體育產業發展。
4.提升衛生和健康服務水平。構建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拓展社區衛生服務內容。以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和技術水平為重點,大力加強專科業務建設和衛生基本設施建設,提供多層次、多途徑、全方位的醫療衛生保健服務,切實解決看病難問題。加強醫療質量監管、執法監督管理、行業協調管理,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衛生監督執法、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等體系,促進轄區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加強基層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網路建設,積極創建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
5.建立勞動和社會保障服務體系。積極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妥善安置幫扶轄區困難失業人員就業。引導和幫助轄區戶籍應屆大學畢業生和失業人員自主創業,並在優惠政策和資金保障等方面給予傾斜。建立企業勞動守法誠信管理體系。積極推進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各項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完善社保管理服務體系。做好低保工作,開展扶貧幫困活動,建立新型的社會救助和社會保障體系。
三、構建社區服務體系,建設平安和諧社區
1.構建社區服務體系。以創新社區服務體制、拓展社區服務領域和完善社區服務網路為核心內容,全力構建社區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社區工作機制,抓好基層政權的組織建設,調整社區規模,創新社區工作站的運作模式,充分發揮其基層基礎工作的作用。理順社區黨組織、工作站、服務中心、居委會、業委會等各服務主體在社區服務中的關系,形成社區公共服務、互助服務和自助服務協調共存的社區服務格局。
2.完善社區管理服務體制。建立完善政府行政事務和社區服務事務分離的社區管理體制,堅持管理下沉、權力下沉和財力下沉的工作方針,深化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工作站的改革,明確界定兩者的工作職責、內容和關系。深化「居站分離」、「職能分開」改革,規范社區工作站的管理,強化社區工作站的政務服務職能。規范街道對社區居委會的管理方式,實現從行政管理向協調指導服務方向轉變。強化社區自治功能,健全社區居委會的民主選舉、民主議事等制度。開展平安和諧社區創建活動,提高社區建設整體水平。
3.拓寬社區公共服務領域。更新社區服務觀念,探索社區服務社會化、市場化、規范化的方式方法,健全社區服務網路,鼓勵公益性民間組織進入社區服務領域。重點發揮社區服務站等服務場所的功能,為社區居民提供多樣性的便民利民服務。積極開展面向特殊居民群體的社區服務,整合各類服務熱線、呼叫熱線,建立轄區全覆蓋的社區信息化服務平台,提高服務的時效性。加強社區志願者隊伍建設,廣泛開展睦鄰友善、守望相助的社區義務服務活動。
4.完善社區的基本建設。積極推進轄區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尋求社會各界多方參與、合力共建、共居、共管的新方法,探索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政府主導、市場化管理的新途徑。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幫助轄區社區配齊辦公用房,配備比較完善的社區服務和活動場所。加大社區環境建設投入,大力整治社區環境,建設綠色社區。
5.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做好新任或當選社區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工作,不斷提高社區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質,繼續推進社區工作者隊伍的職業化和專業化。逐步提高和改善社區工作者的待遇。繼續整合協管員隊伍,加強業務培訓,建立管理體制,有效利用社會管理服務的力量。加強統籌協調,使社區工作站和社區居委會成為共同建設平安和諧社區的合力。
❻ 公安部便民利民30條措施,其中戶籍管理內容是什麼
各地交管部門具體落實公安部30條便民措施
北京:規范公安執法出台30條新措施
北京市公安局為進一步方便市民,在公安部30條便民措施的基礎上,推出20條便民措施。此次出台的20條便民措施涉及戶籍管理、交管、消防、治安、出入境管理等各個方面。這些與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措施在今年之內將陸續開始實施。
交通管理方麵包括:一、實施變更通告制;二、推行機動車售前檢驗制度;三、全面引入律師介入交通事故處罰制;四、在網上開展行政審批業務等。
戶籍管理方麵包括:從兩個方面來便民利民,一個是降低門檻、放寬限制,另外一個是簡政放行,下放審批許可權。
出入境管理方麵包括:一、取消境外人員暫住證,二、設立綠色通道,為首都的經濟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群提供高效便捷服務。不僅讓北京市民受益,而且也為在京的外國朋友提供了方便。
除了這20項便民利民措施,針對過去群眾反映比較多的公安幹警執法方面的問題,北京市公安局還出台了規範文明執法的30條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於各類案件的接處警有了更明確的規定。
海口市警方自削權力推出四十項便民利民新措施
從9月1日開始,海口的購車人將不會再遭遇「買車容易辦證難」的尷尬,車行將有望一手交車一手合法代為辦理完整證照。這個體現人本精神的變化,來自於海口市公安局今日推出的《四十項便民利民新措施》。
據悉,海口市公安局今日推出的四十項便民新措施,是此前公安部推出的三十條便民利民措施的細化,在戶籍、交通、出入境和消防四個方面之外,又增加了邊防管理和治安管理兩方面的內容,加強了服務,削減了權力。
公安部便民措施實施 各地百姓享受便利
公安部便民措施30條實行:百姓旅遊更方便
這30條便民措施中,居民可以按需申領出入境證件的規定也開始正式施行。居民只要憑身份證和戶口簿就可以申領到出入境證件,大大方便了百姓出行。
家住在北京通州的石俊適老大爺,今天第一個享受到了便民政策帶來的便利,聽說可以以個人身份辦理出入境證件,石大爺想辦理前往新馬泰旅遊的護照,但是又怕去晚了要排隊,所以一大早就從通州的家騎車趕到了辦證點,方便快捷的辦理手續讓石大爺非常的高興。>>>詳細內容
公安部便民措施30條實行:新規圓了百姓駕車夢
公安部的30條便民措施全面實行,其中涉及交通管理的有17條,改革力度也最大,按照新舉措,70歲以下的健康老人和部分殘疾人都有了實現自己駕車夢的機會。
62歲的湯洵是浙江大學的一位教授,9月1日大早他就來到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車輛管理所報名,申領小型機動車駕駛證。
僅9月1日一上午,杭州市就有50多名老人通過了駕駛身體適應性檢測,他們即將開始學習駕駛。>>>詳細內容
黑龍江,殘疾青年徐濱領到全省第一份殘疾人駕駛機動車「Z」型學習駕照、行駛證和牌照。
徐濱自幼因小兒麻痹左下肢殘疾。四十多年來,他使用過手搖車、電瓶車和機動三輪車,如今又開上了自動擋轎車,他的駕車經歷,足可以見證中國殘疾人以車代步的全部歷史。>>>詳細內容
公安部便民措施30條實行:交通事故調解「人性化」
便民30條圓了很多人的夢想,這些便民措施的出台不僅僅方便了市民的生活,它更加體現了一種細微處的人文關懷。在南京市交管部門,連交通事故的處理方法也發生了改變。他們首次採用的事故處理沙盤,將事故發生的全過程進行模擬演示,讓當事人雙方都服了氣。
在砂盤上,警方對雙方在事故發生前、發生時的情況進行詳細的剖析,接著當事人雙方又針對各自行車速度、事故原因和責任判定展開了激烈的爭辯。最終,警方依據事故記錄和現場分析的情況,合理地判定了雙方的責任和賠償辦法。 >>>詳細內容
公安部便民措施30條實行:戶口隨父隨母更自願
孩子常住戶口登記隨父隨母可以自願選擇,隨父登記北京戶口具體怎麼辦理?4日,北京市公安局公布了實施細則,從9月5日起,派出所將在兩年內分期分批受理申報入戶。>>>詳細內容
公安部推出的這30條便民利民措施,強調了公安機構服務的時間意識,縮短了一系列群眾意見強烈的「時間門檻」。將服務向業務前沿延伸,推動服務的市場化進程。政府創新執法理念,樹立服務觀念,在工作的每一個環節為老百姓想得妥貼、周到,才能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