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跳蚤市場
『壹』 美術機構怎麼利用跳蚤市場
美好童年,開心跳蚤 ----天元小學第三屆「跳蚤市場」活動方案 一、活動目的: 1、通過舊物循環利用,以物換物和以錢換物的方式,推廣循環經濟、生態環 保的思想。讓學生把家中閑置文化用品、玩具、小飾品、圖書拿到交易市場與同 學等價交換或錢物交換,從而培養孩子不浪費自己的物品、節約資源、愛護環境 的意識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學生們體驗「公平買賣」、「勞動快樂」。 2、通過交易,讓低年級孩子初步學會使用人民幣,對人民幣的加減提供一 個實際的操作平台,讓學生學會理財,學會推銷、購買商品,設計促銷標語、廣 告、海報,增強團隊意識,培養和加強學生的合作、動手、交流創造等能力。 二、活動時間: 2016 年 5 月 27 日下午(2 點半開始) 三、活動地點: 教學樓一、二、三樓的東、西頭廊道 四、活動對象: 全校學生 五、活動實施: (一)一樓廊道布置——1.8 班家長志願者負責彩旗、氣球的整體布置。 (二)設計展台——美術老師負責指導製作,家長義工協助懸掛。 1、各班設計本班的展台方案(包括商鋪海報、裝飾品),並給展台起名,如「愛 心超市」、「紅蘋果義賣場」等。 2、各班設計的廣告語,制定的促銷展板、標語、條幅、海報等 5 月 27 日懸掛, 活動後要取走。 (三)准備義賣物品——數學教師負責:通知、指導、把關。 1、每位學生准備至少三件賣品,須經家長同意。可以是自己多餘的學慣用 品, 看過的圖書, 用過的玩具及多餘的小擺設, 自己製作的手工藝品、 書畫作品, 自己烘烤的餅干、點心等,以看過的書籍為佳。 2、所有賣品的質量、定價由家長和數學老師把關——為鍛煉孩子實踐計算 能力,一、二年級孩子的物品建議標價有角的尾數。 3、每件賣品由學生和家長協商價格並貼好價格標簽,每件賣品定價最好不 高於 5 元,數學老師或家長志願者現場指導,把好出售計算關,指導靈活銷售。 4、活動之前各班分 4 個大組把賣品登記、收集好,並在 5 月 27 日分班集中 售賣。 六、活動過程: ? 准備階段 時 周 提前一 周 提前一 周 5.26 前 5.26 日 海報、 店名 准備好 賣品 分組 間 定 校訊通 事項 方案制 案。 告知家長:活動的目的、形式、 賣品的范圍 收集義賣商品信息,提煉海報宣 傳內容;設計班級賣場店名 每人不少於 3 件, 貼好價格標簽, 數學教師布置、 提醒 5 月 27 日上午帶到學校 每班 4 個大組,每組准備一張墊 子當攤位。每個大組分成兩撥, 一撥守攤當營業員,另一撥當顧 客,之後交換角色 提前一 周 場地劃 分 將東、西兩頭廊道區域范圍具體 一樓 分到各班,帶各位數學老師及班 二樓 主任熟悉場地。
『貳』 幼兒有什麼數學游戲好玩
希望可以幫助您哦!!! 游戲1:認識錢幣 游戲方法: 先准備1角、5角、1元不同的硬幣。 教寶寶排列形狀,由小排到大或大到小。 並教他認識上面的數字。 告訴他數字越大代表越有份量,可以買比較多或貴的東西。 游戲目的:教給他簡單的數字概念,並認識錢幣的不同,同時可利用錢幣的大小,讓他知道,少的面額形狀比較小一點,多的面額形狀大一點。 游戲2:跳蚤市場 游戲方法: 爸媽先准備一些要賣的物品,例如娃娃、玩具、鉛筆。 然後准備一些零錢(也可以用假幣)給寶寶。 由爸媽來扮演老闆,寶寶演客人,請寶寶來買東西。 對於小寶寶,爸媽可以把每個東西都定一樣的價格,例如全部定價1角或1元。若寶寶對於數字、金錢很有概念,則可以依照不同東西、不同定價來讓寶寶來買東西。 游戲目的:通過買賣可讓寶寶建立買東西要使用錢的常識,也讓他知道錢用完了就不能再買東西,同時,建立簡單的物品價值觀念。 游戲3:一起去買東西 游戲方法: 爸媽帶著寶寶一起出門買東西。 可以拿起物品,告訴他上面貼的是價錢,要有足夠的錢才能買東西。 接著讓寶寶看媽媽和售貨員交易,之後再告訴寶寶,如果媽媽給的錢是剛好的,就不用找錢,不然就要等售貨員找錢。 可以給寶寶剛好的錢,訓練他自己去買其中一個小額商品,例如一包糖果等。 游戲目的:通過看標價、實際拿錢購買,慢慢讓寶寶理解錢的用途以及錢與物的對應關系。 游戲4:我要存錢 游戲方法: 當寶寶已經了解物品要有錢才能購買之後,爸媽可以開始教他存錢。 如果他想買某個玩具,爸媽就告訴他等存夠了錢再去買。 借機教他把過年紅包存起來,或是當寶寶有一項好行為時,給予零用錢作鼓勵。 等存了足夠的錢時,再帶他去買想要的物品。 游戲目的:養成他存錢的習慣,不過也提醒爸媽如果是好行為(例如幫媽媽做家事、說話算話)而給予零用錢時,要注意不要讓寶寶造成沒有給錢就不幫忙做家事的反效果。 游戲5:彩頁比一比 游戲方法: 爸媽可以收集超市、葯房、電視購物等各種有標價錢的DM。 然後把裡面寶寶熟悉的物品剪下來,例如糖果、水果、玩具。 教寶寶認識物品與價錢的概念。 指出不同彩頁的相同糖果,讓寶寶看看價錢是不是不一樣。如果不同彩頁標示的價格不同,可以問寶寶應該選擇哪張彩頁的去買。 游戲目的:讓寶寶有機會從照片去聯想實品,並學會買東西,也能比較不同的地方相同的物品,可能會有不同的售價。 Part2 幫助建立時間觀念 時間對寶寶來說是蠻抽象的概念,比較不容易理解,因此,可利用一些想法或道具把時間找出來,讓寶寶漸漸認識時間的存在。所以,時間不單只局限在看時鍾,而是全面讓寶寶建立時間的概念。 游戲6:白天或晚上 游戲方法: 告訴寶寶天亮時有太陽就是白天,白天可以玩、吃飯、出門。 告訴寶寶天黑時有月亮就是晚上,晚上要休息、睡覺。 如果寶寶已經能理解白天和晚上,就可以進一步讓寶寶認識中午及下午或清晨的時間觀。 游戲目的:讓寶寶隨著天色的轉變而有白天及夜晚的分別,慢慢還可以增加不同時段的天氣變化觀察,例如太陽下山、太陽升起。 游戲7:一星期有七天 游戲方法: 爸媽可以准備一張畫好七個格子的紙張。 編上星期一~星期日的文字,星期六、日可用星星表示。 從星期一醒來就給寶寶一張貼紙貼在第一格,並提醒他今天星期一先貼第一張。 星期二貼第二張、星期三貼上第三張,以此類推,讓寶寶有時間累加的感覺。 到了假日就可以給予不同顏色或造型的貼紙,讓他感覺假日這兩天不太一樣。 游戲目的:時間變化也是數學觀念之一,通過一星期有七天的認識,能讓寶寶有時間前進的感覺,並可理解星期一至星期五爸媽要上班,假日才能放假。 游戲8:時間配對 游戲方法: 把每天及每周固定的行為或活動加以強調,例如白天上幼兒園時就告訴寶寶:「現在是早上8點你要去上學,我要去上班,下午五點爸爸會去接你。」 下午接寶寶時可以告訴他:「已經下午5點,要放學回家了。」久了之後寶寶就會有時間與行為的聯結。 也可以在每個假日都固定讓他看卡通錄像帶,可以對寶寶說:「星期六白天你就可以在家看錄像帶。」以後寶寶看見媽媽准備放卡通錄像帶,就會了解今天又到星期六了。 游戲目的:把生活中的固定活動轉變為時間的概念,隨著年齡增加,就會更清楚什麼時間會發生什麼事情。 游戲9:現在該做什麼 游戲方法: 先准備一個大時鍾或爸媽利用紙板自行製作一個能轉動的時鍾也可以。 然後在不同時間旁邊,貼上相關的圖片,例如早上8點旁貼上牙刷及毛巾(表示刷牙洗臉)、12點貼上食物(代表吃飯)、下午3點貼上玩具(代表游戲)……以此類推。 讓寶寶依照生活起居,查覺時間的進前。爸媽平常可以問他,中午12點我們應該做什麼事呢?或是寶寶想吃飯時,要他去看看時鍾走到食物的位置了嗎? 游戲目的:讓寶寶更有時間觀念,也能了解自己一整天的作息,同時能促使他養成固定的生活習慣。 游戲10:看照片想一想 游戲方法: 爸媽先找出以前出遊的照片。 指出某些照片,讓寶寶自己回想當時的狀況、出遊內容。 再告訴寶寶這些都是以前發生的經驗,讓寶寶理解過去的意義。 再問寶寶現在他在做什麼,現在做的事情就是今天。 再問寶寶以後想去哪裡玩,還不能馬上做的,就是明天(未來)。 游戲目的:寶寶通常會把過去的經驗都稱為昨天(即使是一個月前),不過,通過回憶、思考,可以讓寶寶慢慢建立今天、昨天、明天的概念。 Part3 學習量的比較 「量」的概念往往是需要經過測量及估計而來,但是對寶寶而言,則是需要親身的體驗。大人們常用的「毫米」、「斤」等概念,對寶寶來說是無法理解,而且沒有意義的。因此以寶寶能理解的方式來建立「量」的概念,才能幫助寶寶學會測量及估計的意義。 游戲11:什麼東西比較重? 游戲方法: 准備幾個不同的物品,如娃娃、汽車、球等等。但請注意避免大的東西就一定比較重,以免造成寶寶錯誤的認知。 然後請寶寶分別用手拿拿看這些東西。 接著問寶寶哪一個比較重。 還可請他由重到輕把物品排列出來。 游戲目的:通過真實的輕重感受,寶寶比較容易建立輕和重的認知概念。另外,有些東西看起來很大,如泡棉,但是實際上卻很輕,有些東西雖小,但卻比較重,可以將這些情況一並提出來跟寶寶討論,幫助寶寶理清輕重大小的概念。 游戲12:高樓比一比 游戲方法: 爸媽和寶寶分別迭積木,並計時1分鍾。 再各自拿出自己迭好的積木比比看。 請寶寶說出是誰迭的積木比較高。 游戲目的:通過迭出不同高度的積木,寶寶可以明確感受到「量」的變化。經過實際比較後,可以「眼見為憑」確認高矮的概念。 游戲13:創意手印畫 游戲方法: 游戲前請先准備好一張白紙及彩色筆。 爸媽和寶寶可以在白紙上分別描繪出自己的手掌。 請寶寶比比看誰的大。 如果寶寶有混淆或是不確定的情形時,也可以兩人手掌對手掌,實際去看兩人手掌的大小差異。 游戲目的:通過實際的觀察與比對,幫助寶寶建立大小的概念。爸媽還可以活用身邊的物品,如杯子、碗、鞋子等,讓寶寶去比較爸媽的鞋子和寶寶鞋子的大小、大湯碗和小飯碗的大小,幫助寶寶在生活中建立量的概念。 游戲14:誰的手比較長? 游戲方法: 請爸媽准備好兩條長線,最好是不同顏色的線,大人一種顏色,寶寶一種顏色。 以長線分別量寶寶和爸媽的手臂長度,並將測量結果剪下來。 利用剪下的線來比較誰的手臂較長。 然後再請寶寶拿著與自己手臂等長的線,比較家中的物品,如書或是桌子等,看看是自己的手長還是物品比較長。 游戲目的:利用實際的測量及觀察,可以幫助寶寶建立長短的概念,同時了解測量的意義。 游戲15:
『叄』 孩子上五年級了,數學成績差,如何提高成績呀
孩子數學成績差,多是數學學習興趣確實,需要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
基礎不夠扎實專,不管是公式定理屬,還是課後習題,亦或是課堂老師講解,都要認真仔細聽,夯實基礎,萬丈高樓平地起;
孩子數學思維沒有建立,不能做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給孩子輕松的學習環境,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
『肆』 孩子的數學基礎比較差,有什麼辦法提高嗎,希望是可以在家就能完成的
數學是人類的高級思維活動,越往頂層走的時候,需要的各種思維能力就越多,當思維能力不足的時候,掉隊是必然的。
比如說——
小學三年級以前,數學只需要記憶力就可以了,記住一些計算規則就搞掂了;
但到了小學四年級,光有記憶力就不行了,還要邏輯能力,這時邏輯思維能力不足的小朋友就掉隊了;
到了初中,還需要用空間想像力,空間想像力不足的學生們就跑不動了;
到了高中呢,可能還要用到抽象、歸納、演繹等思維能力,這方面綜合能力不足的學生,就力不從心了。
這就有點像打地基起高樓,兒童時期打的地基越深越牢,未來起的樓就越高越雄偉,就越不會中途掉隊。
所以,要想孩子數學好,首先幫他「打地基」。
地基怎麼打?有以下三條建議:一是開發八種智能;二是生活數學啟蒙;三是培養閱讀興趣。
1、開發八種智能
所謂八種智能,是美國的加德納博士說的,他說人類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單一的,由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認知智能等8種組成。
然後問題又來了,這八種智能怎麼開發?非常簡單,就是讓孩子去玩,玩得越瘋越好。
游戲中喊叫和交談吧,這叫語言智能;
游戲中組合多個游戲道具和計算數量吧,這叫計算智能;
游戲中爬樹跳下堆起積木吧,這叫空間智能;
游戲中瘋跑亂跳吧,這叫運動智能;
游戲中還合作協調吧,這叫人際智能;
簡言之,孩子玩得越瘋,玩得越嗨,這八種智力就開發得越好,未來的數學成績可能就越好。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點調皮的男生,一直似乎數學成績不好,到了高中反而超越了一直聽話和優秀的乖乖女呢?
很簡單,原來數學成績不好,也許僅是由於粗心,但調皮男孩在童年時的多種智力開發得遠比乖乖女要徹底,其深層的思維能力遠比乖乖女要強大。
地基打得牢打得深,自然會在高中階段反超,數學大廈自然也起得更高。
所以讓小孩去找「孩子王」。
啥叫「孩子王」?就是那些特別容易活躍和興奮起來的,能夠且願意帶著一大堆小孩子玩起來那種,就叫「孩子王」。
這種孩子,往往還是天生的,沒法培養,所以你身邊要是遇到的,那就不要放過,就得想辦法去親近才行,呵呵。
因為只有這樣,小孩才能玩得嗨,於是八種智能也就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鍛煉和開發。
2、生活中的數學啟蒙
看過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嗎?
她說她的小孩圓圓4歲開始,通過游戲開始學習數學,不出兩年居然就會了500以內的加減法。她們玩的就是一個簡單的游戲「開小賣部」,讓她自己圍個地方當櫃台,放點東西,爹媽輪流去購買。
真定價,用真錢,真找零,玩著玩著,這些錢款計算就成了天然的「應用題」訓練。這么訓練到小學二年級,學校經過測試後,覺得也不用上三年級了,直接給她跳級上了四年級。
沒錯,生活中的日常買賣活動其實是最好的數學啟蒙。
如果咱們不知道怎麼玩「小賣部」,小孩去超市買自己的玩具,或者買冰淇淋時,讓他自己算錢、拿錢、花錢、存錢,也是個不錯的法子吧。當然啦,這個游戲要爹媽配合才能玩起來,還要順應興趣和時機,如果一方大包大攬所有采購事宜,那就沒得玩了。
另外,擲色子,打撲克,參加兒童跳蚤市場,都是很好的數學啟蒙方法;專業點的還有蒙台梭利的數學教具,一切都可以在游戲中進行。
總之,每天家長總要面對小孩,每天小孩總要纏著你玩這玩那,不如經常和孩子玩「數學游戲」,動點心思,給抽象的數字結合到游戲中去,把零花錢當成道具。玩著玩著,小學三年級的加減乘除估計都給你學完了,而且還一點壓力沒有,而且還興高采烈,而且還興趣盎然。
3、培養閱讀興趣
前段時間還看到一篇文章,《閱讀,才是最好的「補課」》,說是孩子數學成績不好,根源在於讀書太少?現將那篇文章部分節選如下:
很多家長總覺得閱讀所帶來的改變很緩慢,而考試就在眼前,所以還是覺得不如補課來得直接,效果更顯著。
而書中這位數學老師說的話,讓人茅塞頓開。閱讀的功效絕不僅僅是豐富文化積淀,提高語文素養,而是幫助孩子點燃思維的火花,拓展視野,深化思維,提高學習力。
所以,閱讀不僅僅是語文的事情,它對於任何一門學科來說都是首要的。有研究發現,一年級或更早開始大量閱讀的孩子比三年級開始閱讀的孩子在其後的中小學學習,尤其是數理化學習方面潛力更大。
因為前者在其後的學習生涯中具備了深閱讀能力和習慣,也就是理解能力很強,而後者閱讀時思維很膚淺,理解能力自然很弱。這個現象在初二這個分水嶺年級就表現得很明顯了。
所以,不要等到中小學遇到困難才沒完沒了地補課「拉一把」,而是要讓孩子4-7歲解決識字問題,6-9歲就能愛看書,9歲後就會大量閱讀、讀好書。
『伍』 數學日記:跳蚤市場
賣舊貨
『陸』 小學數學,為什麼從三年級開始會梯次掉隊
數學是個很奇怪的科目,它存在著一種「梯次掉隊」的現象。不是說你低年級的知識學好了,高年級的知識就一定能學好。
在數學上面,我們常常看到,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批學生數學成績突然掉了下來;再往後,到了初二、初三時,常常又有一批學生的數學成績落後了;再往後,到了高中時,仍然有人不斷掉隊。
很多教育工作者嘗試解釋這種奇怪的現象,有人說是「孩子大了,不聽話了」,有人說是「青春期了,孩子野了」,還有人說,「小時候沒有進行思維訓練」。
認同最後一種說法,更准確的說,是:思維能力的地基沒打牢。
數學是人類的高級思維活動,越往頂層走的時候,需要的各種思維能力就越多,當思維能力不足的時候,掉隊是必然的。
比如說――
小學三年級以前,數學只需要記憶力就可以了,記住一些計算規則就搞掂了;
但到了小學四年級,光有記憶力就不行了,還要邏輯能力,這時邏輯思維能力不足的小朋友就掉隊了;
到了初中,還需要用空間想像力,空間想像力不足的學生們就跑不動了;
到了高中呢,可能還要用到抽象、歸納、演繹等思維能力,這方面綜合能力不足的學生,就力不從心了。
這就有點像打地基起高樓,兒童時期打的地基越深越牢,未來起的樓就越高越雄偉,就越不會中途掉隊。
所以,要想孩子數學好,首先幫他「打地基」。
地基怎麼打?個人認為有三條:一是開發八種智能;二是生活數學啟蒙;三是培養閱讀興趣。
1、開發八種智能
所謂八種智能,是美國的加德納博士說的,他說人類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單一的,由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認知智能等8種組成。
然後問題又來了,這八種智能怎麼開發?非常簡單,就是讓孩子去玩,玩得越瘋越好。
游戲中喊叫和交談吧,這叫語言智能;
游戲中組合多個游戲道具和計算數量吧,這叫計算智能;
游戲中爬樹跳下堆起積木吧,這叫空間智能;
游戲中瘋跑亂跳吧,這叫運動智能;
游戲中還合作協調吧,這叫人際智能;
簡言之,孩子玩得越瘋,玩得越嗨,這八種智力就開發得越好,未來的數學成績可能就越好。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點調皮的男生,一直似乎數學成績不好,到了高中反而超越了一直聽話和優秀的乖乖女呢?
很簡單,原來數學成績不好,也許僅是由於粗心,但調皮男孩在童年時的多種智力開發得遠比乖乖女要徹底,其深層的思維能力遠比乖乖女要強大。
地基打得牢打得深,自然會在高中階段反超,數學大廈自然也起得更高。
所以讓小孩去找「孩子王」。
啥叫「孩子王」?就是那些特別容易活躍和興奮起來的,能夠且願意帶著一大堆小孩子玩起來那種,就叫「孩子王」。
這種孩子,往往還是天生的,沒法培養,所以你身邊要是遇到的,那就不要放過,就得想辦法去親近才行,呵呵。
因為只有這樣,小孩才能玩得嗨,於是八種智能也就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鍛煉和開發。
2、生活中的數學啟蒙
看過尹建莉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嗎?
她說她的小孩圓圓4歲開始,通過游戲開始學習數學,不出兩年居然就會了500以內的加減法。她們玩的就是一個簡單的游戲「開小賣部」,讓她自己圍個地方當櫃台,放點東西,爹媽輪流去購買。
真定價,用真錢,真找零,玩著玩著,這些錢款計算就成了天然的「應用題」訓練。這么訓練到小學二年級,學校經過測試後,覺得也不用上三年級了,直接給她跳級上了四年級。
沒錯,生活中的日常買賣活動其實是最好的數學啟蒙。
如果咱們不知道怎麼玩「小賣部」,小孩去超市買自己的玩具,或者買冰淇淋時,讓他自己算錢、拿錢、花錢、存錢,也是個不錯的法子吧。
或者,玩點狠的,把買菜買煙買家居用品的所有任務都交給上小學之前的5、6歲的小朋友,當專職的家庭采購員算了。
當然啦,這個游戲要爹媽配合才能玩起來,還要順應興趣和時機,如果一方大包大攬所有采購事宜,那就沒得玩了。
還有啊,擲色子,打撲克,參加兒童跳蚤市場,都是方法;專業點的還有蒙台梭利的數學教具,一切都可以在游戲中進行。
反正,每天你總要面對小孩的,每天小孩總要纏著你玩的,如果你不知道怎麼玩,那就去玩「數學游戲」,動點心思,給抽象的數字結合到游戲中去,把零花錢當成道具。
玩著玩著,小學三年級的加減乘除估計都給你學完了,而且還一點壓力沒有,而且還興高采烈,而且還興趣盎然。
3、培養閱讀興趣
前段時間還看到一篇文章,《閱讀,才是最好的「補課」》,說是孩子數學成績不好,根源在於讀書太少?這個道理,100%認同,現將那篇文章部分節選如下:
前幾天,朋友給我13歲的女兒推薦了一位數學輔導老師。「您孩子數學學習是什麼情況?」電話中簡單寒暄了幾句老師問我。
「題不難成績還不錯。一遇難題,就好像深入不進去。」提起女兒的數學,我真頭疼。
「那她平時喜歡讀書嗎?」老師的問題讓我一愣,這不是語文老師的事嗎?跟數學。。。?「不是特別喜歡,但也不是一點不讀。平時喜歡看《淘氣包馬小跳》之類。」我想了想說。
「哦,那科普讀物和一些經典名著讀過嗎?」老師接著問。「沒有,我認為對學習有用的書她都讀不懂,也不願意讀。」我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是有些問題。」老師頓了頓說,「孩子到了初中要想學好數理化,必須小學得多讀書,特別是有深度有人文素養的好書。多讀好書的孩子思維活躍,視野也開闊,到了初二就更能顯示出優勢。」
「我們班數學成績好的同學大多6、7歲就能看書,在小學階段就大量閱讀有深度有人文素養的好書,愛思考,愛看書,這群孩子問問題的深度和廣度有時把我都難倒了。
而那些表現不怎麼樣的孩子大都以前沒讀過什麼書,現在也就不愛看書,有些油鹽不進、刀槍不入的感覺,他們父母著急花錢,我再怎麼輔導,他們的數學成績也不會有太大的提高。」
聽他這么一說,忽然想起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曾經說過:「學生讀書越多,他的思維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躍。」
很多家長總覺得閱讀所帶來的改變很緩慢,而考試就在眼前,所以還是覺得不如補課來得直接,效果更顯著。
今天,經這位數學老師一提醒,茅塞頓開。閱讀的功效絕不僅僅是豐富文化積淀,提高語文素養,而是幫助孩子點燃思維的火花,拓展視野,深化思維,提高學習力。
所以,閱讀不僅僅是語文的事情,它對於任何一門學科來說都是首要的。有研究發現,一年級或更早開始大量閱讀的孩子比三年級開始閱讀的孩子在其後的中小學學習,尤其是數理化學習方面潛力更大。
因為前者在其後的學習生涯中具備了深閱讀能力和習慣,也就是理解能力很強,而後者閱讀時思維很膚淺,理解能力自然很弱。這個現象在初二這個分水嶺年級就表現得很明顯了。
所以,不要等到中小學遇到困難才沒完沒了地補課「拉一把」,而是要讓孩子4-7歲解決識字問題,6-9歲就能愛看書,9歲後就會大量閱讀、讀好書。
『柒』 孩子四歲了,數學方面的能力特別差
4歲的小孩。真的沒辦法回復你需要答案。 小小的感嘆一下: 現在的小孩子太可憐了。 80後是被父母強壓著學下來的。你又准備繼續傳承下去。。 童年嘛就應該給小孩子一個童年。 以後上大學了。好好協助他選個自己喜歡又好的專業,那才合理的。 也不見得你現在選擇的就是你小孩子的人生。 也許他是個很有文學天賦的小天才呢。 推薦你去看部電影《三個傻瓜》印度片,你會有所收獲的。 記得給分哦。。
『捌』 四年級下冊數學日記跳蚤市場、幫媽媽買菜字少
放學後,我來到菜園里。父母都在菜園里幹活,他們要把已經成熟的蔬菜收割起來裝好,好明天早上早早到農貿市場上賣個好價錢。
見他們汗流浹背,我就趕緊走過去,伏下身,像他們那樣割起韭菜來。
「作業寫完了?」見我過來,父親沉著臉問我。
「寫完了,就一點作業。」我隨口回答。
「寫完作業就沒事了?課文會背了?單詞會寫了?」父親突然提高了聲音問我。沒等我回答,母親就說:「這里的事情不用你管,有我和你爸。你把你的學習搞好就行了,快回去看書吧。」聲音雖然柔和但不容反駁。
我坐在凳子上,想起剛才的情形,心裡很委屈。
11月5日晴
放學回到家,父母都不在。「一定是菜沒有賣完,總是這樣子。」我心裡說,於是就到同學家去寫作業。寫完作業,和同學玩了一會兒,已經是7點多了。於是趕緊往家裡跑。到家時,父母才剛剛回來。
「爸、媽,我回來了。」
母親只是應了一聲,轉身對父親說:「你猜賣了多少錢?」沒等父親開口,又說:「整整246塊哦!」母親一臉的燦爛,中了頭獎似的。
記憶中的父母是很少歡笑的,除了賣菜回來數錢的時候。或許,繁重的勞動和艱難的生活已經讓他們麻木了吧?我這樣想。
『玖』 淺談如何打造趣味化的小學數學課堂
一、在教學中加入生活素材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小學數學教學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活動進行教學是十分重要的。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搜集身邊和生活中的例子再結合課本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讓數學走向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樂趣和實用性。例如,在教學《元角分》時,我設計了「跳蚤市場」的活動。在課前讓學生每人准備一套幣學具和一個玩具,在課堂上讓學生模擬購物的情景,學生可以賣掉自己的玩具,去買自己喜歡的其他同學的玩具。通過「買賣」玩具的活動,孩子們認識了幣,學會了簡單的使用幣的方法,將現實生活中的情景再現在課堂上,使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濃厚,積極性高,讓孩子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既看得見也摸得著,不再是不切實際的海市蜃樓,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引導學生調整學習方式,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使他們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多鼓勵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數學教學的游戲活動中,學生們在游戲中體驗到參與的樂趣,學習變得有樂趣。如果在課堂上只讓少部分學生參與游戲,其他大部分學生充當小觀眾,那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全部調動不起來,游戲活動也就流於形式,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在教學《有餘數的除法》一課時,我設計了一個分禮物游戲,創設了這樣一個教學情境:兒童節快到了,我們班要舉行聯歡會,老師給每組同學准備了一些小禮物,請長打開禮物箱,將本組的禮物平均分給組里的4個同學。學生分完後發現:8支鉛筆,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人分2支;9塊橡皮,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人分2塊,多了1塊;11個本子,平均分給4個同學,每人分2個,多了3個……這個活動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他們開始思考:為什麼有時沒有多餘,有時多1,有時多3呢?這樣學生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
這樣,學生開始思考、討論,學生的心中對「余數」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感受。用實際生活的例子來開展教學,這樣的游戲活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對生活的觀察,培養了學生的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三、在教學中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課堂改革提倡課堂教學師生的民主平等。師生共同參與創設和諧課堂是新教材的一個亮點。課堂中的教學活動,教師與學生一起投入更能體現師生的民主平等,《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提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指導者,又是參與者,應該和學生一起融入教學活動,既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啟發、引導。如:在教學10的組成時,我抽出一張「2」字牌,並問:「誰和我是好朋友,我們一起組成10?」學生則舉出「8」的字牌,並搶答:「我和你是好朋友,2和8組成10。
」隨後,我再換一張字牌找朋友。找完以後,又請一名同學任意抽出1張牌,同上面一樣,邊問,邊答,邊出牌,慢慢把游戲由師生找朋友拓展到生生找朋友,使得同學們的積極性很高,他們在游戲中掌握了數的組成。因為有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了教學活動,所以他們顯得特別興奮,師生一起參與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和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也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和學生平等的共同參與教學活動,使教學充滿了民主的氣氛,因此而顯得和諧生動,體現了新課改理念。四、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採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以外,還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拾』 用象聲詞寫一篇我的跳蚤市場經歷
—這個陽台,曾經死過人。
我喃喃念叨著這句話,眺望著遠方。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夕陽也化為了一抹殘霞。她留戀這個人世,因為她知道,她走了,那深邃無邊的黑暗就會來臨。
心兒永遠嚮往著未來,現在卻滿目瘡痍,突然響起的《寂靜之聲》,更是為我添了幾分愁意。
「Hello darkness,my old friend(你好黑暗,我的老朋友)……」
「喂。」我接起了電話,應答的聲音有氣無力。
「嗯,不在家裡。」我現在在哪裡?我不知道這里是哪裡,全然摸不著頭腦。這里究竟是哪裡?目力所及,只有那殘念構成的晚霞罷了。這兒是我的學校,也可能是地獄。
「吃過飯了,出來逛逛,嗯,再見。」我掛掉了告知我尚在人世的電話,放回衣袋,並從中取出了一張紙。輕輕地靠在欄桿旁,心中卻連一絲「獨倚望江樓」時的企盼都沒有。
我折起了飛機——對折,對折,再對折。然後哈了一口氣,向著前方扔了出去。然而我忽略了風的存在。紙飛機在空中掉了個頭,像一顆導彈,擦過我的耳際,掉落在一旁。也好,至少不像馬航一樣失聯。
紙飛機在這一番折騰中散了開來,那是一張數學試卷,五十六分的試卷,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個不及格。真不知道,該慶祝,還是該惆悵呢。當卷子發下來的時候,老師一句話也沒有說,看都沒看我一眼——不,他用那雙凌厲的雙眸,點燃了憤怒的火焰,把試卷作為引線,焚燒了我的信念。
「這次考試很容易,但是某些人,粗心大意,從頭錯到尾。」他的話,平淡無比,波瀾不驚,但在我的心中,卻掀起了滔天巨浪。或許,那九個太陽並不是後羿射死,而是被我這狼頭拍死的。在死之前,還發出嘶的一聲,被熄滅時,痛苦的哀怨。
死。
我靜靜地取下眼鏡,靜靜地掏出眼鏡布,靜靜地擦拭了起來。死,是生的對立面,是生的另一種形式……嗎?沒有死過,還真說不上來。
我縱身一躍,即使心中的悲哀不及失去趙明誠的才女的萬分之一——風停了,雲停了,太陽也停了下來——掉下去的,是我的靈魂。我沒有像但丁一樣,游歷地獄,煉獄,天堂,因為我沒有貝阿特麗切和維吉爾這樣的向導。但是,恍惚間,我看到了一隻蝴蝶,是啊,我像梁山伯一樣,變成了一隻蝴蝶。
飛呀飛呀,撲閃著翅膀,飛進了屬於我的花園,飛進了,屬於我的天地。那裡鳥語花香,那裡百花爭艷。那裡,有我夢中的那一位貝阿特麗切,善良,美麗,她也化作了一隻蝴蝶。
但夢醒的那一刻,我並沒有失神。其實,想通了一點事,就會很快樂。我轉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