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電子政務門戶網站
㈠ 什麼是電子政務平台,希望能給出國內外權威的定義,並給出出處
電子政務
自20世紀90年代電子政務產生以來,關於電子政務的定義有很多,並且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更新。
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將電子政務定義為,政府通過信息通信技術手段的密集性和戰略性應用組織公共管理的方式,旨在提供效率、增強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財政約束、改進公共政策的質量和決策的科學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間、政府與社會、社區以及政府與公民之間的關系,提供公共服務的質量,贏得廣泛的社會參與度。
世界銀行則認為電子政府主要關注的是政府機構使用信息技術(比如萬維網、互聯網和移動計算),賦予政府部門以獨特的能力,轉變其與公民、企業、政府部門之間的關系。這些技術可以服務於不同的目的:向公民提供更加有效的政府服務、改進政府與企業和產業界的關系、通過利用信息更好地履行公民權,以及增加政府管理效能。因此而產生的收益可以減少腐敗、提供透明度、促進政府服務更加便利化、增加政府收益或減少政府運行成本。
據美國錫拉丘茲大學市民社會與公共事務教授波恩漢姆(G. Matthew Bonham)和美國國會圖書館研究員賽福特(Jeffery W. Seifert)等人對發達國家電子政務的研究綜述,電子政務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意味著不同的事物,它可以通過行為進行闡述,比如公民通過政府所提供的信息獲取創業、就業信息,或者通過政府網站獲得政府所提供的服務;或者在不同的政府機構之間創造共享性的資料庫,以便在面對公民咨詢的時候能夠自動地提供政府服務。這種行為方式的描述,意味著電子政務對於不同的受益者而言是不同的,從共性上來看,它整合的是政府服務體系和服務手段,是政府服務形態在通信信息技術革命情況下的自然演化和延伸。
因此我們可以將電子政務界定為:運用計算機、網路和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超越時間、空間和部門分隔的限制,建成一個精簡、高效、廉潔、公平的政府運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會提供優質、規范、透明、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與服務。
電子政務作為電子信息技術與管理的有機結合,成為當代信息化的最重要的領域之一。所謂電子政務,就是應用現代信息和通信技術,將管理和服務通過網路技術進行集成,在互聯網上實現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超越時間和空間及部門之間的分隔限制,向社會提供優質和全方位的、規范而透明的、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和服務。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2056.html
㈡ 什麼是電子政務門戶網站
政務,就是指政府的事務性工作,泛指行政事務。
我們生活中有時候會去辦理一些跟政府相關部門有關的事情。比如買房辦產權、辦社保、查稅收、辦營業執照等等。
以前都要去相關部門的辦事大廳,費時費力。
現在網路發達了,好多部門都推出了網站,很多事情網上就可以辦理了,很方便。所以他們的網站可以稱為電子政務網站。
所謂的門戶網站一般是指提供某類綜合性互聯網信息資源並提供有關信息服務的應用系統。比如某個網站把這些政務網站都列舉出來並鏈接,你可以通過訪問它來進入你想去的電子政務網站。那這個網站就可以叫做電子政務門戶網站了。
給你舉個例子:http://www.beijing.gov.cn/
㈢ 國家電子政務內網和外網的詳細定義是什麼
首先應理解三個抄概念,電子襲政務,電子政務內網(涉密)、電子政務外網(非涉密):
1、電子政務:運用計算機、網路和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政府組織結構和工作流程的優化重組,超越時間、空間和部門分隔的限制,建成一個精簡、高效、廉潔、公平的政府運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會提供優質、規范、透明、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與服務。 (信息來自網路)
2、電子政務內網:承載各級黨委和政府涉密信息系統,何為涉密信息系統? 例如國家保密局、機要局、公安、檢察院、法院等單位。(此類單位一般即存在涉密信息,也存在非涉密信息,因此涉密信息需要接入電子政務內網;非涉密信息需要接入電子政務外網)
3、電子政務外網: 承載各級黨委和政府非涉密信息系統,何為非涉密信息系統? 例如政府單位門戶網站、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 所謂的四級機構互聯互通,即國家級電子政務外網平台、省級電子政務外網平台、地市級電子政務外網平台和縣級電子政務外網平台。
㈣ 兩個平台和一個門戶網站 電子政務 指的是什麼
網站類型啊,根據功能劃分
㈤ 什麼是電子政務
電子政務是政府部門運用先進的電子信息技術手段(計算機、網路、電話、手機、數字電視等),以實現政務信息數字化、政務公開化、辦公高效化、服務網路化等目標的過程。從方法上看,也可以說電子政務是政府機構運用現代網路通信與計算機技術,將其內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務職能按照可能與高效原則經過優化整合、重組後在網路上實現,從而打破時間、空間及部門分隔的制約,為社會公眾及自身提供一體化的高效、優質、廉潔的管理和服務的過程。
一般而言,電子政務包括三個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門內部辦公職能的電子化和網路化;二是政府職能部門之間通過計算機網路實現有許可權的實時互通的信息共享;三是政府部門通過網路與公眾和企業間開展雙向的信息交流與決策。第三部分是電子政務是否成功的外在表現,它的基礎來源於第一、二部分的效率和信息的溝通有效性狀況,因而一個高效的電子政務系統,應是上述這三部分的有機結合。
幾年來電子政務工程項目的實踐,使人們對於電子政務工程的復雜性有了新的認識.許多國家和地區的經驗表明,最復雜和最困難的問題是政府公用平台和信息共享的實現。為了實現方便企業和居民的「一站式」的服務,幾乎沒有一個電子政務工程項目不和「上、下、左、右」發生關系。拆除存在於部門之間、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之間的各種藩籬和障礙,幾乎成為每一個電子政務工程項目建設中最難以應付的挑戰。目前,雖然人們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但是,仍然缺乏能夠真正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從組織機構的角度來看,有些國家為此組建了專門的電子政務管理部門,如法國政府設立了「電子與通訊技術局」,義大利政府成立了「技術與革新部」,愛爾蘭政府成立了「聯絡局」等,來協調政府各部門之間的電子政務工程項目的建設。
從電子政務的應用來看,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一是用於政務公開。各級政府廣泛利用功能強大的政府網站向社會公開大量政務信息。二是提供網上服務。三是實現資源共享。各級政府通過政府網站,向大眾提供政府所擁有的公用資料庫信息資源,從而實現公共信息資源的加值利用。四是內部辦公電子化。會議通知、信息傳達、政策宣傳、法規頒布、意見調查等,都以電子郵件方式處理,以加快信息的流通。五是提供安全保障。
一、國外發展電子政務的經驗
電子政務是政府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國外「信息高速公路」建設,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到90年代,電子政務在一些發達國家得到快速發展。綜觀美、加、英、德、日、韓、新加坡等國電子政務發展的狀況,其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經驗。
1.政府統一規劃,制定技術標准
美國於1993年制定並頒布了《美國國家基礎設施行動計劃》,1994年又提出了《政府資訊科技服務遠景》,從而確定了美國聯邦政府推動電子政府發展目標。歐盟制定了「信息社會行動綱領」,對未來的政府信息化作出了周密的安排。英國在1996年頒布《綠皮書》,對電子政務的發展作出了系統規劃,並提出了近期和遠期目標。加拿大在1994年由工業部長提出了一份有關發展信息高速公路的戰略框架,其中有關政府信息化的問題被作為主要內容。日本在1993年制定了《行政資訊推進共同事項行動計劃》,提出了政府信息化的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1994年由內閣通過的《行政資訊推進基本計劃》;第二個層次是1995年由行政資訊跨省廳委員會通過的《行政資訊推進共同事項行動計劃》;第三個層次是各廳省提出的本部門推動行政資訊計劃的具體行動計劃和方案。新加坡最近提出了2003至2006年的電子政務計劃2,意旨使市民、顧客、政府可以更便利地利用電子政務。
2.設立專職機構,對政府業務進行分類,對業務流程進行整合
新加坡政府專門設立了「資訊通信發展管理局」,專事電子政務的全面協調發展,並組織成立了,由各大委、局等機構共同參與的跨部門的委員會——「國家電子商務行動委員會」,統一負責協調和推動實現電子經濟、電子政府和電子社會的目標。
1994年,美國「政府信息技術服務小組」強調利用信息技術協助政府與客戶間的互動,把發展整合電子化信息服務作為重點,並提出要按照民眾的方便程度,組織政府信息的提供,以幫助公民「一站式」訪問。加拿大把電子化政府的核心信息基本框架定位在下列四個方面:一是共同性電子商務信息基本框架及服務;二是單一窗口創新措施,即「二站到底」服務中心的支持服務;三是網路合理化和管理服務,如各種通訊服務,網路管理主控中心服務以及骨幹網路服務;四是資料處理設施管理服務等。
3.由易到難,分階段實施
美國把電子政務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初始階段,主要是提供一般的網上信息及簡單的事務處理;第二階段,進一步發展門戶網站,提供更復雜的事務處理,實現初步協作,技術復雜程度也逐步提高;第三階段,實現政府業務的重組,建立集成系統以及復雜的技術體系;第四階段,要建立具有適應能力的政務處理系統,實現政府與企業、公民的互動式交流與服務。與此同時,建立高度復雜的技術支持系統。按照美國的規劃,到2005年將有35%的政府將處於第二階段,到2010年,絕大多數政府部門將按照電子政府的要求被改造。這說明電子政府的建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即使像發達國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分步實施。
4.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對信息安全和隱私的有效保護
信息安全和隱私保護是許多國家發展電子政務過程中極為關注的問題。為此,制定統一的隱私保護標准(如隱私保護法),數字簽名的標准,以及對於敏感程度不同的信息制定相應的加密標准,確保政府採集的公眾信息安全地存放和維護,非授權人員將無法接觸等等,是目前許多國家努力的方向,顯得十分重要和緊迫。在實踐中,世界各國都根據本國酌情況採取許多相應的措施。
美國聯邦政府規定,任何聯邦政府的信息系統在沒有通過隱私保護的評估和將評估報告送交美國聯邦政府首席信息官之前,均不得開始採集公眾信息和投入使用。新加坡政府於1998年修訂了1993年出台的《濫用計算機法》,增加了「干預或阻礙合法使用的行為」、「在授權和未經授權的情況下,進入電腦系統犯案」、以及「將進入網路的密碼透露,非法獲利和使別人受損失」等三項新罪名。與此同時,政府還制訂了與此相配套的《信息安全指南》、《電子認證安全指南》、《電子交易法》、《電子交易法執法指南》和《電子交易(認證)條例》等法規,更好地為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保駕護航。
5.進行市場化運作,提高電子政務實施的范圍和效率
電子政務的市場化是世界各國電子政務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這個趨勢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企業和民間的投資日益成為電子政務資金來源的一個重要渠道。紐西蘭政府強調與私營企業的緊密夥伴關系是電子政務建設成功的基本要素。墨西哥政府在電子政務建設中,通過建立與私營電訊企業的戰略夥伴關系來解決政府的聯網問題。南非的電子稅務系統則由南非政府的稅務總局與私營企業合資建設。企業參與電子政務的建設,其收益和風險由企業與政府共擔,做到了政府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極大地推動了電子政務建設。新加坡在2003--2006年的電子政務第二步計劃中,對採用電子政務形式完成有關政務服務活動的,給予服務費用方面的優惠,以此鼓勵電子政務的廣泛應用。
6.提高全體國民的電子政務應用水平
電子政務需要公務員、國民和企業的運用,為此,必須提高全體國民對電子政務的應用能力。英國政府首腦在全面實施電子政務之前就針對政府部門人員的具體需要及時地層開培訓,而其後備力量的儲備也通過教育體系來完成。為提高國民的信息素質,韓國政府推出了聲勢浩大的「全國信息化教育計劃」,包括家庭主婦、軍人、老人、殘疾人甚至少年看守所和教導所的在押犯等,都要參與全民性的信息化普及教育,以消除不同地區、不同人群之間的「數字鴻溝」。
二、中國電子政務發展中應注意處理的若干關系
1.電子政務與中國的政體國情的關系
電子政務要與我國具體的政體國情相適應。電子政務不是空穴來風,它紮根於一國具體的政體國情,才能為本國政府、企業和居民所利用。長期的與計劃經濟相適應的管理體制、不斷市場化的經濟體制改革以及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政治體制改革,形成了我國獨特政體國情。
電子政務信息系統的建立是轉變政府職能的必要條件。電子政務的發展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一方面因為政府是社會中最大的信息擁有者和最大的信息技術用戶,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建立一個更加勤政、廉政、精簡和高效的政府;另一方面因為信息技術能夠使人民更好地參與政府的各項決策活動,從而促進全社會的進步.信息化使政府原來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不僅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得更快、更好。
2.電子政務的建設速度與政體改革進程的關系
原則上,電子政務的建設速度應與政體改革進程相適應,根據技術可能、方法可靠、條件成熟、工作有利的原則,積極穩妥地開展電子政務。應該說,通過近幾年電子政務的發展,電子政務在技術層面已形成不少成熟的經驗可資利用,方法上也形成了先易後難,從政策信息發布到辦公程序網路化互動辦公的策略。隨著電信資費水平、計算機設備價格的降低以及網路知識的普及,電子政務的條件,將越加改善,電子政務的推進更需要政府至上而下的統一規劃和政策推進。
在設計上,應根據政體改革的現狀與取向,對成熟、穩定的政務內容首先實現電子政務,同時在政務的內容空間以及技術應用方面,留有一定的餘地,以便隨著政體改革的進行,不斷加以擴充完善,減少改革成本;此外,政體改革也應充分考慮電子政務的發展動態和優越的服務個性化特性,在改革中積極利用電子政務實踐中的先進經驗和成果,提高電子政務的水平和效率。
3.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的關系
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轉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觀念轉變。政府職能由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轉變,首先或者說是更重要地要求國家的公務員在觀念、態度、作風、行為方面要有大的轉變,一種由管人到服務於人的轉變。
制度安排。實現政府職能由管理型向服務型的轉變,一個好的、不斷自我完善的制度安排是必要的。所謂好的制度安排是指得到絕大多數人理解和支持的;不斷自我完善是指好的制度在執行過程中,仍可能出現事先未預見到的情況,包括出現種種不足,在制度設置上,應注意其自我完善能力的構建。
工作對象。工作程序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下其表現有著顯著的不同。在管理型政府中,公務員服務的對象是上一級領導,對領導負責;在服務型政府中,公務員的工作的對象和服務的對象是統一的,公務員能否得到服務對象的滿意,是判斷其工作優劣的主要標准。此時,上一級領導的工作是監督檢查下一級的工作是否達到了政府工作目標的要求。
工作內容。工作內容的選擇與實施效果是反映政府工作有效性的重要特徵。有效的政府工作應能夠抓住主要問題、關鍵問題和有所為有所不為,把鋼用到刀刃上。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政府領導具有良好的業務素質、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斷的決策能力,需要從領導幹部選拔上抓起,在領導幹部考核中落實,實現庸者下能者上,動態競爭管理,保持永久活力。
4.信息透明化與政府信息保密和社會穩定的關系
應該說政府信息有多種,有一些屬於國家軍事與政治安全方面的,有一些屬於政府工作決策過程不必加以公開的,有一些屬於政務人員個人隱私,如上班路線、家庭住址、家庭電話、親屬工作單位等。政務信息透明化,應該是對政策、政府部門辦事程序、負責人員姓氏、准備材料等的透明化,是政務信息根據國家安全與政務工作人員安全,實行的有許可權有責任的透明化,不應是全部信息的透明化。隨著電子政務的實施,政務信息的透明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政府信息保密的內容將有所減少,其嚴格性將進一步增強。
從長遠來看,政務信息透明化將有利於社會的長治久安,因為信息的透明化使得不同利益群體能夠在信息方面的差距不斷減小,最終趨於平衡。平衡的信息佔有,在公正、公開、公平的政府管理中,其利益分配也將趨於均衡。均衡的利益分配是社會穩定的基礎。但從短期來看,各利益群體的利益是不均衡的,信息的透明化將導致利益的重新分配,如果這種分配不是最優狀態,利益減少一方必然產生不平衡心理,尤其這種不平衡被預期為長期狀態時,難免對社會穩定造成嚴重影響。為此,在電子政務過程中,應對導致利益重新分配的信息加以充分考慮,在對後果有充分准備的基礎上,有程序、分步驟加以實施。
5.電子政務與電子商務的關系
經濟活動決定著人們生活的基本狀態,經濟活動是人們一切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電子商務已逐漸走入百姓生活,將來會更加廣泛和深入,因而電子商務不可避免的成為電子政務的主要對象之一。根據電子商務運行的特點,採用適當、高效的介入方式,保障電子商務的正常發展成為電子政務的首要任務之一。同時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將為電子政務提供新的研究課題,在相互促進中,人們的生活將更加靈活、充滿色彩。
㈥ 電子政務試題政府門戶網站的作用有哪些
1。公布當前政府熱門話題和最新政治動向,可以讓大眾更好的參政議政。 2、可以使大眾對政治動向有先覺醒。 3、宣傳很重要。 4、作為政府的宣傳標准,可以抵制輿論導向。 總體來說,門戶網站相當於政治透明化,具體化,是在黨的領導下構建和諧社會的一種面對面的宣傳手段。
電子政務門戶系統建設 推薦 雲海中騰OA辦公自動化政務平台系統。
㈦ 什麼是電子政務門戶網站其主要功能及優點是什麼
這個問題好復雜
完全看官方是怎麼定義所謂的電子政務門戶網站
他說什麼是就是
㈧ 國外電子政務建設有哪些可供我們借鑒的經驗今後如何加快我國電子政務的發展步伐
電子政務建設需做好六點工作
1、要給電子政務項目正確定位
2、要給電子政務確定目標
3、選准突破口
4、實施電子政務人才策略
5、 突出中國特色和地方特點
6、電子政務從軟體突破
具體解釋如下:
--------------------------------
電子政務建設需做好六點工作
作者:佚名 來源:賽迪網 2004年04月05日
電子政務的成功與否,涉及到兩個方面,一是政府應用的程度,二是公眾接受的程度。其中,政府的應用程度是電子政務發展的基礎,而公眾接受的程度可能成為阻礙我國電子政務發展的最大挑戰。提高政府應用程度和公眾接受程度的有效途徑是適宜的應用軟體的開發和應用,通過軟體體現國家標准和地方特點,通過軟體約束人們的行為,通過軟體規范我們的工作,通過軟體實現同國際接軌,通過軟體引領人們適應電子信息社會,通過軟體實現電子與政務的完美結合。
遺憾的是,一些電子政務解決方案提供商在提供服務時,為迎合客戶心理,較少考證政府需求基礎的合理性,更多的是基於既有體制流程開發電子政務應用軟體,實施所謂的電子化。 「職能變需求,需求變項目」、「技術方案套規劃」、「業務和高層缺乏溝通交流」、「在信息安全和標准化方面缺乏靈活策略」等等,是現階段我國電子政務建設遇到的典型問題。
如何才能使電子政務建設實現突破呢,我認為需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要給電子政務項目正確定位
由於缺乏經驗,我們最容易犯的毛病是對困難與風險估計不足,這樣就會給電子政務工程以太高的定位。我們會給電子政務項目賦予太多的不可實現之事,或者是近期不可實現之事,過高的定位經常是失敗與浪費的根源。我們經常會以為,電子政務所缺的只是資金,只要有資金,什麼都能做。實際情況遠不是那麼回事。更大的困難是人才與經驗的不足,這是政務工作的改造缺課,我們幾乎沒有能力來控制需要做的改進。需要做的事情超出了我們的控制力,使得任何效益都因無法配套而不能取得。
國內的許多電子政務方案,與發達國家的電子政務方案相比,我們會發覺有明顯的區別:我們的項目經常是非常宏觀,功能、效益設計得非常大,非常全面,而國外的項目卻非常具體,他們側重於將一項具體的服務做深、做透、做到底。而我們似乎總是在做總體性的框架建設,項目涉及面鋪得很大,卻事事做不深透。
之所以會有如此大的方案差異,在於我們對電子政務項目缺少恰當的定位。我們不知道我們能有多大能力干多少事情。真正有過成功經驗的人才會體會到,取得一項電子政務的效益是很不容易的,需要在很多配套環節上做到位。面面俱到的整體性方案是沒有什麼意義的。有效的做法是:選好一個最能取得應用效果的項目,做深、做透、做好配套的各個環節。一個項目成功了,再來擴展。
將電子政務目標定位低一點,項目選擇小一點,不會有什麼太大的損失。待我們有了能力後再擴展也不遲,如果定位太高,那就會非常危險。電子政務的失敗差不多都是始於不知天高地厚。
要給電子政務確定目標
鑒於電子政務效益評估的困難,要使對電子政務的效益評估變得可操作、可測量,就必須為電子政務確立目標。目標是分層的,一個長遠的目標可能比較大,但一定要把它細化,細化到每個階段。如果說總體目標是一個大梯子的話,那麼項目目標則是梯子裡面的每一個台階。大梯子可以摸不清,但每一個台階必須清楚,「否則可能會摔死」。
設立目標的另一個好處就是使電子政務在建設過程中可以隨時調整。我們可以不在意最初的第一個設計,可能設計的東西並不確定,但有一套機制,可以往前走幾步就來審視一下,隨時進行調整。這樣,盡管最終目標沒有落實,但是我們的每一步目標是落實的,而且是在進步當中。
現在的關鍵是要設立電子政務的第一個目標,也就是尋找電子政務的第一級階梯。電子政務的核心是改善政府和社會的溝通,其他如提高效率之類的事情OA就可以做,沒必要提到電子政務的高度。
選准突破口
政府各部門內部和部門之間的交互和集成應用建設是電子政務的基礎和核心。互動式網上辦公系統,有助於打破時間、空間和部門分隔的制約,將政府機構管理和服務職能,由傳統手工、紙面、封閉的運作方式轉換為自動、電子、開放的方式,在網路上加以實現。很明顯,互動式網路辦公系統在未來幾年中將成為一個需求熱點。我們可以在建設政府公眾信息網站,即政府外網的基礎上,把政府內網網路無紙辦公作為切入點,通過適宜的應用軟體選擇,進行突破。
實施電子政務人才策略
進行電子政務建設,實質上是信息技術與政務工作的結合過程,這就要求政務工作人員必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公務員決不要認為,僅僅熟悉政務,了解電腦、網路的使用,就可以從事電子政務的工作。進入電子政務工作流程,使用人員應該有較全面的信息管理能力、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電子政務建設卓有成效。
可以設想一下:一個不懂信息管理、不懂信息技術的公務員在一個完全量化的電子技術環境中工作的尷尬與無奈;而一個既懂信息整合技術,又懂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政務工作流程的公務員在電子政務的工作環境中的順暢。政府具備這樣的人才結構,對於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服務於社會的能力將會成為可能。我們國家政府工作人員目前的組成狀況,其知識結構在大多數地區是令人沮喪的。所以,電子政務建設需要大批既懂信息技術又懂政府業務流程的復合型人才。進行電子政務建設需要先行進行人才培養和儲備。
突出中國特色和地方特點
有不少人曾說過,外國一樣好東西,到中國就變了。電子政務的確是一樣好東西,會不會在中國變了味呢?這種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在這方面要考慮到中國的具體國情和地方特點。
電子政務是一種基於網路環境的先進行政方式,但如果沒有網路環境,這種行政方式就奢談了。但是,目前在中國,甚至很長一段時期內,仍將有許多農村和邊遠地區存在無網路狀態的行政。對中國電子政務來說,考慮其中國特色,關注中國的特徵、各地多樣性、不平衡性和人口素質多樣性等具體情況,是做好電子政務工作的前提。
因此,我們進行電子政務建設,必須充分考慮地方實際情況,與各地傳統政務進行無縫連接,不能因為電子政務發展了,很多人就被排斥在政治之外。推進電子政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藝術。
電子政務從軟體突破
對於我國大多數地方政府來說,沒有自主開發軟體的能力,因此,選擇有實力的軟體公司,採用軟體外包方式、結合地方實際進行軟體定製當為首選。
優秀的軟體外包軟體公司,應該能在充分理解客戶需求的基礎上,提供高質量、低價位的離岸開發服務,以便使政府更好地集中於自身的核心業務。軟體外包開發流程如下:
客戶和軟體外包公司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溝通,是確保項目合作順利運行的必要條件。 首先,將您的需求告訴公司,由公司的系統分析師集中精力投入到您的需求分析中。 如果需求說明書滿足你的要求,公司將為政府提供具備相關技術和經驗的員工簡歷,以便共同確定最為合適的項目開發團隊。人員確定後,公司提供完整的開發意向書,主要評估項目工作量。然後進入分析和設計階段,用戶界面設計以及業務邏輯設計就在該階段進行。分析和設計經客戶認可後,項目進入實施階段。該階段的核心任務是根據設計文檔進行程序開發。軟體測試分為兩種,分別是模塊單元測試和系統綜合測試。測試完畢後提交測試版,即Beta Version。 之後,在充分的反饋和交流中完善軟體。
優秀的電子政務軟體,是我們打開電子政務大門的金鑰匙,所以電子政務應從軟體突破。
以人為本,以服務對象為中心
堅持"以人為本、以服務對象為中心"推進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是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需要,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這不僅能夠提高電子政務公共服務的用戶滿意度,更能夠提高公眾對政府服務的依賴度和信任度,是我國電子政務生命力所在。
"以人為本、以服務對象為中心"在電子政務中主要有五方面的體現:
第一,按照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要求,實施電子政務,以落實政府要求,擴大政務公開深度,尊重公眾知情權,建立服務型政府,大力發展電子政務公共服務。
第二,堅持需求主導,發展電子政務公共服務。關注社會公眾和企業需求,做好需求調查和分析,全面規劃公共服務,優先發展用戶最迫切需求、用戶收益最為明顯的服務項目。
第三,尊重服務對象的意見,積極爭取讓公眾參與電子政務的建設,增強社會公眾對電子政務建設和應用的監督。
第四,注重提高電子政務的用戶覆蓋率,重點提高政府門戶網站使用率,以用戶使用率和用戶滿意度作為考察電子政務績效的重要甚至唯一標准。
第五,統籌城鄉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推進普遍服務,關注弱勢群體。積極發展多種終端,提高偏遠地區人群的信息獲取能力,因地制宜發展公共服務,避免出現欠發達地區和部分人群信息化的"邊緣化"現象。
強化電子政務戰略意識和統籌思維
電子政務正在改變政府服務的組織和提供方式,根本上是加速信息流動和擴大信息共享面,促進業務協同,在更大的范圍內配置資源。
電子政務本身是一個有機生命體,只有跨部門、跨地區才能真正發揮電子政務的價值。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們仍然要培養各級政府領導對發展電子政務的戰略意識,必須理順管理體制,強化統一指揮和綜合協調能力,堅決打破部門和地區局限,以需求導向,以核心業務和資源整合為主線,跨部門聯合共建。
細分用戶,按照"生命周期法"進行服務規劃,是一種較為科學的電子政務公共服務項目規劃方法,這種方法能夠全面地對用戶所需要的服務進行劃分,是"以人為本,以服務對象為中心"的體現,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我國電子政務公共服務發展應該進一步深化這一思路和方法。
按照生命周期法劃分服務項目和提供服務,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建設方法。因此在全面規劃之後,必須堅持需求主導的原則,重點規劃出符合本地大多數用戶需求的服務項目,因地制宜,重點發展,講究實效,以點帶面,全面推進。
公開、服務、參與電子政務的關鍵詞
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創建透明政府,是現階段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目標,也是《行政許可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政府門戶網站是實現政務公開的重要窗口,各級政府應積極利用政府網站,督促各政府部門積極公開政務信息和辦事信息,在做好服務的同時接受公眾監督。
從全球電子政務發展看,面向社會提供服務是電子政務的最大價值所在。我國政府明確提出了創建服務型政府的要求,公共服務同樣成為了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重要內容,並且隨著政府職能轉變,公共服務在電子政務中的地位逐步上升。
電子政務不僅僅能夠增強我國政務透明度、提高政府服務質量,而且能夠服務於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需要。電子政務的建設,為公眾參與政府決策提供了很多便捷的渠道,在互聯網普及的地方,政府網站已逐步成為政府與公眾之間重要的交流渠道。通過政府網站,政府能夠加強與公眾溝通和民意徵集,讓人民群眾更大范圍地參政議政。
社會公眾是電子政務績效的"判官"
電子政務績效就是指電子政務目標的實現程度,從我國行政體制改革方向看,我國電子政務的核心目標是提供更高品質和更有效率的公共服務,因此,我國電子政務績效的核心含義是指電子政務公共服務的水平。
電子政務績效的核心含義是指電子政務公共服務的水平,因此,電子政務績效高低的最終發言權歸屬於用戶。以此標准判斷我國各地電子政務績效,將會發現我國電子政務績效情況非常不理想,目前我國各地電子政務面向公眾的主要途徑--政府門戶網站的使用率非常低,當然這也局限於我國互聯網用戶人數的分布。如何提高績效,是當前我國電子政務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
電子政務普遍服務需要"普遍"渠道
"十五"期間,我國電子政務發展迅速,但是當前我國電子政務的建設基本上全部依賴於互聯網和電腦,藉助電話、電視等渠道的電子政務開發卻非常滯後。
事實上我國大量需要政府服務的對象仍然處於互聯網和計算機的"沙漠地帶"。因此,在現階段依賴於互聯網"蓬勃發展"的電子政務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這是電子政務服務渠道的問題。
㈨ 電子政務門戶網站是政府與社會公眾的什麼窗口
信息服務窗口。電子政務門戶網站也就是電子政務外網,和電子政務內網相對應。其前身就是所謂的政府門戶網站
㈩ 電子政務網站和公眾信息網是什麼關系
電子政務外網網站和公眾信息網兩個網站只是名稱不一樣而以,做網站主是你想要的是什麼的功能達到什麼目的,都有什麼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