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戶網站運營者的商業模式
1. 門戶網站的盈利模式有哪些
廣告
這是目前最主要的盈利模式。
通過網路銷售產品。比如各種購物網站
注冊會員,收會費。比如各種視頻娛樂網站
游戲網站。這就不用說了,充點卡,賣虛擬物品盈利。
以上是最常見的幾種網站盈利模式。
最後,盈利模式沒有固定的,未來可能還會有新的模式出現。
2. 建立一個成功的門戶網站的基本要素是什麼
一般來說,客戶都要經歷這樣的過程:從開始上網時亂逛式的點擊(click/pageview),到被內容留住(stickiness),再到被專業性、個人化的定製服務所吸引,注冊成為某網站的忠實客戶(loyalty),最後被專業的個人化的服務所打動而開始支付(payment),這就是一個客戶對網站的需求,它也驅動著網站服務升級。對客戶來說,他付出了:上網時間與精力;費用——包括上網電話費和網路使用費、網上購買支付的費用;隱私——為了讓別人更好地為你服務,就得犧牲一部分隱私,筆者所付出的代價就是每天都會接到二、三十封商業垃圾郵件。
一個網站得到的是:1.費用方面。獲得高點擊率後就可以收取一部分廣告收入,當然你的內容粘性越大,廣告收入越高;ISP接入的費用,也就是用戶在你的網上消費的時長;信息分成費用比如中公網上的游戲,能與169進行費用分成;電子商務支付的費用,包括買商品、專業資料庫查詢、炒股服務等等;2.資產方面。對商業網站來說更重要的是獲得信息資產,包括——無形資產,如網站知名度,特別是門戶網站,用點擊率、點擊率加客戶停留時間來測量;客戶資料價值,客戶注冊後,你可以獲得客戶資料,分析客戶的需求,進行定製性服務,讓客戶更滿意;信息資料集成,網路開設後逐步累積的各類信息資料並相應匯聚成了各種分類資料庫;可擴展的技術支持平台,在與客戶的互動中日臻完善形成網站獨特的可擴展的技術平台,並可隨著市場與客戶需求的變化而在這一平台上不斷增加內容與服務手段、成熟和具有擴展性的品牌形象、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
以客戶分析入手總結一個網站的收入流是投資銀行較常用的手段,主要包括以下指標:1.頁面訪問次數(pageview)——點擊率;2.停留時間——粘性;3.回訪率——忠誠度;4.支付。這是網站的未來收入和資產定價的基本標准。高盛公司最早評價門戶網站的模型就是所謂市值比訪問量模型(Steve Harmon),從而計算出Yahoo!每個客戶價值為798美金,通過這個相對指標大致可以估算每一個客戶的價值,再根據客戶增長的速度反過來推算網站的市場價值;隨著網站內容的豐富,特別是Internet在近3年內由信息搜索發展到虛擬社區使得內容的粘性日漸變成評價指標,於是衡量網站價值的模型=頁面訪問量*停留時間,高盛以此為依據認為AOL的客戶價值超過Yahoo!。99年以來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使得注冊客戶量越發顯著——即客戶忠誠度和客戶信息對於銷售者有著重要的意義。Yahoo!從單一門戶到提供大量個性化服務而獲得注冊客戶的顯著增長,從而獲得了巨額的中介收入而演變為電子商務的門戶,成功的轉型是它高股價的業績來源,同時也從某種角度證明:注冊客戶成為更具有價值的群體,因此第一種評估方法有被改進為市場價值/注冊客戶價值,通過對注冊用戶增長率進行分析(Subscriber growth),而且把注冊客戶帶來的無形收益進行統計(per user statistic)——客戶的支付率和支付能力,常用的指標是市價/銷售額(Price/Sales rate) 模型。
商業網站評估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內容就是對未來的預期分析。眾所周知,如果網路公司不是代表了未來的商業模式,類似Amazon這樣連續5、6年都虧損的公司,估價可能只有5美元,而不是現在的300美元,可從數學分析角度就很難估價未來預期。但相對指標對描述客戶價值是非常有益的,而且對尋求上市的網站公司的價值評估也起到重要的作用。按照目前我國的上市公司數據披露原則,利用收益/現金流貼現來評估網路公司價值將成為最重要的方法,所以在具體運用中就必須要把預期商業平台的擴展納入到評估體系裡,必須要考察網站平台的擴展性和獨特性。
市場/客戶的需求一步一步地驅動著網站向成熟商業模式發展,同時網站本身又有著自己為滿足需求進行的供給性驅動,兩者的合力共同推動著互聯網站服務的變化。
網路技術和商業運營平台的價值
互聯網領域中許多網站的建立是根據不同資源推動建立的,大致可分為兩大類型:早期的公司主要是以技術作為驅動的,創始人都是計算機或通訊技術等方面的人才或愛好者,由自娛自樂到創造出有特色的網路服務模式,楊致遠與Yahoo!、丁磊與Netease都是典型代表,在市場利益的推動下從網路的技術平台轉向網路的商業平台;另一種則是從純粹的商業模式出發,往往與大量的風險資本和商業合作夥伴相關聯構成新的網路公司,如Amazon、eBay,中國的sohu、8848等。90年代中後期以前主要是技術推動為主,隨著資本市場對網路認可度的加強,商業模式是最主要的網路公司的驅動因素,技術推動的公司也逐步轉向了以商業模式驅動的公司,商業運行平台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由此就不得不深入研究網路公司價值驅動的重要因素——技術和與之配合的商業運作平台的拓展性(Scalability)。
技術平台應該包含:接入技術——包括接入途徑的多樣化、接入設備的多樣化和接入速度的快速性;內容技術——由於接入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站開發的內容技術也就將從以文本為主的內容開發模式轉向內容的多媒體;軟體技術——主要是軟體跨越多種硬體平台的技術,要求有比較好的適應性,如現有的JAVA編程軟體等;安全技術——電子商務的核心是安全,包括自己網站本身的安全、資料庫的安全、支付安全等;應用技術——如個人通訊和交互能力等;資料庫技術——支撐個性化和極大化擴展的能力,以及潛在的技術創新和模仿能力。
網路虛擬商業運營平台應該包含:網站前景和戰略;現有規模和未來規模擴展性,包括橫向和縱向平台的擴展性;商務模式風格,比如,是選擇媒體的商業運作還是選擇電子商務,電子商務中選擇B TO C還是B TO B等;網路品牌的遞延能力和品牌策略;營銷能力,包括營銷戰略、市場推廣、配銷體系和渠道管理,庫存和內部形成的價值鏈;財務和融資能力;吸收和創造價值的能力;獨特的戰略資源和廣泛的戰略聯盟關系;等等。
中國網路技術平台的價值=技術的應用能力+技術變革的適應能力。完全的技術創新能力可能對中國是不完全適合的,如在中國窄帶的既定條件下過分追求多媒體技術,就會影響技術的應用空間。在中國不是越領先的技術就是最好的,而是最實用的技術可能是最佳的,因此技術創造出的價值最高的評價標準是:網民受眾量,包括潛在的網民,如行動電話和呼機用戶本不是互聯網的網民,通過WAP技術和雙向尋呼技術,有可能一下子使他們成為網民,如果一項技術能創造出最好的性能價格比使得網民受益或通過一項技術擴大了潛在的網民,都是非常有價值的技術。
網路商業虛擬平台比傳統的商業運作平台更具有擴展性,Amazon從賣書到CD,再到玩具等等,其擴展速度比真實商業擴展的速度快、地域廣,甚至連中國的客戶都到Amazon上直接買書,這種生長力度是傳統商業不可比擬的,但是網站商業平台要符合現有的一系列外在環境,也要符合傳統商業的規矩——即外在的商業環境、品牌的遞延性、加入新商業業務單元的成本收益等,也就是說平台擴展是有其客觀局限性的,所以筆者認為不管當前網路公司經營的方式方法是怎樣的,未來向專業化轉變的趨勢是不可避免的。另外,網路的商業平台必須和現實的商業平台相配合才能實現,傳統商業平台是靠傳統因素相砌而成的,現在也不可能完全虛擬,網站實際上是混合的商業模式——即現代和傳統的混合才有可能比較成功。光有信息的虛擬商業平台是完成不了消費者支付的,Amazon作為世界級電子商務的領頭羊仍然需要傳統的「倉庫」,8848不管概念怎樣領先也需要建設好配送系統,因此中國的商業平台可能是:「信息(包含客戶價值等)+虛擬商業擴展+傳統因素」才能實現。
必須指出的是,中文網路商業平台中還需要包含對新知識內涵的尊重——也就是對「知本」要素的重新詮釋。在現時代中國公司法律框架下,如何確定內部組織中人力資本股權和相應的知識與商譽股權以及保護出資人利益,都會影響著中國網路公司的創新能力。Internet網路實質上是以知識為核心競爭力的創新性企業,如果沒有知識創新的組織模式,則核心競爭力也就沒有了。
高盛公司的門戶網站分析報告中指出成功網站必須具有6c要素:即連接性(connect)、 導航(context)、內容性(content)、商務(commerce)、通信(communication)、社區性(community);現在又提出轉向新6C,即方便性(convenience)、聚合性(convengence)、整合(consolidation)、競爭性(competition)、合作性(cooperation)和客戶關系(customer relationships)。高盛的研究也突出強調了客戶和技術平台的問題,而在新6C中更多地引進了技術變革性含義,如接入和接入設備的多樣性,但更重要的是引入了商業規則,如客戶關系、合作性和競爭性。這一點筆者更欣賞約翰·哈格爾三世在其《網路價值》中對分析模型的分解性的研究,從而能細致地評價一個網路公司的價值和其已具有的和潛在的競爭優勢。有學者把其歸納為下圖:
投資的目的是為了盈利——投資Internet也同樣就是讓網路公司能獲得更快的發展機會,如果網路公司始終達到不了利潤增長預期,其結果就會是「泡沫破滅」。所以網路的心理預期可以說是生死攸關。筆者以為一個好的網路公司必須具備四大預期要素
★ 擴大網路服務客戶的能力
★ 從單一的服務項目領導地位變為行業的領袖,以至有可能是自己的網路商業平台和模式標准成為公認的典範,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
★ 具有快速容納各類商業模式的能力,使網路上商業平台虛擬擴展能力具有韌性、彈性與可塑性
★ 有明顯增長的現金流和利潤指標預期
美國的莫斯管理咨詢公司的研究認為,在線服務的企業價值基本上由客戶群以及市場營銷資產(佔40%到50%)、數據軟體和其他知識產權資產(佔30%到40%)、其他有形資產(佔10%到20%)等3大部分組成。
筆者以為,雖然客戶群概念很重要,但其與市場營銷資產的比重明顯過高,網路公司不僅要增加資產,更要找到盈利的道路——即所謂的商業模式,所以必須加上商業模式,還有知識創新能力。
商業模式左右資本價格
從投資者角度來說,對高速增長的、在一個市場中佔主導或引導地位的公司必然會表現出熱情。在美國,投資者所青睞的,如Yahoo、AOL、eBay、Amazon等,都是在一個戰略性的、高速增長的市場里佔有主導性地位的公司,而且這些公司成長得很快。能夠在快速增長的市場中佔領先地位,有很好的、有經驗的管理團隊,有可行的、具有說服力的商業模式,一般說都將受到投資者的青睞。
目前中文互聯網公司的商業模型大都拷貝自美國,實際上成功的商業模式會是各種各樣的。但不管是哪種商業模型,成本/利潤概念與投資效益分析,取得一個用戶需要多少成本,為這個用戶服務要花多少成本,用戶在使用服務的生命周期里能為公司帶來多少收益,這些都是不可忽視的問題。以電子商務為例,據信息產業部透露的一些最新數字:國內電子商務網站已發展至200多個;1999年總交易額達2億元,較1998年增幅達一倍以上;預計近兩年將進入快速增長期,預測2000年底電子商務交易額將達8億元,而到2002年有望達到100億元。這樣快速發展的勢頭完全可以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服務模式。
即使在美國,當前投資者對網路公司的態度與前些年也有了明顯的變化,突出表現在對長時間虧損的看法上,至少是區別對待的。具體而言,對於B2B模型的網路公司,投資者關注的是有沒有一個有說服力、能成功的商業模型,如果能在短期或中期執行商業計劃,投資者會容忍暫時的虧損;而像yahoo、eBay這樣處於相對成熟的市場,有相對成熟的商業模型、一流管理團隊的網路公司,投資者就會比較注重盈利。對於一直領導B2C模式的商務先鋒Amazon公司,從去年底的種種變化分析,投資者正在慢慢失去耐心,因為在市場日益成熟、商業模型清楚的情況下,公司仍然不斷地虧損,且虧損數額正在不斷增大,已使投資者對其產生利潤的信心越來越低了。
如果從資本市場角度分析,互聯網題材的實際深度和廣度不但遠遠超越以往,而且也完全突破了行業和生產方式的局限,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網路股作為一種題材由興盛至衰敗的輪回周期決非三年五載就會宣告結束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資本市場中的網路概念受青睞的程度將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保持較快的上升勢頭,網路股具有被市場接受和認同更寬闊的市盈率彈性區間。通常而言,傳統行業的市盈率震盪區為5-30倍;而傳統高科技公司股價的市盈率震盪區間為20-100倍;網路股較傳統高科技公司具有更廣闊的市盈率區間早作為國際資本市場的一種共識,因而以市盈率指標來簡單判斷網路股的炒作顯然是不合適的。
在1999年,國內的網路股主要指有線電視網路為主,而2000年後網路股已明顯向互聯網轉向,顯然是受到境外上市的刺激,特別是China.com的上市成功,以及大量的國際風險投資進軍中國,增添了人們對網路公司的想像力。中國控股網路公司是符合中國A股市場規則的,因為中國股票市場是主板市場,其主要特徵是按收益來評判股票的股價,而二板市場則主要以活躍度評價股票。中國上市公司通過出資控股網路後,可以促進網路公司成長,如再能到境外融資和上市,上市公司還可以獲得豐厚的資產回報。這樣上市公司既可以保證上市公司自身業績,同時為未來獲得收益打下了基礎。主板市場永遠是按業績評價公司的,不可能完全靠概念,而現有的中國網路公司基本上盈利能力不好,現正處於需要投資的時期,核心是提高客戶群價值、虛擬商業平台的價值和與傳統配送、支付等商業環境互動,從而獲得資產增值。
當前階段筆者認為境外投資者最為看重的是網站的商業模式,或者獨特的資源——如中國概念,中華網的新華社;本地化的忠實客戶群體;本地化的配送體系;網站技術和商業運營平台擴展性等。因此我們在衡量一個網站時,要以國際投行的角度來評價,在國內,投資人的眼光評價控股網路公司的上市公司一定仍是「業績+概念」,網路公司在未來可能會得到資產性收益,但當前不能獲得收益,而且可能需要上市公司繼續不斷的投資。但因上市公司對其控股的網路公司投入過度,導致上市公司收益嚴重下降,這就非常危險了。控股網路公司的上市公司未來從網路公司中獲得的主要收入是投資溢價,從而提高上市公司的資產凈……
3. 請教各位網路高手:建一個門戶網站靠什麼盈利他的商業模式是怎樣
你的問題很復雜!!
真誠希望提問的朋友能夠說具體的方向和東西來!由於你的問題比較籠統讓很多朋友無從下手。
以下內容--希望可以幫到你!
當前,網站虧損是制約網路經濟發展的關鍵。網站在經歷了痛苦的陣痛之後,正在積極的、然而又是艱難的探尋著網站的發展之路、贏利之路。出水尚留兩腿泥。繼續探路的志向是可貴的,然而繼續探路的思維應該是清醒的。
網站虧損 症結在那
1、理論上的誤導
當電子商務的大潮滾滾而來的時侯,一些人用炒作時髦概念,代替了冷靜的、科學的、前瞻的理性研究。正是在「做電子商務不必贏利」。「贏利是以後的事情」這些說法的誤導下,相當一批網站,以《亞馬遜》為榜樣,追逐「全國第一」,「中國最大」。創造「眼球吸引力」,玩「大手筆」,爭當一夜暴富的「智本家」。以致大量的,極其寶貴的網上資源被浪費了。無味的廣告,撲天蓋地的搞「燒錢大比拼」。收割眼球注意力的結果,只是收割了虛名。虧損網站,比比皆是。
然爾,當網站由熱浮躁,走向了冷思索,一些人又預言網路的寒冬到來了。開始質疑互聯網有無經濟支點;開始唉嘆電子商務網站能否繼續生存?
這種理論上的忽冷忽熱,不能不說是中國電子商務發展進程中的一個病灶。
2「模式定型論」的偏見。
一些懷揣「網路模式論」「上市唯一論」的人,初期並沒有認真的、全面的審視美國的新經濟。就以為找到了「一夜暴富」的真經,,迫不及待地圈錢上市。妄圖創造「轟動效應」。以至整天看著別人的臉子、淌著別人的步子走路。揮金炒作轟動效應的結果是網站長期虧損;釣金龜的誘餌,未能釣回一根竿錢。
去年納斯達克的一場秋風,讓上市者心悲,未上市者心驚,盼上市者心冷。現實,使人們開始認識到:克隆過來的洋模式未必適合中國的國情;上市也並不是網路企業成功的標志;資本市場更不是醫治網站百病的神醫。
於是一些人開始了冷思索,開始重新審視美國的新經濟。
正是這種冷思索,使人們看清了以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為代表的美國新經濟。正在悄悄地經歷一個轉型期。其最明顯的特點洽洽就是新經濟和傳統經濟的融合。網路經濟依託傳統產業,又引領和帶動傳統產業向前發展。
而我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把網路經濟和傳統經濟割裂開來,對立開來。這就丟掉了網路經濟最大的一塊後方根據地;失去和放任了電子商務引領和帶動傳統產業發展的責任和經濟支點。
因此,那些極力排斥傳統經濟的、建在沙灘上的網站,既無市場動因,又無外來經濟支點,更無大量傳統企業的助陣和參與,只能是耗幹了錢,耗盡了油,耗累了人,散夥或被兼並罷了。
3、點子時代的敗筆
網站暴炸式增長的年代是點子大師發跡的年代。他們不僅把電子商務當作暴富的階梯。而且,把電子商務神化了。似乎幾個智商高手在屋裡一憋寶,一策劃,就能漫天撒錢,迅即使電子商務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無奈,亞馬遜和無數國內外網站連連虧損的命運,使人們清醒了。認識到:電子商務的發展離不開經濟基礎,技術環境和文化底蘊。不看市場,不抓商機,不探尋網民的消費心裡,不研究新技術怎樣和傳統企業進行微觀對接,不懂得競爭韜略,靠幾個點子先生,是謀劃不出網站的盈利模式的。況且,點子大師和廣告策劃往往著眼於微觀,著眼於戰術的劃解;著眼於轟動效益的即得;著眼於引發效應的產生。
而新經濟特別是電子商務,需要的是全局統籌下的戰略思索;資本運作中的冷靜判斷;深謀遠慮後的難題破解;宏觀指導下的微觀對接。
因此,迫切需要我們從戰略的高度,預見新經濟的發展和走勢,研究網路經濟和傳統經濟的融合和互補。特別是要找到一個進軍電子商務的切入點。這一點值得我們深思。
4、管理的弱化
在網路企業由創業期向發展期的轉化過程中,適時的加強和健全網站內部管理機制是網站發展進程中的一項重要的基礎建設。是保證網路企業外向擴展,業務跟進的內功。然而相當一批網站沒有處理好網站的擴展和管理跟進的關系。在網站的眾多管理環節中留下了「黑洞」。
當前,在網路企業中,開支無計劃,廣告隨意化,辦公攀比化之風日盛。以至,在當前互聯網經濟急需的3。5萬人中,近8.2%的管理人員空缺。
這種管理的弱化,不僅表現在管理人才的短缺上,更表現在人才結構的不合理、資源配置的不合理上。相當多的網站,經營人才空無。這種人才資源配置上的「一頭短,一頭長」,又沒有得到有效的、及時的調整和改善,必然形成管理上的「黑洞」,難以完成企業再造和吸納資本,開拓市場的多重任務。
自古華山幾條路
自古華山多條路。隨著人們由「熱浮燥」向「冷思索」的認識升華,探尋新的經濟支點的征程開始了。
1、打造網站航母 ,尋找規模效應。
為了找到一條最終實現網站贏利之路;為了在生存還是毀滅中作出決擇,去年9月25日《炎黃在線》召集160餘家聯盟成員,在成都西部軟體園開會,希望憑借其「全球華人」和「連鎖經營」的理念,創造統一、開放、免費的網路運行平台。形成一個豐富多彩的綜合網站,和以城市為主幹線的、統一的、市場營銷體系。為了成就這樣一個夢想,他們決心投入6億元,打造一個由城市網站聯盟,專業網站聯盟,個人網站聯盟組成的中國網路航母。
在此之前,「網站群」曾以一種連鎖經營模式熱過一段。但由於它分明留者整合中的刀斧,拼湊中的不諧,網站群中的人們,各自張揚自己的「核心能力」。其結果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一些人妄圖建立網路「肯德基」的想法,很快便煙消雲散了。
打造網路航母也好,引入連鎖經管里念也罷,其實質,都是想把分散優勢、局部優勢,變成整體優勢、綜合優勢。這里的關鍵在於,實行規模經營,能不能產生規模效應?
規模效應是一個群體效應,是分散累加效應,遞進增值效應。群體規模效應的形成,在於每一個規模的成員,都要劃漿,都要拉纖,都要有自己的經濟支點,都要有自己博擊風浪的潛能和動力。究竟炎黃航母的每一隻小船,能否都找到自己的創收點、盈利點,並且把找到的概念,變成盈利的現實,人們還將拭目以待。
2、 開發廣告的增值效應
在巨大的虧損壓力面前,網路廣告已經成為網站賺錢的指望,贏利的法碼。新浪、網易、搜狐三大門戶網站的主營收入均來自網路廣告。以去年二季度為例,三大網站與1999年的同季同比,廣告收入均增加了84%以上。搜狐去年四季度網上廣告的收入更高達95%。但這並沒能阻止他們虧損的車輪。道理很簡單:廣告這碗粥,只能充飢,不能解飽。
網路經濟學告訴我們,網路營銷和傳統營銷的一個重要的區別在於傳統營銷,以廣告為支點;而網路營銷,以服務為支點。那種把網站盈利之寶完全押在廣告上的想法,是一種經營學上的錯位。
但是,廣告效益的增值,依然是有可能的。這種可能,是由於網路技術的高含金量,為網路廣告獲取更大的效益空間,提供了機遇和可能。
這種可能性變成現實性的關鍵,在於技術上的創新和經營理念上的創新。自今年2月開始,新浪首開先河推出了巨幅廣告、全屏廣告、畫中畫廣告、聲音廣告等全新的廣告形式,為客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
但是,技術上的創新,是服務於創意的。把商業內容融匯在廣告創意中。叫人想看、愛看,才行。強行把巨副廣告貼在網民的頁面上,無奈控制不住網民的滑鼠。
最近《商訊網》別出新意。他們在網站主頁上發布了一個「女秘書的絕密情報」用以推介他們的電子商務軟體------《商務快車》。標題的新意,內容的動感,使人非想往下看,全然沒有那種膩煩感。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這說明,市場會在我們的創新中延伸。
經營理念上的創新,在於要從網路媒體的特點出發,進行多維的資源整合。因此,廣告播放一定要有「關聯效應」的營銷思路和「讓顧客滿意」的服務理念。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整合中尋找到增量資本。
整合的渠道很多:
其一、是和傳統媒體進行資源整合,實行互動連播。
其二、是開辟引伸式創新廣告形式。靠效果拉動新的廣告資源。
其三、是開辟頁面可用空間的延伸式短廣告,或滾動式短廣告。
總之,創意新處出商機;思路奇處財源來。
3、 挖掘個人主頁的創收潛能
個人主頁,是網站提供給個人建立網上家園的免費空間,是網民施展才華的天地。是培養網路人才的搖籃。由於前期許多網站提供了這種免費資源,為網民個性的張揚,感請的釋放,資料的積累,才華的展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涌現了一批精美的網頁,和優秀的個人網站。擁有個人主頁目前已成為一種時尚,上海的網民中,有近30%的人擁有個人主頁。
這些免費資源中,有著極大的創收潛能。在挖掘個人主頁創收潛能上動手最早的是網易。許多網站尚在觀望。
其實,變個人主頁隨意化為編輯化;自流化為創意化;自賞化為展覽化;自流化為精選化。就可以把免費資源變成創收資源。
4、 探詢網路孵化器的產業化前景
網路孵化器是網路經濟發展進程中的新事物。是風險投資的沃野,創業者成長的搖籃。通過網路孵化器進行投資,可以把遠程投資轉化為近程投資。國外不少電子商務網站,得到了這種甘霖。在孵化器里發展和壯大起來。因此,網路孵化器已經超越了它為網民提供免費資源的公益性,成為了商業網站經過孵化,走向成熟,實現創收的一條新思路和新途徑。
其實,當前我國《中華網》《主頁大巴》《通途》《中華創業網》《創業在線》等一大批網站,在提供網路資源上,具有網路孵化器的特點。問題是尚缺少一種核心凝聚力和市場吸引力,特別是缺少一種戰略思索,和一種倍增效益觀念。不懂得在資源的無償使用中,培育效益能量。在孵化別人中,壯大和發展自己。因此目前我們的大批網站,尚沒有完成由公益性向增值性的轉化,但當我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一條坦途,就會向我們走來。
5、 試行增值服務收費
自從yah00首創免費模式以來,網路上的各種免費資源,已經成為吸引網民的一張王牌。然爾,當虧損的壓力冠頂的時候,人們開始想到了這塊肥肉。
去年,263小心翼翼的試敲了一下這塊堅冰。立時引起網路界一片嘩然。緊接著手機簡訊息實行手費。「聯眾俱樂部」進而推出了游戲增值服務收費項目……
其實,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網站實行企業化經營,收費是一種必然。為什麼一些網站心裡想收,下手不敢呢?
這里的關鍵在於:是低水平運營收費還是增值服務收費?是把收費看成管理上擋次,運營上水平的新起點;還是當成收費補虧的著眼點呢?
抓住機遇,提升網站服務質量和網站形象,是一種聰明;順勢收費,是一種自殺。
當前,有的網站不會掙錢。搞「夾縫瀏覽策略」,拿著原礦信息當金子賣。想讓網民留下買路錢。無奈無人買賬。倒把大批網民拒之網外。他們的路子只會越走越窄。去年6月底,新加坡第一家收費網站 asiaxis.com 正式開張營業。但是收費並不是一個萬靈葯方,更沒能阻止他 失敗的命運。
6、探索電子商務網站的產業化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必然向產業化延伸和發展。這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具有無限生命力的體現。這種延伸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 向電子商務實務擴展和延伸。
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個性服務的優勢將越來越充分地顯示出來。人們不僅可以享受到購物送貨的方便,還將享受多種延伸服務。比如,隨著智能化住宅的出現,遠程水表,遠程電表將普及到千家萬戶。用量考核,查表收費,也必將成為電子商務的內容。與此同時,信息將進一步商品化。收集和人工採集信息的方法將有所創新。定製信息將受到企業家的歡迎。反聵轉發和一網多發信息將得到發展。
2)向產業的多維化擴展和延伸。
電子商務的發展將影響和帶動結算業,包裝業,配送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還將激活和延伸帶動起許多關聯的產業。比如電子地圖技術,初期發展並不快,電子商務將它激活了。使人們看到了它的連鎖採用,會形成一種增值效益。於是廣闊的產業化前景出現了。
以上兩方面的擴展和延伸都將為我們進一步尋找和發現新的經濟支點,找到新的盈利模式和實現增值之路。
4. 門戶網站的商業模式叫什麼例如:搜狐、網易、雅虎這樣的..
成功的網站都有自己的經濟模式,目前中國互聯網的經濟模式主要有:電子商務(阿里巴巴、淘寶、京東等),網路游戲(盛大、巨人等)、移動互聯網(如3G門戶網、UC瀏覽器)、品牌圖形廣告(新浪、搜狐等門戶網)、搜索引擎(網路、谷歌等)、第三方網上支付(支付寶、財付通)、網路招聘(51job,南方人才網等)。
搜狐、網易等這些大型門戶網站當初主要是走內容生產路線的,內容站的經典商業模式是品牌圖片廣告,譬如這些網站首頁上掛一個品牌廣告一個月,以上百萬計。但是門戶網站做大了,上市了,品牌圖片廣告空間有限,它要考慮如何保持持續的強勁的贏利能力。所以紛紛會涉足其他經濟模式,譬如網易早在做網游,而且現在網游還占它大部分的收入;網易推有道搜索引擎,就又開拓搜索引擎領地了。這就叫經濟模式的多元化,也是為了規避風險。
5. 如何運營一個門戶網站
至今為止,豬八戒網已走過11年的光陰。如何運營一個平台?平台的商業模式如何進化?作為一個平台創業者,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4點思考與心得。
1.公司VS平台,有何區別?
先從一個故事講起。4年前,在北京某咖啡廳,我遇到一位設計界大咖,他一上來就毫不客氣地指責說,你們豬八戒網把設計師的價值貶低了,把設計行業攪混了。
看到他咄咄逼人的樣子,我問了他兩個問題:
1.作為中國最大的設計公司,你到底服務了多少客戶?他自豪地說,一年服務100家。我說,中國有8900萬家市場主體,每天以5萬家的速度遞增,你服務100家,那剩下的8000多萬家需要轉型升級,需要專業的品牌營銷服務,指望誰?它們可以指望豬八戒網;
2.你到底養活了多少設計師?他說700個。我說,中國有幾千萬設計從業者,上億設計愛好者。他們無法邁入你們的門檻,但希望運用自己的專業能力服務世界,成就個人價值,在互聯網時代實現就業和創業。
他一聽有道理,語氣立刻緩和了。我們一個是做公司的,一個是做平台的,本身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完全沒必要互視為競爭對手。
比如,豬八戒網這個平台,目前聚集了超千萬有專業技能的人才和機構,幾百萬家公司可以通過它購買服務,這是一個公司窮盡一生也不可能做到的。為什麼許多
6. 門戶網站一般屬於哪種電子商務模式,舉出其三種最主要的商業模式
B2B,B2C.,O2O等,門戶應該說不屬於電子商務了,如果把門戶列入電子商務的話應該是020模式了!
7. 什麼是電子商務的商業模式
獲得業內一致認同的分類方法是把企業和消費者作為劃分標准,分別劃分出企業 企業(B2B)、企業對消費者(B2C)、消費者對企業(C2B)和消費者對消費者(C2C)等模式。
B2B商業模式參與的雙方都是企業,特點是定單數量大,平均在75000美元,需要商業洽談,按照固定合同條款和商業規則進行交易。信用開始是依託信用卡,爾後需要更復雜的銀行信用管理系統,參與企業需要的基礎設施包括區域網、定製的目錄和流程規則.
B2C商業模式是顧客直接與商家接觸,特點是定單數量小,平均在75美元,主要是按價目表或者固定價格,屬於沖動購買或者偶爾購買,所以廣告的作用很大。信用依靠消費者信用卡,基礎設施主要是互聯網的鏈接。
摩根斯坦利·添惠認為B2C商業模式主要有8種:
(1)產品網站比如戴爾和思科公司,主要介紹各類相關產品;
(2)以購物為目的比如亞馬遜,已經從過去的單一網上書店擴展為Amazon.com
(3)門戶兼有購物模式,代表的企業是美國在線,它通過「蛇吞象」並購了時代華納,又並入了百代唱片公司,從而建立一個網上和網下聯動的商業模式。
(4)二手貨拍賣—商家到顧客或者相反,如Onsale公司的模式。
(5)個人對個人純粹的網路拍賣,代表者是Ebay。但是按照我們的理解應該把它歸納到C2C模式中。
(6)最低價格模式,其核心是突出低成本的特點,即實現中間環節「零摩擦」 成本加零,代表者是Buy.com。
(7)買方定價模式,充分給予消費者決定價格的權力,代表者是Priceline.com。
(8)尋求最優惠價格,也是圍繞價格開始營銷,比如Jungle,Jango,MySimon
按照為消費者提供的服務內容不同,B2C商業模式的分類又可以分為:電子經紀、電子直銷、電子零售、遠程教育、網上預定、網上發行和網上金融等7個類型。
美國德州大學學者按照創新程度的高低和功能整合能力的多寡對B2B商業模式進行了分類:
(1)電子商店促銷,降低成本,尋找需求和新的商業機會
(2)電子采購降低成本,尋找供給和新的供貨商
(3)電子拍賣通過拍賣撮合交易,共享信息,降低成本
(4)電子商城電子商店的集大成者
(5)第三方市場對多重業務提供的交易服務,營銷支持
(6)虛擬社區成員之間交流,價值的增進
(7)價值鏈服務提供商支持部分價值鏈,比如物流、支付體系
(8)價值鏈整合通過集成價值鏈的眾多環節增進價值
(9)聯合平台:商業過程的合作,比如聯合設計
(10)信息中介、信用服務:商業信息查閱,中立可信的第三方服務。
Steven Kaplan和 Mohanbir Sawhney認為:
(1)從商務購買內容來劃分為製造投入(manufacturing inputs)和運營投入(operating inputs)。製造投入指原材料和成分直接形成製成品或者進入製造過程。從本質上看,製造投入傾向於「垂直」。運營投入,也稱為MRO。是指非直接的原材料和服務投入,它們不直接形成製成品。從本質上看,運營投入傾向於「水平」,同時,它們適合於第三方通過配送提供服務。
(2)在商務購買中另外的一個重要區分是如何購買產品和服務。由此可以劃分出:系統采購和現貨采購。系統采購(systematic sourcing)通過與合格的供應商的事先的協商,通常合約是長期合約,這些采購是「關系導向」(relationship oriented),大部分製造投入是系統采購完成的。現貨采購(spot sourcing)從陌生的供應商
8. 網站的盈利模式有哪幾種
盈利的網站很多,主要是看如何去運作,電子商務網站是一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