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自然資源局門戶網站
A. 蘭州三雅 81聯系方式,求得各位仁兄!
旅遊資源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重鎮,歷史和大自然為蘭州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版全市擁有省權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文物點500多處,古遺址250處,古城12處,古建築50餘處。國家級森林公園有徐家山、吐魯溝、石佛溝、興隆山;市區有五泉山、白塔山、白雲觀、白衣寺等名勝古跡,還有蘭山公園、南湖公園、西湖公園、濱 河公園、水上公園等風格各異的景點。蘭州是馳名中外的瓜果名城,夏秋季節更是具有避暑和品瓜果的旅遊特色。
B. 蘭州的地理概況
蘭州,甘肅省省會,中國西北地區的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是中國七大軍區之一的蘭州軍區本部所在地,中國18個鐵路局之一的蘭州鐵路局本部,市區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城而過,具有帶狀盆地城市的特徵,地處黃河上游,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平均氣溫10.3℃,全年日照時數平均2446小時,無霜期180天以上。蘭州是唯一黃河穿越市區中心而過的省會城市,市區依山傍水,山靜水動,形成了獨特而美麗的城市景觀。南北群山對峙,東西黃河穿城而過,蜿蜒百餘里。
地理氣候
蘭州市[1]位於北緯36°03′,東經 103°40′,中國大陸地理版圖的幾何中心,被稱為中國「陸都」,距西北其他四省(自治區)的省會平均距離最近。市區南北群山環抱,東西黃河穿流而過,枕山帶河,依山傍水,平均海拔1500米,具有盆地城市的特徵。
蘭州地處內陸,大陸性特點明顯,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日照多,光能潛力大,氣候乾燥,年平均氣溫10.3℃。年溫差、日溫差均較大,夏季稍熱,最高溫約30℃左右,冬季寒冷但並不奇冷,最低溫約-10℃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446小時,無霜期為180天,年平均降水量327毫米,主要集中在6~9月。
自然資源
目前蘭州境內已探明各類礦床、礦點156處,35個礦種.非金屬礦相對豐富,有石灰岩、熔劑白雲岩、熔劑石英岩、硅鐵石英岩、耐火粘土。其中石英岩儲量集中,運量儲量達3億噸,為硅鐵工業提供了充足的後備資源。煤炭保有儲量為9.05億噸,主要開采地為窯街和阿干鎮兩礦,基本滿足蘭州的近期要求,水電資源,黃河上游甘肅段積石峽至黑山峽有8個梯級電站可供開發,此外湟水及其支流大通河也可供開發。
新落成的金城皇冠假日酒店
蘭州市域內水資源低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入境水資源豐富,貫穿市域的黃河及其支流湟水,大通河的入流量達337億立方米,且水量穩定,各季不封凍,含沙量也較小,可滿足城市工農業用水和生活用水。初測全市每年地下水9.6億立方米。
全市有林業用地182550公頃,占總面積13.46%,其中有林空地90157公頃,進一步植樹造林潛力較大。天然草場面積為77萬公頃。野生動物植物資源亦較豐富。野生植物總數約600種,有明顯經濟利用價值的種類占總數的40%,飲譽全國的甘肅特產甘草、當歸、黨參、麻黃、秦艽、鬼臼、祖師麻、玫瑰等中葯材,在蘭州地區均有布。野生動物有187種,珍稀動物有:黑鸛、藏雪雞、金錢豹、藍馬雞等。
全市土地面積為135.3萬公頃。其中,耕地21.9萬公頃,林地7.6萬公頃,牧草地76.5萬公頃,未利用的荒草地,鹽鹼地,沙地等近23.5萬公頃。土地資源可分3個類型,即:中低山林牧區,位於蘭州西部,西南部和南部;河谷川台蔬菜瓜果區,位於各河流的河谷階地;低山丘陵糧油區,分布於榆中北山,皋蘭縣西北部,永登縣秦正川等地帶。復雜多樣的土地類型,適宜發展農、林、牧、副、漁5業開發潛力較大。
蘭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甘肅省的省會,西北地區的區域中心城市,處在東經102°30″-104°30″、北緯35°5″-38°之間,具有「座中連六」的獨特位置,輻射陝、甘、寧、青、新、藏等省區,區域優勢明顯,經濟腹地廣闊,交通便利條件得天獨厚。市區南北群山對峙,東西黃河穿城而過,蜿蜒百餘里。城市依山傍水而建,層巒疊嶂,體現了西北邊關的渾壯雄闊。
蘭州,是黃河上游經濟區經濟中心之一和西隴海蘭新經濟帶重要的支撐點和輻射源,是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蘭州、徐州、鄭州、西安、烏魯木齊)。是我國東中部地區聯系西部地區的橋梁和紐帶,是西北的交通通信樞紐和科研教育中心。隴海、蘭新、青蘭、包蘭四大鐵路干線交匯於此,是西北地區最大的貨運站和新亞歐大陸橋上重要的集配箱轉運中心,也是西部地區通信樞紐和信息網路中心。
蘭州屬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乾燥,市區海拔平均高度1520米,年均氣溫10.3℃,年均降水量327mm,全年日照時數平均2446小時,無霜期180天以上,是西北比較理想的居住和投資創業之地。
蘭州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早在5000年前,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西漢設立縣治,取「金城湯池」之意而稱金城。隋初改置蘭州總管府,始稱蘭州。自漢至唐、宋時期,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出現了絲綢西去、天馬東來的盛況,蘭州逐漸成為絲綢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鎮,聯系西域少數民族的重要都會和紐帶,在溝通和促進中西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古絲綢之路也在這里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跡和燦爛文化,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前來觀光旅遊,使蘭州成為橫跨2000公里,連接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張掖大佛寺、永靖炳靈寺、夏河拉卜楞寺等著名景點的絲綢之路大旅遊區的中心。隨著新歐亞大陸橋的開通特別是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重新構築起現代絲綢之路,蘭州作為我國東西合作交流和通往中亞、西亞、中東、歐洲的重要通道,戰略地位更加突出,正發揮著承東啟西、聯南濟北的重要作用。國家對蘭州的定位是西隴海蘭新經濟帶重要支點,西北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
2011年,蘭州市生產總值達1360.03億元,增長15%,按當年人民幣兌換美元中間匯率計算,蘭州人均GDP為5989美元,2011年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497.25億元,增長15.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50.57億元,增長57.21%,增速位列全國所有直轄市、省會、計劃單列市第一位。2011年,蘭洲地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9.7億元,增長17.4%;地區性財政收入達到350.63億元,增長17.26%。地方財政總收入達到150億元,增長18%;一般預算收入達到86.49億元,增長27.84%。
2010年,蘭州被中國烹飪協會正式授予「蘭州拉麵之鄉」稱號。中國烹飪協會於2010年6月28日~7月1日,派出專家組前往蘭州市進行了實地考察。結合專家建議,中國烹飪協會研究決定,命名甘肅省蘭州市為「蘭州拉麵之鄉」。蘭州市人民政府擁有這一稱號的使用權和管理權。
蘭州人口
據《蘭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全市常住人口為3616163人,2010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戶1112369戶,家庭戶人口為3138817人, 平均每個家庭戶的人口為2.82人,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849809人,佔51.15 %;女性人口為1766354人,佔48.85%。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8.56下降為104.72 。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05月31日,蘭州市轄5個市轄區、3個縣。
蘭州市 面積1327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61.61萬人(2010年11月六普數據)。
城關區面積 220平方千米,人口127.87萬,大部分省級和市級行政單位機關均在城關區,是全省和全市的首善之區,蘭州四個城市核心區之一。
七里河區面積 397平方千米,人口56.10萬。老國有企業眾多,商貿發達,蘭州四個城市核心區之一。
西固區面積 385平方千米,人口36.40萬。中西部最大的石化企業中石油蘭州石化所在地,蘭州四個城市核心區之一。
安寧區面積86平方千米,人口28.85萬。是國家級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所在地,區內高校雲集,是蘭州的科教區,未來蘭州市級行政中心所在地,蘭州四個城市核心區之一。
紅古區面積 575平方千米,人口13.61萬。白銀區單獨劃出成立白銀市之後成為蘭州僅剩唯一的遠郊區。
永登縣面積6090平方千米,人口50萬。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境內的秦王川是「蘭州新區」的主戰場,發展前景巨大。
皋蘭縣面積2556平方千米,人口13.18萬。縣人民政府駐石洞鎮。蘭白都市圈和蘭白經濟區蘭州白銀兩城市的銜接地帶。
榆中縣面積3362平方千米,人口43.71萬。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蘭州市的東大門,國家級蘭州高新技術開發區未來發展的主要區域,高原夏菜是榆中的招牌和特色產業。
* 此處區劃地名資料截至2007年12月;面積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6)》,人口截至2010年11月,數據來自甘肅省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
區域人口
全市現轄城關、七里河、西固、安寧、紅古5個區和永登,榆中、皋蘭3個縣。土地面積為13085.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22萬,常住人口361.18萬人,其中,建成區內非農業常住人口261萬人,外來流動人口50餘萬。全市有漢族、回族、蒙古族、壯族、苗族、瑤族、土家族、朝鮮族、藏族、彝族、裕固族、侗族、布依族、土族、滿族、哈尼族、等36個民族,(除回族外)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佔3.6%。
C. 蘭州市的礦產等自然資源是怎樣的
蘭州基本沒有自然礦產資源。
D. 自然資源部掛牌首日為何點名蘭州
4月10日,自然資源部在掛牌首日發了一份名為《自然資源部關於2017年國家土地督察工作情況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認真落實國家嚴格保護耕地決策部署,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推動綠色發展」被擺在首位。
在蘭州老城,蘭州碧桂園城關區20平方公里的項目,就是蘭州市低丘緩坡荒山未利用地綜合開發示範區。
蘭州老城區地貌是「兩山夾一河」,造成南北最長不過5公里的城市自然實況,蘭州新區雖距離老城70公里,但被政府部門給予了厚望。
蘭州缺地的現象一直存在,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向荒山溝壑要地,蘭州九州和東部的榆中縣率先實驗,打破了用地缺口。
E. 甘肅省國土資源廳公務員待遇在什麼水平
我不是甘肅省的公務員
我是其他省的
但是根據我的經驗
各省政府組成回部門都已經實行答了陽光工資
如果在廳里是一名副主任科員的話
每月會有3000多元的工資
要談到其他收入或者福利,就很難界定了,反正我可以明確告訴你,肯定有,有時發東西,有時發點購物卡什麼的
但是灰色收入和黑色收入就不是副主任科員能夠得到的了
F. 信陽市國土資源局
信陽市位於河南省南部,地處淮河上游、大別山北麓,是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素有「豫南明珠」、「三省通衢」之稱。全市總面積18915平方公里,轄8縣2區6個管理區,人口803萬人。信陽地處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在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上,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2%,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0多個百分點。信陽季節氣候明顯,又兼有山地氣候特點,光照充足,雨量豐沛,氣候溫暖濕潤,能滿足多種植物培育和生長的需要,因而農副產品豐富,著名地方農產品信陽毛尖茶是全國十大名茶之一。信陽既有綿延重疊的崇山峻嶺,也有岡巒起伏的低山丘陵,既有坦盪無垠的平原,也有群山環繞的盆地,旅遊和礦產資源都非常豐富。境內革命遺址、古跡和文物眾多。全市現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及省以下級文物保護單位400多處,重要革命紀念地和革命舊址400多處。
董元成 黨組成員、調研員(主持工作)
胡敏 黨組副書記(女)
曹曉林 黨組成員、副局長
李積光 黨組成員、副局長
熊偉 黨組成員、副局長
楊富山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於海忠 黨組成員、總工程師
董元成簡介:漢族,中共黨員,全日制大專學歷。1977年7月參加工作,1982~2001年,歷任原信陽地區工業局人事科副科長、原信陽地區經貿委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息縣人民政府副縣長,信陽農業機械化學校校長,信陽地區地質礦產局局長;2001年12月~2008年6月,任信陽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2008年6月,任信陽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成員、調研員;2008年11月20日起主持局全面工作。
【機構設置】局機關設辦公室、人事科、財務科、地籍科、規劃科、用地科、耕保科、礦管科、地質科、利用科、測繪科、法規科、機關黨委、紀檢監察室、信訪辦、老乾科16個科室。設國土儲備中心、國土執法監察支隊、國土資源交易中心、土地開發整理中心、土地規劃勘測隊、地價評估所6個直屬事業單位。設浉河一分局、浉河二分局、平橋分局、明港分局、羊山分局、南灣分局、工業城分局、雞公山分局8個分局。
【土地資源】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市土地總面積189156.35公頃。其中耕地838563.47公頃;園地67345.14公頃;林地43714.58公頃;草地58775.36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215540.01公頃;交通運輸用地39476.62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219142.92公頃;其他土地21003.25公頃。
【耕地保護】2010年,嚴格實施耕地佔補平衡,按照「先補後占」和「佔一補一」,建立「三庫」,即耕地後備資源庫、耕地佔補平衡項目庫和補充耕地儲備庫。2010年,經驗收補充耕地儲備庫11個批次,入儲備庫補充耕地指標793.09公頃,申報建設用地佔用耕地808.3222公頃,使用補充耕地儲備指標808.3222公頃,耕地保有量穩定在79.29萬公頃,實現了耕地佔補平衡。
層層簽訂耕地保護目標管理責任書,開展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落實2008年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的整改工作,迎接河南省政府對信陽市2009年度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履行情況檢查。嚴格落實基本農田補劃制度,確保全市基本農田不減少、質量不降低,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穩定在68.64萬公頃。轄區羅山縣被國土資源部和農業部聯合通報表彰為「全國基本農田保護工作先進單位」。
【國土資源規劃管理】2010年,信陽市鄉鎮級規劃修編圓滿完成,按照規劃土地全覆蓋的原則,本輪規劃修編信陽市共需審批199個鄉鎮級規劃,其中建制鎮64個,鄉111個,辦事處11個,管理區5個,其他8個。全市199個鄉鎮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於2011年5月經市政府審批通過並實施。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2010年,組織編制了16批《2010年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區實施規劃》,共規劃建新區項目95個,總用地規模742.407公頃。2010年底,全市16批增減掛鉤項目區實施規劃已經省廳批准8批,面積297.5577公頃,新增耕地272.7264公頃。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區實施規劃所設新區均已落實到具體項目,並納入新一輪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新項目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建設用地控制指標。拆舊區中使用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整治」指標已按要求備案,先建後拆和已拆待驗收的拆舊區已落實到具體地塊,全部為農村建設用地。拆舊區設置合理,安置方案可行,拆舊區總規模及增加耕地面積,均大於建新區規模。
【土地利用管理】加強土地市場動態監測,從2010年1月1日起在主幹網上全面運行土地市場動態監測與監管系統,全面實現了從土地來源到土地供應和市場交易等過程的動態跟蹤監管。持續開展批而未用地及建設用地審批和批後核實清查工作,有效地推動了全市的土地徵收及供應速度,對146.02公頃「批而未用」土地進行了清理整改,完成征地並移交91.11公頃,完成供地36.54公頃。積極認真開展房地產用地專項整治,並依據省廳要求,對閑置的房地產用地進行了處置。
2010年,全市共計供應各類建設用地面積459.86公頃,其中以出讓方式供應429.5696公頃,土地成交價款32.7258億元。在出讓土地中,以「招拍掛」方式供應394.5797公頃,占總出讓面積的86%,土地成交價款32.016億元,占總成交額的98%。同時,全市共計辦理劃撥土地補辦出讓手續34.9899公頃,補交出讓金0.7098億元。
【地籍管理】2010年,第二次土地調查全面結束。信陽市國土資源局充分利用調查成果,進一步擴大農村集體土地登記發證覆蓋面,完成了3429宗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登記率達95%以上。核發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129.4萬宗,發證率達85.01%。繼續實行土地登記窗口辦公「首問負責」、窗口辦件「一站式」受理、「一條龍」服務。市本級共通過窗口受理申請核發國有土地登記報件495宗,其中審批國有土地使用證392宗(已辦結390宗,退件2宗)。受理審批城鎮住房用地分割登記53宗,發放城鎮住房用地分割土地證2566本。受理審批土地抵押登記50宗,涉及土地抵押面積535.74公頃,涉及抵押金額233554.5萬元。
【建設用地管理】2010年,扎實開展「雙保工程」活動,全力為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提供資源保障。認真做好建設用地報批工作,突出一個「快」字,積極主動服務,快分配、快組卷、快報批。截至2010年底,經省政府批准批次建設用地6個,面積188.3068公頃,上報省廳審查的批次建設用地49個,面積1400.7934公頃,以上共計1589.1002公頃。報經市政府批准農用地轉用不再徵收項目9個,面積99.0666公頃。全力服務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積極組織蘭州—鄭州—長沙成品油管道工程、西氣東輸淮武支線管道工程等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的建設用地材料申報。同時開展京九鐵路電氣化改造、淮息高速公路、淮固高速公路的征地報批工作,2010年重點項目的先行用地報件已經組織完畢並上報國土資源部,正式用地報件材料也已經組織完畢,並上報省國土資源廳,石武鐵路「四電」用地報批工作也已經全面啟動。
【農村土地整治】2010年,信陽市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工作邁出了新步伐。信陽市政府下發了《信陽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信陽市土地復墾整理和新農村建設項目管理實施意見的通知》(信政文〔2010〕211號)。信陽市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在實踐中摸索出了新路子,積累了新經驗。在整治過程中採取「以點帶面,試點先行,亮點出效」的方法,選擇適宜的項目區進行集中連片整理,在嚴格執行上級下達的各項控制指標的前提下,結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建設典型示範區,以此推動全市土地綜合整治工作順利展開。制定了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項目「月報制度」、「通報制度」、「工作交流制度」和「督查制度」。全面開展各類土地整理復墾開發項目的技術評審工作,解決了項目歷史遺留問題。本著尊重歷史、注重現實的原則,對2010年前部分項目程序以及內業資料進行了完善,在此基礎上,全面完成了2010年的技術評審工作。2010年,共對54個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了論證。對52個項目的設計報告進行了評審,其中2007年、2008年新增費項目6個,2010年新增費項目17個,占補平衡項目29個。完成了2個項目設計報告變更的技術評審,對16個項目的招投標方案、招標文件進行了審核。
【測繪監管】2010年,鞏固整頓和規范地理信息市場秩序成果工作,引入約談機制,加強全市測繪統一監管工作。通過對發現的測繪違法苗頭進行調查核實和約談,對持證測繪單位違規行為進行提醒和預警,明確違法行為的成本和後果,避免直接進入法律處罰程序,以促進全市測繪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做好2010年各項測繪管理暨服務保障工作,加強測繪標准推廣應用、測繪任務備案和成果管理、測繪資質復審換證。全市縣域D級GPS三維空間大地控制網全部建成並通過了省測繪產品質量監督站的質量驗收。「數字信陽」、「數字縣域」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信陽市被列入2010年全國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計劃。
【礦產資源】信陽市大地構造位置處於華北地台與秦嶺造山帶結合部位。北部為華北地台南緣,南部為秦嶺造山帶東延的桐柏—大別造山帶。兩大地質單元在長期的地質歷史時期,營造了有利的成礦地質條件,形成了豐富的礦產資源,是河南省重要的成礦區帶之一。全市共發現各類礦產51種:能源礦產3種,金屬礦產17種,非金屬礦產31種。發現大、中、小型固體礦產礦床161處,其中大型礦床16處,中型礦床24處,小型礦床121處;地熱水1處。區內還發現大批礦點、礦化點和物、化探異常。信陽市優勢礦產主要為鉬礦和建材類非金屬礦。近年來新發現和探明的湯家坪鉬礦、千鵝沖鉬礦,儲量規模達大型和特大型礦床規模。建材類非金屬礦主要有珍珠岩、膨潤土、沸石、水泥用大理岩(石灰岩)、白雲岩、建築石材和建築用砂等。信陽市主要礦產中,珍珠岩、膨潤土、沸石和化肥用蛇紋岩資源儲量位居全省第一位(其中珍珠岩位居全國第一位),鉬礦資源儲量位居全省第三位。
【礦產資源管理】2010年,按照豫政辦〔2010〕34號文的要求進一步開展礦產資源整合工作。為確保整合工作的全面完成,市政府調整充實了市整合領導小組,市政府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整合工作的通知》、《信陽市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整合方案》及《信陽市省定重點礦區整合工作實施方案》,保證了全市整合工作有序開展。全市三個重點礦區整合工作已全面完成,七個重點勘查區整裝勘查工作已在省政府的統一安排下開始啟動,各縣區整合工作均在有序進行,上天梯非金屬礦區采礦權由原來的55家礦山企業整合為現在的四個采礦權。在搞好省定三個重點礦區資源整合工作的同時,市、縣兩級制定出符合信陽實際的礦產資源整合實施方案。對探礦權清理工作,縣級國土資源部門做到100%實地核實,市國土資源部門按不低於30%的比例進行實地抽查。
全面開展螢石礦專項整治工作,加強開采總量控制,與螢石開采企業逐個簽訂控制指標責任書,將全市2010年12萬噸的螢石礦石開采總量控制指標分解落實到各礦山企業。
多措並舉維護礦山企業有序開發。一是突出重點,嚴查嚴辦。加大對螢石礦、鐵礦、建築石料等礦山企業的無證開采、越層越界采礦等非法礦山企業的打擊力度,該關停整改的堅決關停整改,該取締的堅決依法取締。二是嚴格執法,建立長效執法監察機制。堅持集中抽查與長期監控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細化礦山企業生產監控巡查和落實礦管員包礦責任制。三是堅持24小時巡查督查制度。始終把礦業違法行為處置在萌芽狀態。四是對執法難點,積極協調相關職能部門配合,聯合出擊,確保執法到位。通過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整頓、規范「回頭看」、深入開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勘查開采專項整治及遙感衛片執法等專項工作,全市無證勘查和開采、亂采濫挖、浪費或破壞礦產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等違法行為得到全面遏制;超層越界開采、非法轉讓探礦權和采礦權等違法行為得到全面清理,違法案件得到及時查處。礦山安全事故及破壞生態環境現象明顯減少。
2010年,全市新增10個省財政資金勘查項目,勘查資金3500萬元。75個商業性勘查項目投入勘查資金超過1.5億元。新發現鉬、鐵、金礦產地16處並達到詳查勘探程度。探明了資源儲量,其中已探明光山縣千鵝沖鉬礦資源儲量60萬噸,達特大型礦床規模。羅山縣山店金礦探明儲量達4000公斤,實現了大別山找金的重大突破。對全市采礦權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全面更新,實現了與國土資源部統一系統配號對接。對全市礦業權進行了實地核查,在摸清礦業權分布現狀的基礎上,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更新了采礦權登記資料庫,全面提升了礦業權科學管理水平。到2010年底,全市共有采礦權400個,其中:省級發證28個,市級發證3個,縣級發證369個。
【地災防治】2010年7月,信陽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出現特大暴雨,全市多處出現險情。面對嚴峻的汛情災情,信陽市國土資源局下發了《信陽市國土資源局汛期地質災害隱患緊急排查工作方案》、《信陽市國土資源局關於加強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緊急通知》等文件。同時結合實際,認真開展了國土資源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即評估、巡查、預案、宣傳和人員五個到位)宣傳培訓活動,全市培訓人數達1000人次。對178處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點,安排專人監測,設立警示標志,制定預案,出動排查搶險人員336人次,發放明白卡1500餘份。成功組織兩起地質災害避讓,避免了330餘人傷亡,挽回經濟損失1000餘萬元。地質災害防治「十有縣」創建活動扎實有效,商城縣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十有縣」。積極爭取到國家專項資金的大力支持,其中,「兩權」價款項目資金3194萬元,地質遺跡保護項目資金979萬元,資金合計達4000多萬元,為全市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轉方式調結構】2010年,信陽市國土資源局在轉方式調結構,破解難題改革創新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將改革創新貫穿於整個工作的始終,超前謀劃,提出了「提高素質、完善體制、規范管理、破解難題、再上水平」的總體工作思路。工作更為具體、方向更加明確,信陽市國土資源局圍繞總體思路,突出抓好「八件實事」及「破解五個難題」,將這些實事及難題分解到各相關單位,各單位進行了認真研究探索。
首先,深入開展了各項工作調研。一是進行產業集聚區用地情況調研,更有針對性地為產業集聚區建設發展提供了更有效的服務,極大地滿足了產業集聚區建設用地需求。二是進行了建設用地審批制度改革調研。圍繞建設用地審批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及近年來建設用地審批工作的實際情況,認真開展了建設用地審批制度改革調研。在調研的基礎上,積極推行了用地審批制度改革,狠抓報件質量和報批速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對2010年用地形勢科學預測進行調研。制定了「主動溝通,提前介入,積極謀劃,全力服務,盡早報批」的建設用地申報策略,確保了各類建設項目的用地需求。其次,實行了項目預報「控」地。及時掌握建設項目用地信息是科學合理安排用地總量、布局和時序的關鍵。為確保重點工程能夠及時開工建設,信陽市國土資源局制定了建設用地預報制度。2010年初,在徵求轄區政府意見的基礎上,根據社會經濟發展計劃、產業政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城市規劃和土地市場狀況,會同城市規劃部門編制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計劃,報經信陽市人民政府批准後,及時向社會公開發布。未列入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計劃的,原則上不予供地,從而使80%以上的用地指標用於重點工程,為信陽市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用地保障。
其次,以土地利用結構的調整和土地利用方式的轉變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2010年,河南省下達信陽市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367公頃,這些指標同信陽市預測的年度用地計劃相比缺口較大,指標十分有限。為了確保指標的合理利用,信陽市國土資源局對用地計劃指標進行了合理安排。優先保障省確定的產業集聚區用地,全市15個產業集聚區用地計劃共安排新增建設用地指標300公頃。與此同時,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等民生領域、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等的建設用地保障。為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在全市預留的67公頃用地計劃中,專門對農村建設用地安排了計劃指標18.35公頃。節約集約模範縣(市)創建活動扎實有效,成立組織,制定方案,確定試點,堅持內涵挖潛,盤活存量331.6124公頃。
截至2010年底,「五項難題」(即農村土地綜合整治進度慢的難題、土地閑置浪費的難題、粘土磚瓦窯廠反彈的難題、國土資源執法矛盾突出的難題、辦事效率低的難題)基本得以解決,為順利開展工作找到了突破口。「八件實事」也基本得以落實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其中服務山店水庫、明港機場等重點項目建設,完成土地綜合整治35萬畝,新增耕地1.5萬畝、盤活存量土地280公頃,完成全市401個礦業權實地核查工作,推進信陽市「數字城市」地理空間建設,全市75%以上的基層國土資源所達到標准化建設標准六項工作均順利完成。國土地質博物館室內布展、爭創市級精神文明單位和市級平安建設先進單位兩項工作也正在積極辦理中。
【基層國土所建設】2010年,信陽市國土資源局推進群眾滿意的基層國土資源所創建做到「三到位」。一是動員到位。召開全市國土系統創建群眾滿意的基層站所動員會,確保各所每位同志都對創建工作有明確認識,制定創建方案,對創建工作作了具體安排,明確創建標准、方法、步驟和考核辦法。做到人人參與其中、人人身上有責任。二是措施到位。各所都建立了崗位責任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首問負責制、責任追究制、一次性告知制等制度,在本鄉鎮人流集中區,及時公開辦事流程、收費標准等方面信息,接受群眾監督。三是督查到位。局成立監察室和行風辦組成的督查組,分別到各所對群眾滿意的基層國土資源所創建工作開展情況進行了定期或不定期督查。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國土資源所標准化建設,全市達標國土所167個,佔全市國土資源所總數的83.5%,超額完成省廳規定的75%的達標率,其中受表彰的39個。
【執法監察】2010年,信陽市違法用地大幅度降低。全市共發現土地違法案件93件,涉及土地面積22.65公頃(其中耕地9.31公頃)。立案查處48件,結案38件,動態巡查制止45件,涉及土地面積10.7公頃(其中耕地4.3公頃),挽回經濟損失3萬元,收繳罰沒款345.14萬元。充分發揮12336舉報電話功能,共收到上級部門12336轉辦、交辦案件103件,已完成上報95件;受理全市12336違法舉報案件57件,已完成53件。同時,認真開展了行政復議聽證工作,妥善解決和化解行政復議爭議2起,受理聽證4起。第十次衛片執法檢查工作進展順利。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工作中,信陽市共立案88件。拆除建築物面積3.961萬平方米,沒收面積18.11萬平方米,申請法院執行64宗,落實39宗,行政處分28人,落實24人,移送1人,收繳罰沒款753.082萬元,違法用地佔用耕地面積佔新增建設用地佔耕地總面積的比例為4.2%,順利通過了國家土地督察濟南局和省國土資源廳的檢查驗收。
【信訪工作】2010年,全市涉土到部訪30起、92人次,與去年同期30起、101人相比,起數與去年持平,人次下降11.2%;涉土赴省訪26起、60人次,與去年同期22起、74人次相比,起數上升18%,人次下降19%;涉土來市訪91起、231人次,與去年同期102起、324人相比,起數下降13.7%,人次下降28.7%。辦理群眾來信44件,辦理復查復核12件。
G. 蘭州市市屬各單位臨時聘用人員發展前景如何。如黨建專干聘用人員
長期以來,在龐大的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中,有一個處於模糊地帶的群體:編外人員。他們遍布政府機關、法院、檢察院、媒體、學校等單位,以科教文衛領域的事業單位中人數為最多。 在就業日益困難的現實中,編外人員擠進了那些福利優厚、社會地位高的單位,收入穩定,令人羨慕;但在單位內部,與那些生存在體制內、享受體制帶來的完整福利待遇的人而言,他們又相對較難獲得權力資源,政治、經濟上的待遇都不及正式員工,一些人甚至有被視為「二等公民」的感覺。 在一些單位內部,這種類似「雙軌」的用工導致了同工卻不同酬的狀況——有的單位甚至用一份編制內員工的錢去養活三到四個編外人員。 在一些擁有正式編制的單位管理者眼中,編外人員是「外人」,沒有「編內人」忠誠、可靠。
一些政府機關,在加強保密教育時,公開規定「保密要害部門的涉密崗位和保密要害部位不得使用聘用的編外人員」。 「編外人員」這一群體,因人事制度的變通性改革而誕生,而他們的命運,也將與改革的深化緊密聯系在一起。 生存狀態 長期以來,在龐大的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中,有一個處於模糊地帶的群體:編外人員。他們一方面有著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體面的社會地位,另一方面這種「體制外」的身份,又給他們帶來了難言的尷尬。 北京某部委下屬事業單位人事主管告訴記者:「從待遇上看,理論上說,編內編外是完全不同的。工資標准、福利標准都執行不同的規定。這點在退休後的待遇就會更明顯。而在實際上,很多單位因為工作需要,特別是混合使用不同編制人員的單位,往往把待遇搞成一樣,以利於調動員工積極性,但這只是單位自己的搞法,單位的政策稍微一變,可以輕易地就改變這種狀況。而且,如果你想調動到另一個事業單位,你的企業編制肯定就不行了。當然,現在事業單位也搞聘用制,是簽合同的。但不管怎麼說,人事局管的就是事業編制的人員及他們的待遇(包括退休員工)。」 這樣的情況在事業單位中比比皆是。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表示:現在事業單位跟企業養老金之間比較有兩個不協調。第一,事業單位人員不交養老金,工作40年,將來退休怎麼也有20年,工作期間不繳費,退休去領養老金,這總是不公平的。第二就是身份壁壘,大家都是工作人員,「編內」和「編外」養老金差距這么大,這也是不公平的。
由此可見,編制實質上就是鐵飯碗,是退休之後的一種保障。針對這種情況,目前國家也出台了相關措施,正在進一步改革事業單位養老金,逐步使之與企業並軌。若能夠斬斷編制背後的利益關系,真正做到「同工同酬」,人們的編制情結也自然會淡化。 解決方案 加快推進現有事業單位人員編制管理改革可以選擇以下兩個方案: 一是逐步取消事業單位人員編制管理制度。這是一個制度性的改革方案。這需要解放思想,改變傳統思維模式,對事業單位的財政供養體制從以「養人為主」逐步變為以「養事為主」,人員規模不與「編制」掛鉤,而與「事業」掛鉤。
H. 蘭州市國土資源劃撥土地使用權補辦出讓手續審批所需哪些資料
規劃,測量